周三語文大教研,我們學習了季蓉老師執(zhí)教的一年級課文《好學的爸爸》。本課主要講了小作者的爸爸很好學,每天一吃完晚飯就到業(yè)余電腦班學習。
聽完后總感覺這節(jié)課缺少了一些低年級語文課的“語文味”:課堂上老師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內(nèi)容的理解上,教師引導的多,說的多,教的多,學生疲于應付,更談不上讓學生質(zhì)疑和問難了。一堂課下來,我們聽的很累,相信學生也是。學生腦海里留下的只是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缺乏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其實,語文就是學語習文。課堂上老師不應是“教教材”,而應該“用教材教”。因此,我覺得,老師在準確把握教材內(nèi)容的基礎上,要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對語言文字的推敲上,讓朗讀、識字、聽話、說話、寫話等訓練貫穿始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其實,季老師準備的很多,比如用“一()就()”來造句說話,“春天到了,話開了,有()、()、()……真好看。 币彩蔷毩曊f話,簡單機械地重復,語言文字的訓練要有,但不是什么地方都需要,也不是什么地方都適合用。這簡單的背后蘊含著老師的獨具匠心。
低年級語文課應該是快樂簡單的課堂,不要上的那么累,也不應該上的累,這就需要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就要有清醒的認識,在準確把握教材內(nèi)容的同時,制定出符合一年級小朋友的學習目標,要有趣味性,要讓孩子感覺到上語文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否則,等孩子失去了興趣,那會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既要上得扎實,又要上出精彩,這是季老師一課給我的啟示,也是我教學中追崇的目標。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