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的《一件小事》這篇文章,想必不少人讀過吧。下面是魯迅的《一件小事》讀后感,歡迎閱讀。
魯迅的《一件小事》讀后感1魯迅的《一件小事》是一篇很短的小說,主要情節(jié)是:在一個刮著西北風的冬天,“我”坐著人力車出門去。當人力車夫正在大道上奔跑時,車把帶倒了一個從道旁橫截過來的衣著破爛的老婦人。當時“我”看到老婦人并沒有碰傷,而且也沒有別人看見,就想叫車夫快些走開?墒擒嚪騾s立即放下車子,攙起老婦人,并到巡警分駐所去承擔責任。這時,“我”突然覺得車夫那“滿身灰塵的后影,剎時高大了,而且愈來愈大,須仰視才見。而且他對于我,漸漸地又幾乎變成一種威壓,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藏著的‘小’來!
這一篇小說,使我產(chǎn)生了許多聯(lián)想。我首先想到,經(jīng)過長期的革命斗爭,經(jīng)過無數(shù)先烈的流血犧牲,革命終于取得了勝利。像《一件小事》中所描寫的在北風呼嘯中還得頂風冒寒拉人的車夫和頭發(fā)花白、衣服破爛的老婦人那樣的勞動人民,也早翻身過上幸福的生活。今天,我們?nèi)詰撓耵斞改菢,關(guān)心人民,熱愛人民,和群眾打成一片,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如果一事當前,先為自己著想,不顧人民群眾的利益,那實在是有愧于革命先輩的英勇斗爭和流血犧牲。
從《一件小事》中我還想到自我批評的重要。我們要虛心聽取老師、同學們提出的意見,要勇于承認并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如果一個人只滿足于自己取得的一點點成績,聽不得別人的批評,也不愿意進行自我批評,固步自封,驕傲自大,那是很危險的。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圣者,只有那些不斷地嚴格要求自己,經(jīng)常進行自我批評的人,才能夠進步。先魯迅這樣偉大的人物都毫不客氣地批評了自己,檢查自己,我們就更應該這樣做了。我們要學習魯迅嚴于自我批評的精神,像 《小學生守則》所要求的那樣,“誠實勇敢,不說謊話,知錯就改”,從小做一個勇于自我批評的人。
魯迅的名字早就印在我的心中了,但我認真地獨立地閱讀魯迅的作品還是第一次。雖然讀的是一篇很短很短的《一件小事》,但魯迅那種熱愛人民、嚴于自我批評的精神,卻深深地感動了我,并將永遠地銘刻在我的心中,成為鼓舞我前進的動力。
魯迅的《一件小事》讀后感2《一件小事》講的是嚴冬早晨的一場“車禍”,帶給“我”的種種思考。
故事中,“我”一直堅信跌倒的老婦人裝腔作勢,所以不以為然;而樸實、善良的車夫,卻扶起婦人,毫不躊躇!拔摇睂⒆约号c低賤卑微的的車夫相比,卻覺得車夫如此偉大,而自己卻十分渺小。車夫在那時的社會,是屬于最底層的角色,他的社會地位低微,無論是文化程度,還是思想和涵養(yǎng)一定遠遠不及“我”。
然而現(xiàn)如今,又是怎樣一番姿態(tài)。新聞媒體頻頻報道,豪華轎車車主、有錢有勢的人將他人生命視作可以用臭銅錢等價交換的商品。他們憑借著幾千上萬的所謂名酒的酒勁,將座下高檔的吃油機器加速到讓他們熱血沸騰、讓無辜百姓鮮血飛濺的速度,在紅燈高懸、測速器狂閃的公路上,醉醺醺地邪笑著,由魔鬼牽引著奔向地獄。
而一旦出了事故,不是逃逸,就是找人頂替。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傷者的生命安危,掏出的手機也不是堅定的撥打120,而是找找上頭有沒有人能夠“幫個忙”。奧迪、三菱、保時捷,這些讓人們津津樂道的名車,儼然成為了奪命狂徒。它們優(yōu)異的性能,似乎只能體現(xiàn)在能將受害者撞飛多高、多遠。
“老實說,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魯迅先生如是說。一些不被察覺的社會弊病確實令他痛心。社會有黑暗面,這是無可否認的,但它也有光明的一面,這些黑暗面當然也只是五彩社會中的小部分。愛和關(guān)懷總是無處不在。生活中也有像車夫這般善良的人,他們擁有高尚的品質(zhì),寬容的心態(tài)。他不一定要用辛辣刻薄的語言嘲諷著愚昧的人們,刺傷他們,讓他們從沉睡中覺醒。那些可怕的事故發(fā)生以后,總是有熱心群眾第一時間趕到搶救傷者,叫救護車,報警,拍下現(xiàn)場照片并指認肇事者。
身在他鄉(xiāng),迷路,落魄街頭?倳懈緵]有印象的面孔對著你微笑,拉著你疾步穿行于陌生的城市,把你安頓下來,然后風一樣的消失。讓剛才還在抱怨這個地方無趣冷漠的你心中油然一股暖意,對生活充滿了美好憧憬。
是的,我所描述的美好并不多。我們要做的,是更多的去譴責那些不道德的行為,去發(fā)現(xiàn)美,去創(chuàng)造美。
魯迅的《一件小事》讀后感3荀況《荀子·勸學》:“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币馑际钦f君子廣泛地學習,并且經(jīng)常把學到的東西拿來檢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為也就沒有過失。這里強調(diào)每天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合于規(guī)范,就會不糊涂,智慧就會明達。
魯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寫了對一件小事久久不忘,是因為它“教我慚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長我的勇氣和希望!碑敃r的確有那么一些文人,很以為自己了不起,看不起民眾。生活、學習和工作脫離民眾,為狹隘的自我而奮斗。而魯迅先生敢于剖析自己的靈魂,這是一種勇氣,這就是自新的表現(xiàn)。
人的生命就如同一碗活水,必須時時更換,才能常常得到新鮮的清水,才能不斷進入新的狀態(tài),F(xiàn)代社會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人們匆匆地來去,所做作為,有時不能深思熟慮,出錯不可避免,及時反省并改正更有必要,它可以調(diào)整我們行走的方向,調(diào)整我們處世的策略和方法,使我們少犯或不犯錯誤,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理想狀態(tài)。
魯迅的《一件小事》讀后感4小事,身邊有太多的事,或大或小,不過貌似小事居多。然而,何事算小。
公交上,給老弱病殘讓座,事小,但得到的表揚是太多太多了。同學間,小矛盾而引起的拳腳相加,事小,但得到的批評卻是劈頭蓋臉的!拔鹨陨菩《粸,勿以惡小而為之!笨磥硪稽c也不假。
同樣是小事,卻造成不一樣的結(jié)局,然則,事無大小。
在《一件小事》中,“我”從鄉(xiāng)下來到京城已經(jīng)有六年了,別的影響沒有,倒是脾氣越來越大,愈發(fā)瞧不起人了,正是這件小事將“我”從中拖開:一日坐車,車夫撞到了一個女人,與其說撞,不如說那個女人“碰瓷”吧,車夫和“我”都清楚事實,“我”看四周無人,便讓車夫快些離開吧,反正她沒事,但是車夫沒有理會“我”,仔細詢問她,并帶她向巡警分駐所走去了……一會兒,一巡警走來說:“你自己雇車吧,他不能拉你了。”“我”拿出一把銅元,讓巡警交給車夫……
看起來,事似不大,但讓人深省。文中,她,一個高手(或者說是一個“碰瓷高手”),又或許她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路人甲,也正是她貫穿了文章,使小事得以繼續(xù)吧!拔摇币粋普通人,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小市民,一個勢利眼,保住自己永遠是“我”的真理吧。車夫,一個普普通通的勞動人民形象,老實,質(zhì)樸,本文中明顯的主角,他沒有“肇事逃逸”,而是滿是耐心,要是放在現(xiàn)在,估計早就上了報紙頭條了吧!
當今,這類事發(fā)生的太多太多了,誠信也在人與人的關(guān)系上顯得尤為重要。商家喂得到更大的利潤,他們要堅守誠信,人與人要想有更近的關(guān)系,他們要堅守誠信,國家與國家間也同樣需如此……
這樣的一件小事,卻代表了很大的一個群體,由這樣的小事反映出了人類情感的光輝面與陰暗面!拔摇钡奶颖埽嚪虻挠赂,一個小故事,將其演繹的十分真切。
這件事并沒有什么特殊的,但就是任務所表達出的情感多震撼我,或許文末的一打包銅元,不光是對車夫體力上的回報,更是一種對樸實,善良,誠信的認可,欣賞與贊揚。
這里,最后,我覺得引用原文中的一段話在合適不過了:
“幾年來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時候所讀過的‘子曰詩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獨有這一件小事,卻總是浮在我眼前,有時反更分明,教我慚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長我的勇氣和希望!
魯迅的《一件小事》讀后感5對于魯迅,我一直有一種印象,在腦海里,揮之不去,就是魯迅的眼里,世界并不總是那么糟糕,至少中國不是那么糟糕,F(xiàn)在經(jīng)常能看到網(wǎng)絡上隨隨便便就把某某不入流的作家因為寫了一點不入流的具有“批判性”的文章,就把他認定為“現(xiàn)代魯迅”,其實這不過是大眾并不了解魯迅而已。
我們對于魯迅的接觸,除了小學中學課本上的幾篇淺顯易懂的文章之外,絕大多數(shù)人只能說停留在了“知道有這么個人,文學界地位很高”這么個水準了。更何況有的就連教材,在老師的指導下,對于魯迅文章的解讀牽強附會、生搬硬套,讓人匪夷所思、大跌眼鏡,實在是一種很可笑的事情,要是魯迅先生泉下有知,應該也會露出無奈地苦笑吧。
閑話休說,咱們言歸正傳,《一件小事》這篇文章,研究界的普遍認識是寫于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左右,不過這并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吃一個蘋果我可不會關(guān)心這蘋果是什么時候從樹上摘下來的。如果有人想說我的想法怎么怎么錯誤,我也是沒有興趣跟你爭辯的。
《一件小事》記述了主人公“我”在京城坐人力車時候,碰到人力車夫因為車子刮到了一個上了年紀的女人,車夫不顧“我”的要求,堅持把老人送到了巡警分駐所安頓下來,這讓“我”感到很慚愧這么一件“小事”;径ㄕ{(diào)是表達了自己對那位人力車夫高尚人格贊美和自己的慚愧。
文章開篇首先交代了自己從鄉(xiāng)下到京城的六年時間里,由于目睹過很多國家大事,讓他變得越來越壞脾氣,越來越瞧不起人。然后說唯獨有一件小事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由此正式開始了對于這件"小事"的介紹:民國六年冬天的某天他坐車到S門,當時正是早上,路上還不見得有一個人,北風吹的不是那么兇,路上的浮塵也被吹凈了,車夫在一條潔凈的大道上飛奔。就在快到S門的時候,車把手刮到了一個滿頭白發(fā)衣著破爛的女人,文中描述“伊從馬路上突然向車前橫截過來“,伊“慢慢地倒了”。
這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的碰瓷兒,但是好在“車夫已經(jīng)讓開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沒有扣上,微風吹著,向外展開,所以終于兜著車把。幸而車夫早有停步,否則伊定要栽一個大斤斗,跌倒頭破血出了”所以也終究不是“碰瓷兒”。拿性命開玩笑去敲詐一個可能連自己生活都犯難的人力車夫可不是一個什么劃得來的買賣。當然后來的事就是可以想象如現(xiàn)在一般人都能寫都能想的一樣,無非描述得更加深刻更詳盡,不值一提。
要說的還是文章最后“我沒有思索的從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銅元”讓他交給車夫,“這一大把銅元是什么意思?獎他么?我還能裁判車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當然我們知道這實際上并不是他不能回答自己,而是他刻意隱去。要說回來,他抓出銅元不僅僅是車費,車費根本不需要“一大把”;車費中有可能還是包含著一種對于車夫的獎勵的,在文章的開頭“我”就已經(jīng)交代了自己有一種“一天一天的看不起人”;當然這種情緒在本文強烈突出的主題下顯得太過渺小,也不是作者想要表現(xiàn)的主題,不然寫這篇文章就完全是為了發(fā)表文章而寫作了,簡直可笑;這個車費中實際上還是包含著一種對于自己的救贖的。在精神上的缺陷,人們往往希望能夠用金錢彌補。世界上沒有什么比金錢更直接能修復人們內(nèi)心的愧疚的。比如功成名就的人會為曾經(jīng)幫助過自己的人提供巨大的物質(zhì)滿足;我們在路上遇到乞丐,如果是真心的受到了觸動,惻隱之心會讓我們主動掏錢試圖幫助他解決困難;幫助弱者是人性使然哪怕我們并不愿意相信但是不得不承認有的人確實是“你弱你有理”。
《魯迅批判》里,作者給予這篇文章的評價很低,認為不如《狂人日記》《阿Q正傳》并且相差很大一截,簡直淪為了三等文。其實要是論文章的文學水平,這篇文章確實很糟,就像小學生的命題作文,只不過是經(jīng)過了魯迅的手筆變得更生動,文學水平更高,但是要是告訴別人作者是魯迅,卻不免讓人遺憾失望。畢竟寫作者是魯迅。
但是我們就能說這篇文章不重要嗎?這篇文章是放在《吶喊》里的第六篇文章。在全部的十五篇文章中,算是比較靠前的。想必一定有原因。
《吶喊》是“破屋之作”,在《自序》中作者提到了在那件“絕無窗戶而萬難毀壞的”鐵屋子中,叫醒少數(shù)幾個較為清醒的人,就“不能說絕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所以《吶喊》通篇都是在試圖叫醒“沉睡者”。
這篇文章的出現(xiàn),是因為在作者看來,中國絕不是無藥可救的民族,而且他始終對于青年報有希望,對于青年始終有一種近乎“愚拙”的善良。在青年面前,魯迅是不設防的,這一點在對于魯迅哪怕有稍微多一點的了解的人那里都是周知的。而這也恰恰是很重要的一個魯迅和那些“現(xiàn)代魯迅”的區(qū)別,F(xiàn)在的公眾知識分子很多以單純的抹黑中國為榮,以此來表現(xiàn)自己的與眾不同,這實際上是對于祖國的不忠誠,對于人民的背叛。而在魯迅眼里,中國青年是大有可為的,不然就不會有《吶喊》的出現(xiàn),青年正是打破鐵屋子的希望,正是祖國的希望。
魯迅筆下的舊社會是會吃人的,魯迅筆下的農(nóng)村是迂腐落后頑固不化的,魯迅筆下的封建壓迫下的百姓的生活是辛苦恣睢的。但是這并不妨礙作者對于善良的人的本性的挖掘,比如長媽媽阿長,啟蒙老師壽鏡吾,哪怕是孔乙己也是從來不拖欠酒錢的。這篇文章就是一片很明顯的對于真善美的人性的挖掘的文章。
魯迅是長于描寫鄉(xiāng)村的,鄉(xiāng)村思想較固化,人物較迂腐,有很強的封建社會特征,而城市卻不一樣,城市思想較先進,人物多元,思想碰撞較強烈,人們不愿屈服的革命色彩較強烈。魯迅這種特點在徐長之《魯迅批判》里有更詳細的敘述。
正是基于城市思想更為進步,魯迅在這里也算是描繪了自己理想中的未來。在吶喊之后,魯迅把自己的希望描繪出來了,就是希望將來的中國鄉(xiāng)村能變成和城市一樣的地方,鄉(xiāng)村人民思想能夠和城市的人民一樣。
現(xiàn)在看來,魯迅所希冀的還沒有完全到來,這和鄉(xiāng)村社會的特定環(huán)境是不可分割的。信息較閉塞,人們受教育程度較低,與外界交流不便利。這是曾經(jīng)的鄉(xiāng)村,是曾經(jīng)的歷朝歷代,也是現(xiàn)在的鄉(xiāng)村。在以后這種情況可能好轉(zhuǎn),但是好轉(zhuǎn)的程度并不大,這就是鄉(xiāng)村,曾經(jīng)的,現(xiàn)在的,永遠的鄉(xiāng)村。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