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能一直陪著你,盡管很難,但我仍希望你能學著釋然,釋然那個千瘡百孔的自己。沒有誰的愛情是完美的,或多或少都會有所煩惱,學會釋懷才是最重要的。
相關閱讀
很多時候,人們喜歡釋然,因為這樣代表自己成長了。
但是更多時候,人們在“釋然”的時候,會把自己狹隘的經驗當成“所以然”,這真是出了龍?zhí),又入了虎穴?/p>
人們喜歡合理化自己的經歷,這種釋然,其實是有毒的。而其中最容易“偽釋然”的,就是親情。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心路歷程,那就是:一開始,一直以為父母不愛自己,糾結了半生,結果年入不惑,也成了父母,才知道為人父母不易。于是,釋然了,得出結論:父母一直很愛自己,一切痛苦都是源自誤會。
占感情主導地位的父母,能讓孩子糾結半生,消耗完青春,這種愛本身就是病態(tài)的。我覺得這種釋然,真是自我幼稚的催眠。
人的成長,應該是以“看到真相”為前提,而不是催眠自己一切很好。真正的堅強,并不是一切都好,而是一切都不好,你仍選擇堅強,這才是真堅強。
父母也是如此,大多數都是不夠合格的,但是我們就是在不夠合格的愛里長大的,這是事實,那也不影響我們去選擇更合格的愛的表達。
這才是真成長。
什么“一轉身,我懂了”——你懂了什么?你在一瞬間完成了自我人生的美化甚至神化。
包括每一個當父母的,我們自己捫心自問:一路上,你的父母職責就沒有失職過嗎?既然事情本來就不完美,那就該以不完美為前提去釋然。
殘缺的愛也是愛,并不影響它的偉大,反而是拔高后的愛十足膚淺,讓人高高供奉起來朝拜罷了。
以完美主義為前提的釋然,必然在新的不完美出現后舊病復發(fā),不知所以然......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