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教學論文怎么寫呢?今天小編給帶啊大家?guī)砹岁P于語文閱讀教學的論文13篇,有需要的小伙伴趕緊來參考一下吧,相信能給大家?guī)韼椭?/p>
(篇一)
如何指導學生有效閱讀
------如何優(yōu)化閱讀評價
書籍承載的是世界文明和與之相應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讓學生浸染書香,更成為當前語文教學的共識,新課標也對課外閱讀總量提出明確的要求。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既可以獲得各種知識,還能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能力,提高文化素養(yǎng)。怎樣指導低年級學生有效課外閱讀,我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 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
林語堂先生在談讀書時曾說,“一個人讀書必然出其自然,才能夠徹底享受讀書的樂趣。”這里的“自然”應該就是喜愛讀書的習慣。因此,我們老師從孩子入學開始,就應該培養(yǎng)培養(yǎng)孩子讀課外書的習慣。而習慣的培養(yǎng),要從閱讀學生喜愛的童書的習慣開始。
1、 選擇合適的書籍。課外閱讀是學生自主的、有選擇的獲取大量的信息的學習活動,在未經指引的情況下,很多更入學的孩子只喜愛諸如《奧特曼》、《喜羊羊和灰太狼》等卡通圖書。他們看書都是有什么看什么,很少有目的選擇書目,因此不能盲目讓他們讀書。指導他們選擇合適的書,極其重要。一般來說低年級學生應以拼音讀物為主。教師要幫助學生選擇內容健康,符合兒童年齡特點,類型多樣的讀物,包括古詩、兒歌、童話、歷史故事、科普知識都要涉及。
初入學的孩子,可以讓他們閱讀一些圖文并茂的繪本,通過教師和家長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借助圖猜一猜等方式讀懂內容;學完拼音后,開始讓學生借助拼音逐步閱讀淺顯的注音讀物;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可以引進經典的童話,寓言故事等童書。
2、 培養(yǎng)聽讀習慣。早期閱讀中,兒童聽讀及其伴隨的思維、智利的發(fā)展,對閱讀過程中形音譯的結合,兒童的語言意識培養(yǎng)以及由口頭詞匯的過渡,從聽,到讀,到寫的自然過程是兒童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奧秘所在。低年級學生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應從最基本的聽、讀童書開始。
本著“有益、有趣”的原則結合農村小學實際,對低年級學生要求不能過高,可以定位在學生接觸漢語拼音,文圖結合,了解故事情節(jié),讀后把故事講給別人聽,側重與口語交際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聽入手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如選擇他們喜歡閱讀的童書用故事的形式或利用媒體一邊讓學生看插圖一邊聽老師講故事;也可以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與學生共讀一本書,在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交流保持學生對書本的濃厚興趣。
二.創(chuàng)新多種閱讀形式
課外閱讀是自由的閱讀,從嚴格的意義上說應該是一種獨立的學習形式,但茫茫書海,學生怎么讀才最有效?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教師要不斷探索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精心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才能激活學生的“閱讀期待”。
1. 故事激趣。 老是在講故事時選自股市的高潮或其他適當?shù)臅r候突然停止,讓學生想像故事的發(fā)展,或再講較長的故事時到精彩處忽然停下來,讓學生自己課后去閱讀,過幾天再繼續(xù)講述后又讀故事的孩子續(xù)講,如經典繪本《逃家小兔》的閱讀指導就可以采用讓學生一邊讀圖一邊讀文字一邊想象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在講到小兔子準備逃走會新奇此時可安排讓學生猜一猜的環(huán)節(jié),在講到小白兔一次又一次的變化時又可以讓學生猜猜媽媽變成什么,在讀到中間沒有穿插的一頁頁沒有彩圖的文字時 還可以讓學生猜一猜后背后又隱藏了什么文字,學生在一次次興趣盎然的猜想中讀懂了圖畫、學習了語言、學會了表達
2. 讀唱結合 低年級的孩子善與形象思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在閱讀環(huán)境中注情景,充分發(fā)揮暢游的作用把故事、兒歌、民諺警句、繞口令、歌曲、情景對話等引進課堂,利用聲音、臉部表情或肢體語言來幫助閱,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形式中學會閱讀,喜歡閱讀不斷提高朗讀能力
3. 好書推薦 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課外讀物的特點用合適的方法向學生推薦,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故事情節(jié)生動又有趣的作品,可以選擇最精彩的部分經給同學聽。語言優(yōu)美時,適合積累的文章,可以范讀或片段朗讀。對于一些知識類的書籍或文章,則可以通過作品中學生感興趣卻不太了解的知識介紹,產生向讀書的迫切心情一位老師再推薦張?zhí)煲淼摹洞罅趾托×帧肥�,選擇書中最精華的部分和學生一起走進課本運用賣關子策略,不斷設置懸念,一個懸念被聰敏孩子解除后,自然引向另一個懸念,環(huán)環(huán)相扣。孩子們的胃口掉的足足的,興趣激發(fā)的濃濃的,大有一睹為快之勢頭,這樣做,充分激發(fā)了孩子們讀書的愿望。
4. 讀書匯報 教師天要結合學生的閱讀有計劃的展開豐富多彩的讀書回報交流會,讓學生體驗收獲的喜悅,如利用課前五分鐘交流課外閱讀的好詞好句;舉行“班級賽詩會”“美文大家讀”集體朗誦比賽 從課外閱讀的詩歌、文章中選擇一篇,進行朗讀比賽;舉行“我喜愛的故事”講故事比賽,評比故事大王活動;開展“比比讀書量,好書天天伴我讀”的競賽活動等等。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激發(fā)學生熱愛讀書的情感。
三、優(yōu)化閱讀評價
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但是由于其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堅持做一件事情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通過優(yōu)化閱讀評價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1、不求多,量力而行
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讀書的快慢不等。因此我鼓勵學生多讀,但是也要量力而行。鼓勵學生利用零碎時間讀書,只要堅持讀,我就予以肯定和表揚。
2、不求深,理解即可
低年級學生理解能力有限,我就推薦學生讀適合的書籍,并讓學生簡單理解,在讀書交流會上大膽介紹自己讀的書,對于表現(xiàn)好的學生及時表揚鼓勵。
3、你真棒,適時運用
實踐證明,對于低年級學生,賞識教育的作用更加明顯。看到學生讀書,我會說:“你真棒”;學生摘抄的讀書筆記,我批注:“你真棒”;學生交流讀書感受,我送上“你真棒”。有的學生在自己的日記作文中用上課外讀書所得,我就會豎起大拇指大加贊揚。
4、勤評價,多元評價
課外閱讀,老師要做到勤指導,勤督促,勤評價,還要鼓勵學生多元評價,師生評價,多元評價,這些都促進了學生有效閱讀。
課外閱讀,是語文課的延伸,他能擴大視野,發(fā)展智力,陶冶情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在今天的教學中,我們還應多動腦,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指導孩子們進行課外閱讀,從而使其在閱讀中快樂的成長。
(篇二)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
中學語文教學,閱讀是中心環(huán)節(jié),是語文知識和其他知識全面綜合運用的過程,是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及思想認識水平的綜合反映。搞好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語文課標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情感活動中,培養(yǎng)自身的獨立的閱讀能力,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注重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但是,面對深具理性精神與人文品質的中外優(yōu)秀文學作品包括我在內的許多語文教師,往往越俎代庖,以教師的講解代替了學生的閱讀,以技巧性的反復操練求取認知規(guī)律代替了學生與文本的交流,剝奪了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權利。長期以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是一目十行的瀏覽,半饑半飽的淺嘗,甚或成為教化和應試的工具。
為此,在小課題的研究上,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設計研究》這個課題,一方面想了解和借鑒各位專家和同行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另一方面,我想在閱讀教學方面進行一些嘗試,希望能有一些啟發(fā)和收獲。
通過一年來的實踐,在不斷的思考、總結、修正中,我認為要將閱讀教學落到實處,取得成效,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 要處理好單元目標與課時目標的關系,讓學生的每一次閱讀都能目標明確,高效完成。
閱讀教學講究的是“用教材教”,而每一篇文章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它存在與每一個單元中,存在于每一冊課本中。因此,每一篇課文的閱讀都不是一個獨立的過程,把每一篇課文與單元其他課文聯(lián)系起來進行一定程度的類文閱讀,往往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為此,在每一個單元教學之初,我都會引導學生關注單元提示與導讀,先確定單元學習目標,其中涉及文章內容,語文知識,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這樣,在進行課時目標的設定時,就有章可循,并且,各篇課文的閱讀能相互聯(lián)系,學生學習起來也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三單元,單元提示語是:“人是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奇跡,人類離不開大自然的庇護。但是,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人類已經漸漸與自然疏離,地球上出現(xiàn)了日益嚴重的生態(tài)問題。關注自然,保護自然,是每一個人的責任。本單元所選的課文,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huán)境的憂慮和思考。學習本單元,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熟悉科學文藝作品特點的同時,樹立環(huán)保意識。”以此為綱,學生和我一起確定了本單元的學習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2、熟悉科學文藝作品的特點。3、樹立環(huán)保意識。單元目標又為課時閱讀目標的確定提供了依據(jù)。比如,我們將第一篇課文《敬畏自然》的閱讀目標確定為:1.反復閱讀,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愛護自然的觀點;感悟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 2.了解議論性散文的特點。3.將對自然的敬畏和熱愛轉化到實際行動當中。這樣,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對課文的理解就不至于太過渙散。另外,有了第一篇文章的引領,其余四篇文章的閱讀就容易多了。
二、 認真研究學情,以學定教。
就我目前所教學的班級現(xiàn)狀來看,亟待解決的不是老師怎么教的問題,而是程度不一、良莠不齊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怎么學的問題。從學情出發(fā),以學定教,讓每個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因此,閱讀教學目標的設定一定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否則,就容易產生教師自認為教了不少,學生卻沒有多少收獲的結果。
小課題研究一年以來,我在這個方面也進行了不斷的摸索。哪一節(jié)課上的輕松愉快,哪一節(jié)課上的沉悶艱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儲備與學習期望,教師的掌握程度不夠。如果沒有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你所確定的閱讀目標,你所預設的閱讀問題,就會背離學生的實際,又怎么能做到因材施教呢?
我所帶的七年級四班,大部分學生自控能力差,語文功底薄,加之從小學剛升入初中,對初中的語文學習還不太適應。針對他們這種情況,在閱讀方法的采用上,主要以朗讀,誦讀為主,讓學生的嘴巴忙碌起來,不要讓他們的思維有游離于課堂之外的機會。必要時,文言文的學習還采用教師領讀和學生領讀的方式,均收到了不錯的閱讀效果。相對而言,八年級一班的情況就稍好一些。默讀,瀏覽,精讀,品讀可以多項選擇。但是,重點就放在閱讀問題的設定上。
總之 ,教師了解了學生的真正的學習需要,才知道確定怎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明確教學得失,讓閱讀教學發(fā)揮實際作用。
三、 教會學生正確的使用教學參考書,使課本與資料互為補充,讓閱讀效應最大化。
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多元化的時代,而語文學科作為母語教育,資源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方面,要深刻認識母語教育的特點與優(yōu)勢,增強資源意識,讓所有適用的資源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服務。而另一方面,要清醒的認識到,教科書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課程資源,體現(xiàn)了課程目標和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應以教科書為主,用好教科書。但是,如果把教科書作為唯一的課程資源,教教科書,這樣的語文教學單薄、狹窄、封閉,容易脫離學生實際和沸騰的生活。而過多地引進其他課程資源,少用甚至不用教科書,活是活了,但教學輕飄飄,語文訓練難以落實,各項要求難以達到。
正確的做法是,以教科書為主要憑借,適當引進相關資源,適當拓寬教學途徑與形式,加強課程資源的整合,在學好教科書、實現(xiàn)基本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學得更多一點、更活一點、更好一點。也就是說,課前課后可以在需要的時候適當?shù)膮⒖冀虒W資料,要讓學生能動的利用資源,作為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鞏固的有效手段,堅決不做搬運工,變成抄寫資料的工具。
四、 自主學習與老師指導相輔相成。
在閱讀教學中,自主學習首先應體現(xiàn)在自主閱讀、潛心讀書上。教師在鉆研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沉下心來,認真讀課文,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盡自己之所能,盡量依靠自己的感悟、理解,把課文讀懂。其次,應組織學生進行有準備的交流,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互動,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體會到語言的精妙,領悟到寫法的特點。在這方面,導學稿就發(fā)揮了其很大的作用。例如:七年級下第一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設置了以下幾個問題:
1、結合標題分析,文章以什么為寫作順序? 2、文章哪幾節(jié)文字寫百草園?
哪幾節(jié)文字寫三味書屋?銜接兩部分的段落是第幾節(jié)?在全文結構、內容上起什么作用?3、概括百草園、三味書屋這兩部分分別寫了那些事件?
百草園:
三味書屋:
這樣,學生既能充分的展開自主閱讀,也有目標引領,不至于進行漫無目的的閱讀。并且,這樣的自主學習對課堂學習也有很大的促進。當然,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不是對立的,自主學習需要教師的指導、點撥甚至講解。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當中的語言品析:“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似乎”表示對自己的印象不能全成肯定,“確鑿”則是完全肯定的語氣。有矛盾嗎?該怎樣理解作者的用意? 這道題就需要教師結合文章內容作簡明的背景介紹,并進行綜合性的分析。遇到學生經過討論、交流還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教師就應點撥,猶如畫龍點睛,或使學生提升境界,或使學生茅塞頓開。遇到學生歸納、概括不全面、不清晰的地方,教師就應用條分縷析的、準確的語言幫助歸納與概括(如,文章主旨、學法、寫法)。當經過啟發(fā)、引導,學生還理解不準、不深甚至理解錯誤時,教師就應進行精當?shù)闹v解。自主學習與講解學習,沒有孰優(yōu)孰劣,教學中要針對學情,合理運用。
五、引導學生由整體到局部把握全篇
首先,閱讀教學要重視提高學生對文章整體把握的能力。以往的閱讀教學,重內容的分析(搞得不好是對文章的肢解),輕對文章精髓的把握,諸如,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語言,揣摩文章的表達。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一遍一遍地、有層次地讀整篇課文,由讀得不大正確到讀正確,讀得不大通順到讀通順,讀得不大有語氣到讀出語氣,讀出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與此同時,要從有初步的感受到有較深刻的感受,到抓住文章主旨,品味語言的精妙,領悟一些表達方法。
其次,一篇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第一個整體是指通過自讀自悟,獲得初步感受,并提出不懂的或感興趣的問題(可以是內容的、形式的、寫法的)。這一步很重要,是精讀的準備,也是個性化閱讀的實踐。在此基礎上,抓住學生提出的主要問題,聯(lián)系文章在內容上的、語言上的、寫法上的重點或難點,進入對部分的閱讀。這種解讀力求是聯(lián)系全文的、兼顧內容與形式的(不僅要學生知道寫了什么,而且知道是怎么寫的;不僅知道哪些地方寫得好,而且知道好在哪里)。最后,回到整體,要能把握文章主旨,受到情感熏陶,內化文章語言,習得文章寫法,并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或背誦,傳達對文章內容、情感、語言、寫法的理解和把握。
六、勤朗讀,多誦讀,牢牢把握 “讀”的環(huán)節(jié)。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讀的過程中,學生欣賞美,學習語言,吸收寫法。文章作品豐富的意蘊,存在于字里行間,隱藏在文字背后,存在于空白處留下的巨大審美空間之中。對一篇課文的教學,教師不應首先引導學生去分析理解,而應首先引導學生去感受,即通過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知覺、表象、聯(lián)想、情感去觸摸內容的整體存在,去品味語言文字的意義、情味和旨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重視“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不論何種文體,課堂上要每篇必讀,可以吟誦、默讀、朗讀,在讀中思考理解,并學會圈點批注,體味文章意義、意境、情味,要從停頓和語調的高低、強弱、緩急等方面給學生以指導。學生在反復吟誦課文中,隨著形象在學生頭腦中的“復活”,必然會觸動他們的情感,使他們沉浸在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世界里,愛作者所愛,恨作者所恨,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握全文內容,受到藝術熏陶,獲得美的享受。
但實際情況是,在不少閱讀教學中,教師忽略“讀”這一環(huán)節(jié),熱衷于引導學生以獲取答案和結論為滿足。在讓學生草率讀過課文后,便迫不及待地就文章詞句提出一些問題,要求學生圍繞問題討論,表現(xiàn)了什么思想,給了我們什么教育�;蛘邫C械地挑出文章中的一些詞句,要求分析“為什么”。這種用所謂“啟發(fā)”直接代替學生理解的做法,表面上熱熱鬧鬧,實質上浮光掠影,囫圇吞棗。這樣做的結果,即使再美的文章也會被教得索然無味。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 進行小課題研究之后,我在讀的環(huán)節(jié)上狠下功夫。“精講多讀”是我一年以來堅持不懈的教學原則。許多詞句優(yōu)美的文章,課堂上都給學生充足的朗誦時間�;蚣w讀,或小組讀,或男女比賽讀,或個人示范賞讀。例如,朱自清的《春》,百分之三十的學生學完之后能當堂背誦下來,我想,這是閱讀教學最大的收獲之一吧!
七、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注重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先說閱讀方法。
精讀、略讀、瀏覽是三種主要的閱讀方法,也是三種閱讀技能,它們的目的、功能有所不同。三種方法、技能都重要,都要重視,都應很好地訓練。精讀,重在培養(yǎng)閱讀理解能力,要對文章從內容到語言到寫法比較全面的把握,在其中習得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能力。此種方法課內使用較多。略讀,是粗略的、不進行深究的閱讀,旨在通過比較快的閱讀,粗知文章大意。瀏覽,指大略地看。除了平時消遣性閱讀,瀏覽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即根據(jù)需要搜集信息。精讀,各個年級都是重點,除了讀懂文章,還要積累學法、寫法,并注重閱讀方法向略讀、瀏覽的遷移。瀏覽,重點在要教會學生有目的地、帶著任務進行瀏覽,要逐漸提高瀏覽的速度,學會一目十行地讀,要培養(yǎng)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以訓練精讀為主,訓練略讀、瀏覽為輔;要有意識地通過整合資源、擴大閱讀量,把精讀、略讀、瀏覽結合起來進行訓練。而在課外閱讀中,略讀、瀏覽就派上了用場。
再說閱讀習慣。
宋代朱熹云:“讀書要切己體驗,不可只作文字看”。良好閱讀習慣養(yǎng)成,使學生終身受益不盡。因此,教師要善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采用最佳的閱讀方法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以達到新課標的閱讀教學要求。
在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方式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課內,我合理安排時間,組織學生朗讀、背誦。課后,我結合課文向學生推薦有益讀物,定期上閱讀課,要求學生做閱讀摘抄筆記,還定期進行檢查和評比。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閱讀時,不僅略讀瀏覽,還把有價值的資料摘抄整理下來,這樣的閱讀,學生不僅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豐富了詞匯,還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以上的實踐與摸索,使我上課輕松了,學生的知識豐富了,語言表達順暢了。閱讀教學使學生接受了人格上的熏陶,同時還培養(yǎng)了各種閱讀技能,如學會辨析各種文體;查工具書查資料;圈點勾通、批注文章;做讀書筆記、摘錄卡片;分析歸納總結;有理有據(jù)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等。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用教。學生由課內走向課外,運用以上技能,面對人類文化瑰寶,就不會無所適從,他們將在海闊天空中任意馳騁,實現(xiàn)他們的理想。
(篇三)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學過程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的實踐活動,多鼓勵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自學自悟,獨立求索。“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有疑問才能促使學生去探索,去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要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讀書,在獨立閱讀中大膽地質疑,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才能促使全體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真正看作是學習的主人,通過啟發(fā)、設疑等方式來激發(fā)全體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引導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在教學《青海湖,夢幻般的湖》一文時,我創(chuàng)設了愉快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個人讀、雙人讀、小組讀、品讀重點等)自主閱讀課文,并把不理解的內容和有疑問的地方標出來。同時,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認真地讀一讀。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在自主的讀書中探究學習,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獨立求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以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1多引導,讓學生學會閱讀方法
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學會靈活多變的、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
1.1略讀法。
這種方法就是根據(jù)學生學習或寫作上需要,有選擇性地閱讀相關篇章或相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
1.2精讀法。
精讀法就是對文章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對語言雋永,情節(jié)生動的文章,教師可以這些文章為依據(jù)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yǎng)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1.3默讀法。
默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文章不發(fā)音地快速地讀。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默讀法能用最少的時間獲取較多的信息。
1.4摘抄評價法。
這種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將最優(yōu)美的詞、優(yōu)美的句和段摘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平時要求學生不拿筆不讀書,不動筆不讀書。還可以在報刊雜志上,將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
1.5寫讀書筆記。
教師要鼓勵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后,經常寫日記或讀后感。用日記或讀后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想法,并在課外閱讀活動課上進行交流。這樣學生的讀、寫、聽、說緊密結合,閱讀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多做一些服務性工作,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課外閱讀的條件,讓學生在幽雅的環(huán)境中舒舒服服地進行課外閱讀。
2多服務,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優(yōu)的閱讀條件
2.1學校辦好圖書室。
圖書室是學生閱讀的主要來源,有了圖書室我們就可以組織學生上課外閱讀指導課,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圖書室是一個學習的樂園,是遨游知識的的好場所。
2.2班級辦圖書角。
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以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干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
為了介紹圖書,也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圖書展覽,把被介紹的圖書陳列出來,同時展出學生整理編寫的宣傳圖書的資料。資料可包括圖書內容提要,作者簡介,時代背景等,這樣就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
2.3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
教師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同時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yè),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
3多鼓勵,讓學生產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直接影響著閱讀能力的提高。如果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產生閱讀的主動性。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誘發(fā)、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是訓練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第一要義。人總是喜歡聽好話的,小學生也是如此。要多鼓勵小學生閱讀,及時肯定小學生在閱讀中的點滴進步,讓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快樂地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總而言之,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們要持之以恒地閱讀,堅持不懈地練習,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篇四)
對比催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對比相同類別的文章,領悟內容關鍵
(1)發(fā)掘主題相近的文章進行對比。例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的文章《老師,您好》和五年級上冊的文章《師恩難忘》,他們都被設置在教材的前部分,而且都蘊涵了對教師們付出的辛勤勞動的崇敬之情。當我在進行文章《師恩難忘》的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飽含深情地朗讀這首詩《老師,您好》,領會對老師教書育人的尊敬和喜愛,同時也為文章《師恩難忘》打下了堅實的情感基礎。
(2)對比結構、內容相近的文章。比如課文《金蟬脫殼》和《變色龍》都是在講述一種動物,在寫作手法上有相似點。我在講解課文《金蟬脫殼》時,聯(lián)想到以前學習的課文《變色龍》,將金蟬脫下殼子和變色龍變色之后的變化進行對比,而后做出了幾點提示:第一點是從寫作順序上進行對比,金蟬脫下殼子的形態(tài)變化為:翅膀增大、身色加深、斑痕顯現(xiàn)、光暈出現(xiàn)。而變色龍變色的先后階段為:葉子色、土黃色、泥灰色。這兩個動物發(fā)生變化的過程都有著內在的階段,變色龍是在不一樣的環(huán)境下出現(xiàn)的色彩變化;然而金蟬的變化是根據(jù)不同階段的真實情況描寫的,因此寫外形要抓住特點。第二點是作者描寫兩種動物的側重點都不同,因為動物身上的突出點不同;所有動物身上都有突出的特點,我們需要在生活中仔細觀察它們。經過對比,同學們就能對下面即將介紹的課文內容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
二、對比相近人物,抓住人物的特點
(1)對課文中人物相近的故事進行對比。例如課文《諾貝爾》和《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中的主人公都有著極其艱辛的經歷,但是最后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講解這兩個文章的時候,我對學生們點出幾個問題:請同學們分別說出他們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經過同學們的分組討論,指同學們懂得:為了夢想的追求和對科學事業(yè)的執(zhí)著,才使得他們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從而深化了對整個文章的認識,同時也鼓勵學生們積極投身到科學的學習和探索中。
(2)對主人公的話語進行對比。課本中一些文章通常是在主人公的話語上表現(xiàn)出他們的心理世界,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老師需要適當?shù)奶狳c,這樣可以深化這些內容在學生們心中的印象。比如我在講解課文《裝滿昆蟲的衣袋》的時候主人公因拾取石頭和貝殼被父母教訓,我非常強調這里的語言,一邊加深學生們的理解,內容如下:
教師:法布爾甜蜜蜜地返回家中,父母親對法布爾的態(tài)度是如何?
學生甲:父親表現(xiàn)出帶有怒氣地責罵。
學生乙:母親是更為嚴厲地責罵。
教師:對于他的行為,父母親非常生氣,那父母親的話語也會讓同學們氣氛么?
學生甲:父親責備他“讓人討厭的呆子!”“快丟掉!”
學生乙:母親責罵他說“弄破褲兜!”和“手肯定會中毒的!”
教師:哪兩位學生愿意分別扮演父母的角色來表達出這種責備?要強調訓斥的語氣。
甲乙學生閱讀得很生動,惹得其他學生在課堂上笑聲不斷。
三、對主人公的話語進行比較,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
對于課文中的人物,我們若可以對主人公語言的前后變化加以掌握和分析,則能讓學生們更為容易的理解他們的性格特征,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比如在文章《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中,我們可以對比彭德懷殺死黑色騾子之前和之后在神情和言語上的變化,來理解他喜歡黑色騾子但更喜歡戰(zhàn)友們的復雜心理。彭德懷殺死黑色騾子之前的話語是:“現(xiàn)在,都聚集起來,殺之后吃肉!”彭德懷變得沒有耐心了,說道:“把我的命令傳下去,命令副官殺掉騾子!”“副官們,迅速開槍!若你們不打死他們,我就打死你們!”彭德懷將手放在腰際大吼道。
彭德懷在殺死黑色騾子后的神態(tài)是:他對著被殺掉的黑色騾子摘下帽子;當警衛(wèi)拿來一碗湯的時候,他發(fā)火說道:“我無法吃下,拿走!”
四、對正面和反面的人物進行比較,掌握他們的類型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若文章中有一對正反兩方面的人物,我會適當?shù)刂笇瑢W們對人物的言語和行動進行分析和比較,更深入地掌握他們的心理變化。例如文章《林沖棒打洪教頭》中武功超強和謙遜的林沖與傲氣自大的洪教主是值得比較的一對。在文章的第三段中,描寫了洪教頭出現(xiàn)的情形,我們能夠將林沖和他進行比較:林沖親自施禮,并起身讓座;洪教頭卻完全不搭理,上去坐下。在比武環(huán)節(jié),可強調洪教頭開始的神氣和后面被打的惱怒狀態(tài)。引導同學們將洪教頭比武前后的語句和動作進行比較,從而來解析他的心理變化,進而將洪教頭的傲慢自大和自私貪財?shù)奶攸c展露無遺。
(篇五)
思維導圖,開啟閱讀教學的另一扇窗
——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摘要】思維導圖是一種將大腦思維過程具體化、直觀化的方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繪圖時機與繪圖策略,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閱讀,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知識主動的建構者和探索者。本文在介紹思維導圖涵義與繪制方法的基礎上,著重探討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 思維導圖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應用
珍妮特·沃斯在《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提到:“我們怎樣學習比我們學習什么要重要得多。全世界在爭論著這樣一個問題:學校應該教什么?在我們看來,最重要的應當是兩個‘科目’:學習怎樣學習和學習怎樣思考。”
因此,學習怎樣學習以及學習怎樣思考,讓學習更為高效,更賦創(chuàng)新力是如今學校、教師、學生應該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墩Z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那語文教學應該如何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學生奠定怎樣的基礎呢?那就應該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號稱“21世紀全球性的思維工具”的“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維具體化的方法,它為人類提供了有效思維的圖形工具,能夠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那么能否使思維導圖成為學習語文的策略呢?一年來,本人對“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嘗試,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面就談談本人的一點認識與做法。
一、什么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Mind Map)又稱作腦圖、心智圖,是享有“世界大腦先生”美譽的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專家東尼·博贊(Tony Busan)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所創(chuàng),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
思維導圖最初只是作為一種記筆記的方法,現(xiàn)在已經發(fā)展成為一種組織性思維工具。東尼·博贊給思維導圖下的定義:“這是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它結合了全腦的概念,包括左腦的邏輯、順序、條例、文字、數(shù)字,以及右腦的圖像、想象、顏色、空間、整體等。”
通俗地說,思維導圖是一個簡單、有效、美麗的思維工具。它依據(jù)全腦的概念,按照大腦自身的規(guī)律進行思考,全面調動左腦的邏輯、順序、條例、文字、數(shù)字以及右腦的圖像、想象、顏色、空間、整體思維,使大腦潛能得到最充分的開發(fā),從而極大地發(fā)掘人的記憶、創(chuàng)造、身體、語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潛能。
思維導圖是發(fā)散性思維的表達,因此也是人類思維的自然功能。這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圖形技術,是打開大腦潛力的萬能鑰匙。思維導圖可以應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根據(jù)它改進后的學習能力和清晰的思維方式會改善人的行為表現(xiàn)。
東尼·博贊在《思維導圖》一書中概括思維導圖有4個基本特征:
1)主要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像上。
2)主題作為分支從中央圖像向四周放射。
3)分支有一個關鍵圖像或者印在相關線條上的關鍵詞構成,比較不重要的話題也以分支形式表現(xiàn)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
4)各分支形成一個相互連接的節(jié)點結構。
二、思維導圖的繪制
思維導圖可以展示學生思維的過程,使得人們的思維過程可視化。用上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但思維導圖對學生而言是新的學習策略,學生對于繪制思維導圖沒有任何基礎可言,因而在研究初期,首先要讓學生學會繪制思維導圖。
東尼·博贊歸納出繪制思維導圖的基本步驟與要點:
1. 將中心主題置于中央位置,整個思維導圖將圍繞這個中心主題展開。
2. 大腦不要受任何約束,圍繞中心主題進行思考,畫出各個分支,及時記錄下瞬間閃現(xiàn)的靈感。
3. 在每一條線上使用一個關鍵詞;單個詞匯使思維導圖更具有力量與靈活性。
4. 在繪制過程中使用符號、顏色、文字、圖畫和其他形象表達內容。留有適當?shù)目臻g,以便隨時增加內容。
5. 整理各個分支內容,尋找它們之間的關系,用箭頭、顏色等把相關的分支連起來。
6. 盡量發(fā)揮視覺上的想象力,利用自己的創(chuàng)意來繪制自己的思維導圖。
為便于學生理解,盡快學會畫思維導圖,本人圍繞“快樂”進行一次頭腦風暴練習。一開始,學生準備幾張A4的白紙和多種顏色的彩筆(不少于5種)。先讓學生在紙的中央寫上主題詞“快樂”(畫上能代表快樂的圖像),然后快速地在這個詞的四周寫上前10個聯(lián)想到的關鍵詞(即“次主題”),不管這些詞是多么荒唐都可以。
圖1“快樂”練習
接著讓孩子們從10個詞匯中任選一個詞匯作為次主題,按照同樣的方式放射它的聯(lián)想,羅列更為細節(jié)的要點。這樣就可以建立一個由詞匯構成的思維導圖聯(lián)想“樹”。(如圖)
圖2“快樂”擴展練習
在畫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強迫自己用一定的順序或結構來羅列要點。任何一個要點出現(xiàn)的時候,盡可以自然地將它用“關鍵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并把它和最相關的“次主題”連接起來。如果希望把這些要求用一定順序表現(xiàn)出來的話,可以在完成思維導圖后,再用阿拉伯數(shù)字把它們標記出來。任何一個“次主題”都要用一種顏色來表示。而且,如果可能的話,要盡可能用圖像來表達一個關鍵字,這可以大大加深我們大腦的記憶。這是小型的思維導圖訓練,也是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基礎。在這樣練習的基礎上,學生掌握了這些概念與繪圖步驟后,就可以開始構思、繪制思維導圖了。
三、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中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在閱讀中運用思維導圖分析,能使困難、復雜的內容非常清晰、系統(tǒng)地凸顯出來,因而能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閱讀材料內容,更容易地組織和記住所讀材料。閱讀教學中,將閱讀材料中最重要的信息進行組織整理,并用自己的語言將它轉換成系列圖式的形式,使概念之間形成體系和層次,并能方便交互。這樣,能幫助我們迅速把握整個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進行高效閱讀,有效利用時間。
在教學中我一般鼓勵學生先自己主動繪制思維導圖,然后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要選擇不同的繪圖時機,有時可以安排在課前預習繪制,有時可在課中針對重點、難點繪制,有時讓學生在課后繪圖鞏固理解所學內容。
(一)課前繪制,整體感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如何提升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是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關注的,在教學中我們既要讓學生學會單篇課文的整體把握,更應從主題單元出發(fā),提高學生整體把握的層次,把概括與辨識等能力激發(fā)出來,為今后對于整本書、一類書,甚至是幾類書的整體把握奠定基礎。思維導圖能有助于這種目標的達成。
1.繪制主題單元思維導圖
現(xiàn)行的人教版小學中高段語文教材都是以專題單元的形式進行編排,為了適應課程改革和學生主體發(fā)展的需要,在系統(tǒng)論、學生主體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打破傳統(tǒng)的課課教學模式,以單元為單位實施“單元整組教學”成為當前小學中高段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把握整組課文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們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整體感知整組課文。圖3是我班一學生在預習六年級上冊第四組課文時繪制的思維導圖:
圖3 “珍愛地球”單元思維導圖
通過這張圖,可以看出學生對這組課文的主題、訓練要點及課文的安排與主要內容已經有了整體的把握,學生的預習能力也在這樣的繪圖活動中得到了培養(yǎng)。在繪制主題單元思維導圖時,我們通常這樣操作:
1)瀏覽整組
在詳細閱讀每一篇課文前,首先要大致瀏覽一下整組課文,把握住對整組課文的“感覺”。然后取一張大紙畫一個中央圖,把單元主題寫上去,也可以根據(jù)主題畫上想匹配的彩色圖像。接著,畫上中央圖像發(fā)散出去的主干,它們通常是本組單元的課文題目。
2)感知課文
在前面瀏覽的基礎上,再來讀一讀教材安排的課文,以最快的速度畫一幅速射思維導圖,畫下你對每篇課文的已有理解及初步了解的信息。這樣,可以讓自己明白哪些方面是接下來的學習中需要特別注意的。
3)確定目標
在這階段,學生可以用不同的顏色在剛剛完成的單元思維導圖上增加一些內容,或者重新拿一張紙再做一次快速思維導圖速射,標明自己在學習本組課文時的目標。這樣,在后續(xù)的學習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學習效率了。
2.繪制單篇課文的思維導圖
閱讀教學首先要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在課前預習時,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來理清課文脈絡,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操作與整組單元思維導圖的繪制相似,只是關注的對象是單篇的課文。圖4是我班的余晨薇同學在預習《唯一的聽眾》是繪制的思維導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她正確地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線索及所要表達的主題。
圖4 余晨薇關于《唯一的聽眾》的思維導圖
圖5是陳嘯谷同學在預習《唯一的聽眾》時繪制的思維導圖,從圖可以看出,在預習時他所關注的是本組單元的訓練要點:“學習作者通過環(huán)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抒發(fā)真情的寫作手法。”他抓住文中“我”的行動和心理兩方面的變化,有了這樣的基礎,學生學習起來也就容易多了。
圖5 陳嘯谷關于《唯一的聽眾》的思維導圖
(二)課中繪制,突破難點
課中繪圖也必須在學生預習的前提下進行,優(yōu)點是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即興發(fā)揮大有好處,不足之處是課中繪圖時間短,速度要求快,構圖不易完整也不夠美觀。當然,課中的繪圖應該為突出課文的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服務。
1.給課文分段
傳統(tǒng)的給課文分段,總結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思想,雖然也是一種有用的方法,但它是直線性的,不符合思維方式的特點,在多年的運用中表現(xiàn)出很大的局限,尤其是面對散文時。例如我們在學習了季羨林的《懷念母親》后,讓學生欣賞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一文,這是一篇散文,具備散文的特點:形散神聚。傳統(tǒng)的方法很容易把學生繞進去,觀其一點而不及其余,耗費很長的時間卻不知所云。對本文的學習如果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學生能對文章內容和思想感情有很好的把握。本文的中心是“雨”,作者從三個方面來寫雨,首先是聯(lián)想雨,接著是聽雨,最后寫公寓時代,聽不到雨遺憾,每一方面又分幾個小點來寫,為了便于表達,用圖6來說明,從圖上,我們便可以很好的掌握這篇文章的寫作脈絡和情感走向。
圖6 關于《聽聽那冷雨》的思維導圖
2.突破難點
《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個短篇小說。課文篇幅較長,時代背景遠離學生的生活,要體會文章的中心對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我們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邊畫圖邊學習,有了圖的直觀再現(xiàn),孩子們對于課文重難點的把握也就容易多了。在學生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后,我們這樣進行嘗試:
一、繪制思維導圖“窮”
1.瀏覽全文,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窮人的窮,用思維導圖畫出。
2.出示學生的一幅思維導圖(圖7),讓學生介紹自己為什么這樣畫,其他同學有什么不同嗎?
圖7 關于《窮人》“窮”的思維導圖
3.根據(jù)學生的思維導圖進行教學,隨時修改學生預先畫的圖。
①他們住的、吃的,哪些字眼讓我們感受到窮人的“窮”?(記錄關鍵詞)
②他們勞動的條件又是怎樣的?
4.看成圖復述課文描寫環(huán)境的句子體會“窮”,看到他們這樣的生活,你想說點什么嗎?
二、繪制思維導圖“人”
1. 文中寫了哪幾位“窮人”?你覺得他們是怎樣的人?(畫出分支記錄關鍵詞)
2. 你從哪些地方看出桑娜和漁夫的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用思維導圖畫出來。
3. 根據(jù)學生的思維導圖進行教學,隨時修改學生預先畫的圖。
重點抓住桑娜的心理活動及桑娜和漁夫的對話描寫進行閱讀并繪圖。
三、整理分支內容,繪制“寫法”圖
1. 作者對桑娜和漁夫兩個人物主要是通過什么描寫來刻畫的?
2. 窮人的“窮”與“人”兩部分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文章贊頌窮人的富于同情、樂于助人,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筆墨寫窮人的“窮”?(窮更襯托出心靈的美好)
圖8是我班的賴安琪同學在這節(jié)課中繪制的思維導圖:
圖8 賴安琪關于《窮人》的思維導圖
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記錄閱讀所得,充分調動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學生通過品讀繪圖,讀中悟情,理解教材內涵之美,與主人公進行情感交流,用美好的心靈去感受心靈的美好,而圖又將桑娜和漁夫的言行、心理活動可視化,這樣一來,他們寧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形象躍然眼前。同時,作者通過環(huán)境和人物心理、對話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抒發(fā)真情的寫法,也在圖中得以表現(xiàn)。這樣,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教學難點,大大縮短了閱讀途徑,提高了閱讀效率,可謂一舉兩得。
(三)課后繪制,鞏固理解
思維導圖除了輔助學生課堂學習外,還可以是學生復習鞏固的方法。當學習完某一單元或某一專題后,應該把相關知識組織成完整的系統(tǒng)框架,有系統(tǒng)的知識構架將有助于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點系統(tǒng)地儲存于未來快速的復習。思維導圖就是構建知識框架的很好的工具。思維導圖能夠通過節(jié)點和連線把由中心輻射出來的各個知識聯(lián)系起來,把知識點連成知識塊,把知識塊連成知識網(wǎng),避免知識在頭腦中毫無頭緒、雜亂無章地堆放。
思維導圖有助于建構學生的知識結構,以簡潔明了的方式呈現(xiàn)知識的主要內容框架,把新知識與已有知識進行整合。對學習的課程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通過整理和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對關鍵詞和核心內容的查找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將所學內容進一步地加以深化。圖9是我班祝曦晨同學在學習了六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后繪制的單元思維導圖:
圖8祝曦晨關于“心靈之歌”主題單元的思維導圖
本圖簡介概括地反映了本組課文中四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訓練要點,文中人物的聯(lián)系等知識點。若課后利用此思維導圖進行復習,能加強和鞏固對新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系統(tǒng)地掌握新知識,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在復習時,如果回憶原來的思維導圖,把尚記得的內容再次快速地做一次速射思維導圖,再回過頭來對照原圖檢查,調整不符合的地方,并強化任何回憶不恰當或回憶模糊的地方,能使復習更短時高效。
總之,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學習的策略,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方面占絕對優(yōu)勢,因為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之前必須先通讀課文,繪制的過程中又要通過讀來把握要點,理清脈絡,從而抓住關鍵詞繪制思維導圖。繪圖的過程,就是學生閱讀的過程,是閱讀能力提高的過程。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像一棵放射性的“知識樹”,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整體性和序列性,有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讓我們合理利用思維導圖,讓思維導圖開啟閱讀教學的另一扇窗戶,使孩子們養(yǎng)成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整理的習慣,建立各自的知識體系,真正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
[1]東尼·博贊.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5.
[2]東尼·巴贊.思維導圖【M】.山東:中信出版杜,2009.
[3]東尼·巴贊.啟動大腦【M】.山東:中信出版杜,2009.
[4]戈登·德萊頓,珍妮特·沃斯.學習的革命[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7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師大出版社,2000
[6]高麗,孟素紅.思維導圖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07(6)
[7]陳建霞. 論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5)
(篇六)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其根本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由此可見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極其重要的。“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因此,實施小學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全面加強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實行開放型教學,通過改革傳統(tǒng)教學中束縛學生思維的因素,激勵學生積極主動探索語文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
一、加強詞句練習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首要條件。
只有理解了課文中詞語和句子的含義,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要表達出真情實感就應該學會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準確地理解課文的含義。發(fā)展閱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是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重要內容。
加強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與閱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相結合。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其實教學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說,也就口頭運用,為了是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豐富的語言,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詞語、句式換種說法,也是加強詞語訓練的一種方法。
二、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
1、著重預習,教閱讀方法
預習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
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讀熟課文,要求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讀后能比較準確地回答出課文的主要內容;要借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在教學重指導學生掌握方法,讓學生按上述預習方法,學習課文,當學生熟讀課文,說出課文主要內容,并借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把不理解的句子劃上記號以后,再讓學生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自己歸納出預習的方法和步驟。這樣,在課堂上指導三、四篇課文,學生就基本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
隨著閱讀訓練項目的進行,預習要求也相應提高,在上述訓練的基礎上,再給學生布置方向性預習提綱,讓學生有章可循,為更好的讀書打好基礎。學生課前做了充分預習,不僅提高了教效果,為大量閱讀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且學生通過預習,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提高了自學能力,使閱讀起步訓練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2、上好精讀課,教學法。
集中識字后的閱讀教材是按單元分組的形式編寫的。教學時,要抓住本單元本組的訓練重點,以精讀帶略讀,以課內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有重點地、有計劃地訓練學生,逐步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讀課,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善于啟發(fā)學生質疑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必要條件,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改正這種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的現(xiàn)象,使學生總由被動轉化為主動,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
這就要求教師讓學生在預習課文時,把不認識的字,讀不懂得詞通過各種渠道解決掉,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如果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閱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盡可能啟發(fā)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解。
總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循序漸進的訓練,去培養(yǎng)和發(fā)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會得到逐步提高。
(篇七)
《如何激發(fā)高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
摘要:閱讀可以凈化一個人的心靈,陶冶一個人的情操;閱讀可以拓寬知識,增長見識,活躍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力,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本文將從建立和諧的閱讀氛圍、廣泛開展閱讀活動、立足教材文本進行課堂提問、培養(yǎng)科學的閱讀方法幾方面來進行探究。
關鍵詞:語文閱讀 激發(fā) 興趣
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成長史。知識是進步的階梯,閱讀則是人獲取科學文化知識的源泉,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和最重要的內容,而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那么如何提高高中生
語文閱讀的興趣呢?
一、建立和諧的閱讀氛圍,廣泛開展閱讀活動。
“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可見環(huán)境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包括物質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做為語文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造和諧的閱讀氛圍結合課標,教材的內容我為我為學生推薦了相關閱讀書籍,開展了每周一次的閱讀課,開展多樣的讀書活動,收集大家的讀書感悟,評選出了閱讀之星,教室的一角---小書屋擺放了切合實際的學生感興趣的有益的名著。課間、活動課時間教室里充滿了讀書的身影,大家學習生活之余多了讀書的話題。
一個人無論看到怎樣的美景奇觀,如果沒有機會向其他人講述,他就決不會感到快樂,人終究是離不開同類的。一個無人分享的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而一個無人分擔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在向他人的講述中老師同學的鼓勵贊揚會極大地激發(fā)他閱讀的興趣,成為他學習的動力。我們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讀書展示活動,讀書筆記展示活動,讀書競賽活動,寫作活動等,并予以評比。學生們熱情似火,積極性很高。豐富多樣的讀書活動豐富了大家的校園文化生活,也激發(fā)了大家讀書的興趣。
二、巧妙導入,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導入新課是閱讀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一個較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一節(jié)課效率的高低與學生學習興趣的大小應該是緊密相連的,學生是否感興趣又和教師的新課導入有著直接的關系。要想讓學生在上課開始的短短幾分鐘內便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并對本課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就需巧妙導入。巧妙導入對于新課的學習至關重要,導入設計得好,不僅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還能起到情感鋪墊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學習李商隱的《馬嵬》時我先以簡短的視頻“馬嵬兵變”的這一小節(jié)導入詩歌的情境之中,學生很快就被禁止那的情節(jié),楊玉環(huán)的悲劇所吸引,進而我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在朗讀中感受詩人的情感,讀后我又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思考:馬嵬兵變,楊貴妃被賜死是誰之過?她的悲劇能否避免呢?唐朝衰敗是誰過?歷來很多文人都認為楊玉環(huán)是紅顏禍水,你認為呢?很快學生們帶著急切的心情翻開課本,帶著好奇心去認真朗品讀詩歌。
三、巧妙設計,提升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文本特點巧妙設置教學環(huán)節(jié),品讀,悟讀,感受文本的語言魅力。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再現(xiàn)名篇的典型人物形象,或者經典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對書中的人物形象、事件產生濃厚的興趣,迫切想知道故事結局和人物命運,讓學生求書若渴從而提升學生閱讀的興趣。比如在教《紅樓夢》這篇課文時,我就引導學生說出你書中感興趣的人物,及感興趣的原因。學生興趣很高,紛紛說了自己感興趣的人物及原因。緊接著我引導學生思考林黛玉進賈府的原因,如果不進賈府會不會避免悲劇命運,找到幸福呢?進賈府后又是怎樣的行為舉止?賈府的主要人物是怎樣的?在這樣的她能幸福嗎?帶著這些問題學生很快對文本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并很快進入文本閱讀中。
又如在學習《荊軻刺秦王》刺秦這一場景時,我用視頻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之后引導學生思考:荊軻刺秦為什么失敗了?如果你是荊軻能否刺秦成功呢?荊軻刺秦能否改變燕國危亡的局面?如果刺秦不能成功為何還要刺秦?你如何看待荊軻的刺秦這一行為?在對文本中人物的言行舉止,動作細節(jié)的分析中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了荊軻的義和勇,并在歷史的角度客觀評價了荊軻其人。
四、培養(yǎng)科學的閱讀方法,讀寫結合,激發(fā)閱讀興趣。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緊緊抓住課文,精講多讀,教會學生獨立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自覺性。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獨立閱讀的方法,在課外閱讀中能自主地進行閱讀,從而能夠豐富語文材料,擴大知識面。進行閱讀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提高理解能力是一個從膚淺到深刻,從理解不確切到確切理解,從被動記憶結論到主動思考理解的過程。引導學生根據(jù)不同體裁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精讀泛讀相結合,課內課外閱讀相結合。拓寬學生視野,指導閱讀方法,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每篇文章結束時我會引導學生嘗試一個小練筆,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如在學習了《荷塘月色》后我引導學生學習本文景物描寫手法,選擇一處或一季風景寫一篇景物描寫。在寫作中大家感悟到朱自清語言的功底,語言的高妙,自己語言的貧乏。
總之,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也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追求的目標。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靈活運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興趣的促動下、在閱讀的海洋里盡情遨游,讓他們通過閱讀受到激情的感染、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篇八)
淺談農村小學語文閱讀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道航標。它引領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文化世界,體驗著語言文化帶來的無限快樂。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不僅可以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拓展他們的知識,還能陶冶他們的情操。而閱讀民間傳統(tǒng)文化資源針對農村的孩子來說,更是天時地利,如魚得水,手到擒來的事。我們應該根據(jù)農村實情、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尋找適合當下民間傳統(tǒng)文化資源,讓閱讀資源來源于農村運用于農村。
【關鍵詞】組織開發(fā) 合理利用
【正文】從事農村語文教學工作二十年,在這二十年中,經歷了一批又一批學子的成長,而從中看到了農村閱讀教學在一步步地走向完善。二十年前,由于社會經濟差,農村孩子大多家庭貧困,他們的知識僅靠課本上數(shù)量有限的幾篇文章來獲取,沒有什么課外閱讀,孩子們的知識面狹隘,導致寫作時捉襟見肘。隨著社會經濟條件不斷提高,農村經濟條件也上了一個臺階,社會各界對農村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視,并特別注重農村孩子的課外閱讀。每個學校設立了圖書館,每位家長都能為了孩子買各種書籍。孩子的知識豐富了,視野也開闊了。到了五、六年級時,孩子們可以說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們說話出口成章,寫作一揮而就。不可否認,這是教育事業(yè)的一大進步,值得驕傲。然而,當孩子們在博覽群書,胸懷天下,高談闊論古今中外文化時,若有人問起家鄉(xiāng)一些傳統(tǒng)文化,大多數(shù)孩子是一問三不知。而這不是偶爾的,不是個別的,而是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能不讓人覺得是一種遺憾,一種悲哀嗎?民間的傳統(tǒng)文化,也是人類發(fā)展的見證,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歷史文化遺留的瑰寶。如果這些傳統(tǒng)文化就這樣遺失,那是民族文化的一大損失,是我們教育事業(yè)的一大遺憾�?梢獋鞒羞@些民間傳統(tǒng)文化精髓,要從何著手呢?沒有一定的系統(tǒng)學習,如何能讓這些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應該對農村的文化資源進行開發(fā),然后再加以利用,這不但可以豐富了學生的閱讀知識面,還能讓民間的傳統(tǒng)文化得以傳承了,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那要如何開發(fā)、如何利用這一資源寶庫呢?
一、先要有目的有組織地開發(fā)資源
農村閱讀資源的開發(fā),顧名思義就是資源來源于民間,如何從民間獲得資源呢?組織人手收集是工作的第一步,而收集工作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而這一大艱巨的任務,在學區(qū)教研員帶領組織下,進行了專項的課題研究。課題在各級領導的關注與支持下,已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課題研究過程中,組織教師們走訪民間,拜訪民間知識淵博的能人異士,或一些年紀大的長輩,從中了解到一些有關當?shù)氐拿耧L民俗。并由教師組織學生收集 ,讓學生分工進行,比如一部分學生收集民謠,謎語,一部分學生收集戲劇、民間故事,一部分收集風景名勝 、當?shù)孛嗣缘鹊�,從中獲取民間資源。再者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網(wǎng)絡收集有關資源,并創(chuàng)建了新浪博客,把收集到的資料分類保存在博客里。課題經過三個階段的研究,資源開發(fā)取得一定的成績。已經收集到了幾十篇有關當?shù)氐拿褡鍌鹘y(tǒng)文化的文章,這些文章有的圖文并茂,生動有趣,適合學生閱讀,是農村孩子閱讀資源的一大瑰寶。資源的收集工作還在進行中,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會有滿滿的收獲,借以讓民間的傳統(tǒng)財富得以傳承,而不至于流失。
二、合理利用農村閱讀資源
閱讀資源開發(fā)完之后,就是步入資源的合理利用階段。而如何才能做到合理利用,而不會讓辛苦而來的勞動成果白白浪費呢?
(一)當萬事俱備時,就得借助東風。而這東風,就是借助教育各部門的具體實施,讓每個學校開設第二課堂。把收集到的閱讀資源匯編成書籍,讓它成為地方課程的教材。借助這股東風促進閱讀資源的合理利用,讓民間傳統(tǒng)文化得以傳承,而不至于流失。這無疑是一個無上的功德。
(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潛移默化。可以根據(jù)不同年齡階段,讓學生閱讀適合年齡的閱讀資源。低年級語文教學時,當遇到教學一些兒歌、謎語的課程時,可以穿插教學當?shù)匾恍├世噬峡诘膬焊�、童謠、謎語等適合低年級兒童特點的資源。而中年級語文教學時,可以穿插一些風俗、具有地方特色的童年趣事、風景名勝等資源。比如,教學三年級上冊《槐鄉(xiāng)的孩子》時,講到孩子是如何采摘槐米的事情時,讓孩子閱讀收集到的資源《70后的我們》,講述上一代小時候為了幫父母放牛、割草、斛水、捉魚的情景,并特意介紹了鐮刀與斛桶的樣子,具體介紹了怎樣割草,怎樣斛水,并講述了童年生活的樂趣,田間勞作的快樂。也讓孩子們了解以前農村生產工具,增加了孩子的知識面。當今社會,不管是農村的孩子還是城市的孩子,都與大自然的接觸越發(fā)減少。孩子們沉迷于網(wǎng)絡世界,失去了與大自然親自的樂趣。所以這樣的穿插教學,不僅豐富了孩子的閱讀資源,開闊了孩子的視野,讓傳統(tǒng)文化得以傳承,也讓孩子們從中感受到田間勞作的樂趣,從而走進自然,親自自然。在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可以穿插一些名人典故、戲劇、名勝古跡等具有歷史意義的傳統(tǒng)文化。如教學《藏戲》一文時,可以讓學生閱讀收集的資源《莆仙戲》,讓孩子對比下藏戲與莆仙戲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了解地方戲劇的特色。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可以從服飾、臉譜等方面加以對比了解,激發(fā)學生對莆仙戲的愛好,從而繼承了戲劇這一傳統(tǒng)文化。這樣根據(jù)不同年級,把相應的傳統(tǒng)文化貫穿與語文教學課堂,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到我們身邊的文化,從而激發(fā)孩子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讓孩子樂于學習,善于探索傳統(tǒng)文化,讓孩子在閱讀中走進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世界,也讓孩子體驗著傳統(tǒng)文化帶來的無限樂趣,讓孩子們不僅能精通古今中外文化知識,還能精通身邊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
農村小學課外閱讀條件、環(huán)境或許不如城市小學方便完善,但如果我們能善于開發(fā),懂得從農村中,從民間中收集資源,并懂得加以合理利用。那么民間傳統(tǒng)文化資源將會是孩子們閱讀材料的源泉。豐富多彩的民間傳統(tǒng)文化,將會在孩子們的文化世界里添上精彩的一筆。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行動起來,努力開發(fā)農村閱讀資源,讓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得以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的先輩們用汗水和智慧凝聚而成的,我們豈能讓它們在歲月的長河中流失呢?
(篇九)
淺談中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
創(chuàng)新意識,導致傳統(tǒng)的閱讀寫作教學弊端重重,效率低,問題多。要轉變這種情況,必須要更新觀念,開拓思維,提升課堂效率,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水平。
[關鍵詞] 中學語文 閱讀興趣 寫作教學
一、寫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先從閱讀抓起
閱讀與寫作是中學語文學習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當然也是大家在除了學習外,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都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閱讀,我們可以獲得自己需要的知識材料,促進我們的寫作水平的提高;而通過寫作我們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有效地和別人進行溝通交流�?梢姡喿x與寫作二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需要先從大量的有針對性的閱讀抓起。因為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試想,沒有語言材料的輸入,哪里有思想的輸出呢?要想提高整體語文水平,需要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而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1.課堂上教師單一講解閱讀材料,削弱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傳統(tǒng)課堂上,語文老師總是照本宣科,按照教科書上的答案和詳解來念給學生,“滿堂灌”或者把成堆的語言材料一股腦的拋給學生,不加以啟發(fā)引導,不想辦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都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只能按照老師的講解去理解文章,完全失去了主觀能動性,最終遏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發(fā)揮空間,影響了閱讀能力的提高。
2.閱讀訓練方法落后,影響了整體的閱讀效果。傳統(tǒng)的閱讀方法中,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而且受應試思想的影響,教師在講解文章思路時,往往按照考試題型和要求來分析材料,選擇模擬題,甚至搞題海戰(zhàn)術,使得學生產生厭煩心理,破壞了文章的美感和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使得學生不愿閱讀,不想訓練,費時多而收效微,從而降低了閱讀效率。
針對以上兩點,要改善閱讀教學效果,首先要改變觀念,以學生為主體,提倡個性化閱讀教學。在閱讀訓練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對閱讀材料的講解,不能替代學生的個人理解。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在理解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論知識和邏輯分析,去解構文章的主旨內涵。教師對文章的解讀剖析,只是起個引導的作用,真正的主旨把握,需要學生自己通過閱讀和思考去發(fā)掘,而只有這樣得到的閱讀收獲,才是會令學生終生受益和難忘的。
其次,要采用恰當?shù)挠柧毞椒ê褪侄�,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努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朗讀就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最好方式。所以,課堂上可以綜合采用朗讀、默讀、復述和背誦以及默寫等多種手段,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要想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首先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認真鉆研教材,改變教法和落后的教學手段,改善師生關系;對學生要多鼓勵,賞識教育,通過啟發(fā)誘導激勵學生去閱讀而不是通過批評刺激諷刺挖苦而導致學生興趣度下降。只有在寬松的閱讀環(huán)境下,學生才能專注于閱讀的內容,深入的思考,從而獲得良好的閱讀效果。
二、發(fā)散思維,提高文章立意
在大量閱讀訓練和語言材料輸入的前提下,要想把文章寫好,就要提高文章的立意。什么是立意呢?立意指的是文章的主題,是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文章內容的精髓所在;提高文章立意就是要主題新穎、鮮明、動人。所以要想文章立意新穎,那么就需要打破思維定勢,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比如逆向思維,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樹立新形象,創(chuàng)立新觀點,出奇制勝。什么叫逆向思維呢?指的是一種有悖于常理的思維方式,即把思維逆向發(fā)散,向著原材料和思路的對立方向開拓,逆向發(fā)揮,得出一種標新立異的結論,從而收到一種新奇的效果,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有這么個歷史故事:有兩位婦女為了同一個嬰兒爭吵起來,她倆都堅持說自己是嬰兒的媽媽,最后被士兵帶到所羅門王跟前,讓他裁決,主持公道。很多人都等著觀看所羅門的判決結果。令大家出乎意料的是,所羅門做了一個驚人的裁決,就是當場下令將該嬰兒攔腰斬斷,截成兩半,兩個婦女一人一半。這個命令聽起來多么不可思議,結果呢,其中一個母親立刻提出反對,宣布自己放棄爭奪權,讓另一個婦女把嬰兒抱走也不要讓孩子死去。顯然,我們立刻就可以判斷出提出反對的這位婦女就是嬰兒的親媽媽,因為只有親生媽媽才會那么心疼自己的骨肉。顯然,在這個故事中,所羅門用的就是逆向思維,反其道而行之,結果發(fā)現(xiàn)了真正的母親�?梢�,關鍵時刻采用逆向思維,可使枯木逢春,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出奇效果。
在作文中采用這種思維方式,可使文章立意出奇、出新,對于寫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比如,我們都知道這句話,“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出自《馬說》)。”這句話什么意思呢?講的是伯樂對于千里馬的決定性作用,如果沒有伯樂的賞識,慧眼識才,即使你再有才,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空有一身抱負,揭露了當時的社會不注重人才、埋沒人才的現(xiàn)實情況,抒發(fā)了作者懷才不遇的落寞心情。在當時是抨擊社會現(xiàn)實,起到了針砭時弊的作用。然而世易時移,時代改變了,我們今天再拿到這篇文章,讀到這句話,是否可以采取反向思維呢?今天我們的社會現(xiàn)實是人才至上,企業(yè)重視人才,強調高素質人才,可是實際問題呢?反而不是缺少伯樂了,而是人才的稀缺。也就是說現(xiàn)如今伯樂常有,而“千里馬”不常有啦!因此,社會的主旋律和基調應該是:“首先要做馬,其次要做一匹千里馬”。換句話說,在現(xiàn)在的大環(huán)境下,只要你是真正的人才,即使遇不到伯樂,你也能發(fā)揮自己的一技之長,撐起自己的一片藍天!這就是采用了逆向思維,所以文章有了活力,讀起來讓人感覺煥然一新。再如,我們都知道“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也”(出自宋朝,周敦頤《愛蓮說》)。此語一出,蓮花就成了君子的象征和代名詞。然而,我們可以換個角度,試想,假若沒有來自于蓮花根下淤泥的滋養(yǎng),哪來亭亭玉立的蓮花枝干,碧綠清脆的蓮花葉子和嬌艷可愛的片片花朵?而當蓮花吸收完淤泥中的營養(yǎng),冒出水面,雖是嬌艷可愛,可是卻毫不念及淤泥的恩情,反而嫌惡淤泥的污濁,這難道不是忘恩負義、知恩不報、自私自利的表現(xiàn)嗎?從這個角度講,蓮非君子,實為小人。這就是逆向思維,即發(fā)散性思維。在掌握事物規(guī)律的基礎上,恰當運用發(fā)散思維會起到出其不意的寫作效果。
(篇十)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可見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極其重要的。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xiàn)象。這樣,不能從實質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詞匯、說話、朗讀、概括、思維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樣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淺見。
一、培養(yǎng)閱讀能力,首先要加強詞句訓練。
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要會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準確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fā)展閱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重要內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與閱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說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并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里?重點應引導學生說,也就口頭運用。為了是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詞語、句式變換說法。
二、教給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能力
1.指導預習,教方法
預習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
學生剛上三年級,不會預習,我就把預習拿入課堂,集中上好預習指導課,教給學生預習方法:①讀熟課 文,要求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②邊讀邊想,讀后能比較準確地回答出課文的主要內容;③要借助字典 認字,理解詞語。如在教學《放飛蜻蜓》一課時,讓學生按上述預習方法,學習課文,當學生熟讀課文,說出 課文主要內容,并借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把不理解的句子劃上記號以后,再讓學生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 讓學生自己歸納出預習的方法和步驟。這樣,在課堂上指導三、四篇課文,學生就基本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 。
隨著閱讀訓練項目的進行,預習要求也相應提高,在上述訓練的基礎上,再給學生布置方向性預習提綱, 讓學生有所遵循,使預習由扶向放過渡。學生課前做了充分預習,不僅提高了教效果,為大量閱讀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且學生通過預習,掌握了預習方 法和步驟,提高了自學能力,使閱讀起步訓練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2.上好精讀課,教學法。
集中識字后的閱讀教材是按單元分組的形式編寫的。教學時,要抓住本單元本組的訓練重點,以精讀帶略 讀,以課內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有重點地、有計劃地訓練學生,逐步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因此,要用主要 精力上好精讀課,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培養(yǎng)閱讀能力要善于啟發(fā)學生質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閱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閱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盡可能啟發(fā)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 解。
四、培養(yǎng)閱讀能力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
要提高閱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通過閱讀教學,激發(fā)學生在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在教學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一時難于解答。可是,發(fā)動學生又把疑難解決了。有位教師教了《蜘蛛的網(wǎng)》后,有個學生提出問題:“蜘蛛的網(wǎng)能粘住小飛蟲,甲蟲等等,它自己卻不會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師想不到學生會提出這個問題。教師隨機應變,發(fā)動學生,說:“你們想想吧!看誰能想出來?”有個學生回答說:“因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師接著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學生答:“我在《動腦筋爺爺》那本書上看到的。”由于學生多看課外書,既提高了閱讀能力又增加了科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恰當?shù)赜蒙显S多是在教材沒學過的詞語,可見,學生是在課外閱讀獲得的知識。因此,激勵學生廣泛閱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途徑。平時,教師要注意適當?shù)亟榻B符合學生接受水平的讀物讓他們閱讀。教師還要啟發(fā)學生運用教學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學生廣泛閱讀,必能豐富知識,開拓思路。無疑是朋友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好方法。
總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循序漸進的訓練,去培養(yǎng)和發(fā)展,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會得到逐步提高。
(篇十一)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設計研究之我見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教學活動。閱讀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十分廣泛。它可以增長見識,積累知識;它可以提高表達和鑒賞能力;它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開啟心智……所有這些的實現(xiàn),都離不開閱讀教學目標的合理設計。閱讀教學目標設計應遵循的原理以及應注意的事項,同仁的文章中已講的很多了。這里我結合語文教學三維目標,談談自己對閱讀教學目標設計的理解。
一、閱讀教學目標設計應先調動學生閱讀興趣,由淺入深、逐步推進。
時下,由于種種原因,學生碰到閱讀題繞道走,或者胡亂應付,試卷上閱讀的分值自然少得可憐。試卷中閱讀題的難度不會降低,而閱讀能力的提升又非一朝一夕,這讓語文教師十分頭疼。我想,設計閱讀教學目標,首先要照顧和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做事的成功的前提。我們不妨先找些有趣的,簡短的,淺顯的文章滿足學生的愛好,設計些容易的目標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再利用其爭強好勝的性格逐步加深目標要求,最終讓其能游刃有余的進行閱讀。在這過程中切忌強行命令,也一定要穩(wěn)住進度,把握好速度,因為欲速則不達。只有學生有閱讀興趣,才會有深入研討的欲望,我們的教學目標設計才能產生效用。
二、閱讀教學目標設計應以閱讀方法技巧為前提。
教學中時常碰到這樣現(xiàn)象,學生讀文章有興趣,可讀完后一問三不知。原因在于閱讀方法技巧沒有掌握。萬事萬物都有其內在的規(guī)律。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講的就是掌握規(guī)律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很有必要把文章分類,然后告知學生各類�?碱}型以及閱讀技巧,答題步驟。在此前提下,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使學生把方法技巧熟知于心。有步驟的,成功的,全面的,深刻的對文章進行解讀,我們的閱讀教學目標設計才是有效的。
三、閱讀教學目標設計應注重引導學生陶冶情操。
一千個讀者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個性化解讀已成為一種風尚,文壇許多辯論亦能說明,所謂見仁見智。于是,有人把淺薄的認識當成深刻;有人把偏頗的理解當成普遍;有人把偶然突發(fā)當成必然、、、、、、也難怪學生會對某些參考答案不解。學生由于年紀小,閱歷少,認識上不深刻全面,他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難免偏頗、激進、局限。我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該引導學生走進作品,走進作者,找到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情感共鳴,這樣才能深入理解作者情感,才能理解抒情的深意。設身處境,換位思考可以讓人接受并認可不同思想,所謂的求同存異吧。有了這樣的認識基礎,通過對比幾種不同的價值體現(xiàn),學生就容易接受并養(yǎng)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也更容易樹立遠大的目標,高尚的追求。這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
四、閱讀教學目標設計應該注意知識的遷移性。
教是為了不教,學以拿來致用。閱讀教學目標所學知識不應該只是拿來應付考試,更應該設計出知識向實踐的遷移。當我們的學生走向社會,能以敏銳的目光發(fā)現(xiàn)問題,能以理智的態(tài)度解決問題,能以寬容心里原諒別人,能高瞻遠矚引導潮流,能冷靜深入分析時局、、、、、、當我們的學生用自己當年所學圓滿解決問題后,又毫不猶豫的把這些知識傳承下去時,我們語文閱讀教學目標設計的成功領域又擴大了無限。
閱讀教學目標設計不過強調了些文體知識,考察了些做題技巧,體驗了些不同情感等具體的知識。如果我們能合理有效的運用以上注意事項,我們的收獲遠不止這些。我們的小語文也就變成了大語文。如能變成現(xiàn)實,這將是我們語文人最大的幸福,最大的自豪。
(篇十二)
如何有效地進行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
溢河小學 楊艷坤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要學生有感受,教師首先要有感受,要學生有體驗,教師首先要有體驗,要學生動情,教師首先要動情。教師只有深入解讀文本內涵,由片面到全面、由膚淺到深入、不斷地超越心靈的寬度,靈魂的深度,準確而靈慧地與文本對話,才能有品位地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因此我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思考,如何有效地進行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呢?通過本學期不斷學習、實踐,我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
一、潛心鉆研教材,解讀文本。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一語道盡了廬山面目的神秘多姿,看似樸素的詩句卻蘊藏了極其深刻的辯證主義哲理,這一哲理同樣適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文本解讀。廬山神秘多姿,從每個角度與側面看都不一樣,對一篇文本來說,也是“一千個讀者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文本的解讀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靜下心來研讀文本、體驗文本、感悟文本、解讀文本。糾正以前的淺嘗輒止,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逐步提升對文本的批判性解讀的能力。其次,加深對文章作者的寫作意圖、寫作思路和對字、詞、句的理解,思考醞釀字、詞、句和每段蘊含的深意,教學設計體現(xiàn)作者在遣詞造句、布局謀篇方面的良苦用心。由于在教學設計時對文本解讀深思熟慮,在課堂上就顯得游刃有余,順利地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為學生的思維打開一個更加自由、廣袤的空間,所有美好的愿望逐步實現(xiàn)。體現(xiàn)了教學的深度、厚度和廣度。當學生在閱讀中“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時候,教師通過有效的引導,使學生的思維“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提高課堂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更是如此。我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或直觀演示、或猜謎語、或進行質疑……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chuàng)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白鵝》和《貓》這兩篇課文時,我指導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想象白鵝和貓的叫聲、動作,一邊讀課文,一邊表演。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這時,我趁熱打鐵說愿意把這段背下來嗎?孩子們手舞足蹈,背得開心極了。當你看見孩子們學得快樂極了,玩得開心極了,你會幸福無比,感到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這里。“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達到了玩中學,學中玩的境界。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擴展和延伸,是學生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途徑,小學生除了學好教材以外,再閱讀一些其他書籍,既可以豐富詞語,又可以廣泛的學習語言表達方法,提高讀寫能力,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我組織了生動活潑的讀書活動,有利于促進課外閱讀深入持久地開展。如: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看誰讀的書多;舉行故事會,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鞏固加深對課外讀物的理解;舉行讀書心得交流會,談體會,談收獲,相互啟發(fā);還舉行了《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的主題班隊會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檢查讀書效果。認真總結,鼓勵表揚認真閱讀的學生,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讀制度”、“圖書交換制度方法” “一幫一制度方法”等。這樣就能有序、有效地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當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并實施一段時間以后,學生在學習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轉變教師和學生的定位。
新課標中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創(chuàng)新為主線”的精神核心決定了教師由原來的一重身份變成了多重身份的“共同體”,由原來的課堂主宰,變?yōu)檎n堂教學中的引領者、示范者、組織者、監(jiān)督者。所以廣大教師正在努力地擺正主導與主體的位置,正確地處理好師生的雙邊活動,課堂上那種民主、和諧、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正在逐步形成,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空間逐漸增多,參與的熱情日漸增高,教學效率也日益提高。
總之,在忙碌中不斷學習,在學習中反復實踐,在實踐中反思總結,在教學中和孩子們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小學語文教師》
(篇十三)
關于閱讀教學
1、要繼續(xù)加強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本體地位和教師的引領指導作用
閱讀教學應在教師的引領指導下,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線,以發(fā)展語文綜合閱讀能力為主旨,在整體感悟、理清思路、體驗情境、把握意蘊、品味語言、鑒賞評價等具有顯性標志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上,借助各種常用的閱讀技能來展開。具體要求是:①美文美讀,要在朗讀中體驗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養(yǎng)語感,積累語言材料。②通過略讀、速讀的技能實踐,通讀課文,大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篩選信息。③通過精讀、默讀的技能實踐,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的含義和作用,學習從多角度深入解讀課文,并進行鑒賞性、研究性閱讀。同時,要在“三個維度”有效結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展開個性化閱讀。
2、轉變教法,立足文本,鼓勵學生與教材平等“對話”
語文課是要讀書的。學好語文的關鍵就是要善讀書。語文課要引導學生走進“文字”的世界,讓學生在文字釀造的美好中真正學“語文”。在語文閱讀課中,應注意以下對話:○1與文本對話:如“文章寫了什么?是怎么寫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語言含義深刻? 我是這樣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這些”等等;○2與作者對話:如“為什么要這樣寫?寫作意圖是什么?寫作意圖是否體現(xiàn)得很清楚?” 等等;○3與編者對話:如“為什么將這一篇課文組織在這一單元?為什么要涉及這道題?‘研討與練習’與‘讀一讀,寫一寫’有什么區(qū)別?編者的意圖是什么”等等。
課堂教學的順序上,應遵循“先學后講”的原則。課堂教學最理想的狀態(tài)應該是學生帶著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對課文的初步理解與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師,向教師求教,而不應該是教師帶著已經準備好的、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學生,把結果講給學生聽。
3、在閱讀教學中,應注重指導學生的運用與創(chuàng)新
在閱讀教學中,應倡導“自主閱讀——合作研討——個性創(chuàng)新”式學習。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學生閱讀是學習的起點和基礎,是個人獨立研讀、理解、把握文章的過程。要讓學生反復閱讀原文,要邊讀邊想,要圈點勾畫,并在閱讀筆記上寫出感受、欣賞、評價之類的內容。研討要在自讀的基礎上進行,通過相互交流,質疑啟發(fā),深化理解。在研討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起好組織、指導的作用,而且還要適時、適度地參與研討,不能把學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結論上“靠”,而要鼓勵思維的多向性和結論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多元的思維品質和思維習慣。“創(chuàng)新”是在自讀研討的基礎上,各人把文章內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經驗、文化內存、思想情感等聯(lián)系起來思考,通過比較延伸、聯(lián)想和推測,提煉出某種和“教參”不盡相同的內容,并用簡要的文字表達出來的過程。這個環(huán)節(jié)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還要運用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等。這一環(huán)節(jié)作為高層次的目標要求,教學中可視教材和學生實際靈活運用。
應注意的是:在研討、創(chuàng)新的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引領作用,對學生的閱讀習慣、思維方式、閱讀體驗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必要時進行科學合理的糾正和引導,決不能無原則地對學生的思路、認識或見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4、注重誦讀指導學生誦讀優(yōu)美詞句章段,使學生在有意識的積累、感悟理解和運用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誦讀內容宜參照課標及教材推薦的篇目做出量的規(guī)定和質的選擇。
5、指導學生學會制訂閱讀計劃
廣泛開展課外閱讀,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7—9年級),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有條件的學校應盡可能每周開設一節(jié)閱讀課,同時指導學生利用圖書館(室)、網(wǎng)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內容提要:文本多元解讀已得到廣大語文教師的共識,但有為數(shù)不少的語文教師卻矯枉過正,進行無效地解讀,甚至是有害的解讀。筆者認為,“多元解讀”并不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漫無邊際地亂解亂讀,并不意味著可以有絕對的“彈性”,而必須有一定的“規(guī)范”,必須有一定的價值取向和解讀范圍的引導。于是,本文提出了有效進行文本多元解讀的方法與對策,切實使學生在多元化的解讀過程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其對策有:(1)發(fā)揚民主教學,建構文本多元解讀平臺;(2)善于抓住文本切入點,有效進行多元解讀;(3)做到“多元有界”,切實提高多元解讀效果。
那么,如何有效進行文本多元解讀,使學生在多元化的解讀過程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呢?
一、發(fā)揚民主教學,建構文本多元解讀平臺。
要想讓學生在多元解讀文本過程中彰顯個性的風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建構文本多元解讀平臺。
我國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的觀念,往往是教師居高臨下,我教你學、我說你聽的單向傳遞造成了師生之間的不平等性和情感、心理上的距離感。這種師生角色地位的恒定化,桎梏了學生的個性,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極大地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高。如某位語文老師在教完《木蘭詩》一課時,一位男生舉手說:“老師,我有一個問題不懂。古代女子都是纏足的,三寸金蓮,走路都很困難。木蘭怎么還能夠參軍打仗?”老師聞說便敷衍了事地說:“噢,那可是書上寫的,可能是木蘭沒有纏足吧。”但這位男生卻追根問底:“木蘭可是個很聽話,很孝順的孩子啊!怎么會不聽父母的話,而不纏足呢?”老師這時可不耐煩了,說:“我們只要學懂這篇課文,至于木蘭有沒有纏足我們就不必去討論了。”這位男生說:“可是,老師,這樣不就違背事實,不真實了嗎?……”這位老師聽了,沉不住氣了,他以訓斥的口吻對學生說:“學習這篇課文,你只要理解木蘭的性格特點就可以了,別的問題不是這篇課文要寫的。你用不著去多想。坐下!”就這樣,一句“用不著去多想”重挫了學生的個性,一聲“坐下”傷害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尊心,一頓訓斥猶如一盆冷水澆滅了學生探索的火花。由此看來,一名教師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他可以引導學生多角度地進行探索,也可以壓抑孩子們探索的童心。
現(xiàn)代教育觀念和教學實踐強調教師要以民主的作風對待學生。“教學民主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尊重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健全和完善學生的人格品質。正如語文新課標所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實施民主教學,做學生“主體的守護者”,呵護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敢想,敢說,敢為,促使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如一位教師教學《變色龍》一課,剛討論完警官奧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學生A舉手發(fā)言:“我覺得警官奧楚蔑洛夫并沒有斷錯案,赫留金才是罪有應得。”老師在對學生A的提問作了肯定和鼓勵后問:“你這么說的依據(jù)是什么?”學生A說:“開始時,小狗一副的可憐相;而赫留金卻得意洋洋,完全沒有受了害的感覺。我認為他想嫁禍小狗以獲得一筆賠償費。”這個發(fā)言轟動了教室,極大地激發(fā)了全班同學探索的好奇心。教師因勢發(fā)問:“對于這位同學的說法,大家有什么補充或不同的意見嗎?”學生們紛紛搜尋文中相關內容,不久便有多名學生舉手。
學生B:“我同意同學A的看法。就如警官奧楚蔑洛夫說的,狗那么小,夠不著赫留金。”
學生C:“我也同意。當有人說出是赫留金用煙卷戳狗時,赫留金很兇,還用自己兄弟當憲兵嚇唬人�?梢娝鲑\心虛。”
學生D:“我認為,雖然事情的真相是赫留金不對,但奧楚蔑洛夫根本不曾以真相為依據(jù)來斷案。所以,談不上有沒有斷錯案。”……
最后,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奧楚蔑洛夫斷案的依據(jù)始終是狗的主人,而非事實,足見其性格特征。
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上應當變支配者為引路人,應當改變過去那種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放下身段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互助的氣氛中與學生研究探討,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只有真正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建立起來了,才有課堂上的師生間情與情的相融、心與心的相通、教與學的相長、師與生的互促,學生的主體意識、主體精神和個性特長才會有形成的“土壤”和“養(yǎng)分”。也只有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才能受到激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得到發(fā)展,文本多元解讀才得以真正開展。
二、善于抓住文本切入點,有效進行多元解讀。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點”,似乎也都可以作為教學的著力點,但我們在處理教材時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一個教師教學水平如何,還可在處理教材上見功夫。我們應該在處理教材時,善于抓住文本切入點,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有效進行文本解讀。文本多元解讀可從以下“五點”進行切入:
1、抓住文本內容。 一篇文章的內容是豐富多樣的,是搖曳多姿的。如一部《紅樓夢》,有人喻它為一部百科全書,里面有天文地理知識的,有琴棋書畫的,有詩詞曲賦的,還包含著醫(yī)藥學的、建筑學的、美學、哲學的,可謂包羅萬象。所以,基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在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本時,讓學生先交流對文本內容把握情況。如莫懷戚《散步》是一篇玲瓏剔透、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講的是一家人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和和美美,相親相愛的故事。讀這篇文章的歷程,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學生在散讀這一流程后,獲得美好的閱讀印象,完成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有的學生在交流中,談到了一家人互相包容、互相體諒的精神,談到了可貴的親情、溫馨的氣氛,談到了尊老愛幼的美德,談到了春天美麗的景色、生命的氣息……又如教學《我的第一本書》,在學生自讀文本盡情觸摸文本后,教師問:你了解到哪些內容?學生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有的說:我了解到了社會黑暗;有的說:我了解到了友情的珍貴;有的說:我了解到了父愛;有的說:我知道了父親心靈手巧,等等。
2、抓住文本語言。漢語言是世界上最美麗,最豐富,最細膩,最富有人情味的語言,可說是色香味俱全。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曾說過:有的文本語言“如清流,描物寫態(tài),細膩動人,脈脈含情;有的如驚雷,議論風生,振聾發(fā)聵,令人警醒;有的如平沙,質樸無華,平淡實在,耐人尋味;有的如紅葉,嬌艷華美,色彩斑斕,燦爛迷人……”但是漢語言又是最具朦朧、模糊,且多義性的特點。著名學者金岳霖先生說:“中國語言文字的特點是朦朧、模糊,它的涵蓋面幾乎無邊無際,暗示性幾乎無際無涯。” 如一個算命先生給某局長算命,他說:“你的這個位子會坐牢。”這句話,就具有多義性:一理解為你這個位子會坐得很牢固;另一理解為你在這個位子上會進牢監(jiān)的。所以,在對有些具有多義性模糊性的語言進行品味揣磨時,就可引導學生進行多元理解�!段业牡谝槐緯纺┚�“人不能忘本”的“本”在這里指什么?可引導學生概括出:父親的教育,父親的希望,友情的重要,親情的溫馨,生活的艱辛等。還有《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末句“我們都是光明的孩子”作如何理解?它的答案也是多樣的:我們都是幸福的孩子,我們都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我們都是美麗的、品質高尚的孩子等等。
3、抓住文本主旨。文學作品主旨的詮釋,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甚至可以說是作品鑒賞和閱讀教學的必然歸宿。它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使學生對課文達到本質性的理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閱讀思維的健全;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其認識水平,提高其道德境界。文學作品的主題常常具有多元性,不同的讀者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想方法認識到種種具有個體差異性的主題。如《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主題可有多種解讀:(1)對于像盲孩子一樣孤單弱小的人,我們應該關愛他們,這樣他們才會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2)在盲孩子獲得光明的同時,“影子”也獲得了生命,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孩子,這說明,給別人帶來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3)只要執(zhí)著追求理想,理想便會實現(xiàn);(4)熱愛生活的人,生活便會恩賜于他。又如《白兔和月亮》寓意可多達五六種:(1)擁有財富是好事,卻可能失去人生的許多樂趣;(2)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不能強求;(3)擁有財富,不能產生患得患失之感;(4)做任何事要量力而行。
4、抓住人物形象。文學作品的人物形象具有立體化的特質,加之閱讀活動個體化的特征,學生理解中的藝術人物理應不同,這給我們鑒賞人物提供了求異和創(chuàng)新的可能。我們不應也不能用一種統(tǒng)一的模式界定學生的理解。我們在分析文學形象時,應以一種辯證的理性面對學生有創(chuàng)性的思考爭鳴。如《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變色”之速,難道不可能出于難言的隱衷?難道他迅速介入“狗咬人”事件,并有一番義憤填膺的言語就沒有一點出于公正的動機?又如魯迅散文《風箏》,文中的魯迅是個愛護弟弟的嚴兄,又是一個嚴于自省的、做事一絲不茍、知錯必改的人,同時小時候在管教弟弟時行為又是十分粗暴的人。
5、補充文本“空白”。“接受美學”認為,作品的意義是讀者通過閱讀活動發(fā)掘出來的,作品未經閱讀前,只是向讀者提供了一個多層次的結構框架,其間匿藏著許許多多的“空白”,有待于讀者去發(fā)現(xiàn)、填補和闡析。而這些“空白”的填補正是讀者閱讀活動中不可缺的動力機制之一,它能夠驅遣讀者的想象,激活讀者的思維,從而建立起與作品和作者溝通的橋梁,使讀者對作品的意義達到個性鮮明的深刻理解。在我們中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學生對作品“空白”帶有個性色彩的填補,更是開啟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有效途徑,語文課也變得空靈和鮮活。
一、做到“多元有界”,切實提高多元解讀效果。
任何事情,物極必反。個性化不等于自由化,也不是絕對地學生化,更不是普遍化、隨意化。無論怎么“多元”總有一個界限。作為閱讀客體的文本雖然存在著“空白”和“不確定性”,但必然會有許多顯性的、鮮明的“規(guī)定性”,總會有個“作品視界”范圍。“多元解讀”也只能在這個范圍內進行。“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然而總還是莎士比亞所描寫的哈姆雷特的反映,彼此在某些細節(jié)上難免會有些差別,而在基本性格上還是那個哈姆雷特,而不可能成為堂吉訶德。正如童慶炳在《文學理論教程》中指出的,閱讀接受,一方面是多元的,無限的,存在著審美差異性;另一方面是有限的,有范圍的,存在著社會的共通性。因此,“多元解讀”并不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漫無邊際地亂解亂讀,并不意味著可以有絕對的“彈性”,而必須有一定的“規(guī)范”,必須有一定的價值取向和解讀范圍的引導。
首先,多元解讀要尊重文本,與文本真誠對話。文本是教學的起點,是學習的載體,只有立足文本,尊重文本,與文本真誠對話,才能有效解讀文本。錢夢龍老師說:“找到文本對解讀的限制和解讀自由度之間的契合點,恰恰是閱讀教學最能顯示其魅力之處。因為,閱讀教學不但要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更要通過學生的閱讀實踐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學會怎樣品味語言,怎樣捕捉文字背后的隱含信息,怎樣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樣獲得審美的愉悅,怎樣對文本作出既富有創(chuàng)造性又符合文本實際的解讀。”如某位教師教魯迅《社戲》時,要求學生品讀“歸航偷豆”情節(jié)部分,有個學生說:“‘不久豆熟了,便任憑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圍起來用手撮著吃。’這句話寫得很形象,它把小伙伴們的野性和饑餓感寫出來了。”這位教師聽了,并沒有人云亦云,盲目表揚肯定學生,而是引領學生進一步品味揣摩語言,領會詞語真正內涵。教師問:“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學生說:“從‘任憑’‘圍’‘撮’等詞可看出。”教師問:“‘撮’是什么意思呢?”學生看文下注解,齊答:“撮,是用手指捏取細碎的東西。”教師追問:“人們會在什么情況下,用手指捏取東西的?在饑餓的情況下會這樣嗎?”學生恍然大悟:“哦,一定是豆太燙手了。”通過教師的引導點撥,學生領略了魯迅先生遣詞造句的準確美。
其次,多元解讀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正確的價值取向,才能熏陶感染學生,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如某位教師上寓言《白兔和月亮》,在探討寓意時,有位學生認為白兔得月后,有了無窮的得失之患,是因為它獨自擁有了月亮,因此,我們有什么東西也不能獨自專有,應與朋友共享,還舉了例子,如金錢、愛情等。引起了全班同學哄堂大笑。這時該教師馬上因勢利導,他說:“世上有很多東西可以與他人共享的,如友情、歡樂、書籍、自己勞動成果等等,但也有個例是不能與他人分享的,特別是愛情等,愛情不同于友情,它是自私的,等同學們長大后便會體驗到的。”教師廖廖數(shù)語,讓學生懂得了愛情與友情的不同,避免了學生陷入誤區(qū)。
“多元解讀”是真實的閱讀,是孕育創(chuàng)造性品質的閱讀,理應受到格外的重視和尊重。我們應把文本多元解讀真正落到實處,讓閱讀真正成為學生個性化行為,使學生在多元化的解讀過程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我們期待著,在學生閱讀的枝頭上綴滿富有個性的花朵,鮮艷奪目。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公文素材庫友情提示:本網(wǎng)站所有內容為共享上傳提供,不涉及任何商業(yè)利益,本站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Copyright © www.hmlawpc.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共享時代 共享你我他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