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管理能夠為期刊提供有力的保障,如何對期刊資料進行開發(fā)以及利用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砹似诳Y料的開發(fā)及利用,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期刊工作在圖書館工作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期刊工作主要包括兩大方面:即期刊的利用與期刊的管理。期刊利用是期刊管理的最終目的,而期刊管理則為期刊的有效利用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期刊管理的必要性
期刊管理是保證期刊工作順利開展的必要前提,它可以保證期刊文獻資料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和連續(xù)性以及期刊管理的有序化。系統(tǒng)性是在收集期刊文獻資源時,要以圖書館讀者群的特點,如年齡結構、智力結構、知識結構和專業(yè)結構為依據,制定合理的采集方針,制定合理的核心期刊,系統(tǒng)地采集相關的期刊文獻資料,形成合理的藏刊體系結構,完整性就是在藏刊結構的橫向上保持完整,即一旦某一專業(yè)領域的藏刊體系已經形成了一種穩(wěn)定、合理的結構,除非有重要的新刊出現,不要在頻繁地進行期刊種類的增減調整,以保證藏刊結構的相對穩(wěn)定,保持藏刊的橫向一致性。連續(xù)性就是在藏刊結構的縱向上保持完整,即一旦某一種期刊已成為某一專業(yè)領域藏刊體系的組成部分,就要保持連續(xù)地訂購下去,
二、做好期刊的介紹、宣傳、報道、展示等工作
當前,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期刊的數量、品種越來越多。分類越分越細,加上變化頻繁(如改變刊名、地址、版式等),都給讀者的利用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要做好、做細以下工作。
(一)介紹重點期刊。收藏是為了利用,期刊到館后采用科學方法進行歸類和管理,編制目錄卡,用彩色類標進行標識,便于查找。根據讀者的閱讀情況,在閱覽室設新刊專柜,把新到館的期刊放在書架上,讓讀者先看到新刊。簡化借閱外文期刊的借閱手續(xù)、放寬閱覽期限、借閱數量。
(二)加強到館期刊的宣傳。定期編制新書預告和檢索性刊物,及時向讀者提供新書信息,介紹有價值的科技信息。組織開展編譯服務,定期出版編譯資料,及時向讀者報導國外社會科學發(fā)展的狀況。并及時通報期刊利用情況,這樣做即強化了讀者對期刊文章的印象和了解,也有助于領導掌握各級人員的學習動態(tài)和傾向,及時調整工作計劃。
(三)提供期刊目次服務。讀者最感興趣的信息是與教學、科研有直接關系的文獻。根據他們的要求,我們及時地提供有針對性的文獻資料。一般以復印手段進行,10天左右為一個周期。將編制好的目次集中陳列或直接提供給教學科研人員,起到對期刊內容報道的作用,讀者可根據館藏期刊目次提供的最新通告服務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章,方便讀者查閱,節(jié)省讀者時間,提高期刊的利用率。充分體現圖書館“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服務理念,必將成為圖書館的發(fā)展方向。
三、逐步建設和形成有效的期刊檢索體系
要搞好期刊文獻的開發(fā)和利用,關鍵是期刊的檢索手段要科學和完善。目前,對館藏文獻的開發(fā)重點應放在社會科學類期刊上,這類期刊數量多、內容新穎、信息量大、是一種重要的信息源。由于出版周期快,使讀者利用時要花很大的精力,而教學、科研人員一般都是帶著特定的需要來查找資料,希望快捷、準確和全面。要解決這一矛盾,編制索引和文摘是最有效的檢索方法,同時也是圖書館情報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根據本院教學和科研等方面的重要課題和特殊要求來確定核心期刊,對核心期刊中的相關文章做專題索引,重點文獻要做文摘,形成以專題索引為橫向脈絡,以期刊文獻為縱向脈絡的期刊檢索體系。下邊分別予以論述。
(一)索引工作主要是指對分散在各種文章或期刊中的有關知識單元,諸如篇名、標題關鍵詞、著者或人名、內容關鍵詞或主題詞、數據、術語、引用文章等,分門別類地進行提煉、匯集、編輯成各類型的索引。能滿足人們多途徑、多角度、多層次的檢索要求,大大提高了檢索的深度。我們開展這項工作,主要是通過對《中文社科類資料目錄》和《國外社科類資料目錄》進行技術加工的方法來進行。即凡是目錄中文章出處為本館所藏期刊時,則在該條目錄后標上本館的期刊索引號,同時利用它選擇文獻、編輯篇名專題索引,從而把不同期刊中同一專題的文獻按時序編排在一起,具有專門性和系統(tǒng)性,一目了然。有了這種專題索引,可以減少教學、科研人員在閱覽、查找的盲目性,可節(jié)省時間,增大書刊的流動量,為教學、科研人員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1.要根據教學、科研的具體時間要求來確保索引的編制方式。從專題索引特有的功能和有助于科研的情報需要來說,并不是所有的篇名都能揭示該篇的意旨,由于檢索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需要,應逐漸從篇名索引過渡到以關鍵詞索引為主。因為它具有揭示文獻內容的明確性,組織資料的集中性,反映文獻資料的專指性等優(yōu)點,且成為今后檢索社科期刊的主要途徑,進而提高期刊的利用率以及工作效率。2.要注意科學性和標準化。圖書館工作是知識性、服務性和科學性融為一體的復雜勞動,長期以來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科學嚴謹的工作方法,各項業(yè)務活動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是圖書館科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工作者必須具有務實的精神,根據讀者專題研究的需要,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以保證讀者對期刊文獻的“查準率”和“查全率”。
(二)文摘工作。文摘本身決定它是原始文獻的情報產品,以縮寫的形式忠實表達原文的全部或部分內容。讀者通過閱讀文摘即可以獲得最新的理論動態(tài)、研究成果和其它的情報信息,并幫助讀者選擇和利用原文;便于讀者長期積累和保存文獻資料;通過書刊被摘頻率的比較和分析,了解確定本專業(yè)的核心期刊。文摘是掌握學術動態(tài)的簡捷手段,又是長期積累縱向資料的載體,因其簡明扼要,信息量大而被受讀者歡迎,逐漸演變成為當前檢索工具的主體?s寫文摘要側重于向文獻利用者提供原始文獻的觀點,科學發(fā)現的摘要及其一些重要數據,從而達到把原始文獻高度濃縮、深度揭示的目的。為提高文獻質量要注意以下幾方面。1.把握文摘編輯的范圍。其原則是要以本學科核心期刊為主導,結合情報要求的重點選擇相關文獻做文摘,這樣的文摘在總體上就不會雜亂而產生偏離。2.增加文獻信息含量。根據不同的文獻信息,選擇不同的壓縮方式,掌握適當的詳略程度,不能因文害義,這是編制文摘的關鍵。3.提高摘引的深度。認真閱讀原始文獻,提高每篇原始文獻在文摘中的平均“標目數”和“存取點”數,以利于使用者多方檢索。4.注明文獻出處,以利檢索原文。
四、逐步實現期刊資源共享
期刊文獻收藏目前存在的突出特點為即高度分散,又相對集中。所謂分散,是指缺乏統(tǒng)一的、有約束力的協(xié)調組織與領導機構,互相封閉、各自為政、自給自足的做法,成為制約系統(tǒng)內共建、共享關系建立和形成的阻礙因素,因而造成文獻收藏總體數量和品種不足,而卻有大量文獻被重復收藏的不合理現象。所為集中,是指在某一地區(qū)特別是以省會城市為中心的地區(qū)內,其同類型、同系統(tǒng)的收藏單位較多,同時也帶來了一些特殊優(yōu)勢如范圍小,距離近,便于聯系等,也為在一定區(qū)域內率先實現期刊資源共享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圍繞這一主旨,我們著手進行了以下兩方面的工作。
(一)編制期刊聯合目錄。我們對哈爾濱較有代表性的高校及情報院所等共21個單位新收藏的社會科學類期刊進行了系統(tǒng)調查、統(tǒng)計和分析,編制了哈爾濱市地區(qū)社會科學類期刊聯合目錄,其中收集社會科學類期刊1392種。基本囊括了這一地區(qū)現有的全部社會科學類期刊。對期刊工作互通有無、互借互補、加大開發(fā)和利用的程度等方面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二)建立計算機期刊檢索網絡系統(tǒng)。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和通信技術都在飛速發(fā)展,使大量的文獻資源數據化,可以被大容量的貯藏和遠距離的傳輸。為資源共享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如我院社會科學類光盤檢索網絡控制中心采用計算機NOVELL網光盤網絡結構,通過MODEM可以實現與省內各個遠程檢索終端聯網,包括高等院校、情報院所、科技結構單位等,由于該系統(tǒng)已形成網絡,因此達到了數據資源共享的目的。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