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梁家河》,讓我受益匪淺、感受頗深。其中最能打動我的是習近平總書記有一顆“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的“感恩之心”,有著堅忍不拔的毅力以及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人生境界。
【篇一】
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闊別40年,再次回到梁家河,他仍能親切地叫出“隨娃、迎兒、春娃、迎春、成兒、爭氣兒、張兒、開伙”等等當年每一個“小伙伴”的小名。他心里裝著當年的“小伙伴”、牽掛著梁家河的每一位父老鄉(xiāng)親,因為他“把心留在了梁家河”。
“對于習近平來說,入團之路如同勞動時走的山路一樣,蜿蜒曲折。”由于“黑幫子弟”的原因,光入團申請書就寫了8份,但這絲毫沒有動搖他追求進步的決心;再由于“黑五類”的原因,入黨申請書又寫了10份,同樣沒有阻擋他前進的步伐。“1974年1月10日,公社黨委批準了習近平的入黨申請,接收他為黨員。”這一結(jié)果,得益于他的不懈努力,因為鄉(xiāng)親們都把當作了“陜北孩子”,因為“北京娃”真心實意與梁家河的父老鄉(xiāng)親同甘共苦,把梁家河當作了自己的家。
讀完《梁家河》,靜靜地想一想,在幸福時代成長起來的、當下的部分年青人似乎缺少了什么,缺少的就是“梁家河”精神。因為大部分在“溫室”里長大,沒有吃過什么苦,不知道眼下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不知道珍惜,沒有上進心,沒有進取精神,注重物質(zhì)享受,輕視精神追求。《梁家河》的面世,“梁家河精神”的傳承,無疑給這個時代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干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深深根植于梁家河父老鄉(xiāng)親心中最真摯的感受。我們每一位年青人都要向梁家河人民學習,深刻領會“梁家河精神”的深刻內(nèi)涵,真正把梁家河作為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的精神高地,以“人民情懷、黨性信仰、知識品格、吃苦奉獻、責任擔當、自強不息”的梁家河精神指導工作實踐,發(fā)揚敢于擔當、吃苦耐勞、奮勇爭先的優(yōu)良作風,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yè)績,為企業(yè)的強勁發(fā)展貢獻力量。
【篇二】
學習紀實文學《梁家河》讓我深受啟迪,我們年輕人要成才成長,就要學會在最基層、最艱苦的地方磨礪自己,在實踐中增長才干、鍛煉本領。
要學堅持學習的韌勁。“天黑后不久,整個梁家河就早早地進入了夢鄉(xiāng),只有習近平的窯洞還透出一絲光亮。”在那個文化生活匱乏背景下,在黃土高原落后閉塞的環(huán)境中,青年習近平還能因癡迷于讀書而廢寢忘食,通宵讀書甚至到早上鼻孔都被煤油燈熏黑。學習“梁家河”精神,就要向總書記這種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看齊,要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習慣,在學習中不斷成長,不斷進步。
要學肯于吃苦的干勁。在梁家河老鄉(xiāng)的眼里,習近平是吃苦耐勞的好后生,他組織帶領群眾修道路、打淤地壩、辦鐵業(yè)社、縫紉社、建磨坊代銷店、打大口井、發(fā)展沼氣等,這無一不是以自己的吃苦耐勞,引領群眾向好光景奮進。他用實干贏得了群眾的信服,點亮了群眾心頭的希望之火。學習“梁家河”精神,就要向總書記實干攻堅的使命擔當看齊,做行動上的巨人,在任何時候都不為艱難困苦所動。
要學永不忘本的初心。學習了《梁家河》,就懂得了“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的道理。在工作中,就要立足基層,從職工最看重的問題著手,為職工辦實事,為群眾辦好事。希望我們青年人都葆有“梁家河”式的初心,不忘本色、本源、本根,一直為心中的夢想而奮斗,堅信“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