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培訓學習是今天的我們正在學習繼承的,這是我國先輩留給我們的非物質文化,也是我們的瑰寶,繼承和發(fā)揚是對它們的基本尊重和對古人的敬意,你學到了什么?下面給大家?guī)淼氖菍W院傳統(tǒng)文化培訓班學習心得體會。
大家好!我是來自***省雞西市的***。感恩古圣先賢,感恩婆娘兩家的祖宗護佑,讓我能有緣到正心國學院學習 。聽了袁立君校長的課有很多體會和啟發(fā),我的得失心變輕了,名利心變淡了,去掉很多煩惱,讓我心靈又一次成長。
學習傳統(tǒng)文化要經(jīng)過幾個時期,先從覺醒期,漸漸走向興奮期,然后學習一段時間,感覺改壞習慣太難了,就走向挫折期,然后心里想傳統(tǒng)文化能改變命運嗎?走向徘徊期,通過老師指導走向成長期。有句話說教兒教女先教己,大學里面也講“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先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先把自己的觀念歸零,然后用圣賢教誨落實在生活里,學以致用,理論指導實踐,學中做,做中學,解行相應,時間久了,行為漸漸改變了,怨恨心慢慢的也淡化了,心里流露出一種氣質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的人格魅力,與人相處時微笑多了,時時為人著想,與時俱進,體現(xiàn)了中華人文精神。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用兩字來代表,就是道德,什么是道,認識超越時空大自然運行的法則此之謂道,什么是德,教導人類如何順從大自然法則不違越的做人,此之謂德。五倫關系就是道:父子、君臣、夫婦、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道是德的體,德是道的相,德做了道就有了。習主席說: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厚德才能載物。修身立德從孝開始,《孝經(jīng)》里面“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不從孝道入手,德行是長養(yǎng)不起來的。“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愛自己父母而愛別人是違背自己的德行。
孝分為四種:孝身、孝心、孝志、孝慧。
孝身:讓父母吃好,住好,生活,沒有擔憂。
孝心:讓父母對我們放心,不擔心、不牽掛。我們要時時有父母,對父母要有恭敬心。
孝志: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把父母的德行給傳遞下去,父母沒有完成的我來完成,揚祖德。
孝慧:讓父母有智慧,少生煩惱,多保持清凈心,讓父母時時歡喜。
在道家經(jīng)典中也說:若孝悌者,一家之中老少安樂。天人欽仰神明守護。意思是說假如一個人真正做到孝道和悌道。(悌,有兩個意思,一是兄弟姐妹要和睦,一個是恭敬心)那么家庭中一定會得到上天的贊嘆和保佑。所有說,一個人做孝全家安樂。孝道關鍵的,就是要做到敬與順,因此我們說“孝敬”“孝順”如果失去,敬和順就不算是真正的孝道。
孝很難做到的是“色難”。對父母沒有好的笑臉,那就是不敬了。不聽父母話,就叫不順了。順,不是什么都順,當父母做違背道德的事,我們就不能順,如果要順是愚順,就是不義。聽了袁老師的課,才知道以前孝敬做的不清不楚,聽了幾天課,感悟很深,啟發(fā)很大,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更通透、更明白,才知道,自己孝道都沒有做好,現(xiàn)在趕快修正自己,從孝敬入手,還有壞習慣都給修正過來,這才是真正的德行。
孝心耕耘人生的三大福田:恩田、敬田、悲田
1、恩田:所謂“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的恩可以超越父母對子女的恩。感恩父母把我?guī)У饺碎g。生育、養(yǎng)育、教育的付出,一輩子無法報答。
2、敬田:《弟子規(guī)》里面講“父母教,須敬聽”父母教育我們,要用心恭敬來聆聽,父母就很歡喜!缎⒔(jīng)》說“愛親者,不敢也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一個人愛自己父母,一定不會厭惡他人,一個人敬自己父母的人,一定不會對他人產(chǎn)生傲慢心。
3、悲田:父母這輩子不容易,沒有穿好,沒有吃好,每天為孩子擔心。父母一輩子遭了很多罪,受了很多苦,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父母是世界上偉大的人。《孝經(jīng)》里面講“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孝心開而后正氣聚,正氣聚而后神氣足,神氣足而后運程吉,運程吉而后身顯達,身顯達。
看了孔夫子記錄片,眼淚不知不覺就出來,孔夫子精神深深打動我的心,我感到很慚愧,孔夫子教誨,我沒有做到,給他老人家丟臉摸黑了,有時遇到困難,還耿耿于懷。看到孔老夫子,不管生活有多大挫折和痛苦,忍了很多不該忍的事,他依然把儒家文化傳遞下去,從孔老夫子身上看到仁愛,看到存心仁厚,看到心里全是人民的幸福,國家的輝煌,世界的大同,雖然沒有實現(xiàn),可愛的孔夫子,給我們后代子子孫孫,留下寶貴的經(jīng)驗典,儒家文化承傳下去,我不一定看到大同,但我不能打傳統(tǒng)文化,斷在我的手上,一定通過我的手傳承下去,把這份愛傳遞下去,希望大同世界早一天實現(xiàn),讓所有的人走向幸福,所以“孝行天下,福滿人生”。
趙一成老師的課,深深對歷史和儒家文化,更透徹理解,中國歷史博大精深,儒家文化不僅5000年,可能時間更長,從古至今,有多少志士仁人,為人類寫下千古絕句,可歌可泣,人類留下很多恒古不變的真理,留下大智慧,指導人生方向和目標,他們用心血和淚,壓力,貧苦,挫折,甚至死亡,他們自然崛起,他們已經(jīng)沒有自己,為了讓人民幸福,國家昌盛,輝煌,真是做到“殺身成仁,取舍身取義”他們的精神激勵著我,留在我心中,喚醒我的良知,我要踏著圣人的足跡,放射出自己的光明前行,這時,我淚流滿面,痛不欲生,這些年,對古圣先賢不敬,沒有用真心去學習,陽奉陰違,狂妄自大,不知感恩,真是慚愧。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但思想沒有統(tǒng)一,當時秦國有兩種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秦始皇采取了法家的建議,建立起統(tǒng)一的政權。”“焚書坑儒”對儒家的毀滅性打擊,是一場中華文化的浩劫,不但殃及了諸子各家學說,而且使得儒家遭滅頂之災,損失殆盡。秦朝短短幾十年就滅亡了,原因沒有用儒家文化“仁者愛人之心”不知愛民如子,不懂君仁臣忠,不懂人民哪有國。W歷史知“頭替”!
漢朝大儒董仲舒對儒家文化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為發(fā)展儒家做出巨大貢獻。學了歷史才知道 儒家文化從古至今坎坎坷坷來之不易,讓我對儒家文化有一個新的認識。儒家文化在講內(nèi)圣外王,儒家文化以人為中心,以道德為入路,內(nèi)通心性,外透天道,重和諧,剛健有為,積極入室,轉世而不為轉世,轉俗而不為俗遷是內(nèi)在的品格;“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主要完成德性人格為目標。內(nèi)圣一面是歸自己,以要求生命內(nèi)部的合理與調和,另外一面先要求自己與出發(fā),而關聯(lián)著家人,社會人群與天下事物,要求自己與他人,與事物之間的合理與調和。《大學》里面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至止于至善,在明明德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在親民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就要格物,格除自己的煩惱習氣,格掉壞毛病,格掉所有念頭,當心越來越清凈,才能做到自知,自己認識心了,念頭就越少了,誠意心越深,心就越證,越清凈,就能齊家,治國,平天下,就能做到至善了!
學習好幾天了,收獲很多,解決了很多煩惱和情緒。無限感恩袁立君校長,他“仁愛之心”滋潤著我心靈成長;他滿臉笑容帶給我心里的溫暖,他講課風采讓我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心里寧靜,如沐春風,懂得讀書為己,真是經(jīng)書易得,人師難求!
學習傳統(tǒng)文化就是凈化心靈,開出智慧,就必須斷掉煩惱,人心不死,道心不生,進德修業(yè),圓滿人生。
謝謝正心國學學院和袁立君校長及諸位義工,給我們無限的愛,讓我們感到倍加溫暖,我們團隊一起說聲:謝謝您們,您們辛苦了!祝學院經(jīng)久不衰,越辦越好!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