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我們吃的是咸菜、窩窩頭,40年后的今天我們餐桌上是大魚大肉,每天的要求是要有營養(yǎng),這40年的變化不可謂不大,人們的生活變好、經濟也好了,關于40年的征文你寫好了嗎?下面給大家?guī)淼氖遣妥郎系?0年主題征文稿精選2篇。
篇一
您要問我們家的孩子吃面條用什么拌面。當然不光是孫子,還有兒子也在內,他們會告訴您雞蛋西紅柿。為什么會這么直接,因為這不是一天兩天養(yǎng)成的習慣,是孩子們從小養(yǎng)成的習慣。現(xiàn)在說的是營養(yǎng),過去說的是便宜、好吃就好。
當年我母親還健在,我們住在西城區(qū),三個孩子都還小,一直是母親給帶大。因為我們是山西人愛吃面食,我媽會做各種面食,每天吃面是必不可少的。手搟面、拌面、摔面、揪魚、貓耳朵等各式各樣。當時我父親每月62元,我們倆都是40元,全家140元。七口人,由我媽掌管著全家吃喝穿,為我們勤儉持家、精打細算,錢少也要把日子過好。我們上班的人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沒為生活操過心。老母親為把日子過好,每年西紅柿旺季就想辦法把西紅柿做熟存起來多吃些日子。合作社來的西紅柿一多就賣不動,最后成筐的處理,幾毛錢一筐便宜買回來也不能浪費。當年我們老百姓自己創(chuàng)造出做西紅柿醬洗干凈煮熟、灌瓶,等西紅柿少的時候再享用。
原來這些事兒,只是我媽和我女兒做,量少,只做幾瓶十幾瓶。經過一段時間看到效果很好,味道也不錯,逐漸形成規(guī)模。最后全家總動員,分工合作,干的熱火朝天,簡直像個加工廠。
不斷改進,瓶子也規(guī)格了,采用輸液用的葡萄瓶,工藝上進行了改進。最后我說出來您都不信,一年做120多瓶,全部碼在床底下,可以吃到第二年新西紅柿下來。我們工藝上要求非常嚴格:
1.瓶子必須用開水洗一遍,洗干凈,控干。
2.西紅柿洗凈去皮挑好的。
3.大鍋把西紅柿煮開。
4.灌入玻璃瓶并蓋好橡膠蓋,插入針頭。
5.把裝好的瓶子放入蒸鍋中蒸,待針頭噴水后拔掉針頭,用橡膠布封好,待用。
一次能做10幾到20瓶,像這樣的工作每年都要做幾次。可以說我們家一年都不缺西紅柿醬,F(xiàn)在還保存著當年的工具,做西紅柿醬成為我家的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到八十年代末。
孩子們也大了,收入增加了,國家資源也豐富了,用不著再一瓶瓶、一年年做了。想什么時候吃西紅柿,市場上都能買到,西紅柿再也不用做了。但我們飯桌上,雞蛋西紅柿并沒有少,因為這已經是我們全家的生活習慣了。
篇二
28年前的冬季,我乘坐綠皮火車輾轉了三天三夜,來到中俄交界處的某邊防連。這里黃沙遍野,寒風凜冽,營門口哨兵的臉上掛滿了沙塵,像泥土做的雕塑一樣。
連長告訴我們,新兵訓練前的第一餐是我們連隊的特色宴,保證讓大家終身難忘。在等待開飯的時間里,我和戰(zhàn)友們一直猜測,連隊是不是給我們準備了在邊防線上抓捕的野味啊,說不定還會有俄羅斯面包呢。為了能多吃點美味,餐前我還專門做了五十個俯臥撐,希望騰出更多的腹部空間。
開飯哨聲響后,我們列隊進入飯?zhí)。果然沒讓我們失望,餐桌上擺滿了從來沒有見過的各色各式菜品,雖然沒有野味,但這些花花綠綠的菜品也足以讓我們大快朵頤。值班員下達“開飯”口令后,戰(zhàn)友們拿起筷子開始用餐。不過,戰(zhàn)友們越吃越皺眉頭,各碟菜品雖然顏色、樣式不一樣,但入口的感覺十分相似,軟軟的,甜甜的,味道非常熟悉。連長站起來說:“大家可能吃出來了,我們所有的菜品都是以土豆為原料做成的,這就是我們邊防部隊獨具特色的土豆宴!”土豆塊、土豆絲、土豆餅、土豆醬、土豆泥、土豆湯,原來土豆可以做出這么多花樣來,我們?yōu)榇妒掳嗟睦媳鴤兯腿チ速潛P的掌聲。
連長對我們說,連隊駐地沙漠化嚴重,除了土豆,其他蔬菜在這里都種不活。連隊離團部有百余公里遠,而且道路難行,有時風沙來了,道路就會被掩埋,供給運輸更是難上加難。由于團部送給養(yǎng)的時間很難固定,所以多數(shù)時候邊防官兵不得不以土豆為主副食。起初一個月,炊事班變著花樣為我們做土豆宴,大家還覺得蠻新奇,但時間長了,戰(zhàn)友們就開始厭煩起來,甚至一聽土豆兩個字就會惡心。
如今,在軍地雙方的共同治理下,邊防連駐地的環(huán)境大為改善,沙漠區(qū)域逐年減少,綠植面積越來越大,連隊內外的空地上已經種滿了黃瓜、茄子、豆角、西紅柿等蔬菜,營區(qū)內的葡萄、蘋果、黃桃、石榴等果樹也開始掛果。在品種齊全、營養(yǎng)豐富的餐廳內,昔日的“土豆宴”已經成為邊防官兵的歷史記憶。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