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改革至今,我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是經濟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我國的教育也在不斷前進,這都是令我們感到驕傲的,我們在成長,教育也在成長。下面給大家?guī)淼氖俏遗c祖國教育共成長征文稿1600字,大家一起來看看。
四十年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像春風,吹遍祖國大地,中國展開了一幅美好的畫卷,四十年春風化雨,四十年春華秋實,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眾志成城、砥礪前行,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經濟、軍事、政治、科技、教育、社會等多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改革開放四十年間,故鄉(xiāng)無極縣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人們思想上的變化,觀念上的更新,物質生活的改變,身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亦是感受到了改革開放對人們精神上的洗滌蕩清。無極縣的教育事業(yè)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與時代齊步伐、共奮進。
還記得1987年秋季開學,我?guī)е约业男“宓剩哌M了小學的校門,上了“育紅班”,那時村里的辦學條件很差,教室門窗破爛不堪,冬天就用塑料紙蒙住窗戶,更沒有像樣的教學設施,課桌是水泥板放在兩塊石墩上,冬天冰涼冰涼的,我們兩只手凍得又紅又腫,還常常會出現(xiàn)干裂的現(xiàn)象,特別疼。條件雖然艱苦,但知識的傳遞已經開始,命運的曙光已經顯現(xiàn)。
上小學后,老師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是教師上課沿襲了幾十年的三大教具。就在我剛參加工作的那幾年,老師還依然用粉筆在黑板上書寫,整塊黑板寫滿了就用黑板擦擦再寫。一堂課下來,嘴里、頭發(fā)上、衣服上沾滿一層白白的粉筆灰。老師對學生進行考試的試卷,都是用蠟紙墊在一塊帶有斜紋的不銹鋼板上,用一支金屬尖筆把蠟紙劃破,再用沾有油墨的磙子,在油印機上印刷出來?墒怯陀〉脑嚲沓3J悄:磺澹瑢W生寫字弄得手上、袖子上都是黑黑的油墨。那一張張泛著淡淡油墨味的手刻資料,構成了那個時代莘莘學子求知的美好回憶,也伴隨著老師們度過了最難忘的青春歲月。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黨中央、國務院著眼于貧困地區(qū)義務教育發(fā)展、保障教育公平,部署開展了義務教育“全面改薄”工程。通過對貧困地區(qū)的薄弱學校實施校園校舍建設和教學及生活設施設備購置,使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教學和生活設施滿足基本需要。
21世紀初農村中小學實行合并,通過合并重組,使教育資源達到最優(yōu)化,讓學生享受到均等的受教育機會!教育條件再次發(fā)生了巨大變化。2005年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四個自然村中心修建了聯(lián)合小學,蓋起四層教學樓,新建了操場,配備了體育器材,增設了計算機室、音樂室、舞蹈室、實驗室,添置了電腦、投影儀等多媒體設備,學校還先后購買了20000余冊圖書。粉刷一新的教學樓,四季常青的綠化帶,干凈平整的體育場,標準衛(wèi)生的學生食堂,比當年小學課本里的學校還要漂亮得多。
今天孩子們在寬敞、明亮的教學樓內學習,冬有暖氣、夏有電扇空調,上課時學生們認真地注視著黑板上方的多媒體屏幕,那里顯示著老師的講課要點。教室辦公室里,老師用電腦備課。以前,為了獲得足夠多的資料,老師到處托人尋找教輔書,如今電腦上應有盡有;以前,需要將備課內容一點一點地全部書寫到黑板上,如今,不僅可以用電腦備課,制作漂亮的課件,還隨時可以在課堂上調出來。教學工作的現(xiàn)代化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巨大變化。
1999年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教書很簡單,只是傳授知識,課講得細一點,學生掌握的多一點就可以,學生成績也只局限于老師的水平。那時候的課堂教學,更多的是老師“一言堂”教育,整節(jié)課都在聽老師講,課上得枯燥、乏味,課后老師還會布置一大堆作業(yè),讓學生自己去消化。近年來,在無極縣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素質教育被提到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張揚成為老師的教學重點。教學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工作目標。在新課改形勢下,我們的教學從“單一”轉向“多維”,從“形式”轉向“實用”,讀講精煉、打造高效課堂,向45分鐘要質量,當堂內容,當堂解決,提高課堂效率,全新的教育方式完全代替了過去的“一言堂”式教育,使教學煥發(fā)出勃勃生機。除了傳授基礎知識,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素養(yǎng),開展一系列的興趣小組活動,讓孩子們放飛夢想,提高各方面能力。
作為曾經的學生和現(xiàn)在教師的我,我們是改革開放成果的受益者,我們是改革開放一路風雨的見證者,我們是改革開放推動者,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是幸福的,這一切都得益于我們的國家,得益于黨的正確方針,我們要感謝黨給我們帶來的這一切。
我與祖國教育共成長。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