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過于敏感的人在工作中會出現(xiàn)很多的問題,那么這些問題也會給他們帶來一些傷害,接下來就請大家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感悟。
1.
小何,我曾經(jīng)的助理,同我形影不離5個月,最后決定離職。
別誤會,我沒怎樣他,我是純爺們,而小何孔武有力,糾纏起來我占不到便宜。
我們是友好分手,甚至我還推薦他去另一家公司,但他也只是做了4個月,又離開了。
那家公司老板是我朋友,前幾天碰面,聊起小何,他嘆到:這孩子哪都好,就是太敏感......
其實,我也有同感。
什么叫敏感?說好聽點是多愁善感,說直接點是內(nèi)心戲太多。
比如,一次帶小何參加活動,遇到一大V和他的女助理。因為比較熟,我就開玩笑對那大V說,這么漂亮的助理,怎么能讓你霸占?來,咱們調(diào)換一下唄......
當晚,收到小何一篇很長的微信,大概意思是,我對他哪點不滿意,可以直說,不要敲山震虎,隔空打牛......
看完,我捋思回溯,才想到可能和那句玩笑話有關。于是還專門去做思想工作,這才相安無事。
這類事還挺多,遇到一個難纏一點的客戶,小何就會在朋友圈感慨老半天;
生場小病,打個吊瓶,也會圖文并茂,訴說自已的悲慘。
和他不熟的人,一定以為他活水深火熱之中,但朝夕相處,多少會生出「至于么?」的想法。
是的,我不明白,人高馬大的小何,為啥會如此心如細發(fā),這么容易睹物生情?
也許是家庭影響,也許是性格使然,但如此「敏感」對一個年輕人并不是什么好事。
正所謂易定者無感,易感者無定,太敏感的人,往往容易被外界干擾,無法堅定行事,心境也會如同無根的草芥,隨風搖擺,時好時壞。
2.
現(xiàn)實中敏感的人應該不少。
前兩天一位讀者找我私聊,說自己總經(jīng)受不住挫折和打擊,看了很多關于「逆商」的文章,仍然沒有提高,問怎么破?
我反問他都受過哪些挫折,他說了幾件,都是一地雞毛的小事。比如領導批了他兩句,同事倒了他閑話,和女朋友吵了一架......
我回答他說:「你這不叫挫折,這叫生活,但凡一個社會人,這些破事誰都會遇到,你偏要把它們樹立成你的假想敵,不給煩死,也給累死!
這么說并非信口開河,很多問題之所以無解,是因為你太把它當成個問題了。
如同發(fā)瘋的唐吉可德見到風車,人家轉啊轉的,關你鳥事,非要當成異域的巨人,上去打一架,結果滾翻在地,狼狽不堪。
你看那些寫逆商的文章,要么說褚時健身陷囹圄后的重生、要不說柳傳志破釜沉舟的反擊、還有任正非的身無分文和疾病纏身,甚至把勾踐老人家刨出來鞭尸.......
可是你相信嗎?這輩子你都不大可能擁有他們的遭遇,你不會經(jīng)歷什么轟轟烈烈的失敗,也沒機會體驗撕心裂肺的疼痛。
你遇到更多的是,前進路上的蚊蟲叮咬,一個個小包,忍不住想撓,最終讓你感染到遍體鱗傷。
所以,這世界99%的人并不需要逆商,因為你連逆境都不會遇到,要逆商有什么用?
很多人的問題恰恰是,把好好的路,當成了一個修羅戰(zhàn)場,放眼望去,全世界都在和你為敵。于是,漸漸的,你的世界真變成如此......
3.
敏感的人,從本質(zhì)上講,就是心理閾值過低,對外界刺激反應過度導致。這可能是基因使然,也可能是環(huán)境造就。
但有研究表明,通過后天適當?shù)囊龑,都能很大程度的改善?/p>
怎么引導?有三個方法可以嘗試:承、轉、合。
3.1 承
所謂「承」,就是學會接受。
就像塞利格曼所說:改變你能改變的,接納你不能改變的,才是最好的人生。
去接受這世事的無常,以及不如所愿,把它們當成一種常態(tài),不要視圖消滅它們。
就像《奧義書》中所說的,你跑得再快,也無法擺脫你的影子,你只有走入陰處,與影子合二為一。
接受不是對抗,當我們說戰(zhàn)勝挫折時,你已經(jīng)輸在了起點。
接受也不意味著妥協(xié),妥協(xié)只會讓你頹廢沉淪,泯滅希望。
接受只是讓你以一種旁觀者的姿態(tài),不摻雜情感,觀照發(fā)生的一切,不為事件本身添加任何注腳。
3.2 轉
所謂「轉」,意為由內(nèi)轉為由外。
知乎上有人問:最敏感的人是什么樣的?
有一個高贊回答:終生都在承受著他人看不見的痛楚和折磨。
是這樣的,敏感的人,喜歡將自己關在小黑屋之中,任由豐富的內(nèi)心戲一邊邊上演,看哭了自己,卻感染不了別人。
很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從小黑屋里走出來,多去接觸這個真實的世界。
要知道,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你做點別的事,就不會淪陷于原來的情緒之中。
你可以去參加一些興趣組織和社交活動,不要指望有什么實實在在的收獲,只為提高自己的閱識。
當你的格局變大,原來的敏感圈自然會縮小,你便能泰然自若。
3.3 合
所謂「合」,意為聚焦當下。
曾國藩曾說過一句話: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
就是說不要總惦念過去,也不要總癡想未來,而要將沉浸于當下。
這句話為什么對敏感的人有用?
因為敏感的人,總是夾雜在對過去的悔悟,對未來的預想之中,而忘記人生的載體唯有此時此刻。
報道中那些從高樓一躍而下的人,莫不如此。淪陷于過往的悔恨,或者迷途于未來的恐怖,而忘記當下的意義。
明白這點,不僅僅適用于敏感人群。即使真的深陷絕境,也能找到救贖之路。
我的一位摯友,給我講過他自殺的故事。
生意失敗,老婆跑路,被合伙人埋坑,陷入某起巨額貪腐案件。
在獄中,他收到消息可能要判死刑,萬念俱灰,準備自我了斷(別以為在那里不可能,有專門做這門生意的)。
午夜夢回,他突然想到一個問題:「自己如此害怕死刑,竟然迫不及待想提前去死......」
他忍不住的大笑,獄友都以為他瘋了,把他綁在床上。
他說,自己想明白一件事:
他恐懼的不是死,而是恐懼本身,是對未來最極端的假想。既然死亡遲早會來,這么著急到終點干嘛?還有段路,走走也好......
后來,死刑沒有如約而來,變成十幾年的刑期,最終又減成6年......
那哥們出來后又自己創(chuàng)業(yè),重新成家,四十多歲的人,喜憂無掛,活得像個孩子。初識他的人都常驚訝他的單純,可這底層的深刻鮮有人了解。
4.
我并非完全否定敏感,很多時候,敏感甚至是優(yōu)點,比如善解人意,敏銳洞察,刨根問底......
但敏感者如同一個孜孜不倦的解題者,TA們期望追求一個完美的平衡等式。
然而,這世界就是無解的組合,總有一些眼神讓你費解,總有一些話語讓你懵懂,總有一些人會無端的惡意中傷......
你沒必要去搞清楚每一件事,你也不用去在乎每一個人,當你把有些事看的太清,你就會變得愁腸百結;當你把有些人看的太重,你就會變得無足輕重。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