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自信,首先在于信仰與方法的自信,作為信仰文化的共產主義,首先不是作為社會未來理想圖境的描述,而是作為一種精神的現(xiàn)實信仰本身,因此,在這里,以信仰取代理想,以在即精神取代遠大目標,才是真實建構社會主義信仰文化的根本立足點。
社會主義道路,則完全是從歷史條件出發(fā)的,具體的活生生的社會自覺實踐本身,它的政治經濟學邏輯,取決于具體的實事問道,實事求是。從這樣一種真切的現(xiàn)實關懷出發(fā),我們目前的一切,都可以獲得合理的自信:無論當年的合作社,還是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還是更早的土地革命,或者后來的聯(lián)產承包制,企業(yè)的改革,現(xiàn)在隨著歷史條件與形勢的變化,又開始新一輪的深化改革,供給側,軍民一體化,國營與民營相融合,等等,具體的演化,需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具體的問題具體的歷史條件,以及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發(fā)展差異,靈活決策,問題導向,逐步層層推進。這里,應萬變而不舍對豐富與大同的追求,完全是一個實踐的具體投入問題。
人民史觀下的人民民主的基本制度,這是制度自信的關鍵點。如何對待國家權力,執(zhí)政黨的領導權,人大的立法權,政務機構的行政權,司法機構的司法權,這一切,都明確于人民憲法的基本框架之內。而作為執(zhí)政黨的領導權的基本解釋,由中共黨章而立。因此,執(zhí)政黨的執(zhí)政領導地位的合法合情合理性,原則上首先取決于這個黨章相對人民憲法的完全兼容性。
馬克思主義的唯實辯證法,作為一種既著眼于事物的來歷、又由此來歷而著眼于事物變化的趨勢的思維方法,強調環(huán)境的改變與人的改變相一致,完全是一種從現(xiàn)實歷史出發(fā),指向未來的、完全開放性的、因而最具革命性的、也就是最具生命力的思維方法,完全切合中華五千年關于萬事萬物相生相克陰陽交易的易學精髓!曾經有人總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統(tǒng)歸于一個靜定,即靜態(tài)而論,為了方便解釋幾百年來西文的進攻性文明的生動與成功,把人家的定位于動態(tài)的。這完全是不真實的。中國的千年傳統(tǒng)文化,從來與養(yǎng)生之道,醫(yī)學之道,人生之道,一氣呵成,簡言之:動靜之間,演大仁之義,不強盜,不貪婪,不肆意,行得失之宜,得而揚,失而抑,相參而學,以導生生息息,應萬變而不離其中,以至永遠,是謂大道!
革命文化。經歷百年磨難與奮斗,凝結而成的人民革命文化,決不是一種從天而降的/對中華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對立性存在,恰恰是經歷對世界先進文化的全面融合,尤其接受以馬克思為代表的西文開蒙文化的再啟迪,激活了中華五千年文化中最敏銳最生動最優(yōu)秀的部分,達成對中國文化的嶄新升華!是的,以中國紅為象征的人民革命文化,已經融中西最優(yōu)秀的文化因子而一爐,并且,還會繼續(xù)以一種更為開放的心態(tài),向世界上一切優(yōu)秀文化學習,傳統(tǒng)的,異域的,進入信息交流即時性的全球化時代,人類一家,命運共同體,無論從概念還是從現(xiàn)實歷史的活生生的聯(lián)系,都是大勢所趨。容不得任何意義上的自封自閉。
理論自信,首先在于,作為理論核心的信仰與方法論的充分自信。顯然,若無對自己信仰與方法論的充分自信,作為一種心源筑基,那么,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可能陷入一種空轉,而喪失現(xiàn)實的真切意義。尤其文化層面,若無真切信仰,什么文化自信,完全是一種精神空轉。
而關于馬克思主義,什么叫“馬克思主義”?有人總是膚淺地將它敘述為“一種對歷史必然規(guī)律與前景的自負描述”,因為這個“必然性”,常常被生硬化成一種簡單政治原則,僵化思想,以至于隨歷史的嶄新變化,人們就要完全不再理解它的基本辯證法,而只從一種想當然的主觀臆想的“必然性”來對照,最終只有一種失望。相由心生,由此,馬克思主義,就成了純粹可笑的五個字的組合,并把這五個字,當作失敗的純粹笑料。并隨著對立意識形態(tài)的持久操縱,這五個字,就被帶上了一種牢不可破的關于“已經失敗了”的無知之幕-----其實這也正是幾十年白色洗腦的典型結果!一旦涉及“馬克思主義”,就是口號,就是五個字,就是僵化,就是失敗,就是一種無意識的想當然!在許多人的思維結構中,這五個字,就被純粹列入一個思維中的不加思索的負面清單。這是一種什么樣滑稽的思維心理結構。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