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樓上》是一部由魯迅著作的短篇小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呢?書中主要講述了在辛亥革命的背景下,主人公呂緯甫從一個熱血青年變成意志消沉的文人之間的轉變。網(wǎng)友們對這本書有怎樣的感受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在酒樓上》是《彷徨》小說集中的一篇作品。魯迅中篇小說的特別之處在于給人以更多的肉體上的感覺,視覺、觸覺甚至是味覺,他的小說中的昏暗、陰冷不是刻意營造的,而是無意中點出來的,凝練的功夫,仿佛是在創(chuàng)作一首舊體詩,一般人學不來的。
有時候就是幾個字,龐大的信息量就裹脅而來,仿佛一下子扎入了無邊的水中。如“深冬雪后,風景凄清”,深冬臘月氣溫極低,民間又有“下雪不冷,化雪冷”的說法,因此前四個字,讓人瞬間感受到一股寒意,似乎能夠聽到一陣陣北風呼嘯,看到風卷起地上的積雪,打在人的臉上。接下來“風景凄清”更是妙不可言,凄是心境,清是環(huán)境,一內(nèi)一外,相互加強,讓人想起一個重要的文學術語“荒寒”來。整個小說的基調就奠定了。又聯(lián)想起《藥》開篇:“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秋天,還是后半夜,瞬間讓人感覺到冷,還沒有月亮,大片大片的黑暗以及寒冷就隨著這幾個字撲面而來。而本人一來喜歡沒有陽光的天氣,二來喜歡不漏痕跡的低調。因此,這類小說讓我大呼過癮。
《在酒樓上》中的呂緯甫很有意思,光是名字就十分有意思,姓呂,《說文解字》:“脊骨也。象形”就是脊梁骨,經(jīng)緯天地的“緯”,經(jīng)書的輔佐才稱為“緯書”,緯書與經(jīng)書并行。甫是指古代的美男子。然后就是幫阿順買剪絨花的情節(jié),信息量太大。他為何心心念念著這個事情,先是記得幫人家買,事情過去之后,又跟友人舊事重提。這件事同給小兄弟移動墳墓的事情為何大書特書。奇怪奇怪。有人說這體現(xiàn)了他的良心未泯,有道理。
這里非常復雜,我們站在后來者的立場,重新審視,認為革命就是對的,革命之后消沉是不對的。但是當時知識分子,鼓起勇氣做了辛亥革命這件事,結果卻似乎沒有起到太大的波瀾,當時的國內(nèi)仍然是死水一篇,他們是迷茫彷徨的,到底還有沒有希望,如果有,那么應該走那條路,革命還是繼續(xù)改良?為何革命會失敗?這些問題都無法得出答案。“我也還記得我們同到城隍廟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時候,連日議論些改革中國的方法以至于打起來的時候”,這句話信息量也很大,新文化運動,砸爛傳統(tǒng)文化,但是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是否合理?是不是所有傳統(tǒng)都不要了,舊時砸爛神像,現(xiàn)在又虔誠的移墳,完成這個喪禮儀式,這種對比是一種反思,反思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反思革命的手段、方式,如何對待傳統(tǒng)。
再抽離出革命的這個背景,或者說將革命這件事情本身看成一個象征,革命代表著一個遙不可及的幻想,一個難以企及的目標,猶如飛蛾撲火一般的沖上去了,是否值得呢?還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善事,是轟轟烈烈投入到一場不知道能否成功,而且有生命危險的事情中去,還是靜靜的做一個普通人,把握自己能夠把握的事情呢?幫助小兄弟移動墳墓,給弱者帶剪絨花這些事情,讓他覺得自己還有些用,人在什么時候才會思考自己究竟有沒有用呢?懷疑自己的時候,知識分子的這種懷疑自己,懷疑人生,懷疑革命就是辛亥革命之后的狀態(tài)。
透過魯迅的小說,我們看到了他選擇文字的慎重,這是一種對文字的敬畏,或者說是讓文字本身來說話,一個個字就是那一個個字的意思,實打實的,不是將文字擺弄來擺弄去的討巧。這種敬畏既是他有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更是因為他本身大寫的人格。
而現(xiàn)在的小說似乎少了這種對文字的敬畏,莫言的所有小說我通讀過一遍,很奇怪的,本科、研究生階段超喜歡那種猶如放鞭炮一般炸裂的文字,噼里啪啦的,熱熱鬧鬧的,光看文字就夠了,好玩,漂亮,暢快,生新的比喻,讓人匪夷所思。那種土生土長的口語,讓人大開眼界。但讀多了感覺有點兒“文勝質”的味道,好幾部長篇只是讀得時候大呼過癮,但是讀完了之后,似乎沒有一點兒印象了,就剩下了幾個有意思的情節(jié),甚至連人物都忘了。
所以顧彬對中國當代文學的批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合理的。中國當代的作家缺乏沉淀,并且各個都是充滿了雄心壯志,一寫就是半個世紀,操縱了數(shù)十個人物,什么樣的作家才有這樣的本事呢?一個人寫幾十個人物,估計只有曹雪芹之類了吧。但縱使曹雪芹那樣的大才,也是窮其一生才留下了一部《紅樓夢》,因此,現(xiàn)代的作家似乎太著急了。長篇出得太多了。顧彬特意點出了余華的小說《兄弟》中看女人去洗手間的情節(jié),寫一到兩頁就夠了,余華洋洋灑灑寫了數(shù)十頁,太多了。我也認為且當代作家少了那種對文字的虔誠,仿佛在玩文字,尤其是王朔,仿佛騎在了文字頭上,把文字抽打來,抽打去,去用文字取悅觀眾,后來的一些當代作家也有這個毛病,過度打磨,刻意打磨自己的文字,似乎要用這些吸引住讀者。這種心態(tài)不對,一個作家需要關注的不是,取悅觀眾,而是展示自己內(nèi)心,展示自己的人物,是你主題以及你要表達的內(nèi)容要你選取什么樣的文字以及如何運用文字。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