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部紀錄片好玩也好,惡搞也罷,但不可否認的是它還是一個值得一看的紀錄片。在幽默風趣中也表達了歷史上人物的那種性格特點,可以說這部歷史那些事,真的有點用心了。不過尺度還是在控制的。以下是歷史那些事紀錄片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
“被趕出朝堂、我就去廚房,每個人都一樣平生只為口忙”
“風起炎海清涼,一碗羹湯,別問好不好,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萬萬沒想到,大文豪蘇東坡竟然唱起了rap?
還有人慫嘴硬怕老婆的隋文帝楊堅大秀各地方言、竹林七賢里最靚的仔嵇康坂本大佬附身、彈幕“祖師爺”乾隆大秀文采……
如此“不正經(jīng)”,卻還是一部記錄片?!
沒錯,這正是bilibili(下稱B站)最新推出的《歷史那些事》。
截至目前,這部紀錄片的播放量達到881萬,近57萬人收藏,B站的評分高達9.7,微博話題閱讀量近3億,遠超普通歷史紀錄片的數(shù)據(jù)。
傳統(tǒng)紀錄片,敘事是端莊、樸素的,畫面是宏觀、寫實的,但《歷史那些事》一反常態(tài),打破次元壁,在原汁原味歷史的基礎上大玩文字梗,如:“吃貨蘇東坡”穿越到現(xiàn)代教授人們東坡肉的做法,喜歡在文物上題字的乾隆被戲稱為“愛刷彈幕的乾隆同學”、何宴參加《愛情守衛(wèi)戰(zhàn)》被吐槽“女裝大佬”、溥儀見到老師的第一眼就“確認眼神,遇上對的人”。
彈幕區(qū)也被這不走尋常路的風格感染了,網(wǎng)友直呼要給mc刷火箭。
你也不用擔心過度玩梗會忽略主題,這部紀錄片不僅僅是幽默搞笑,它還通過歷史小劇場對故事進行延展和補充,敘事不脫離歷史本身,主線故事清晰知識點密集,在端莊的正片敘事和詼諧的語境中無縫切換,將一個個歷史故事娓娓道來。
在下東坡,一個吃貨
蘇東坡,大家比較熟悉的人物,一個靠寫詩就能收獲無數(shù)點贊收藏投幣讓觀眾乖乖打錢的中年男子,偏偏成了一個美食家。
俗話說,生活不僅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田野?囊中羞澀的蘇東坡仿佛想到了什么……
一本正經(jīng)的旁白君:震驚!大文豪蘇東坡因為太過饑渴,竟然做出了這種事?!
在《歷史那些事》的演繹下,蘇東坡發(fā)現(xiàn)了美味的生蠔后,又戲精附體,在給兒子的信中一本正經(jīng)地說:“生蠔這玩意太好吃了,千萬不能讓朝里士大夫知道哦,他們知道了一定要爭著來海南,那我就沒得吃了。”
接著,酷愛荔枝的他又麻利的扒開荔枝的紅衣,“就算此時犯了痔瘡也毫無懼色”;
從料理生鮮的《煮魚法》,調制菜羹的《東坡羹頌》,到東坡肉相關的《豬肉頌》,蘇東坡實力詮釋了什么叫大宋第一美食博主。
節(jié)目組還玩起了穿越梗,借鑒《孤獨的美食家》的拍攝范式,讓蘇東坡穿越回現(xiàn)代為大家講解古代東坡肉的做法。
愛刷彈幕的乾隆同學
說起我們最熟悉的清朝皇帝,非乾隆莫屬。作為清朝C位,他25歲就獨攬大權,統(tǒng)治天下60余載。然而,正如魏瓔珞魏姐在《延禧攻略》里所說,男人都是大豬蹄子。
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十分有名,酷愛文物的乾隆看了十分喜歡,“發(fā)誓”一定要和偶像在同一張紙上揮灑筆墨。
乾隆的詩句幾乎填滿了《富春山居圖·子明卷》的所有留白處
作為王羲之的書帖粉,偶像的作品怎么可以怠慢?
彈幕刷起來,印章戳起來!
一份短短20幾個字的書帖,乾隆能夠洋洋灑灑長篇大論,結束了還要配幾張圖。
專事生產彈幕,乾隆一個人可以抵得上一家水軍公司
真風暴降生·愛新覺羅·毀圖者·彈幕鼻祖·大清暨全境守護者·文物收藏家·題跋愛好者·皇宮中的粉頭·令收藏家眼前一黑之人。
然而,這樣“愛發(fā)彈幕”的乾隆同學把無數(shù)文物搞得“面目全非”后收到的非議卻相對少很多,這是為什么呢?
紀錄片為我們揭開了這個謎底,這也就是乾隆的一個“萌點”:看啥啥不行,文物鑒定水平相當堪憂。
拿乾隆鐘愛的《子明卷》來說,它并不是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原版;他多次題詩的《快雪時晴帖》也被后世鑒定為古摹本。
假如乾隆能夠“穿越”到現(xiàn)代,然后發(fā)現(xiàn)心心念念的畫卷都是摹本,那真的是相當尷尬了……
東坡、乾隆之外,還有些大佬也沒能逃脫“魔爪”。
隋煬帝楊廣和哥哥楊勇來了一場跨越千年的battle。
公元604年,隋煬帝楊廣即位后,處死了原本是太子的哥哥楊勇和他的兒子們,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2013年,一個名叫楊勇的開發(fā)商在揚州挖到了楊廣的墓。
坂本大佬附身的“偶像嵇康”則為我們展示了古代愛豆優(yōu)秀的一面:顏值過人,才華橫溢、品德高潔。
但最有趣的莫過于他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陳列拒絕為官的“奇葩”理由——早起、做官后不能再去釣魚、需要坐姿端正等等。
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和有穿越性質的沖擊性畫面連接起來,這正是《歷史那些事》的與眾不同之處。
如果你覺得這樣的蘇東坡還不夠歡脫,當他緊跟潮流開始freestyle時,就只能乖乖送上膝蓋了。
然而,上一秒還在蘇東坡的詩和遠方中笑出眼淚,下一秒就只能把笑憋回去,乖乖回到現(xiàn)實。
要知道,蘇東坡當上美食家的一個前提是:屢遭貶謫。紀錄片為我們介紹,歷史中的蘇東坡,人生的后半段基本是在不斷貶謫的歲月中度過,仕途無望,身體欠佳,此時的他正處于人生的最低谷。
無奈之下也是機緣巧合,蘇東坡將精力放到了“吃”上,讓他有動力和窮、病、懼三座大山頑強抵抗,堅強的活下去。
當旁白一本正經(jīng)的說出這段荒誕的歷史時,聽到蘇東坡在人生最后寫下的“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又讓人不禁悲從中來。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