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從容生活間》是一部由朱光潛著作的散文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呢?書中主要講述了作者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內容經典,對我們有著陶冶情操的作用。網友們是如何評價這本書的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讀書一直有句話,跟著一流,學成二流;跟著二流,學成三流。兵法上也有講,“謀其上,得其中;謀其中,得其下。”所以讀書一定要讀一流的書,了解知識,要從知識源頭開始,轉述幾手的知識,水分太大了,營養(yǎng)價值太低。近日在讀朱光潛先生的散文集《美在從容生活間》,本文是讀后感。
1.關于寫作,站在外面寫客觀,鉆入心中寫主觀。記得前幾天聽《精英日課》,講到關于商業(yè)的兩個維度,說首先要有上帝視角,上帝是全知全能的,可以穿透迷霧看清真相,了解事情始末和細節(jié)。另一個維度是操盤手的視角,就是身在局中,清楚歷史,如何判斷,做出更好的決策。
上面是個人看法,朱先生的形容是,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在散文的末尾,先生引用了詩經中《王風·黍離》,詩分三段,每段只變一個字,讀起來循環(huán)往復、纏綿不盡。第一次發(fā)覺,原來詩詞這么有趣,原來古人也這么無奈,原來古人能把無奈寫的這么高級。
2.好文章。有一篇寫人生的藝術,說好生活跟好文章有相似的美點。美點有兩個,一是好文章是一個獨立、完整、自成一體的世界。就像一個精致的美人,增加一點顯得太白,減少一點顯得太黃,當下的狀態(tài),剛剛好。
二是真情實感的流露。第一個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是平庸,第三個是俗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個性,每個物有每個物的個性,不同人對不同物產生的情趣是不一樣的。大家都知道東施效顰不好看,虛偽、丑陋,假如某些情緒、感受,你沒有,卻抄襲說有,是否也是一種虛偽、丑陋呢?
而這種虛偽、丑,是生命的干枯。
3.不同人會看到不同世界。書中舉了一個古松的例子,一個木材商人、一個植物學家、一個畫家,看到同一棵古松,但在各自的眼中,是不一樣的古松。木商看到它會想到實用,科學家看到是理論、客觀,畫家看到的是蒼翠挺拔的古松,是美。
經?吹綕h堡的廣告,首先會想到吃。接下來會想到,色彩、畫面、設計、比例,簡單說就是好不好看?也許我們與動物,最大的差別可能就是精神,人類追求美。宇宙浩瀚無垠,人類有詩書畫,像星星一樣,幫我們認識屬于自己的那片星空。
4.自證預言。書中說美感經驗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態(tài)的往復回流。從中提煉出兩個結論,一是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二是人不但移情于物,還要吸收物的姿態(tài)于自我,還要不知不覺地模仿物的形象。
簡單說,經常看到什么,把什么情緒投射給它,就會變成什么樣子。是不是很神奇?超神奇。就像音樂本身只有高低、快慢、長短之分,是物理的聲音。可是我們會對它付出情緒,音樂的流動會影響到心力,隨著它的運動,不斷的產生情緒。
寫這篇文章,是想分享給大家。每日為了名利、家人奔波勞碌,是一種生活?吹矫溃吹讲煌澜,是另外一種生活。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王小波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