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網(wǎng)友都看過這部由法國、瑞士和德國共同制作的經(jīng)典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影片主要講述了一位懷才不遇的老師馬修在輔育院帶領一些被大人放棄的孩子改變命運的故事。小編這里收集了一篇網(wǎng)友對這部電影的觀后感,一起欣賞吧!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一個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成為一個寄宿學校的學監(jiān),慢慢教導學生,將他們引入正途的故事。這個寄宿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地,也可以稱為輔育院。這里有調皮的學生,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而馬修的到來,給這個地方帶來溫柔的陽光。馬修始終懷著一顆仁愛之心來對待孩子們,更是反對及抵制學校殘忍的制度。馬修熱愛音樂,關愛學生,在他的努力下,打開學校制度一個小孔,照進一縷陽光——組成一個合唱團,為學生們譜曲,用音樂洗滌他們的心靈。
這電影所反映的是西方教育對學生的關懷教育,同時也讓人不禁思考,教育是什么,怎么教育?現(xiàn)如今不少的教育者是將眼光投向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試制度的等教育技術方面,卻未注重教育精神層面。素質教育首先是一種充滿感情的教育,是充分體現(xiàn)教育者愛心關懷的教育,是與被教育者心心相印的教學活動;而不是僅僅關乎教育技術層面。在中國的教育現(xiàn)狀下,有多少老師和學生在對應試考試的不滿!斗排0嗟拇禾臁方o出了一個教育角度:在無力改變的大環(huán)境中進行力所能及的變革——使教育過程充滿師生情感互動,既人文教育。
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有教無類。教育中,沒有好學生與壞學生的區(qū)別,好學生需要好好栽培,所謂的“壞學生”需要的不是區(qū)別對待,而是引導。馬修對于學生都是一樣的對待,不會放棄一個學生。馬修班上,有好幾個調皮搗蛋的學生,但馬修對于這些學生,不是實施放棄政策,而是循循善誘政策,慢慢引導他們改變,改變他們的思想方式,學習熱情。再看中國教育,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實現(xiàn)了人人都有教育的權利,但并不全是有教無類。在中國一些學校中,會對班級進行等級分類——所謂的尖子班,普通班,“學渣班”;教育資源更是一樣根據(jù)班級的分類進行分配,也就導致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逐漸的,也就演變成“精英教育”,而“有教無類”卻變得遠不可及。
關愛與尊重。老師要關愛學生,而學生要尊重老師。在馬修第一次走進教室與學生見面時,一個學生在門口抽煙,看見老師來了,還若無其事;馬修在講臺處滑倒了,而飛出去的皮包被學生趁機到處拋傳?梢钥闯“放牛班”對學校老師的態(tài)度很不善。直到校長的出現(xiàn)才讓教室回歸平靜,學生深受校長的危害,才能讓他們老老實實坐著。但馬修老師為了孩子們不被校長關禁閉室,而撒謊。這是因為馬修對學生的愛,以及對校長的體制的不滿。馬修發(fā)現(xiàn)打傷老麥的真兇,在把他送往校長室,學生祈求馬修,馬修心軟了——不忍心一個幼小的心靈遭到校長無情的鞭策和危害,他就自己采取一種人性化的方式懲罰他——讓他去照顧老麥,直到康復為止。這是愛。這一行為贏得了這位學生對馬修的尊重,也慢慢的擴散到全班,漸漸的讓學生們對馬修有一種尊重感。
因材施教。充分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差異,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分類而教。馬修開始組建合唱團時,讓每個學生進行唱同一首歌,了解他們的歌喉,進而分出不同的組——誰適合高音、中音和低音。當發(fā)現(xiàn)有個學生不會唱歌時,就讓他當自己的助理,不忽視他,讓他有自己的存在感。在教學上,也根據(jù)每個學生的長處,而進行細細教導,讓他們有學習熱度,有所能力特長。在中國,初高中教育都分好幾科目,而有的學生有所熱愛的科目,也會偏科,而老師們不會謾罵他們,而是進行對學生的長處更加精長,但又不落后其他的科目。而在中國大學,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在自己興趣或者熱愛的事物上有所建樹。因材施教繼續(xù)細讀的話,那就是——找到學生的發(fā)光點,將這點成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快樂源泉。
“一切教育的目的,是人,即人的身體,思想,靈魂的和諧發(fā)展”美國教育家帕克所說。現(xiàn)實教育,不能學電影中的校長一樣,隨意對學生進行體罰等懲罰。而應該把教學活動做成一種學生能主動接受的活動,做出使學生和老師互相愉快的活動。也就是,教師需要博大胸懷、濃厚的愛心、對任何一個接受教育的學生永不放棄的耐心。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