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個案診療》是王曉春老師所著,里面主要針對問題學生進行診斷與幫助,值得老師借鑒。這里給大家?guī)砹俗x學生個案診療69例讀后感:問題與成長,大家可以進來看看!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影子。所有問題孩子的產生,都有其深刻的家庭原因。王曉春老師所著的《學生個案診療》,針對問題學生的診斷與幫助,對于一線老師,特點是班主任,是有借鑒意義的。
01
問題孩子的家庭原因
1、寵溺型
巨嬰產生的首要責任在家庭。無論是父母還是隔代親人,家庭對于孩子的寵溺,絕對要負第一責任。在寵溺家庭長大的孩子,一旦接觸社會,就會因為外在環(huán)境的變化而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親人之外的人,是不會像家庭一樣將自己捧在手心含在嘴里的,更不會將自己當做小皇帝小公主,滿足自己的一切。環(huán)境的變化,使得寵溺型的孩子,要么越來越自卑悲觀,要么越來越蠻橫無理,成為令老師同學頭疼不已的問題孩子。
書中第6個案例中的壯壯,屬于典型寵溺型孩子。小時候要什么給什么,長大后越來越不省心,甚至越來越白眼狼。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任性恐懼。
前段時間,五河某學校的老師被家長王某毆打,原因是老師未及時回復短信。這樣的家長能夠理直氣壯的侮辱師道尊嚴,說出有毆打老師的權利,絕對是對孩子寵溺的毫無底線了,這樣的任性,勢必會自食其果。
2、缺失型
父母離異,或者家庭變故缺少了父母當中的一方或雙方,孩子由父母之中的一方帶大,或者由隔代親人甚至其他成人帶大。這樣的孩子,不可避免的會因為缺少父母之中一方或雙方的關愛而成為問題孩子。
當然,在這種家庭背景下的孩子,也可能由于監(jiān)護人的正面教育和引導,變得健康、變得更加強大,但事實是,更多的會成為或多或少的問題孩子。
冷淡是另一種缺失?雌饋砀改付荚,其實仍然是缺失。比如陪伴孩子的時候更多的精力放在手機上,比如給孩子讀書時沒有感情投入應付了事,都會讓孩子對父母越來越失望,從而造成親子關系的緊張,進而影響到孩子的發(fā)展。
缺失型家庭走出來的孩子會因為缺少安全感而沉默寡言、缺少愛心;會因為強烈的自我保護而渾身帶刺、攻擊傾向;會因為相互對比而心生厭恨、傷害自我或他人。等等。
中國相當多的留守兒童,在缺愛和不完整家庭中長大,缺失的總會以另一種形式來回報。
3、粗暴型
主要是家庭監(jiān)護人當中至少有一個有暴力傾向,可能是施加給家庭的其他成員,也可能是施加給孩子。無論暴力施加的對象是誰,都會對孩子造成永久的傷害。
還有一種粗暴屬于冷暴力,表面看起來沒什么影響,實際上對孩子心靈所造成的影響,比起實實在在的打一頓更壞。因為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有時候會在人的主觀投射下放大。
案例5中的小智,就因為哥哥的挨打而深陷怕打的狀態(tài),膽小,恐懼。自己也受到爸爸的打(有次打的上學走不好路)和媽媽的語言暴力(惱了我掐死你),導致對生活和學習缺少興趣,甚至偶爾會講"活著沒意思"的話。
粗暴的家庭教育是極其違背教育規(guī)律還孩子身心成長規(guī)律的,家長的控制欲望非常強烈,并希望自己的需求能夠得到及時滿足,勢必會嚴重忽略孩子的個性成長和正面發(fā)展。
4、復合型
這樣的家庭是糟糕的,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是不幸的。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各種不利因素相互交織,產生合力,共同施加不利影響,促使孩子在問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案例1中的小李,其家庭教育是簡單粗暴的,其父親是長期在外的,其母親是缺少方法的。小李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越來越迷茫、叛逆、暴力。而從小李畫的果樹圖中可以看出,樹干上有三個明顯的大結疤,說明他生理或心理上至少有三次比較嚴重的創(chuàng)傷;一個蘋果離開大樹下落但沒有落到地面,說明他可能孤獨、離群、自卑甚至自暴自棄;大樹幾乎沒有根,說明他內心不穩(wěn),迷茫,缺乏安全感。
可以說,在復合型家庭中的小李,問題很嚴重,而他自己至少在初二前對于出路的尋找是無引導的盲目,逐漸越來越偏離正道。至于將來能否走上從軍的道路,或者從軍后如何,沒有事實依據,不可妄論。
02
問題孩子的救贖思考
首先,我批判"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說這句話的人要么不懂教育,要么對老師持有偏激的意見。自然人的成長是受到多樣化和差異化的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響的,學校教育只是其中之一,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對孩子施加影響并使其按照老師的意圖發(fā)展,更何況,如今的環(huán)境不利于老師育人。但是,我相信,絕大多數老師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并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的。
從現實情況來看,對于問題孩子的教育,老師不可能完全相信家長能夠密切配合,有的家長甚至還認為花了學費,孩子交給了學校,就應該所有的問題由學校來解決。
我曾經的一個學生,對于家庭和學習都沒什么信心,通過了解發(fā)現學生的父母關系不和,父親身體不好,母親要離婚,還要我給建議。我只能說不建議高考前離婚,其他的家庭事務我也管不了?上В瑢W生高考前父母還是離婚了,學生的高考成績也一般。
對于問題孩子的救贖,老師能做多少做多少。對于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心理特征的形成原因,有耐心的勸導,并利用好偶發(fā)事件,比如生病時多加關心以引起感化(未必能奏效)。事實證明,越是批評越有可能適得其反,很多情況下需要"順毛抹".
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且效果未必理想,所以老師心理上一定要做好準備,要有耐挫能力,遇事用心去做,能問心無愧。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