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漫游指南》是一部于1981年播出的科幻冒險電視劇,主要由西蒙·瓊斯和大衛(wèi)·迪克森等主演,網(wǎng)友們對這部劇的評價也是相對不錯,一去去看看吧!
01
隨便說幾句關于這部1981年拍攝、現(xiàn)在看起來視覺效果很差的片子。
我感覺很多DNA的好主意,未經雕琢就被搬上熒幕。當然,要求當時的BBC能夠“雕琢”是不現(xiàn)實的。DNA的主意,本身在想像力方面就是超前的水平,而那個年代,《星球大戰(zhàn)》這樣的視覺設計就已經是最先進的了。
H2G2最初的形式是廣播劇,后來劇本被改編寫成了書。當時DNA本人也在BBC的Doctor Who劇組工作,后來他就被commission了H2G2電視劇。于是我基本上是帶著看花絮的心態(tài)看這部片子。
于是片中有大量的旁白(也就是the book在說話)。不過喜歡h2g2的人,應該不會介意旁白,書中(/原始廣播劇中)很多精辟的話,都是DNA用一種“眾所周知,地球板塊漂移學說最初是某某科學家病中凝視世界地圖的時候想到的”這樣的口氣來說的:“xxx物種(一下子不想去考證它的名字)是所有已知物種中,第一個在發(fā)明輪子之前就發(fā)明除臭噴霧的種族”,或者說,“Babel Fish被人看作是上帝不存在的最終證明”……這些文字其實很適合以旁白的方式出現(xiàn)。而所有的旁白在播放的同時,圖像往往是在放“電腦制作”圖像。而那些電腦圖像當時都是手工畫出來的。要知道當時處理器好像還在80186時代。順便提一句,片中Heart of Gold的總計算機Eddie運轉的時候還有白色的紙帶在移動,這種設計也反映了當時的計算機。如果把現(xiàn)在的設計,比如2005年上映的那電影的設計放到當時,可能就變成魔幻了吧……(片中的超級計算機Deep Thought是一座金字塔的樣子,看上去很離譜~)這也應了我剛好前一陣在Rama中看到的一句話:任何足夠先進的科技都可能被看作是魔法。
還記得第一本書的一開始說地球,說人類的大部分都很不開心,而他們也想了很多辦法來解救,但很奇怪,這些辦法主要是圍繞著“小綠紙”的移動,而事實上并不是“小綠紙”在不開心。我以前……沒有明白過這是什么意思(|||),于是看片才知道“小綠紙”是指money啊……(我掩蓋自己的愚鈍……辯解說RMB是粉紅色的……)說這段旁白的時候畫面是一個人從銀行里取出一疊綠色的鈔票。而扮演這個人的,正是DNA本人。后來,我們看到這個人終于想通了,脫光衣服,扔掉錢跑到海里去了……
在Don't Panic一書中,還指出DNA的cameo并不止上述那個(上述那個是因為本來演這個角色的演員有事不能來),有幾處電腦圖像是他的卡通形象,一個是所謂最差的詩人(我翻過去看,是女裝所以不大像),另一個是解說Cybernetics的市場部的時候出現(xiàn)的人像。
(新版2005年的電影中,也有幾次cameo,一處是最后Heart of Gold駛向宇宙盡頭的餐館的時候,閃現(xiàn)變成了DNA的頭像;還有一處是在崇拜打噴嚏的星球上,門把手什么的的鼻子形象是按照DNA的鼻子制作的。(其實我看到說還有一些別的,比如說Heart of Gold上的裝飾品,但是我沒怎么找……))
再說說cast……由于最先認識這些人物是新版的,有先入為主的印象,所以盡管書中說了Arthur Dent是個比較高大的人類,我心中對他的印象還是被矮小的Martin Freeman定下來的,所以一眼看到老版中高大的Simon Jones扮演Arthur很不習慣。(其實我猜想Arthur Dent的形象多少有點基于DNA自己啊……我感覺Simon Jones長得也和DNA有點像……)Simon Jones在新版中客串了一個角色,就是Magrathea威脅要用魚雷摧毀黃金之心的錄像。
而老版的Zaphod被裝了一個假頭,看起來非常傻,他的三條手臂也很不自然。而Ford Prefect也看起來很普通。Trillian的演員Sandera Dickinson,是個嬌小的金發(fā)美女,嗓音有點尖銳,她的戲服不知為何總是很暴露……她是第五任Doctor Who演員Peter Davison的妻子,他們的女兒是Georgia Moffett,一家子都是美男美女……而Peter Davison本人,也來演了Dish of the Day這個角色(我本來以為這個動物應該像牛多一點,沒想到片中設計得比較像豬),在戲服里,完全看不到他的真面目,他的聲音也像豬八戒……
總的來說看看這片子還是很歡樂的,它六集的長度,也覆蓋了從Arthur的房子要被推倒一直到他跑到史前地球為止。本來是要有第二季的,但DNA和導演不合,無法繼續(xù)。后來他賣了電影版權,因此電視劇版權有了爭議所以也沒繼續(xù)拍。他參與了2005年那部電影的前期制作,但是他在電影上映前四年去世。我看完電視劇后回顧了電影,現(xiàn)在的設計真是舒服得多,節(jié)奏也緊湊好看得多。電影的最后是被重建的地球,采用了一組紀實的自然風光,這其實非常符合DNA的愿望,他本人就熱愛自然……我覺得如果他能看到05年的電影會很高興的……如果他還活著,他也許可以拍更多的H2G2系列。
So long and thanks for all the fish!!
02
地球第二聰明的生物:海豚,向人類一次次的發(fā)出預警信號,但是都被人類誤解。當海豚們完成了最后一組優(yōu)美的表演后要徹底離開地球,在臨別前,它們給我們留下了最后一句話:
So long, and thank you for all the fish.
人生活在很多的終極誤解里,無法自拔。
周五Winston忽然在MSN上冒出來,我當時正在心煩意亂。兩個人天南海北的聊著,我說我重看了Julie and Julia,他說他更鐘情Sci-fi和動作片,我問:是成龍的那種動作片嗎?他說,是James Bond那種。
對于科幻題材,我的興趣啟蒙得比較晚,大約在25歲之后。除了賞閱的資歷淺了一些之外,絲毫不減少我對這個genre的偏愛。就如同下面這篇文章中寫道的一樣:"As much as I love Classics, I have a soft spot for the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genre…"
03
IMDB是這樣一個東西,每次當電影超過美國人民所能理解的范疇的時候,它的打分機制就會出現(xiàn)5-10之間的無 規(guī)律波動。系統(tǒng)的紊亂情況很令人擔心。被徹底嚇著的,得分很容易破8,比如大量不知所云的法國片。好像看懂了其實沒看出好來的,得分就在5,6分之間徘 徊,比如這部《銀河系搭車指南》。
本片好看,主要是編劇的功勞。這個道格拉斯·亞當斯,“畢業(yè)于劍橋,主要作品就是銀河系漫游五部曲,包括《銀河 系漫游指南》、《宇宙盡頭餐館》、《生命、宇宙及一切》、《再見,謝謝魚》、《基本無害》。這個系列被西方科幻讀者奉為科幻《圣經》之一。由于漫游銀河系 列小說的突出成就,國際小行星管理委員會甚至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阿瑟·鄧特——該系列的主人公。” 據(jù)說曾經是平克弗洛伊德的吉他手,做過阿拉伯王公的保鏢,還做過掃雞糞的雞場清潔工,關于他的思想,大家現(xiàn)在可以通過電子圖書去了解。
這部科幻片不同于你以往看過的任何星際電影,它是由數(shù)不清的調侃組成的。首先是阿瑟·鄧特遇到了中國老百姓常見的社會問題:英國的一條國道要從阿瑟·鄧特家穿過,墻上給你來個大拆字那種,所以阿瑟·鄧特也穿著睡衣躺在推土機前面玩滾刀肉。就在生死關頭,千萬外星飛 船出現(xiàn)了,高音喇叭宣告:“地球的居民們,銀河系高速路要穿過你們地球,所以,你們被拆遷啦!”哈哈,然后是搭上順風船的阿瑟·鄧特的一系列歷險,期間可 以得見道格拉斯·亞當斯原汁原味的辛辣文字,從人性到藝術政治,逮什么挖苦什么,笑死人不償命。值得科幻片fans參考的是,一切關于星際旅行的視覺都被 顛覆了,可以概括為Q版的星戰(zhàn)和星門。導演Garth Jennings動用了3D,實拍,COS以及各種介質的手段,徹底貫徹了原著的無厘頭精神。
電影最后的部分,居然還能繞回來感動觀眾一番,實在出乎意外,在此不敢預告,一定要自己找來觀看哦~看完我很想買張機票去美國找IMDB理論:影迷很失望!。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