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之治》是一部由馬躍、苗圃和馬精武等主演的歷史劇,該劇自熱播以來就受到了網(wǎng)友們的一致歡迎,一起看看吧!
01
所以,從長歌過來的我也不打算看別的評論了(看長歌是因為王繪春的估計沒有了
第一集 不喜歡李世民…(扮相不喜歡,犀利不喜歡,功高不喜歡,色調(diào)不喜歡,配角不喜歡
---插播:某人給我推薦擺渡人這本書…我本來打算作為練字的素材…看了一下豆瓣評論…hehe
這個房玄齡(還是長孫無忌????,演的漢武大帝竇嬰。才多長時間,我就聽到三遍軍心渙散了(看了雍正、漢武、長歌,似乎都沒有聽過這個詞)…臺詞重復太多
說什么長歌里面李世民太老,難道這個看起來是20多歲嗎(他那個四弟就更不用說了)?而且他的聲音太像胡歌了…
這個二娃的老婆就是長孫皇后??我也不喜歡她…
3、都TM立完了,還TM立長還是立賢。搞笑呢?功勞大就換太子?尼瑪煞筆。
4、他們分明自己就有叛逆之心……而且這些事情本來也不應該太子去擔心……立了太子還把別人捧這么高,不是引他們謀反?
5、
這部片子真的很無趣。你說他大部分是史實吧,那就是史實很無趣。還引用了很多后來人討論的話作為他們的臺詞。太子至今毫無建設、無趣。魏征表示更喜歡秦王、無趣。李淵、無趣。
都TM五集了。一個讓人高興、興奮、喜歡的人都沒有。就這么平鋪直敘。還TM9分。臥槽。
我覺得這部劇這么一般你們硬要說踩一踩長歌那部愛情謳歌劇是可以。但碾壓、經(jīng)典、就算了吧。
我要棄了。拜拜。
而且這部劇出現(xiàn)的幾個女人都讓我難以接受。要么是顏值要么是作風。
而男人就沒一個喜歡的
02
讀完《貞觀之治》后我漸漸懂得很多人夢回大唐的渴望,那是一片遙不可及的樂土,令人遐想,我渴望朗朗乾坤的清平世界,更渴望安居樂業(yè)、其樂融融的美好生活。那是一個完美無法復制的國度,令人回味和仰望。
“濟世安民,隆于堯舜”——唐太宗李世民
不得不說,李世民是個人才,他是第一位響應太原起義的人,并且能清楚地看清當下的局勢,極力勸誡李淵無效的情況下,堂堂男兒夜里在軍帳中泣不成聲,從這點我們可以清楚第看到李世民憂國憂民的苦心。作為封建時代的帝王,唐太宗李世民擁有著世上至高的權利。他完全可以如很多封建帝王一樣,傲視群雄不可一世地居高堂之上,讓所有人誠惶誠恐地匍匐在自己的腳下!然而,李世民卻堅守民貴君輕的思想,用寬廣的胸襟,譜寫了一曲壯麗的貞觀長歌,留下了顯耀千古的豐功偉業(yè)及精神財富,為后代萬世景仰。他沒有像漢武帝那樣窮兵黷武,也沒有像隋煬帝那樣剛愎自用。他用文治管理國家、用納諫完善自我,實現(xiàn)了君臣和諧、民風淳樸的貞觀氣象。治國之道值得當今的統(tǒng)治者們?nèi)W習和借鑒。
“帝王人鏡,千秋金鑒”——一代名相魏征
在我的眼中,他是佐成貞觀之治的大唐宰相,是中國歷史上敢言直諫之臣的代表,是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諫諍的坐標。他的話,直白有用。身為太宗的人鏡,在死之前,仍惦記著的是大唐,為了國家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個人覺得魏征進諫,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質(zhì)量上乘。他對唐太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前后二百余事,數(shù)十萬言,觀點鮮明,文辭犀利,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哲理性。而且他諫技高超,道理闡述地清晰且透徹。在數(shù)十年的漫長歲月中,屢諫屢勝,唐太宗對他言聽計從。魏征死后,太宗如喪考妣,慟哭長嘆:“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能讓一個高高在上的統(tǒng)治者對一個部下如此地倚重、傾心,就是放在今天這樣的開明社會也屈指難數(shù)。
“煌煌彤管,千載遺芳”——長孫皇后
或許很多人僅僅把贊許的眼光投在二十四功臣和唐太宗身上,然而,卻有一個人,在我看來,是必不可少的。她是觀音婢,即是后來的長孫皇后。13歲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冊封秦王妃。李世民即位數(shù)天即冊封為皇后。在后位時,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并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長孫皇后一直默默地站在李世民身后,默默地支持著他。她始終以史為鑒做著一個皇后,也可以說成是一個女人的本職工作,不越雷池半步,不爭風吃醋,生性節(jié)儉,只甘愿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幕后賢內(nèi)助,為開明的貞觀風豎起一面良好的旗幟。我們后人只是遺憾她走的太早了,從與太宗破釜沉舟的玄武門之變到輝煌的貞觀之治才走過十個年頭。那位“井上新桃偷面色,檐邊嫩柳學身輕,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的姑娘已經(jīng)化蝶遠去。在她死時,李世民哭了,我也哭了。
《貞觀之治》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空前絕后的封建帝國時代,一位政績輝耀的明君,一群勇于犯顏直諫的忠臣。這是一種榜樣的力量,一位母儀天下的賢后,一種無與倫比的美麗。值得我們學習和景仰。
03
作為電視劇它是不太合格的,故事平鋪直敘沒有起伏沒有高潮,也許唯一還有點起承轉合情節(jié)的故事是謀奪蘭亭集序的故事,有懸念有設伏有波折有救贖,讓人悲傷;整體畫風太過沉郁,過分強調(diào)自然光大殿內(nèi)一直半明半暗,人臉都看不清,人物服飾風格也是統(tǒng)一的麻布風害得分不清誰是誰,李二的性格也是暗暗的,一點都不熱情沖動,整體上沒有我心中初唐時期的朝氣蓬勃;李二和長孫的感情刻畫也太浮于表面沒有表現(xiàn)帝后間的情深意重,雖然它砍掉了李二的大部分后宮和子女,但李二和長孫之間仍然更像合作伙伴而不是夫妻。
雖然有那么多的槽點,但是,它仍是一部極為嚴謹認真的歷史劇,大部分劇情、道具、建筑、人物性格都極為貼切歷史,沒有那么多狗血的感情戲和人物,沒有夸張浮夸的故事,整個風格內(nèi)斂沉著,可看性雖然不高,但作為歷史劇還是經(jīng)得起考驗的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