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好詞好句摘抄
1、眼中燃燒著一股奇異的威力,使所有見到他的人為之震懾;但大多數(shù)人不能分辨它們微妙的差別。因為在褐色而悲壯的臉上,這雙眼睛射出一道獷野的光,所以大家總以為是黑的;其實卻是灰藍的。據(jù)畫家克勒貝爾記載他曾于一八一八年為貝多芬畫像。平時又細小又深陷,興奮或憤怒的時光才大張起來,在眼眶中旋轉,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們真正的思想。據(jù)醫(yī)生米勒一八二○年記載:他的富于表情的眼睛,時而嫵媚溫柔,時而惘然,時而氣焰逼人,可怕非常。
2、他至少還能保有若干關于父親的回憶。這是一個和藹的詼諧的人,眼睛顯得憂郁,在他的食邑中度著獨立不羈、毫無野心的生活。托爾斯泰失怙的時候正是九歲。這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xiàn)實,心魂中充滿了絕望”!锻陼r代》第二十七章。--這是兒童和恐怖的幽靈的第一次相遇,他的一生,一部分是要戰(zhàn)敗它,一部分是在把它變形之后而贊揚它。……這種悲痛的痕跡,在《童年時代》的最后幾章中有深刻的表露,在那里,回憶已變成追寫他的母親的死與下葬的敘述了。
3、成年累月地生活于一種無窮盡的緊張與戰(zhàn)栗中,和死正對著,他的宗教的神秘主義又復活了。他和神交談著。一八五五年四月,他在《日記》中記有一段禱文,感謝神在危險中保護他并請求他繼續(xù)予以默佑,“以便達到我尚未認識的,生命的永恒的與光榮的目的……”他的這個生命的目的,并非是藝術,而已是宗教。一八五五年三月五日,他寫道:“我已歸結到一個偉大的思想,在實現(xiàn)這思想上,我感到可以把我整個的生涯奉獻給它。這思想,是創(chuàng)立一種新宗教,基督的宗教,但其教義與神秘意味是經過澄清的……用極明白的意識來行動,以便把宗教來結合人類。”《日記》。這將是他暮年時的問題。
4、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一七七○年十二月十六日生于名人傳科隆附近的波恩,一所破舊屋子的閣樓上。他的出身是佛蘭芒族。他的祖父名叫路德維希,是家族里最優(yōu)秀的人物,生在安特衛(wèi)普,直到二十歲時才住到波恩來,做當?shù)卮蠊臉烽L。貝多芬的性格和他最像我們必須記住這個祖父的出身,才能懂得貝多芬奔放獨立的天性,以及別的不全是德國人的特點。今法國與比利時交界之一部及比利時西部之地域,古稱佛蘭德。佛蘭芒即居于此地域內之人種名。安特衛(wèi)普為今比利時北部之一大城名。父親是一個不聰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女仆,一個廚子的女兒,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貝多芬的父親。
5、俄羅斯的偉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發(fā)著光焰的,對于我的一代,曾經是照耀我們青春時代的最精純的光彩。在十九世紀終了時陰霾重重的黃昏,它是一顆撫慰人間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吸引并慰撫我們青年的心魂。在法蘭西,多少人認為托爾斯泰不止是一個受人愛戴的藝術家,而是一個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歐羅巴藝術中惟一的真正的友人。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員,我愿對于這神圣的回憶,表示我的感激與敬愛。
6、有時,他沉迷于慈悲的幻夢中。他曾想賣掉他的坐車,把賣得的錢分給窮人,也想把他的十分之一的家財為他們犧牲,他自己可以不用仆役……“因為他們是和我一樣的人”。《青年時代》第三章。在某次病中,他寫了一部《人生的規(guī)則》。一八四七年三月至四月間。他在其中天真地指出人生的責任,“須研究一切,一切都要加以深刻的探討:法律,醫(yī)學,語言,農學,歷史,地理,數(shù)學,在音樂與繪畫中達到最高的頂點”……他“相信人類的使命在于他的自強不息的追求完美”。
7、涅赫留多夫二十歲。他放棄了大學去為農民服務。一年以來他干著為農民謀福利的工作;其次,去訪問一個鄉(xiāng)村,他遭受了似嘲似諷的淡漠,牢不可破的猜疑,因襲,渾噩,下流,無良……等等。他一切的努力都是枉費;厝r他心灰意懶,他想起他一年以前的幻夢,想起他的寬宏的熱情,想起他當年的理想,“愛與善是幸福,亦是真理,世界上惟一可能的幸福與真理”。他覺得自己是戰(zhàn)敗了。他羞愧而且厭倦了。
8、仿如演劇時休息期間的樂隊一般,戰(zhàn)場的景色中展開了鮮明的大自然,陰云遠去,豁然開朗,而在成千成萬的人呻吟轉側的莊嚴的沙場上,發(fā)出白日的交響曲,于是基督徒托爾斯泰,忘記了他第一部敘述中的愛國情調,詛咒那違叛神道的戰(zhàn)爭:“而這些人,這些基督徒,--在世上宣揚偉大的愛與犧牲的律令的人,看到了他們所做的事,在賜予每個人的心魂以畏死的本能與愛善愛美的情操的神前,竟不跪下懺悔!他們竟不流著歡樂與幸福的眼淚而互相擁抱,如同胞一般!”
9、這是大地向春天唱它感謝神恩的歌。它布滿了花朵。一切都好,一切都美。一八五二年,托爾斯泰的天才吐出它初期的花苞:《童年時代》,《一個紳士的早晨》,《侵略》,《少年時代》;他感謝使他繁榮的上帝。一幅一八五一年時代的肖像,已表現(xiàn)出他在心魂上醞釀成熟的轉變。頭舉起著,臉色稍微變得清朗了些,眼眶沒有以前那么陰沉,目光仍保有他的嚴厲的凝注,()微張的口,剛在生長的胡須,顯得沒有神采,永遠含著驕傲的與輕蔑的氣概,但青年的蓬勃之氣似乎占有更多的成分。
10、我們的著名批評家曾有一種論見,說托爾斯泰思想中的精華都是汲取于我們的浪漫派作家:喬治·桑,維克多·雨果。不必說喬治·桑對于托爾斯泰的影響說之不倫,托爾斯泰是決不能忍受喬治·桑的思想的,也不必否認盧梭與司湯達對于托爾斯泰的實在的影響,總之不把他的偉大與魅力認為是由于他的思想而加以懷疑,是不應當?shù)。藝術所賴以活躍的思想圈子是最狹隘的。他的力強并不在于思想本身,而是在于他所給予思想的表情,在于個人的調子,在于藝術家的特征,在于他的生命的氣息。
11、可是不用怕這些。時間會消磨常人的精力,對于托爾斯泰,卻更加增他的精力。但即在那時,嚴重的困難,塞瓦斯托波爾的失陷,使他在痛苦的虔敬的情操中悔恨他的過于嚴正的坦白。他在第三部敘述--《一八五五年八月之塞瓦斯托波爾》--中,講著兩個以賭博而爭吵的軍官時,他突然中止了敘述,說:“但在這幅景象之前趕快把幕放下罷。明日,也許今天,這些人們將快樂地去就義。在每個人的靈魂中,潛伏著高貴的火焰,有一天會使他成為一個英雄。”
12、在這一切作品之上,矗立著這第一期山脈的最高峰,托爾斯泰最美的抒情小說之一,是他青春的歌曲,亦是高加索的頌詩:《哥薩克》。雖然這些作品在一八六○年時才完成(發(fā)刊的時期是一八六三年),但這部著作中的大部分卻在此時寫成的。白雪連綿的群山,在光亮的天空映射著它們巍峨的線條,它們的詩意充滿了全書。在天才的開展上,這部小說是獨一無二之作,正如托爾斯泰所說的:“青春的強有力的神威,永遠不能復得的天才的飛躍。”春泉的狂流!愛情的洋溢!
13、托爾斯泰與屠格涅夫第一次會見時即發(fā)生了劇烈的沖突。一八六一年,兩人發(fā)生最劇烈的沖突,以致終身不和。屠格涅夫表示他的泛愛人間的思想,談著他的女兒所干的慈善事業(yè)?墒菍τ谕袪査固,再沒有比世俗的浮華的慈悲使他更憤怒的了:--“我想,”他說,“一個穿裝得很考究的女郎,在膝上拿著些齷齪的破衣服,不啻是扮演缺少真誠性的喜劇。”爭辯于以發(fā)生。屠格涅夫大怒,威嚇托爾斯泰要批他的頰。托爾斯泰勒令當時便用手槍決斗以賠償名譽。屠格涅夫就后悔他的鹵莽,寫信向他道歉。但托爾斯泰絕不原諒。卻在二十年之后,在一八七八年,還是托爾斯泰懺悔著他過去的一切。在神前捐棄他的驕傲,請求屠格涅夫寬恕他。遠離之后,他們都鎮(zhèn)靜下來努力要互相表示公道。但時間只使托爾斯泰和他的文學團體分隔得更遠。他不能寬恕這些藝術家一方面過著墮落的生活,一方面又宣揚什么道德。
14、豐富的遺產,雙重的世家(托爾斯泰與沃爾康斯基族),高貴的,古舊的,世裔一直可推到留里克,家譜上有承侍亞歷山大大帝的人物,有七年戰(zhàn)爭中的將軍,有拿破侖諸役中的英雄,有十二月黨人,有政治犯。家庭的回憶中,好幾個為托爾斯泰采作他的《戰(zhàn)爭與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親王沃爾康斯基,葉卡捷琳娜二世時代的伏爾泰式的專制的貴族代表;他的母親的堂兄弟,尼古拉·格雷戈里維奇·沃爾康斯基親王,在奧斯特利茨一役中受傷而在戰(zhàn)場上救回來的;他的父親,有些像尼古拉·羅斯托夫的;他的母親,瑪麗亞公主,這溫婉的丑婦人,生著美麗的眼睛,丑的臉相,她的仁慈的光輝,照耀著《戰(zhàn)爭與和平》。
15、托爾斯泰所尤其不能原諒這些文學家的,是他們自信為一種優(yōu)秀階級,自命為人類的首領。在對于他們的反感中,他仿佛如一個貴族、一個軍官對于放浪的中產階級與文人那般驕傲。在某次談話中,屠格涅夫埋怨“托爾斯泰對于貴族出身的無聊的驕傲與自大”。還有一項亦是他的天性的特征,--他自己亦承認,--便是“本能地反對大家所承認的一切判斷”。“我的一種性格,不論是好是壞,但為我永遠具有的,是我不由自主地老是反對外界的帶有傳染性的影響:我對于一般的潮流感著厭惡。”(致比魯科夫書)對于人群表示猜疑,對于人類理性含藏著幽密的輕蔑,這種性情使他到處發(fā)覺自己與他人的欺罔及謊騙。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