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與學
東港市石佛中學孫雪花
暑期很有幸于中小學基礎教育國家遠程培訓中,我聆聽到東北師范大學史寧中教授以數學學科為例有關核心素養(yǎng)的講座。對于我就猶如沙漠中的一株干旱的小草兒遇到了一場甘霖,太及時了,太歡暢了!聽君一席話,何止勝讀十年書,對于我就是醍醐灌頂!
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是這樣,語文學科呢?我趕緊打開電腦迫切的登上百度一搜,汗顏了!我自1999年9月參加工作到如今虛年已有二十年。一直以來自以為自己還算是一名愛崗敬業(yè)的好老師。可核心素養(yǎng)對我卻是全新的一個詞,而它自201*年新課標的修訂就已登上了教育的舞臺。當前在規(guī)劃未來教育發(fā)展契機“核心素養(yǎng)”一詞已然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而我于它面前卻是一個剛入園的小學生!毙W生”的我作為老師的確是失職的,但對于教育卻從未失心過。我熱愛我的職業(yè)希望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我們祖國的基礎教育盡點自己的責任,為圓中國夢點亮一束光!
起了這么一個大的題目,其實是唬人的,我就想結合著自己做學生學習的感受和今天為人師教學生的感受,談談我對教學中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教與學這一想法的理解感受和以及使其在我未來教學生涯中落地開花的打算。
小時候學語文印象最深的是課堂活動,即一讀,二分段,三概括段意,四歸納中心思想,完成這四步一篇語文課文就算講完了。所以自打上學來,感覺最無趣的課堂就是語文了!
一直到自己當老師教語文,學習新課標時我才幡然醒悟,我曾經的學習是多么的被動與無知呀,我也從未想過這幾步是有關聯(lián)的。小時候的學習就是孤立的機械的,為了完成這幾項任務而已。記憶中也沒有老師告訴我這樣做是為了什么,學了對你有怎樣的收獲與成長,我全然不知!我只知道筆記的極其工整記著的就是一、二、三、四這完全孤立的四步。
學習新課改理念。新課標中明確規(guī)定著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要通過文章的字詞句進行教學、復述和默讀的訓練能夠讓小學生自然地掌握詞語,并且理解句子的含義,從而能夠結合文章分析概括其中心思想。
新課標已很明確的告訴我們,每做一步的目的是什么。這些活動的設計都是有目地的,這一步步就好比是一座一座的橋梁。最終沿著這一座一座的橋梁,就水到渠成走到目的地。而作為師者應該用“一兩撥千斤”的金句來點明:你現在學它這干嗎?學它將來的的意義是什么?有利于提升你哪方面能力?師傳授的知識就好比超市柜臺出售的各類物品,你想讓顧客買賬,勢必都會說明它功能怎樣怎樣,顧客看到說明書并對所介紹的產品功能認可才能夠去買。“知識”也依然!
說現在的學生如何如何的厭學,沒有學習興趣及動力。我倒想說孩子都不知道目前學這些知識干什么,他為什么要學,更別說學習的樂趣了。
上百度我學習了下語文學科的素養(yǎng),即由語言的建構文化的理想思維的發(fā)展和審美的鑒賞組成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具有基礎性和發(fā)展性。通過學習我明確了我現行所采用的學科教學是傳統(tǒng)視覺下的一種窄化的教學思維。已被異化為單純的教學學科知識。無論是以前的應試教育還是新課改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就我的教學實質來看,并未有什么本質上的改變,只是把“自上而下”的演繹式的教學變?yōu)椤白韵露稀钡暮献鹘涣魇降慕虒W,但本質上依舊是把教材中涉及的知識解剖開,磨碎,重復訓練,檢測,已達到能考試的目的
這是一種以知識為本,以灌輸式為主的教學方法。這一現象的根源在于教學理念,教師的教學觀,教師以知識為本位教學思維還沒有被打破。試問一下所有教學于一線的語文老師,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是什么,如何在教育教學中落實這一學科素養(yǎng),恐怕大部分的語文老師是答不出來的。想想我們教師的視野就井口那么大,我們還敢奢望讓我們的學生隨著我們看到更加廣袤深邃的天空嗎?目前的教學被認為是教知識,記知識而根本沒有顧及學生為什么要“學會”,怎么才能“學會”?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旨在讓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等更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是在更加充滿活力和更加富有生活體驗和生命體驗的范疇內的教學活動,又讓學科課程的教學深入學生的心靈,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到他們內在的精神思想。例如語文學科的“讀”這一方式的運用與這一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師者不能僅告訴學生“讀”吧,更得告訴學生為什么要讀,如何去讀。讀這一能力的提升,對于你現在以及將來發(fā)展意義是什么?相反沒有這一能力,你的將來將會受到何種限制和影響?所謂作為老師的我們一定要做到“目中有人”而不是僅有學科!做老師的必須要清楚每個學生作為“人”的核心素養(yǎng)有哪些,學科的本質是什么,這樣才會明白我們的教學究竟要把學生帶向何方!
201*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養(yǎng)體系的概念。最新出爐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征求意見稿”透露所謂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等九大素養(yǎng):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chuàng)新。這個定義是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再聚集,再清晰,讓我們更明白究竟從何著手,如何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
作為師者教學中只有“心中有丘壑”才能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才能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改變了我們的教學觀、知識觀。我們的知識觀、教學觀的改變,必將引領我們學生學習觀的改變,他們的上學不將再是無頭蒼蠅到處亂錯,他們知道自己為什么而學,學這些對自己的成長的益處是什么,必將會給帶自己怎樣的改變,收獲與樂趣。例如初中的寫作,提到寫作許多學生頭瞬間就大了,搜腸刮肚的不知寫點什么,胡編亂造些人和事,湊個字數夠了,就算交差了。豈不知寫作這一形式或者能力對他們終身發(fā)展是十分之必要與重要的
寫作特別有助于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的鍛煉,而思維能力又是人腦對事物的觀察和總結。在寫作中思維會對人腦進行支配,會對外界進行分析和處理,這其實就是學生自身與外界的認知過程,所以作文“以吾筆寫吾心,抒吾情,說我理”應是其創(chuàng)作的宗旨,學生,若明白了這一點,或許就不會為寫作而寫作了,而是為了提升自我與外界的有效連接交流而寫作,變迷茫為清晰,變無用為有用,變無趣為有趣。以核心素養(yǎng)為理念的教學活動旨在于造就學生的思維品質,陶冶著學生自身的心靈和精神。而現行的不論是應試教育還是所謂的素質教育的教學急功近利,舍本求末,忽視對人的素質和全面培養(yǎng)。只在教學上強調設計思路、方法運用、提高分值等層面的東西,而無視人文涵養(yǎng)、人文積淀、人文價值,這樣與學科本身應有的靈性格格不入,不符合教學之道,不是真正的教育。
而我正是在這種教育中我蝸行摸索二十余年,有愧于家鄉(xiāng)教育,有愧于我的學生!今后必將擺脫這桎梏努力學習去改變自己,破掉那個舊有的教育格局。
更新自己的人才觀與評價觀!罢莆罩R不等于就是人才”,“ 高分不等于高品質”,要讓學生明確感受到每個他們自己都是天使,只不過有的天使的天分霸氣外露,有的天使天分內斂,不為不易被察覺而已,這樣。孩子們就不會感到上學是世界上最無趣而有害的事。他們清醒地知道老師的評價,在意的不僅僅是成績還在意那些傳統(tǒng)考試都無法知道的東西,老師也總是那些網絡上找不到答案的東西。當我們學會用核心素養(yǎng)去衡量一個人時,我們的學生也會因你而愿學敬學,從而樂學!
從立足“知識核心時代”走向立足“核心素養(yǎng)時代”是教育教學發(fā)展的必然方向,對于我而言,想沖破現有的教學模式,出奇創(chuàng)新對于我有來說,肯定是一個陣痛,可更是一種突破。望能改之無愧于家鄉(xiāng)父老,無愧于我可愛的學生,去創(chuàng)造屬于中國教育的美好明天!
參考文獻:
1. 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
2. 余文森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
3.史寧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和小學數學教學》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