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 教學目標
1、 鞏固記敘文六要素,理解文章復述課文。
2、 結合文中語句,學會多角度、正確的評價文中人物,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
3、 通過重點分析脫險過程以及心理變化,深入理解面對困難,采取化整為零、分化大目標為一個個小目標的方法的文章主旨。
二、 教學重難點
1、結合文本,學會多角度、正確的評價文中人物,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
2、結合實際理解成功需要采取化整為零的方法。
3、小組討論法、朗讀法、引導法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zhí)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xiàn)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xiàn)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做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啟示。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經歷的是怎樣一件事嗎?”
歸納: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莫頓·亨特。影響了莫頓·亨特一生的小事就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講述。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師: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邊讀邊思考以下問題。(搶答環(huán)節(jié))
1、故事發(fā)生在美國的哪個城市?(費城)
2、故事發(fā)生的時間?(57年前七月的一天)
3、故事發(fā)生的原因?(玩膩了,想找些新花樣來玩)
4、我在爬山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爬到巖石架上,進退兩難;小伙伴們都離我而去的恐懼、絕望)
5、我是怎樣脫險的?(在父親的鼓勵和指導下一步一步走下懸崖)
生:??瀏覽中,搶答
在搶答到脫險過程時給課文劃分層次
師:請同學們根據(jù)剛才的問題,用簡短的語言復述小故事?(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生:回答
師:五十七年前七月的一天,我和小伙伴在費城因貪玩去爬懸崖,然后被困懸崖,最后在父親的指導下成功走下懸崖的故事。
(三)探討遇險和脫險
師:剛才大家復述故事的時候,有兩個重要的情節(jié),是哪兩個?
生:被困懸崖和走下懸崖(即:遇險和脫險)
師:既然大家認為這是兩大重要情節(ji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遇險
大家認為遇險這一部分,我們應重點關注什么內容?
1、生:??心理活動
師:找出表現(xiàn)出作者心理活動的語句
生:??(在學生回答時,注意追問:這是通過人物的什么方面來刻畫作者心理活動的?)
2、設計臺詞:作者在啜泣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請同學們設計一兩句臺詞來表現(xiàn)作者的內心想法。
明確:有被拋棄的委屈,有受嘲笑的羞辱,又不知所措的迷惘,有不該冒險的悔意,恐懼感。復雜的內心世界,刻畫人物當時的心理情態(tài)。
脫險
師:被困懸崖的“我”進退兩難,心里極度恐慌,不知所措。那么作者又是怎樣脫離險境的呢?大家先一起把講述作者脫險過程的段落讀一讀。邊讀邊找出:在父親的指導下,我走下懸崖的具體過程?
生:齊讀16——22自然段
1、脫險的過程
找一找:在父親的指導下,脫險的具體過程?
a、(我小心翼翼的伸出左腳去探那塊巖石,而且踩到了它)
b、(我又照著做了)
c、我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投入了父親強壯的手臂中。(啜泣巨大的成就感。) 在梳理作者脫險過程的時候,追問此時的心理感受.。
提示:心理變化歷程:毫無信心(啟發(fā):在沒邁出第一步之前作者的心理感受)——有了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板書)
(四)主旨理解
從脫險過程領悟到化整為零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一起大聲的文章的最后一段,即作者領悟到人生哲理讀一讀。
生:大聲朗讀。
提示: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雙重含義:既指這次走下懸崖的成功是從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得來的,更指作者從這次經歷中領悟到的人生哲理:不要畏懼過于遙遠的目標,運用化整為零的方法,忙碌于一個又一個眼前可以企及的小目標便能降低目標的難度,樹立信心,這便是完成遙遠目標的第一步。成功從來都無法一蹴而就,只有循序漸進,才能積小勝為大勝,促使困難向成功轉化。
說一說,幫一幫(學生結合實際理解“化整為零”)
學習上,你認為你目前最大的困難是什么?現(xiàn)在有沒有解決的辦法?你有沒有需要大家?guī)湍阆朕k法解決的困難?
齊讀詩歌《走一步再走一步》
結束語: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挫折走一步或許還是失敗,失敗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路盡天絕處,不妨嘗試再走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將不一樣。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你們會有遙遠的目標,遇到起初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希望那時的你們能想起《走一步再走一步》,運用化整為零的方法,將目標分解,樹立信心,完成艱難的任務。
第二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2、走一步,在走一步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1、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準確復述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2、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把握本文的思想內涵;
情感與價值目標:3、激發(fā)學生勇于克服困難,敢于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教學重點:
復述故事情節(jié)。 整體感知課文,學習解決困難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論理,使學生感受到正確對待困難,在面對困難時要有不餒不躁,沉著應付的信心和決心。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講述故事導入新課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
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飛機深入到德軍執(zhí)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xiàn)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xiàn)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這個,不難做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
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這并不困難。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啟示。
同學們,知道這位英勇的飛行員是誰嗎?(莫頓? 亨特)他小時候到底經歷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我們從中也能獲得啟發(fā)。
二.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
要求:1)默讀要注意速度,要求5分鐘看完;2)劃出不會讀,不會認的字詞
3)要注意邊讀邊劃出一些關鍵的信息
2、提問,檢查默讀效果:
1)提出不懂的字詞,其他同學幫忙解決
2)快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①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
②文中記述了幾個人去攀爬懸崖?其中兩個有名字的分別叫什么?
③文中提到,孩子們所攀爬山的懸崖有多高?其中的石架又有多高?
3.復述課文
1)要求:注意四個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
2)復述指導:把故事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可謂“冒險”,后一部分可謂“脫險”,請一個同學復述“冒險”,一個同學復述“脫險”。
(要注意突出重點:事件可分為冒險和脫險兩部分,要著重抓住“脫險”部分)
3)請同學們先小聲地復述課文)抽生復述
4.分組朗讀課文
三、研討主旨
1.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明確: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個個小困難,困難就變小了。(改編“團結力量大”的故事)
2.我們從中悟出怎樣的生活哲理?
明確: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解決小困難,終將戰(zhàn)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后的勝利。(化整為零)
3.我們在生活中,在學習上,也會碰到許許多多的困難。那么,我們該如何把今天學習到的解決困難的方法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呢?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學會了解決困難的方法,無論怎樣的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個個小困難,困難就變小了。
而我們也悟出了生活哲理,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但是我們不用畏懼,因為只要吧困難分解開來,最終能贏得最后的勝利。
正像歌中所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讓我們面對困難,鼓起勇氣,大聲地對自己說一遍“走一步,再走一步”。
五.板書
冒 險
走一步,再走一步
(化解困難,贏得勝利)
脫 險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
同學們,上課時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今天,我們再深入一步研讀這篇課文。結構復習:
1、按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啟示把故事分成四個部分
(一)、起因(1――3)游戲玩厭,去爬懸崖
(二)、經過 (4——15) 中途被棄,進退兩難
(三)、結果(16——23)父親指點 ,擺脫困境
(四)、啟示(24)走一步 , 再走一步
2、請概括解決困難的方法
二、新授
(一)研讀文本
文章刻畫人物時,運用了多種的描寫方法,比如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請同學們找出相關的句子,體會這些描寫方法的作用。
1.找出語言描寫的句子并加以體會
1)“嗨,慢著,”我軟弱地哀求到,“我沒法——”
2)“我下不來,…… 我會摔死的!
……
2、找出心理活動的句子并加以體會。
1)“我落在最后,全身顫抖,冷汗直冒也跟著他們向上爬!
2)“我終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驚肉跳,盡量往里靠!
3)“我聽見有人啜泣,正納罕那是誰,結果發(fā)現(xiàn)原來是我自己!
4)“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
板書: 最初:我下不來毫無信心
繼而:走一步信心萌發(fā)
隨后:再走一步信心大增
最后:走下懸崖產生巨大成就感
(二)拓展閱讀
閱讀訓練:
(本站推薦www.hmlawpc.com)──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么辦?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么辦?
——假如你是文中的父親,看著自己的孩子困在懸崖,你會怎么做?
(由學生自由暢談,無需評判)
三、小結:
我們要學習作者出色的寫作技巧,學會從一件小事中去發(fā)現(xiàn)深意,同時掌握如何運用各種描寫方法去刻畫人物的心理變化。古人說:“管中窺豹,時見一斑!,通過一個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花斑,卻能想象出整只豹子。這就是“以小見大”的道理。
同學們經歷的大多是小事,所以學會掌握這種手法,對于我們的寫作有很大的幫助。
四.板書設計
“我”心理的變化過程:最初:我下不來毫無信心
繼而:走一步信心萌發(fā)
隨后:再走一步信心大增
最后:走下懸崖產生巨大成就
教后反思:
第三篇:2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2.走一步 再走一步一、整體把握
閱讀這篇課文,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澳阒灰胫闶窃谧咭恍〔健,“走了
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來。 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zhàn)勝的,一步一步戰(zhàn)勝了小困難,最后就是戰(zhàn)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于走好每一步,
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拔摇迸赖绞,上不去,下不來,陷于絕望、恐懼,聽了父親的話,覺得一小步,“似乎能辦得到”,第一步成功,“頓時有了信心”,第二步成功“信心大增”。這個經驗,使他在今
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對付一切。
作者從一件往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成為一筆精神財富。這給我們一個啟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從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義的,善于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感悟對于寫作也極重要,這篇課文記敘的雖然只是一
次歷險,立意卻很高,富有教益。
一篇課文,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探究,獲得多方面的教益。父親眼看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下不來,明知一不小心就會摔死。可是他并不上去救護孩子。細讀父親怎樣教孩子下來,很有意思?磥恚@位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他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這個父親是很懂得怎樣訓練孩子的,自己只給予指導、鼓勵,這樣可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從孩子的角度來說,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讓大人抱著走,在自己走的過程中,要從大
人那里接受經驗。
再看五個孩子。是杰利去把父親找來的,他是富有友情的。其他四個孩子呢,則把“我”丟在那兒不管,還無情地嘲笑,對一起玩的伙伴竟然如此,真夠惡劣。
記敘的周密值得借鑒。為什么五個孩子都能爬上崖頂,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巖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來,嚇得要死呢?文章多處提到自己的病弱,就是伏筆。幾處提到杰利,筆筆都見匠心。關于懸崖,既說明其險,又說明險的程度,都是必要而周密的交待!拔摇钡男睦砘顒右矊懙煤芎,值得揣摩。
二、問題研究
1.開頭為什么突出“悶熱”?
開頭一段是說孩子們怎么會想到爬懸崖的,寫天氣悶熱,就寫了動因,他們
是想爬到懸崖上去涼爽涼爽。
2.為什么下文與悶熱照應的語句一點也沒有呢?
確實沒有,看來是個缺點,最好是前后有所照應。
3.未段說“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又說“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
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確”,為什么又說“前途茫!蹦?
這里“前途茫!钡囊馑际遣恢涝鯓硬拍艿诌_我要到的地方,困難重重,
舉步維艱。
教學建議
一、抓住重點進行探究。
探究的重點,主要放在篇末所說的“經驗”上面,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
的含義。
可以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研究:把艱難的歷程分成一小步一小步是什么意思?面對艱難險阻,“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這
有什么好處?“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又意味著什么?
二、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課文。
研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之后,可以再從父親教子的角度,讓學生思考:父親為什么不怕孩子失足摔死?為什么不上去抱他下來?從這個角度去思
考,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問題,得到新的啟示。
三、教學設計
指導思想
1.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
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2.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3.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1.導語
(1)讓一個同學讀“導語”。
(2)“導語”補充。
“導語”中說“寫的是‘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歷”,既然是“脫險”,那么,是什么險呢?怎么會陷入險境的呢?又是怎么能脫險的呢?時隔57年,65歲的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次經歷呢?說“其中蘊含著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
2.默讀
默讀要注意速度,要從每分鐘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大約1500字,要
求4分半鐘看完。到時說“時間到”。
3.復述故事情節(jié)
(1)復述前的準備──搶答:
──故事發(fā)生在美國哪個城市?
──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
──爬懸崖的一共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有哪兩個?
──那座懸崖有多高?巖石架有多高?
(2)把故事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可謂“冒險”,后一部分可謂“脫險”,
請一個同學復述“冒險”,一個同學復述“脫險”。
(3)根據(jù)復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讀應該怎樣改進。把經驗記下來。
4.字詞教學
看課本列出的詞語,看注釋,查詞典,讀一讀,講一講。
5.朗讀訓練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fā)音、停頓、重音、語調、
速度。
6.課文主旨研討
(1)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3)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4)為什么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
7.小結這次研討的經驗。
8.課外作業(yè)
“研討與練習”第一題。
第二課時
1.多角度閱讀
(1)學習方法指導
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中心意思之外,還可以多角度地閱讀,這樣讀就不至于老是往一個方面去想,能讀得有創(chuàng)意,能提高閱讀質量。多角度閱讀,首先要確立角度,關鍵也在于確立角度。怎樣確立角度呢?可以著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著眼于某一情節(jié),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舉個例子說,評論杰利什么地方做得對,
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個角度。這樣的角度課文中很多。
(2)確定角度
學生先說,教師啟發(fā)、整理。
──父親怎樣教孩子脫險?
──評論杰利。
──評論四個孩子
(3)探究問題
──石架大約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來要保險得多,也簡單得多,父親
為什么不這樣做?他的辦法有什么普遍意義?
──哪些地方寫到杰利,請一一加以評論。
──請評論四個孩子的行為。
──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么辦?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么辦?
2.語言運用
學習語文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運用可以從模仿開始,不會說的學著說,堅持不懈,語言能力就會逐步提高。請利用下列
格式,在橫線上補出詞語,表達自己想說的一個意思。
投影或出示大卡片
(1)時隔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一直牢記著_______________叫我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訓誡。
第四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兩課時)
七年級語文導學案《走一步,再走一步》
課型:新授課主備:使用人 :時間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語言風格簡潔,故事性較強,在不尋常的故事中蘊含深刻人生哲理的文章,作者在文中的經歷,學生也經常會遇到。教學中應抓住復述故事這條線索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并能在原故事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再創(chuàng)新情節(jié),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對生命的感悟能力。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朗讀課文,理解文章蘊涵的生活哲理。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習快速復述的方法,能再創(chuàng)新的故事情節(jié)。
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揣摩重點語句含義。
3、理解重點語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理解文章蘊含的生活哲理
2、激發(fā)學生勇于克服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文章蘊含的生活哲理。
2、培養(yǎng)再創(chuàng)故事情節(jié)的能力,體會景物描寫語言描寫的作用。學情分析:
本文是初中階段學生所接觸的第一篇文章,學生對初中語文課充滿期待。富有好奇心,第一課又是指導學生如何戰(zhàn)勝困難最好的教材。因此使學生從作者在那座懸崖上學到的如何克服困難、戰(zhàn)勝苦難的經驗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使學生領悟人生會有這樣和那樣的波折,要著眼于克服困難的那一小步,要勇于跨出那一小步,人生才能跨出一大步。讓學生積極思考一小步是成就一大步的基石,使學生從一小步中受到思想和情感的熏陶,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本課的關鍵所在。 課前準備:幻燈片投影字﹑詞﹑作者簡介﹑語句揣摩練習。 教具準備:課文朗讀磁帶、幻燈片投影。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知識回顧 二.學習新知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鋼琴曲《水邊的阿蒂蓮娜》)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你走得好好的,一條惡狗突然追來;你正興高采烈地爬山,一塊石頭突然落了下來﹍﹍你在生活中還遇到過什么樣的考驗?你當時是怎樣解決困難的?(同學發(fā)言)同學們,生活中的突發(fā)考驗隨時都有,只要我們勇敢面對它,相信你會“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先生是怎樣面對那突如其來的考驗的。 出示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放課文錄音,學生聽錄音熟悉課文,借助工具書理解字音字義,積累名言警句、成語格言、精彩片段。
檢查聽讀情況: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國________家,選自《________________》 (2)注音(帶下劃線者):
嶙()峋()頭暈目眩()啜()泣 小心翼翼() (3)解釋:我心里一直牢記著母親叫我不要冒險的訓誡。訓誡: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小心翼翼: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內容及思路。教師提出以下問題: 本文講了什么故事,你受那些啟發(fā)?
(師:《走一步,再走一步》寫的是作者童年的一次經歷,其中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四、深入感悟,鑒賞創(chuàng)新。
(1)要求學生劃出記敘的六要素。
(師板書并講解: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起因、經過、結果。)(2)生交流六要素:
(師明確: 時間:七月的一天地點:空地邊的懸崖上人物:我 ,小伙伴們起因:玩其它游戲玩厭了,很久沒爬懸崖了經過:我爬上后不敢下來,經父親的啟發(fā),終于戰(zhàn)勝困難。結果:順利爬下懸崖。)
(3)結合六要素再看課文,復述故事(生復述)
2、合作探究:(投影儀顯示問題,學生討論,自由回答,教師點評)
﹙1﹚用一句話概述課文所寫的內容。
明確:本文記敘“我”懸崖脫險一事,說明當我們面臨困難和挫折時,要勇于面對困難和挫折,最終是會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玩游戲玩厭了,想玩點新花樣。
﹙3﹚“我”與其他四個孩子的性格差異是什么? 明確:“我’膽子小內向,其他四個活潑、勇敢。
﹙4﹚父親為什么不背“我”下來,而是鼓勵“我”向前走?
明確:因為“我”從小比較膽小,父親為了鍛煉“我”的膽量,教育“我”如何面對困難、戰(zhàn)勝困難。
﹙5﹚在文中找出有關“說”的標點運用的三種情況。
明確:①、“我下不去”我哭著說,“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②、“看見了!蔽艺f。③、父親說:“下來吧,晚飯做好了!”
﹙6﹚課文中的兩個“啜泣”有什么不同?
明確:前者是恐懼和傷心,后者有復雜情感,有歷險的余悸,有脫險的欣喜,有對父親的感激,更
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四)拓展延伸:
1、前面提到的兩個“啜泣”與奧運會劉翔、王義夫等運動員獲得冠軍后的“啜泣”是否相同?(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實現(xiàn)知識轉化、延伸。)
2、談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樣教育我們克服困難的?
討論:文章蘊含著什么生活哲理?(用原文回答)
(師明確: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所要到的地方。這時,我便可以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程是多么漫長。) 法”。(語言)
(3)文中景物描寫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明確:例:“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上許多凸出來的巖石,崩土和蓬亂的灌木。”(突出懸崖的危險和高不可攀) 再如:“暮色蒼茫,天上出現(xiàn)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烘托我害怕的心理,突出戰(zhàn)勝困難的難度。)
(4)你覺得文中的父親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從哪些方面看出? 齊讀中心句。
五、課堂總結。學生總結
六、布置作業(yè)。在下面兩種情況下你分別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1)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么辦?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么辦? 八、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國________家,選自《________________》 2、給加點的字注音。頭暈目眩()啜()泣 3、根據(jù)解釋寫出相應的詞語。
①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 ②告誡教導() 二、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1.把文章分為三部分,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分?(生發(fā)言) 2.找生朗讀第一段,討論: (1)記敘的順序?
(師強調并板書:順敘 倒敘 插敘 講解辨認區(qū)分的方法。)
(明確:倒敘 )(2)開頭一段的作用。
(明確:強調這次經歷的不同尋常,自然的引出下文。) (3)為什么那種悶熱,我至今還能感覺得到?
(明確:并非真的感覺到了,而是為了說明那次經歷的不同尋常,使我終生難忘。) 3.速讀第二部分,討論 :
(1)為什么“我”一時拿不定主意?這表現(xiàn)了“我”哪方面的性格? (明確:八年來我一直有病,母親訓誡我不要冒險。膽小怯懦。)
(2)找出描寫“我”心理、動作、語言的語句,分析這樣描寫的好處? (明確:心驚肉跳,“我”會滑倒摔死。(心理);全身顫抖,幾乎暈倒。(動作);“慢著”(明確: 和藹沉穩(wěn)教育方法得當)
4、合作探究:(投影顯示問題,學生參與討論,教師點評。)
﹙1﹚、找出心理活動的句子并加以體會。
明確:課文第二部分中,當“我”被棄于懸崖,文章用了“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亂跳”、“嚇得幾乎要暈倒”、“軟弱地哀求”、“頭暈目!、“啜泣”、“恐懼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動彈”等大量詞句刻畫主人公處于險境中的心理狀態(tài)。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強烈的恐懼感。
第三部分,孩子在父親的指點下,終于征服懸崖的過程中,作者詳寫了“我”的心理變化:最初是毫無信心(“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繼而是信心萌發(fā)(“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隨后是信心大增(“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潛在力量,從而激起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2﹚“我”心理變化過程怎樣?
明確: 最初毫無信心(“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繼而信心萌發(fā)(“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保╇S后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最后巨大成就感
﹙3﹚“永遠忘不了的經驗”指什么?
明確:明確:“經驗”有兩層意思:①是從懸崖上學到的經驗使自己終生受益。②再次將這“經驗”歸納成:“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為止”。這也就是告訴讀者,在困難面前不應該畏難怯步,而要冷靜地分析困難,化解困難,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漸進,堅持到底。這樣就可能積小勝為大勝,促使困難向勝利轉化。
﹙4﹚“屢次”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學生討論并回答,教師評點)
明確:屢次”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課文中用“屢次發(fā)現(xiàn)??”強調這“經驗”的普遍意義。
三、拓展延伸。
齊讀第三部分,討論:文章主旨句在生活中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
(明確:生活中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只要勇敢面對,采取有效的方法去對待,一定會戰(zhàn)而勝之。)張海迪在下肢三分之二的軀體癱瘓的情況下,憑借自己堅強的毅力自學完中學到大學的全部課程,并且成為醫(yī)學博士,作家,成為當代青年學習楷模,以此談談自己今后如何走出人生之路的困
“我沒
境。(這一題是要求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了解名人成才之路,激勵學生積極向上) 四、課堂總結。
本文故事性強,語言簡潔樸實,我們要學習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深入體會文章揭示的深刻道理,學會體味人生,關愛生命。五、布置作業(yè)。
生活中你遇到過哪些困難?是怎樣處理的?有什么教訓?寫出來,在班里出一期專欄。 六、板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記敘的順序: 順敘、倒敘、插敘
描寫人物的方法:外貌、語言、動作、心理、
“我”膽小怯懦 ――――――勇敢戰(zhàn)勝困難“父親”和藹沉穩(wěn)教育方法得當七、課后反思。
第五篇:四川省渠縣第三中學七年級語文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新人教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借助于工具書掌握相關的字詞。
2、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準確復述課文內容。
3、理解重點語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
4、激發(fā)學生勇于克服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教學重點難點:
1、整體感知課文,掌握詳略得當?shù)膶懽骷记?/p>
2、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論理,使學生感受到正確對待困難,在面對困難時要有不餒不躁,沉著應付的信心和決心。
三、教學準備:
1、通過預習初步掌握字詞的含義,把握文章的大意。
2、品味文中優(yōu)美語句,領悟其深刻含意。
3、借助于投影儀、小黑板、圖片等輔助性教學用具。
四、教學設想:
使學生從作者在那座懸崖上學到的如何克服困難、戰(zhàn)勝苦難的經驗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使學生領悟人生會有這樣和那樣的波折,要著眼于克服困難的那一小步,要勇于跨出那一小步,人生才能跨出一大步。讓學生積極思考一小步是成就一大步的基石,使學生從一小步中受到思想和情感的熏陶,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師把跨出一小步作為教學的重點加以體會和領悟,幫助學生端正克服困難的態(tài)度和樹立堅強的個性。
五、教學過程:第 一 課 時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整體感知課文,能復述課文內容。2、在朗讀的基礎上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難免會碰到許多困難,比如,父母突然下剛,家中經濟陷入困境,你自以為挺努力,卻發(fā)現(xiàn)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挺大,想和別人搞好關系,人家卻不理你等等,面對這些,你也許感到困惑,也許感到茫然,其實人生路上遇到困難是正常的。在困難面前,有些人灰心喪氣,束手無策終與成功無緣;有的人則毫不畏懼知難而上,最終到達勝利的彼岸 。
《在山的那邊》的作者一次次翻過無數(shù)座山,戰(zhàn)勝困難,才看到全新的世界。如果聯(lián)系你的學習生活,你又是怎樣做的?當在生活中戰(zhàn)勝了困難,你想過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嗎?如果把這道理推而廣之,就會成為人生的寶貴財富,成為戰(zhàn)勝一切艱難的法寶。今天,老師向大家推薦美國作家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樣從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給我們以啟示的。
莫頓·亨特,美國作家。早年曾在空軍服役,做過空軍飛行員。在二戰(zhàn)時期,他曾駕機執(zhí)行過對德國的偵察任務。 莫頓·亨特是一位擅長寫勵志類文章的作家,他的《懸崖上的一課》被美國作家芭芭拉·琳達編撰的《假如我們原諒上帝》收錄。此外《心靈雞湯 充滿陽光的成長歷程》這本收錄激勵心志的成長故事的書中也收錄了他的相關作品。
本文是敘事散文。
散文:是一種篇幅短小、寫法自由靈活,語言生動活潑,抒寫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廣泛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式樣。
散文分類:敘事散文抒情散文
散文特點:“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取材廣泛,結構自由,表現(xiàn)方法多樣;
神不散:立意明確,主題鮮明、深刻、集中。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字詞:a、根據(jù)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形容十分恐懼不安。(心驚肉跳)
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小心翼翼)
形容因失敗或不順利而喪失信心,意志消沉,不能振作。(灰心喪氣)
b、給下列紅色的字注音
①訓誡(jiè) ②屢次(lǚ)③迂回(yū ) ④啜泣(chuò ) ⑤聳立(s?ng)⑥納罕(hǎn)⑦顫抖( chàn )⑧瘦骨嶙峋(línxún)⑨頭暈目眩(xuàn)落下(là)著眼(zhuó)
2、自由泛讀課文,要求學生能夠復述課文內容。(投影提示復述要點: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故事過程)
故事發(fā)生在美國哪一個城市?費城
故事發(fā)生的時間?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
爬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有哪兩個?一共五個孩子;內德,杰利
那懸崖有多高?巖石架又有多高?約20米高。巖石架約7米高
(三)研讀和賞析
根據(jù)自由泛讀課文,復述課文內容,完成下列問題。(投影儀顯示問題,學生自由討論,自由回答)
1、根據(jù)復述提示: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故事過程,課文可以分為幾部分,各寫了些什么內容?
明確:(一)、起因(1――3)游戲玩厭,去爬懸崖
(二)、經過 (4——15) 中途被棄,進退兩難
(三)、結果(6——2)父親指點 ,擺脫困境
(四)、啟示(24)走一步 , 再走一步
第一 部分(1~13段),冒險。寫“我”跟著小伙伴們爬上了半山腰的一塊石架,上下不得。
第二部分(14~22段),脫險。寫“我”恐懼地伏在石架上,后來在父親的鼓勵下,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了石架。
第三部分(23段),感悟。寫由小時候爬山的事情悟出的人生道理。
2、合作探究:(投影儀顯示問題,學生討論,自由回答,教師點評)
﹙1﹚、用一句話概述課文所寫的內容。
明確:本文記敘“我”懸崖脫險一事,說明當我們面臨困難和挫折時,要勇于面對困難和挫折,最終是會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玩游戲玩厭了,想玩點新花樣。
﹙3﹚、“我”與其他四個孩子的性格差異是什么?
明確:“我’膽子小內向,其他四個活潑、勇敢。
在爬懸崖的整個過程中,“我”遇到了哪些危險?又是如何脫險的?
遇到的危險:
a、在我眼中卻是高不可攀的險峰。(未爬)
b、我落在最后,全身顫抖,冷汗直冒。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跟著他們向上爬)
c、蹲在石架上,心驚肉跳,盡量往里靠。我看在眼里,嚇得幾乎暈倒。(終于爬上石架)
d、軟弱地哀求。感到頭暈目眩、啜泣。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動彈。(伏在巖石上,上不去下不來)
脫險的過程:
a、杰利帶來了我的父親。(聽見)
b、父親的手電光照著我,安慰我。(我哭著說)
c、父親教我把左腳踏到石架下面那塊巖石上。(我頓時有了信心)
d、父親教我把右腳移到右邊稍低一點的地方。(我的信心大增)
e、我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投入了父親強壯的手臂中。(啜泣了一會兒,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4﹚、父親為什么不背“我”下來,而是鼓勵“我”向前走?
明確:因為“我”從小比較膽小,父親為了鍛煉“我”的膽量,教育“我”如何面對困難、戰(zhàn)勝困難。
﹙5﹚、在文中找出有關“說”的標點運用的三種情況。
明確: ①、“我下不去”我哭著說,“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②、“看見了。”我說。
③、父親說:“下來吧,晚飯做好了!”
﹙6﹚、課文中的兩個“啜泣”有什么不同?
明確:前者是恐懼和傷心,后者有復雜情感,有歷險的余悸,有脫險的欣喜,有對父親的感激,更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7)、小結
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作品通俗易懂,在故事中滲透著人生的思考,蘊涵著生活的哲理,給人一定的生活啟迪。本文是在鼓勵那些在特殊境遇中的人們,如何向前進,哪怕只是那么一小步,一小步的前進,也會別有一番天地。最讓人驚喜的是:作者寫了他自己親歷的一次冒險、遇險、脫險的經歷,從中得到的人生體驗是:人在遇到困難或困境時,應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面對它,戰(zhàn)勝它。
本文采用倒敘的手法,追述發(fā)生在57年前的一段童年故事。悶熱的天氣卻無法阻擋少年尋找新意的沖動,情節(jié)就在“玩彈子游戲玩厭了”的背景下展開了。孩童時代的想法就像沒有方向盤的車東奔西撞,爬懸崖的冒險活動就展現(xiàn)在小伙伴的面前。對于爬懸崖,“我”是經過理智判斷的,雖然很想像別人一樣勇敢,但有病的身體加之母親的訓誡,及時地阻攔著自己。然而尊嚴是每個人的最后一道防線,好友杰利的一句“別做膽小鬼”讓“我”放棄了最后的猶豫。這時,作者筆鋒一轉,寫了一段懸崖的描寫,突出了懸崖的“險”,接著寫我攀懸崖的心理感受“全身發(fā)抖”、“冷汗直冒”、“冬冬直跳”的“心”??使我欲上不能,欲下不可。這一刻帶給“我”的人生“訓誡”要比母親的“訓誡”更讓人刻骨銘心。
“父親”不是這篇文章要刻意塑造的人物形象,但文中的“父親”無疑是偉大的。他沒有替孩子走下懸崖,而是先安慰“我”,然后又為“我”指引了方向,在父親的鼓勵聲中,“我”走出了第一步,又再移動了一步,這簡單的兩步對別人也許算不了什么,對“我”卻是可以影響一生! 這篇文章雖然語言平白,但仍耐人品讀。就選材而言,無疑是“以小見大”的典范。作者選取的是“我”童年時的一次經歷,給我們的卻是對人生的深刻反思。
(四)、拓展延伸:
1、前面提到的兩個“啜泣”與奧運會劉翔、王義夫等運動員獲得冠軍后的“啜泣”是
否相同?(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實現(xiàn)知識轉化、延伸。)
2、談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樣教育我們克服困難的?
第 二 課 時
一、教學目標:
1、領悟課文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并體會其作用。
2、體會詳略得當?shù)膶懽骷记伞?/p>
3、領會這件事對青少年成長的積極作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領悟課文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并體會其作用。
2、體會詳略得當?shù)膶懽骷记伞?/p>
三、研讀與賞析:
1、學生自由朗讀,劃出詳略描寫的句子。
2、寫過程哪些詳寫?哪些略寫?(學生閱讀、討論解決,考察能力)
明確:本文寫作上詳略得當。開頭的說明和末尾的點題是略寫。當中攀爬懸崖和爬下懸崖的回憶是詳寫。在寫攀爬懸崖過程中,詳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其他小朋友的活動則略寫。寫“我”爬懸崖的過程詳寫,詳寫“我”怎樣在父親的指導下爬下懸崖,父親的指導則略寫,詳寫“我”的行動與心理。
3、合作探究:(投影顯示問題,學生參與討論,教師點評。)
﹙1﹚、找出心理活動的句子并加以體會。
明確:課文第二部分中,當“我”被棄于懸崖,文章用了“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亂跳”、“嚇得幾乎要暈倒”、“軟弱地哀求”、“頭暈目!、“啜泣”、“恐懼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動彈”等大量詞句刻畫主人公處于險境中的心理狀態(tài)。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強烈的恐懼感。
第三部分,孩子在父親的指點下,終于征服懸崖的過程中,作者詳寫了“我”的心理變化:最初是毫無信心(“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繼而是信心萌發(fā)(“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隨后是信心大增(“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潛在力量,從而激起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①開頭為什么突出“悶熱”?
開頭一段是說孩子們怎么會想到爬懸崖的,寫天氣悶熱,就寫了動因,他們是想爬到懸崖上去涼爽涼爽。
②為什么下文與悶熱照應的語句一點也沒有呢?
確實沒有,看來是個缺點,最好是前后有所照應。
③未段說“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又說“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確”,為什么又說“前途茫茫”呢?
這里“前途茫!币馑际遣恢涝鯓硬拍艿诌_我要到的地方,困難重重,舉步維艱﹙2﹚、“我”心理變化過程怎樣?
找出課文中描寫“我”爬下懸崖時的語句和“我”走第一步時的動詞,這幾個動詞突出了“我”的什么心理?
課文主要[寫“我”(跟小伙伴們爬懸崖)的過程,寫我爬下懸崖走第一步時的動詞是(伸、探、踩),這幾個動詞突出了我的(小心翼翼)的心理。
父親指點“我”爬下懸崖時,“我”的心理有什么變化?
明確:最初毫無信心(“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
繼而信心萌發(fā)(“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
隨后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
最后巨大成就感
﹙3﹚“永遠忘不了的經驗”指什么?
明確: 明確:“經驗”有兩層意思:①是從懸崖上學到的經驗使自己終生受益。②再次將這“經驗”歸納成:“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為止”。這也就是告訴讀者,在困難面前不應該畏難怯步,而要冷靜地分析困難,化解困難,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漸進,堅持到底。這樣就可能積小勝為大勝,促使困難向勝利轉化。
﹙4﹚、“屢次”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學生討論并回答,教師評點)
明確:屢次”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課文中用“屢次發(fā)現(xiàn)??”強調這“經驗”的普遍意義。
思考:
1、參與這次爬懸崖活動的共有六個孩子(包括“我”在內),為什么文章中只點了兩個孩子的名字呢?
這是根據(jù)敘事的需要而決定的。內德是提議爬懸崖的孩子;杰利是我要好的朋友,是通知并帶領“我”的父親來救助“我”脫險的人。作為五個孩子的代表就足以了,如果把其他幾個孩子都一一寫出來就顯得啰嗦了。
2、結合這五個孩子的言行,你是如何評價他們的呢?
杰利:文章中有三處寫到杰利。當“我”對爬懸崖一時拿不定主意時,關照并激勵“我”別做膽小鬼;當“我”處在狹小巖石架上,上不去,也下不來時,對“我”不放心;通知并帶領“我”的父親來救助“我”脫險等,說明杰利講友情、具有關心他人的優(yōu)秀品質。這里寫道“杰利看來有點不放心”,但為什么杰利“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杰利當時也不過是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對如何救助“我”,也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只能去通知“我”的父親來救助了。
其他四個孩子:當“我”處在狹小巖石架上,上不去,也下不來時,其中一個孩子對“我”說道:“再見!”,其他孩子也都哈哈大笑起來。
有個孩子對“我”嘲笑道:“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著好了!薄安挥每蜌。”這種見別人有難,不但不救助人家,反而,拿人家開心,取樂,這是不道德的行為。假如,你處在危難時,別人這樣對待你,你的感觸如何呢?
3、這個故事中誰是主人公呢?是“我”、“我”的父親、“我”和“我”的父親呢?
從不同的角度看,本文的主人公都應該是“我”和“我”的父親。他們都是本文著重要表現(xiàn)的人物。
(16)—(22)段,是寫脫險的經過。文中第(16)段“暮色蒼茫,天上出現(xiàn)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边@段景物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呢?
它表明“我”遇險的時間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暗示“我”對自己的遇險而感到恐懼和疲乏難以忍受,萬分焦急,盼望家里人快來救助自己的迫切心情。
(5)、主旨探討
1、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聯(lián)系結尾的議論語言,題目含意可以這樣理解: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
2、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來。
3、文中有這樣一句“我先是啜泣了一會兒,然后,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睘槭裁础拔摇币ㄆ?這里為什么不先寫“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再寫“我啜泣”呢?
啜泣是因為“我”終于爬下懸崖,投入了父親強壯的手臂中。此時“我 ”既有慚愧、后悔和 自責,又有脫險后的激動、興奮和自豪,同時又注入了對父親的感激。所以這里的“啜泣”滴下 的是 勝利者的喜淚,發(fā)出的 是成功者的心聲。這一復雜的內心世界的表露,是恐懼感的繼續(xù),又是成就感的前承,符合特定的情境和兒童的 心里,真切自然,令人信服。 文中兩次寫到“啜泣”,含義不同。第一次是( 恐懼、傷心),第二次是(驚喜、委屈、感動、余悸、成就感 )。
4、父親為什么不讓“我”就在黑暗中自己爬下來?他既然來了又為什么不爬上去把我扶下來?
“我” 的父親循循善誘,教子有方。他愛自己的孩子,知道這個 時候是孩子正需要幫助的 時候,所以他來 了。他深知孩子的路要靠自己去走,不合適的扶是害而不是愛,孩子總是在 一次次歷練中鍛煉出獨立克服困難的勇氣和經驗。所以他教孩子一步一步怎么去做,而不是直接去把孩子扶下來。
5、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是不難戰(zhàn)勝的,一步一步戰(zhàn)勝了小困難,最后就是戰(zhàn)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6、為什么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
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
(6)、拓展延伸
讀完此文,你一定有好多話要說,請你以“xx,我想對你說:“!钡木涫,對“我”、父親、小伙伴以及其他的讀者說幾句話,來表達你讀完此文的感悟。
⑴文中的“我”,我想對你說,謝謝你讓我明白了:困難再大也并不可怕,只要勇敢面對,腳踏實地邁出第一步,走了第一步再繼續(xù)走下一步,堅持不懈,就能打敗它。
⑵文中的“爸爸”,我想對你說,你真是一個教子有方的好父親,不呵責,不溺愛,不包辦,卻教給了我戰(zhàn)勝困難的方法和勇氣。
⑶文中的“小伙伴們”,我想對你們說,不要嘲笑那些比你們弱小的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困為你們也會有遭遇困境的時候。
⑷讀者朋友們,我想對你們說:把困難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天大的困難也能闖過去。一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牢記“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么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你踩在腳下。別忘了,把你的這種感受傳給那些正在遭受困難的人們!
三、作業(yè)
用200字左右的文字敘寫一下自己的一次“冒險”經歷。
四、體驗與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在困難面前不畏懼、分析困難、化解困難,對于我們學習具有那些積極的意義?面對考試失敗,面對競賽的失敗,我們的心理時怎樣想的?舉例說明。
五、拓展與延伸:
張海迪在下肢三分之二的軀體癱瘓的情況下,憑借自己堅強的毅力自學完中學到大學的全部課程,并且成為醫(yī)學博士,作家,成為當代青年學習楷模,以此談談自己今后如何走出人生之路的困境。(這一題是要求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了解名人成才之路,激勵學生積極向上)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