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學習陳溫福心得體會
學習陳溫福心得體會
陳溫福是我們農業(yè)大學水稻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家重點學科“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學科帶頭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水稻區(qū)域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農業(yè)部“作物生理生態(tài)與遺傳育種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教育部“北方粳稻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中國農技推廣學會理事,中國作物學會理事,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國家水稻改良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農業(yè)部水稻專家組成員、東北稻區(qū)負責人,遼寧省農學會常務理事,遼寧省農業(yè)科技咨詢委員會委員等職,還是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他一生獲得過太多的殊榮,一直有著明亮的光圈環(huán)繞左右,但他卻始終將自己奉獻給大地和水稻。他率先建立了北方粳型超級稻育種理論與技術體系,并在新株型創(chuàng)造上取得重大突破;在秈粳稻雜交育種、水稻理想株型、水稻超高產育種及生產技術集成等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他所領導的東北超級稻研究課題組在超級稻育種理論研究與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已居國際領先地位。近十年來,項目組共育成通過部、省級認定的優(yōu)質超級稻新品種16個,僅在東北稻區(qū)就累計推廣14721萬畝,增產稻谷83。11億公斤,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24。67億元,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在水稻育種領域,他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但他并沒有沉浸在自己的榮譽中停滯不前,而是堅持以教書育人為本,為我國水稻乃至農業(yè)技術的發(fā)展不斷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作為博士生導師,他始終站在學科前沿,為所在學科的研究生主講學位課,傳授新知識,并引領學科的研究方向。
他是遼寧省的勞動模范,有很多時候他都是一個人在稻田里觀察水稻的生長情況,思考著下一步又該做什么樣的改進。他默默地堅持這自己的研究,一路走來雖也歷經坎坷和艱難,但他幾十年如一日的熱愛水稻,熱愛農業(yè),從未改變。
我們每個沈農學子都要向陳溫福同志學習,以學習農業(yè)為驕傲,將獻身農業(yè)的志向和愿望堅持下去,為我國農民增收、農業(yè)發(fā)展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個學農愛農專于農的當代青年。
第二篇:學習陳溫福院士精神心得體會
大地子,沈農夢,學子志
——學習陳溫福院士精神
陳溫福,一個農家子弟,沈農“土生土長”的第一位博士,用他對農業(yè)科學的熱愛、執(zhí)著、鉆研和創(chuàng)新,在自己學習和成長的沃土上育成了“中國超級稻”,他踩著幾代耕耘者的足跡,描繪出了一幅“稻花香里說豐年”的動人畫卷。
201*年底,陳溫福教授光榮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躍升為我國頂端的農業(yè)科學家。這是沈農廣大師生長久以來的熱切期盼,也圓了沈農人半個多世紀的夢想。身為沈農人,我深感自豪。
“三農”·志
陳溫福教授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他的心里一直裝著老百姓的吃飯問題,裝著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他的目光穿透稻花飄香的田壟,盯在了農業(yè)科學發(fā)展的最前沿!皣医旮叨戎匾暋r’問題,連續(xù)出臺一系列惠農政策,中國的農業(yè)基礎在不斷得到加強!薄白鳛槿舜蟠,國家和人民把這么重要的工作交給我,我不能有半點馬虎!彼B夜完成了“關于進一步增加農業(yè)特別是糧食生產投入,建立國家糧食安全長效機制的建議”,提出保護糧價,控制農資漲價,為農民減負,防止“谷賤傷農”等建議。作為一名當代農業(yè)院校的研究生,“三農”問題既是我們的人生機遇,也是我們的歷史使命。在院士心系國計民生、立志奉獻“三農”的愛國精神的深深感召下,作為沈農學子的我們更應該從思想上堅定、行動上促進,時刻關注“三農”,并為研究三農、解決三農問題獻上一己之力。
科研·篤
在陳溫福的日歷表上,沒有節(jié)假日,沒有星期天,他的心思一年到頭都用在了科研上。他的勤懇執(zhí)著、嚴謹務實的鉆研精神,正是一位農家娃成長為農業(yè)頂端科學家的核心因素。
研究生入學后不久,楊守仁先生就對陳溫!凹s法三章”:一是立即改學并學好英語,因為國際上的科學文獻大多數(shù)是用英文撰寫的;二是作物栽培和作物育種兩個專業(yè)的課程都要學,因為只有博,才能專;三是必須學會種稻,因為不會種稻,就做不好稻作科學研究。
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同樣身為一名研究生,我也應該學好英語,陳溫福教授后期才改學英語都能學好,何況我本身就是學英語的,更沒理由不好好學了;作為一名跨專業(yè)的學生,我更應該補充相關專業(yè)課程,比如育種學、分類學、遺傳學、中藥學等,充分發(fā)揮藥用植物專業(yè)的特長,為進一步科研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學會種蒲公英,觀察蒲公英的生物學特性,觀察種與種之間的差異,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創(chuàng)新·勇
盡管已經成為院士,陳溫福依然奔忙于水稻研究的第一線,關注著超級稻的優(yōu)質高產。這位農業(yè)科學家不斷地開始去構思水稻王國中新的宏偉藍圖。每一顆種子都來之不易,這種子的背后是幾代科學家的夢想。一粒種子是可以改變一個世界,懷揣著在這種銳意創(chuàng)新、勇攀高峰的進取精神,他創(chuàng)造了北方粳稻超高產理論,在20多年的時間中育出的4個超級稻品種,他率領的北方超級稻協(xié)作組育出了16個超級稻品種,這些品種在百畝連片甚至千畝連片的種植上產量已經達到750到800公斤,并且在不到10年的時間使東北稻區(qū)水稻增產了15%。這讓我深刻地意識到,科研是需要創(chuàng)新的,創(chuàng)新正是科研的價值所在。(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網 www.hmlawpc.com)育學生“先修德、次修身、再修業(yè)”,并率先垂范,以實際行動為學生做出榜樣。他把自己從實踐中摸索出的成功經驗毫不吝惜地傳授給師生,以自己的成長經歷引導青年科研人員和學生深入生產一線,勤于思考,大膽實踐。他重視團隊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善于組織和調動課題組成員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統(tǒng)籌協(xié)調各方力量協(xié)作攻關,打造出一支作風優(yōu)良、分工明確、結構合理、人才輩出的研究團隊。
要學習陳溫福老師扎根沈農、愛校如家的主人翁精神。陳溫福老師對學校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面對國內外機構、單位許下的豐厚待遇和優(yōu)越的工作、生活條件,他明確表示“我永遠不會離開沈陽農業(yè)大學”。為了學校的跨越式發(fā)展,他與校黨委同心同德,為全局性工作奔走呼吁,獻計出力;他以推升學?蒲兴胶鸵I高層次人才、培育大成果為己任,研判形勢,出謀劃策。學習陳溫福老師,就是要像他一樣永葆赤子之心,把沈農當作我們永遠的家園,為之付出,為之奮斗,為學校的長遠發(fā)展盡心盡力、添磚加瓦。
研究生院黨總支要求各研究生黨支部,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深入學習陳溫福老師先進事跡活動。學習他心系國計民生、立志奉獻“三農”的愛國精神,像他那樣心系國計民生、立志奉獻“三農”;學習他勤懇執(zhí)著、嚴謹務實的鉆研精神,像他那樣勤懇執(zhí)著、嚴謹務實地鉆研;學習他銳意創(chuàng)新、勇攀高峰的進取精神,像他那樣銳意創(chuàng)新、勇攀高峰;學習他為人師表、倡導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像他那樣為人師表、倡導協(xié)作;學習他扎根沈農、愛校如家的主人翁精神,像他那樣扎根沈農、愛校如家;把陳溫福老師的先進事跡的化作強大動力,在學研過程中努力專研、全面發(fā)展、把自己培養(yǎng)成高素質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人才。
中共沈陽農業(yè)大學研究生院總支部委員會201*年3月30日
第四篇:學習溫病學的心得體會
《溫病學》學習體會
1、要明確傷寒與溫病學的聯(lián)系與不同:在傷寒的基礎上發(fā)展成為獨立的較完善
的對溫病的系統(tǒng)論述。
早在清代就已經有了對溫病的病因病機的闡述,經過不斷發(fā)展,到了明清時
期最終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也可以說,溫病是在傷寒的基礎上發(fā)展并獨立
出來的一個體系。溫病在傷寒的基礎上提出了有關熱病的更多的創(chuàng)見:病因上突
出了致病的季節(jié)性,病機上突出了容易化燥傷陰的特點,辨證上尤其注重衛(wèi)氣營
血辨證以及三焦辨證,病理傳變上更加突出功能損傷到實質性損害,衛(wèi)氣營血不
同階段=三焦不同臟腑的傳變規(guī)律,
2、要運用衛(wèi)氣營血辨證理論體系以及三焦辨證理論體系來學習溫病、認識溫病
并相輔運用。這兩個辨證理論體系可以說是古人在對溫病學的探討上發(fā)展形成了兩大理論
體系,為溫病的辨證論治奠定基礎。衛(wèi)氣營血辨證的實質是氣血層次之辨,三焦
辨證重點揭示臟腑的功能失常及其實質損害,一定程度上涉及營衛(wèi)氣血的病機變
化。從營衛(wèi)氣血的陰陽屬性,辨析病變部位層次之淺深,陰陽偏衰之輕重,衛(wèi)氣營血
辨證須橫向看,三焦辨證須縱向看。借用《溫熱經緯》的比喻,即是以三焦辨證
為經,以衛(wèi)氣營血辨證為緯,換句話說,以三焦辨證為綱,以衛(wèi)氣營血辨證為目,就可以層次分明地掌握瘟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各個階段的層次、輕重、緩急,從而正
確地施治。
3、明確溫病學的任務以及意義:闡明病因病機,揭示本質,研討防治方法。
雖然溫病學的辨證治療目前并不能對所有熱性病進行有效的預防以及治療,
但是卻有西醫(yī)不能代替的作用。如對病毒感染的傳染病具有獨到之處,對乙肝、愛滋病用清熱解毒、清熱利濕、扶正固本的方法則有良好的療效;對乙肝轉陰及
腸傷寒的治療,配合溫病治療方法,用中藥比單用西醫(yī)西藥效果要好等。
二、學習溫病學的幾點疑惑
1、 溫病學中的衛(wèi)氣營血辨證與三角辨證之下,是否也著力結合了臟腑辨證?
如對于溫熱病邪熱入特定部位進行辨治,分別取用辛寒清熱、苦寒瀉熱、甘
寒生津、咸寒滋陰,甘淡滲濕、芳谷化濁等治法,針對性地作用于熱在肺經、胸
膈、少陽、陽明、腸腑、心包、三焦、膀胱、清竅、膽經、血室、少陰、膜原、陰分等特定部位,選擇性地達到辯證用藥的一線貫穿。此法有別于傳統(tǒng)的六經辯證、衛(wèi)氣營血辯證、三焦辨證的宏觀泛指。
2、 對比前后版本的教材,“具體診斷(如是風溫還是春溫)-證型論治”以及“診斷(如是溫熱類還是濕熱類溫。-證型論治”的思維模式哪一個更好更適合臨床,兩者是否有矛盾?
3、 溫病學在現(xiàn)代傳染病中的運用是否是溫病學現(xiàn)代發(fā)展的契機或者潛力所在?
當然,溫病學是以指導急性外感熱病的治療為最大目標。溫病學中雖然對具有致病性強、傳染性強的病型闡述不在最大篇幅,但也包括了對某些傳染性疾病的研究以及治療。結合包括溫病在sars疾病等現(xiàn)代新傳染疾病發(fā)展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作用,是否可以窺見溫病學在現(xiàn)代流行病傳染病中的運用潛力呢?
二、對《溫病學》教與學的幾點建議
1、要重視對溫病源流著述的學習
只有“崇古遠志”才能做到“汲古求新”。對比傷寒與金匱,前二者教學上將條文選列并按照條文逐文解說,而溫病學則先闡明溫病學的病因病機治病特點辨證論治以及臨床運用,將前人的總結糅合在其中,結合現(xiàn)代發(fā)展用現(xiàn)代語言來闡述,二者各有其特點。但是,個人認為從本學期溫病學的學習過程來看,教學上對于溫病學相關條文相關古籍的學習并不放在其重點,這一方面也間接使同學們對條文的學習有所忽略。當然,這與本專業(yè)的教學時間安排等客觀因素也有關。僅建議教學上同學們也要重視學習溫病源流著述,才能更好掌握溫病學的內涵。
2、在課時壓縮的限制下、充分發(fā)揮在同學們自主學習能力
溫病學的教材不斷更新,其教材內容并不多的那是溫病學的內涵卻很豐厚,而課時不斷壓縮,給教學帶來很大限制。
3、補充溫病學在臨床各科的實踐以及運用
目前同學們能了解到的或者在課堂上認識到的溫病學在臨床的運用都比較有限。雖然老師也竭力為大家介紹很多自己的臨床經驗,但是在科目或者病種上相對也比較局限。故建議在教材或者教學過程中適當補充溫病學在臨床各科的實踐以及運用,以便同學們的學習。
后話:感謝老師們對同學們的教導與付出!
第五篇:校史感人故事——陳溫福教授事跡
校史感人故事
——之陳溫福教授
相信大家和我一樣,對陳教授都很熟悉吧,現(xiàn)在就請大家跟隨我的足跡,一起再去了解下我們的浩教授,好院士吧!
陳溫福,男,漢族,出生于1955年12月,遼寧法庫人。1983年和1987年在沈陽農業(yè)大學分別獲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在上大學填報志愿時,陳溫福只填了農學專業(yè)。從踏進校門時起,他的生活線條簡簡單單,宿舍、食堂、教室、圖書館四點。大學3年,沒去看過一場電影,沒去過一次舞會。他的學習是超級棒的,大學畢業(yè)后留校做了老師。教師職業(yè)讓他更不敢松懈,邊工作邊學習,兩年后考取碩士研究生,師從我國著名水稻專家楊守仁教授,開始真正學習研究水稻,從此與水稻結下不解之緣。1984年他又考取了楊守仁教授的博士。
1992年他順利通過在英國駐華使館舉行的英語"elts"考試,在全國 "英國皇家學會對華青年科學家獎學金" 5個名額的競爭中勝出,獲得赴英國reading 大學合作研究15個月的機會。在英期間,他博學多聞,刻苦鉆研,如蜜蜂采蜜,汲取他人的經驗和成果,擴大自己的視野,更新自己的知識,不知疲倦。研究期滿,英方對這位表現(xiàn)優(yōu)異的中國合作伙伴深表愛惜,他也完全可以繼續(xù)留在英國,但他毅然選擇了回國,"泰晤士雖好,我根在中國。"對于這一點,陳溫福只是說他出身農家,是農民的兒子,對農民和土地很了解,感受過饑餓,當初選擇農學選擇研究水稻也沒有什么遠大的抱負,只是想讓農民能多有一碗飯吃,能多幾分收成。
1993年6月,剛剛回國的陳溫福從導師手中接過水稻研究所所長的重擔,從那時起,他的生活沒有節(jié)假日,像一只不知停歇的陀螺忘我地工作。常掛在嘴邊的話是,"農時不等人,啥事都要趁早"。瞇起雙眼,出神地打量著基地成片的試驗田,或看看長勢,摸摸稻穗,數(shù)數(shù)穗粒,或跨過水渠,蹲下身子翻看土壤,或挽起褲腿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觀察稻株,仔細記錄。這就是人們從播種到收獲季節(jié)所見到陳教授的最標準的"形象"。學生們說這哪像科學家啊,倒像隔壁家的
大伯,只是多了好些剛強和堅韌。
皇天不負有心人,近20年的不懈努力,陳教授取得了無數(shù)的成就,現(xiàn)在的陳溫福教授,
任沈陽農業(yè)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稻作研究室主任、農業(yè)部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遼寧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兼任《中國水稻科學》。((cr》、《中國稻米》、《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和《遼寧農業(yè)科學》編委,fao糧食特別行動計劃技術咨詢專家組成員,國家水稻改良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技推廣學會理事,遼寧省農學會常務理事,遼寧省農業(yè)和農村科技咨詢委員會委員,沈陽市政府科技顧問。學術及榮譽稱號。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農業(yè)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和遼寧省優(yōu)秀專家獲得者;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和遼寧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曾獲得全國首屆農業(yè)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全國農業(yè)科技先進工作者、遼寧省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沈陽市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和沈陽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是教育部優(yōu)秀年輕教師培養(yǎng)計劃、教育部跨世紀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計劃、農業(yè)部神農計劃。遼寧省首批優(yōu)秀青年人才培養(yǎng)計劃、遼寧省首屆“百千萬人才工程” 百人培養(yǎng)計劃和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培養(yǎng)計劃的入選者。 承擔的主要教學任務。主講“作物栽培與耕作學”學科碩士研究生學位課“‘作物高產理論與實踐”和博士生學位課“作物超高產及品質改良理論與實踐”。帶有多名博士生和碩士生。 主要研究方向。水稻超高產育種理論及配套栽培技術的綜合研究。自“九五”以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 863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國家農業(yè)科技跨越計劃和國家農業(yè)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等20余項課題的研究。在秈稻雜交育種、水稻理想株型研究、水稻超高產育種及生產技術集成等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取得多項研究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遼寧省自然科學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又獲得了中國工程院農業(yè)學部院士的稱號,結束了學校建校57年來沒有院士的歷史,。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學術稱號和最高榮譽稱號。陳溫福教授被授予院士稱號,是國家和人民對他多年來辛勤工作所取得的成就的充分肯定。
陳溫福教授的種種事跡告訴我們,人只要去拼搏去爭取就會得到應有的回報。這樣的人,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敬仰的。以往我們總夸大其詞的說些偉人
的事跡來激勵自己,但也只是三分鐘熱血,更何況有的人會說那些偉人離我們太遙遠了,所謂的事跡更是我們遙不可及的,你是否曾經想過,偉人也是人,只是在人的前面有一修飾語罷了,而我們總是負不了辛苦,萬事求容易、求簡便,這樣又怎么會成功呢?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自己,和我們身邊成功的人比一比,早一些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早一點去彌補,20年后,你是否會和陳教授一樣,受人尊敬,讓人敬仰,有所成功呢!
希望大家看過陳溫福教授的事跡都有所感悟吧,也許你不喜歡現(xiàn)在的學校,所學的專業(yè),但既來之,則安之,讓我們一起腳踏實地,踏踏實實地去拼吧,相信成功一定會屬于我們的。!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