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蛙》讀書筆記
讀莫言小說《娃》有感
(201*年10月25日)
聽說中國人首次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就迫不及待地找了來看,畢竟前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所謂中國人早已只能稱為“華人”了。 剛看《蛙》第一部分的序,就產(chǎn)生一種不舒服的感覺,不是質(zhì)疑莫老的文筆,而是這部作品竟然是“蝌蚪”寫給日本作家的書信體小說。在這當口,寫給哪國人不好,偏偏是日本人?特別是第一部分中的一段:
姑姑說她與大奶奶老奶奶在平度城里住了三個月,有吃有喝,沒受罪。姑姑說那杉谷司令是個白臉青年,戴一副白邊眼鏡,留著小八字胡,文質(zhì)彬彬,講一口流利中文。他稱老奶奶為伯母,稱大奶奶為嫂夫人,稱姑姑為賢侄。姑姑說她對杉谷沒有壞印象。當然這是姑姑私下里對我們自家人說的,對外她不這樣說。對外她說,她與大奶奶老奶奶受盡了日本人的嚴刑拷打,威逼利誘,但堅決不動搖。 讀到這里的時候,心里不舒服的感覺更甚了,甚至開始懷疑這部作品能獲諾貝爾獎的原因是否涉及政治因素。
小說寫到了中國鬧饑荒時全公社沒出生一個孩子,寫生活變好之后為實行計劃生育殘害了不少生命,寫文革時對人性的迫害,寫中國人重男輕女,為生兒子不計后果。寫臺灣對內(nèi)地人的吸引力,主人公的未婚夫叛逃臺灣。當官的如何腐敗,一個小小的鄉(xiāng)衛(wèi)生院院長只會向上級送禮和誘奸下屬;大款如何奢靡,包了二奶再包三奶四奶?? 看小說的過程中,我確實產(chǎn)生了我們中國人“家丑不外揚”的想法,產(chǎn)生了“自家孩子怎么打都行,別人不能碰”“人民內(nèi)部矛盾沒必要向全世界宣揚”的想法。我知道這種想法很膚淺很幼稚,但它確實產(chǎn)生了。不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也不太正常,畢竟我受了黨的教育二十多年,對自己的黨和國家懷著極深的感情。
盡管如此,我知道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應該不只是到這一步,既然是現(xiàn)實主義作品,就要把現(xiàn)實刺裸裸的揭示出來給人看,就要觸及人心靈的最深處。雖然80后的我們沒有經(jīng)歷過那些,但我知道它確實存在過。所以,就算心里再不舒服,我也不得不承認,《蛙》的的確確反映了中國發(fā)展史上一些許多人都知道卻沒有說出來的事實。
第二篇:蛙鳴--莫言《蛙》讀書筆記
聲聲蛙鳴樁粧罪
——《蛙》讀書筆記 說來慚愧,作為堂堂文科生,當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傳到我這里時,我竟然在問莫言是誰?當時,只是從自己的角度覺得:莫言作為在中國尚不拔尖的作家,經(jīng)一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實在是有些不合常理。又加上當時莫言的書在全國上下都賣得火熱,我又不想跟風,所以也就一直沒有讀過莫言的作品。直到前些日子,在網(wǎng)上給朋友買書時,才順手買了本《蛙》。
等書寄到之后,我剛讀完前言部分,就感覺自己被震住了。莫言從長度、密度、難度來剖析長篇小說的尊嚴,可謂句句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其中有這么一段“長篇小說不能為了迎合這個煽情時代而犧牲自己應有的尊嚴。長篇小說不能為了適應某些讀者而縮短自己的長度、減小自己的密度、降低自己的難度。我就是這么長,就是要這么密,就是要這么難,愿意看就看,不愿意看就不看。哪怕只剩下一個讀者,我也要這樣寫!弊x過之后,確實給人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我有時也會感嘆,改革開放之后,文學也不免走上了“受國家宏觀調(diào)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道路”這里的“國家調(diào)控”指的是社會主義的“和諧大法”,但凡是針砭時弊、抨擊政府、言辭激烈的作品要么被閹割、要么被屠宰;而“市場經(jīng)濟道路”則是指為了迎合高壓、單調(diào)的生活之下的“大眾”口味,一大筆寫手橫空出世。玄幻、穿越、恐怖、暴力、色情···有這些元素堆砌而成的動輒幾百萬字甚至上千萬字的所謂的小說可謂是層出不窮并且很受歡迎。想這些一味追求感官刺激、幾乎毫無營養(yǎng)可言的印刷品、電子文檔如此橫行,大眾的品味、社會的浮躁可見一斑。在恰恰是在這種時候,聽到了“小說的尊嚴”這樣一句震耳發(fā)聵的宣言,想不激動都難。
言歸正傳,我對《蛙》的第一印象想就是小說結(jié)構(gòu)很別致。小說以五封長信和一部話劇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信是寫給外國著名作家的,小說的主體部分就包含在信中,顯得自然而連貫。而話劇則是對之前內(nèi)容的延續(xù)和升華,語言犀利,情節(jié)緊湊、一波三折。
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將《蛙》看作是史書,一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計劃生育史。這部歷史,其實說起來很簡單:首先,新中國成立之初,醫(yī)療衛(wèi)生水平提高,現(xiàn)代化的接生方式隨之普及;接著,經(jīng)歷了三年自然災害之后,中國出現(xiàn)了一次人口出生高峰;而在七十年代之后,迫于人口壓力,我國推行了計劃生育政策,嚴格控制人口增長;到了當代,生育方式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
這部歷史當中,囊括了形形色色的而又個性鮮明的人物;記錄了不同家庭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命運的流轉(zhuǎn)。而其中當之無愧的角色自然是姑姑。父親是白求恩的得意門生,為國捐軀、德高望重;自己相貌出眾同時又醫(yī)術(shù)精湛。如此多的榮耀鑄造了她膽大心細,果敢潑辣的性格。作為一名婦產(chǎn)科醫(yī)生,她的人生軌跡其實正是那段生育史的縮影。新中國成立之初,她是推廣現(xiàn)代接生方式的急先鋒,飛車過橋、痛打接生婆、緊急時刻力挽狂瀾···在她的努力下,現(xiàn)代化的接生方式便很快為當?shù)厝怂邮;而在人口出生高峰時,她日日奔波勞碌,忙著為產(chǎn)婦接生,被大家視為送子觀音;而計劃生育政策推行之后,姑姑由受人尊重的送子觀音忽然間就變成了人見人怕的“活閻王”,不管超生的孕婦上天入地,姑姑總能用拆房揭瓦、威逼利誘手段將孕婦找出來,送到手術(shù)臺實施流產(chǎn)手術(shù);而后姑姑也終于不得不服老,從手術(shù)臺上退了下來,年輕時經(jīng)歷過痛徹心扉的感情挫折的姑姑,最終選擇嫁給了一位與世無爭的民間藝術(shù)家,說不清是為了贖罪還是因為命中注定,姑父捏泥人的手藝人,于是兩口子合作,姑姑一一描述那些在她手中被扼殺的嬰孩的模樣,姑父就根據(jù)她的描述,將那些早夭的肉體用泥胎還原出來。
在我看來,這部小說的精彩之處,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結(jié)構(gòu)、內(nèi)容,更是因為它的高度——人文關(guān)懷。作者直面尖銳而敏感備并且受爭議的計劃生育政策,從親歷者的角度,相對客觀地還原了計劃生育政策在農(nóng)村地區(qū)的實施情況。社會主義國家中注重集體主義,強調(diào)團結(jié)
一致、顧全大局。但這依然不能成為計劃生育政策侵犯個人權(quán)利、抹殺個人訴求的借口。作者從丈夫、妻子、醫(yī)生、計劃生育工作者等普通人的角度來審視這一問題小說中沒有激烈的言辭、沒有批判的語氣,有的只是扣人心弦的、引人深思的記敘。其中既有“捉拿”孕婦時“計劃生育小分隊”興師動眾、劍拔弩張,隨時準備拆房、拔樹的緊張形勢。也有孕婦為了保護胎兒,不惜采取跳河的方式躲避計劃生育小分隊的緝拿,結(jié)果孕婦和胎兒雙雙殞命的悲劇場景。作者在其中塑造了王仁美,這一女性形象,她性格直爽、愛憎分明、單純善良,為了給家里生個兒子,她私自取下避孕環(huán),在丈夫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懷孕。即便如此,姑姑還是聽到了風聲、帶著計劃生育小分隊,對躲進地窖的王仁美威逼利誘,最后為了丈夫不被部隊開除、為了家里的房子不被拆,她只得向姑姑投降。在進入手術(shù)室之前,她對丈夫說的一番半似囈語、半似嗔嬌的話中,看似是一種幽默,隱隱約約也透漏出了她知道自己兇多吉少,有與丈夫訣別的意味。如果說將美好的事物破壞給人看是(內(nèi)容來源好 范文網(wǎng)www.hmlawpc.com)一種悲劇,那么像這樣將美好以及創(chuàng)造美好的愿望一并破壞更是讓人扼腕痛惜。也許很多人會將憤怒的矛頭指向作為“黨的忠實走狗”的姑姑,但其實她才是最可憐的人。作為黨員,服從國家指令本就是她的職責,她要承受“送子觀音”到“活閻王”的落差,用那雙曾經(jīng)帶來無數(shù)生命的手扼殺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以至于天不怕地不怕的她,卻對青蛙有種極度的恐懼,因為她覺得青蛙的叫聲就像孩子的哭聲,那些被她扼殺、向她討命的孩子們的哭聲。
正如作者曾說過的一句話,“他人有罪,我也有罪”,小說中的“我”,既王仁美的丈夫,是一個當代知識分子的形象。而在這部書中這個形象則顯得懦弱、武斷,有正義心卻在維持正義時顯得狼狽不堪。尤其是在妻子命懸一刻之際,他考慮到自己的升遷,考慮的家族的利益,最終還是選擇了站在政策這一邊,而讓妻子孤獨地含恨而去。而在妻子去世之后不久他又經(jīng)不住誘惑,竟然和“害死妻子的仇人”同時又是自己兄弟一直追求的女人結(jié)婚。
實際上,小說不僅是對歷史的反思,在最后也對當下生育的社會亂象進行了無情的揭露。醫(yī)院和養(yǎng)蛙場勾結(jié),干起掛羊頭賣狗肉的營生。表面上富麗堂皇的門面,背地里卻干著見不得人的勾當。他們利用人們求子心切的心理,一方面聯(lián)系求子心切的“客源”,一方面又找一些“代孕”的年輕婦女,只顧從中漁利,完全不顧人倫天理、不顧法律規(guī)章。其中最富諷刺意味的應該就是“我”和二任妻子因為無法生育,最后求助于代孕公司,而為“我們”代孕的不是別人,正是當年差點做了他們養(yǎng)女的“我們”的朋友的女兒。最后,朋友成了岳丈、女兒成了妻子、而臂中的孩子難以說清是兒還是孫···
“他人有罪,我也有罪,反省歷史之痛,呈現(xiàn)對生命的敬重與悲憫!蹦哉f到了,至少在這本書中確確實實也做到了,所以我說,這本書值得一讀。
外文學院日語系 王亞輝
學號122201*2201*41201*年5月27日
第三篇:讀書筆記-蛙
《蛙》讀書筆記
說起讀書,實在有些慚愧,對莫言的作品沒有多少了解,得知莫言榮獲201*年諾貝爾文學獎,才有一種沖動去讀讀莫言的作品。讀的第一篇便是《蛙》,讀著讀著我不禁有些難受,因為我的家庭也曾因為“計劃生育”政策而受到傷害。
我喜歡作品中姑姑的性格,大大咧咧,開朗,熱情,直爽。。?芍^女強人,可我更多的是討厭她。在“計劃生育”政治任務面前,繁衍權(quán),生命權(quán)似乎遠遠沒有完成任務更重要,所謂“上吊不解繩,喝藥不奪瓶”,無數(shù)的家庭在這種極端殘酷的高壓政策下家破人亡。姑姑為一個出色的計劃生育工作者,為保證完成任務,曾經(jīng)將孕婦趕到河里淹死,曾經(jīng)將無數(shù)即將分娩的生命扼殺。
看到“姑姑”各種的執(zhí)著,心里既是敬佩又是難以理解,這么堅持的一個人,堅持是不是少了更多的人情味?看到王仁美死了,我是更加不能理解她甚至想要鄙視姑姑的行為,她曾用拖拉機拉到鄰居的大樹,要拆掉鄰家的房屋,從而逼迫王仁美,做引產(chǎn),各種無情的逼迫,王仁美只好妥協(xié)。你說天真的王仁美,只想要個孩子而已啊,那個孩子已經(jīng)在肚子里5,6個月了,都成形了呀,卻要被硬拿出來,扼殺掉,悲劇的是連王仁美一同去了,多么美好的生命,在無情的政策和醫(yī)術(shù)下,就這樣走了。這只是一個家庭的悲劇,而那時“姑姑”的鐵面無私,導致無數(shù)未出生或者已經(jīng)出生的生命喪失,甚至母子俱全,全家受到滅頂之災,即使這樣,姑姑還在堅持著。
作為普通人,傳宗接代似乎自古以來就是理所當然的,可是似乎這種無情的計劃生育讓許多母親不僅受到身體的傷害更多的是心靈的傷害。我不禁有些迷惑:人的生命尊嚴在和計劃生育政策發(fā)生矛盾的時候到底孰輕孰重呢?民生福祉和國家利益之間是相互矛盾的嗎?人民群眾的合理訴求是否該得到尊重呢?
書中人物名字不禁讓人發(fā)笑,幾乎都是用五官四肢內(nèi)臟命名,如:王腳、王肝 、王膽、張拳、李手、陳耳、陳眉等,這樣怪異的名字不禁讓人產(chǎn)生無限遐想,可能是那個時代對生命一種美好的愿望吧。
莫言曾說過:“女人代表了愛,代表了繁衍”,而蛙腹多產(chǎn),一夜之間,便能出成群的蝌蚪.<蛙>后半部分的諸多文字,都是表明這事姑姑的懺悔錄.有一天夜晚,姑姑聽到蛙聲一片,仿佛成千上萬的嬰兒在哭泣和控----姑姑最終嫁給了捏泥人的郝大手,以‘捏泥人之手’來表達對那些沒有能來到人間的生命的歉疚,并希望將消失在網(wǎng)中的那些孩子重塑.這是中國民間俗理中的‘輪回說’,但其實也是一個現(xiàn)代人慈悲心的反省意識.
姑姑開始‘懺悔’了,毀了多少孩子啊,用一種迷信的方式,瘋傻的行為來彌補自己幾近瘋狂的舉動。國家是要感謝她的,她是為國家奔波前后的,她受傷,受辱,受罵,她只堅信自己是個共產(chǎn)黨,她心里只有國家這一個政策,可晚年,她還是懺悔了,站在人性的角度,她怕了,年輕時,她是‘大我’,晚年了,她回歸了‘小我’。姑姑這一生也不容易,她的性格決定了她的命運。
姑姑是計劃生育的執(zhí)行者,回想起小時候媽媽為了給我生個弟弟,在計劃生育的追趕下東躲西藏,現(xiàn)在似乎對計劃生育這個詞有了更多的了解。想想提出計劃生育政策的初衷,他應該不會想到簡單的四個字會使很多家庭支離破散;蛟S他的初衷是好的,可是面對如此大的人群,很難很好的實施,要實行這一政策,只靠強硬,行嗎?如果真的行,王人美就不會死,陳眉也不會有這么凄慘的結(jié)局,姑姑更不會后半生生活在蛙的恐懼之中,這個政策從實施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幾十年的時間了。可重男輕女的思想在國人的情感中依然根深蒂固。古老中國傳承的幾千年的東西,怎么靠強硬解失。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變化和商品經(jīng)濟的突飛猛進,一些超生的方式也‘與時俱進’在高密東北鄉(xiāng),袁鍶以牛蛙養(yǎng)殖公司為幌子,組織了一批‘代孕女’為那些想要生男孩的人代孕,年逾五旬的小獅子;ㄕ兴频冒盐业木鹤⑷胍粋‘代孕女’體內(nèi),并使其懷孕,糊里糊涂
我又做了父親,我也曾想辦法讓懷孕數(shù)月的陳眉做引流手術(shù),因為年輕時斷送了妻子王仁美 的命,這事我心中最痛的地方,也是永遠難贖的罪過,最后,慢慢的接受了現(xiàn)實,我甚至把陳眉懷的孩子想象王仁美懷的那個在收拾臺上夭折嬰兒的投胎轉(zhuǎn)世,并以老來得子的喜悅迎來了兒子的誕生。
一切的一切,孰對孰錯,一個個無辜生命的逝去,計劃生育這一重要的主題,是非因果,沒人說得清,這或許就是60 70年代中國命運的縮影,為那些曾經(jīng)因為計劃生育而逝去的靈魂祈禱,愿在下一個世界安康幸福。
仔細想想,很是佩服莫言先生,如此這般淋淋盡致歌頌了生命的尊嚴,孕育重的生命也有尊嚴,計劃生育是對是錯,還在爭議中?但無論怎樣,期待和諧平安繁榮富強的中國到來,愿在努力的方向上看民生,只有這樣,世間才會更美好!
第四篇:讀書筆記
安豐初級中學教師讀書心得
《問題學生診療手冊》讀后感
安豐初中 趙 嵩
自從上學期學校安排了教師讀書活動,我從圖書室借閱了幾本自認為適合自己閱讀的圖書,有《給年輕班主任的建議》、《問題學生診療手冊》等。起初,也只是隨手翻翻,可真正在閑暇時打開閱讀,卻又不一樣的感受。對《問題學生診療手冊》這本書,我特別喜歡,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學生的生源質(zhì)量,在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那么,如何面對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這都是我們無法回避的問題。
從這本書的書名就已經(jīng)告訴我們,應該將教師與醫(yī)生放在一起聯(lián)想。醫(yī)生看病的原則首先是“望、聞、問、切”,即要實事求是,再結(jié)合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刨根問底,進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開出藥方治病救人。
王老師的這本書實際上就是這樣在引導我們的教師應該更加專業(yè)一些,不是簡單的一刀切,或是僅憑經(jīng)驗來處理問題。誠然經(jīng)驗對教師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經(jīng)驗引來的思維定勢,逐漸懶惰的思維方法有時卻有致命的危險,或者說對于教師個人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人們都說“人心隔肚皮”,很少有人能夠?qū)γ恳粋人都能洞察心機,再加上可能出現(xiàn)的代溝,初中生當中的一些想法簡直可以用匪夷所思來形容,看似簡單幼稚的問題在他們眼中卻顯得至關(guān)重要,反而需要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教育是什么?是考試?是成績?是升學?這些教育手段漸漸成了目的,凌駕于教育之上,而教師本身也就成為了一種謀生的手段,教育過程甚至成為一種追名逐利的捷徑,試問有多少老師能夠真心去教每一個學生?在這種“目的”的引導下,問題生就真成問題了,很多本不該劃為問題生的也變成問題生了,也許原因很簡單,就因為他的學習成績上不去。這應該是每個教育者都不愿看到的。
那么,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我們的學生呢?這本書除了告訴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多問幾個為什么以外,就是要我們關(guān)心學生的需求,F(xiàn)在有太多的學生被家長當做白板從而復制或打印出自己想要的模板了,學生也是人,是人就有需求,白板僅僅是家長看來的白板,實際上經(jīng)過學校及社會的影響,學生這塊板上并不是隨意能刻畫的來的。比如書中分析學生去網(wǎng)吧的原因時就很透徹,說到底就是學生把自己在家在學校以及和同學朋友間未能發(fā)泄的東西 1
安豐初級中學教師讀書心得
在虛擬世界里尋找天堂的過程。 而且處于青春期的學生,越是直接跟他說不要去做某事,他反而越想去做一樣,因為這種教導與他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所產(chǎn)生的矛盾更成為了一種催化劑。不問青紅皂白,只問是非對錯,到頭來真不知道到底孰是孰非,孰對孰錯了。
對于老師來講,這本書堪稱工具書,特別適合任課老師閱讀,它比較全面地羅列出了學生在青春期所出現(xiàn)的一系列典型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以及對應方法,現(xiàn)在很多老師在處理學生問題時,往往只看到表面現(xiàn)象,沒有從更深層次去研究學生的心理,因此時常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本書告訴我們,遇到問題時應該首先問: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想清楚后再進行處理,而不是想當然地馬上批評教育,孩子的心靈很可能因此而受到傷害,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出現(xiàn)更多的問題。老師僅靠學校里學到的心理學知識是很難對付現(xiàn)在的學生的。
如果你還在為問題生而煩惱,建議你讀一讀《問題學生診療手冊》,相信你您在教學過程中會更加得心應手!
第五篇: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國王的演講》
《國王的演講》,乍看之下仿佛是一個勵志故事,當然,這么認為也沒有任何的問題,一個患有語言障礙的王室公爵在皇室,國家的緊迫情勢之下,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積極去改變,在最終逃出了缺陷的陰影,而終于讓那些質(zhì)疑,擔憂,譏諷等等的公眾輿論煙消云散,最終也不失為一位偉大的國王。
這個故事的勵志意義另一部分也因另一個人所為對比升華:george的兄弟edward,本是一個風度翩翩的皇室公爵,王位的理所應當?shù)睦^承人,卻因人生機遇和風流個性,逐漸放棄了對王位的追逐,也從一個側(cè)面說明了,天賦如果不被后天善用,也會逐漸被磨滅,被荒廢,而對于george來說,一個對于王位繼承者來說有相當阻礙的缺陷,,如果有去改變,不停地嘗試,最終也會得到糾正,獲得真正的自信。
如果george是個平常的人,或許他有口吃,或于他的發(fā)育有問題,這都沒有什么,他可以選擇成為作家,他可以選擇出賣體力維持生計,他可以盡量避開交際,獨門獨戶,這都沒什么,他自己和別人都不會覺得這是多么有問題的一件事,然而他卻成為一個有語言缺陷的國王,一個小問題也許就成為大困難,就像edward一樣,一個花花公子其實沒什么,但是因為出身背景和責任,就顯得有些失大體,不成器之感,其實都是位置造就的,因為人并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
很多人也許都在羨慕另一種生活,其實所有的生活都是一座圍城,除非你可以擁有每一座城門的鑰匙而自由進入,否則,并不要輕
易先忙活著盲目追求另一種生活,除非你已經(jīng)想得透徹,或者你是個永不思悔的人。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