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反映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下村干部在工作中凸顯四大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之后,農業(yè)蓬勃發(fā)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看到發(fā)展的同時,農業(yè)、農村、農民同樣也出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對于新形勢的農村工作,村干部起著關鍵作用,目前,村干部在開展農村工作中仍存在著不少矛盾和問題,部分村干部不能及時適應新形勢,無所適從,制約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
一是任務重,認識淺,效率不高。新形勢下,扶貧、維穩(wěn)、環(huán)保等各項任務異常繁重,個別村干部對當前瞬息萬變的發(fā)展形勢還不能及時適應,主要表現(xiàn)在對上級政策只求表面了解,精神實質領會不透徹,把握不準確,總是憑著多年經驗干工作,導致有些政策不能原原本本的落實到基層。例如:在土地確權、土地流轉、拆違、農行改廁、推廣新型煤、氣代煤等工作中,對群眾的政策宣講和解釋工作不到位,為完成上級任務,強硬安排,致使部分群眾有抵觸心理,造成了村干部“辦好事遭怨言”的無奈!半S著工作重心的下沉,上級各部門工作任務下移、責任下推現(xiàn)象嚴重。導致鄉(xiāng)鎮(zhèn)干部頻頻效仿,各項工作交給村干部去落實。“最怕接到鎮(zhèn)上干部電話,不是扶貧就是改廁,不是秸稈禁燒就是綜合治理檢查。”這是一位村干部的心聲。正處于農忙時節(jié)的村干部真是分身乏術,難以應對。以劉集鎮(zhèn)為例,作為東阿縣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鄉(xiāng)鎮(zhèn),各項工作開展都面臨著挑戰(zhàn)。麥收時節(jié),村干部家里一般都有地,麥季來臨,要做好坐班值班工作,配合鎮(zhèn)上做好秸稈禁燒工作,有強降雨的時候,還要全村巡邏,放置汛情,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各項工作的同步開展,讓村干部頗有壓力,工作效率得不到保證。
二是訴求怪,壓力大,精力浪費多。作為黨在農村的最基層工作者,村干部直接和群眾打交道,過去,農民農民勤勞樸實,遵紀守法,服從管理,熱愛集體。但如今,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在市場經濟理念的沖擊下,有的群眾價值觀念、思想行為發(fā)生了新變化,借著地方政府為了更好的傾聽群眾聲音、解決群眾訴求、暢通群眾訴訟渠道的機會,動起了“歪腦筋”。12345市長熱線的開通,為群眾合理訴求得到解決提供了好的渠道,收到了群眾的好評,但是,卻讓村干部苦不堪言。原來,在熱線開通的同時,“告叼狀”的群體也增多了,不符合政策卻要求享受低保政策等不合理訴求伴隨著不滿足要求就打市長熱線告狀的“威脅”化作重重壓力落在村干部身上,如在劉集鎮(zhèn),有時一天就可能有四、五十條市長熱線反饋,很多都不屬實,讓村干部苦不堪言、身心壓力巨大。
三是年齡大,文化低,政策落實難。新形勢下,我國面
臨著方方面面的變化,特別是十八大召開以來,更是對以往各個方面的頑瘴痼疾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是改革,必然要有新政策,新政策,最終要落實到人民群眾中,但村兩委干部現(xiàn)在普遍年齡結構偏大,大多數(shù)村干部都在50歲以上,甚至60歲以上,學歷水平偏低,對當前高效、高標準的工作節(jié)奏不相適應,對新政策的理解、落實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在扶貧攻堅中,正是村干部在政策的理解上、意識的認為上與上級有出入、有偏差,導致最初的識別不清、不精準,以至后期又大規(guī)模的耗費人力物力進行進行再精準識別。以劉集鎮(zhèn)為例,全鎮(zhèn)共有村支部書記85人,村委會主任85人,其中女村支部書記4人,女村主任3人。高中及高中以上學歷村支部書記42人,占總人數(shù)的49.4%。高中及高中以上學歷村支部成員125人,占村支部成員總數(shù)的49%。村支部書記平均年齡53.8歲,年齡最小的37歲,最大的68歲。雖然經過村“兩委”換屆,村“兩委”成員學歷、年齡得到了進一步優(yōu)化,但仍有待進一步提高。不可否認,年齡大的老黨員政治自覺性、紀律性比較好,但是文化水平偏低,工作中習慣用老經驗,面對新形勢,不利于上級政策的貫徹落實。
四是流失快、人才少,隊伍穩(wěn)定差。為了增強基層組織建設、培養(yǎng)熟悉基層、心貼群眾、實踐經驗豐富的干部人才,國家開展了選聘大學生村官工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