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記敘文寫作指導淺談
人們常說,“文無定法”,此話并不錯。然而,面對初學寫作的小學生,教一些基本的寫作知識,有步驟地進行寫作訓練,這對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使其少走彎路,是完全必要的。
一、指導學生學會觀察
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小學生寫作文,也不能脫離生活。小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一提起寫作文就有畏懼心理,總覺得無話可說。這是為什么呢?歸根結底是平時不留心觀察。寫作時冥思苦想,也寫不出好文章來,只有去胡編亂造了。而虛構的作文是不真實的,自然沒有感人的力量�?梢�,觀察生活是寫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細致、認真地觀察生活,才能直接從生活中獲取鮮活的寫作素材,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熱情,寫好作文,而且對學生將來從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以及從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樣觀察生活,對小學生來講,是個難題。作家艾蕪在指導初學寫作的同志時說:“要練習我們的眼睛,善于觀察人的動作、態(tài)度和表情。練習我們的耳朵,善于聽取別人講話的語句、聲調和他的特殊用語。”這就是說,觀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聽。
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奇心強,富于激情,樂于參加活動。他們想了解學校的校史、設施,特別是很想了解老師和同學。抓住他們這一心理特點,我就讓他們自選一位任課教師作為觀察對象。觀察的內容是:年齡、性別、身高、體型、臉型、膚色、發(fā)型、衣著打扮(顏色、款式、質地 )、表情,特別是眼神,以及老師上課的語言和動作等。觀察的時間是四個星期。對觀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觀察對象的與眾不同之處,才能寫出人物的個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第二,觀察要細致。所謂細致,不是說在觀察人物時不分主次,而是要發(fā)現(xiàn)觀察對象與別人不同的細微之處。不同性格的人,說話、做事時的表現(xiàn)是不同的。人物的一個動作,一絲微笑,往往帶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觀察必須細致入微。
觀察得越細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體、更生動形象 。
第三,比較觀察。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的目的是求異。在觀察時,要抓住老師在各種情形下所表現(xiàn)出來 的不同特征,即生氣時、高興時、嚴肅時??言談舉止和精神狀態(tài)的不同點。這樣,才能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
四個星期后,每個學生都按要求寫了觀察筆記。寫作之前,我再次強調,描寫必須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導下,大多數(shù)學生的作文,對老師的描寫頗為生動逼真。
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鞏固在觀察中的收獲,我要求學生認真總結觀察的過程和體會。通過這次作文,同學們都嘗到了觀察的甜頭,作文時再不愁沒有可寫的了。
二、寫熟悉的人和事
指導學生寫作,我還要求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徹、認識深刻、感受深切的,寫作時就能準確地把握住寫作對象的個性特征,就能寫得真實自然,生動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 。
日常生活中,學生接觸最多的是父母、老師和同學。因此,學生對他們的外貌、性格、愛好、思想品質等了如指掌,描寫時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點。但是要想讓學生把人物寫得有血有肉,還必須在寫法上給他們以具體的指導。我的具體做法是:
第一,寫人物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寫人物大體是從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寫人為主的記敘文中,這四個方面并非要全寫,有時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寫,當然,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而決定。然而人物說的話、做的事必須要寫,而且還要寫得具體、真切。否則,就難以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品質或精神風貌。
第二,寫人物怎樣說的,怎樣做的。
寫人物說話,要寫出在不同場合說話時的表情、姿態(tài)和神色。寫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寫出人物的動作,或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語言描寫,還是動作描寫,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齡、身份、職業(yè)、習慣等,否則就會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現(xiàn)出人物的個性化特征。
第三,讓人物自我表演。
學生寫作前,我強調指出寫人物說話、做事,最好讓人物自己說、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導演,在幕后指揮,讓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紀錄片中的解說員,自己一味地介紹。這樣,筆下的人物才富有立體感,才能產(chǎn)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良好效果。
指導學生寫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讓他們寫自己經(jīng)歷的事。學生自己是參與者,對事情發(fā)展的全過程以及各個階段的特點,都十分清楚,寫起來自然比較容易。尤其能夠把自己的感受與認識寫進去,從而揭示出事情的意義。那么,怎樣敘事才能具體、真切呢?我是這樣指導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記敘的要素。
記敘的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敘事時,要交代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 、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發(fā)生的前因后果。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礙別人看明白的情況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兩個。學生在敘事時,一般都能寫清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結果,卻往往把事情的過程敘述得非常簡單空泛,不能給人留下什么印象。為解決這一難點,我就強化訓練學生寫好事情的發(fā)展過程,力求在短期內,達到一定的效果。第二,寫好矛盾沖突和結局。
由于年齡、時代的差異,學生在家里會與家長發(fā)生矛盾沖突,在學校會與老師、同學發(fā)生矛盾沖突,即使自己,也會在思想上產(chǎn)生矛盾沖突。經(jīng)過雙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覺悟,矛盾沖突最終會得以妥善解決的。我要求學生寫作文盡量寫好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矛盾沖突,并且力爭寫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結局,使文章曲折動人,富有吸引力。
三、片斷寫作訓練
寫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費時較多。因此,在指導學生寫整篇作文的同時,我還指導學生寫片斷練習,以突出寫作訓練的重點,二者交叉進行,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所謂“片斷”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斷組成。所以,寫好片斷對寫好整篇 文章是很有幫助的。
怎樣寫好片斷呢?我向學生提出四點要求。
第一,要圍繞一個中心寫。因為是片斷,內容要集中,不能漫無邊際地寫。第二,要真實。必須寫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或寫自己的觀察所得,不能脫離生活,編造離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體。寫出自己所看到的或聽到的情景,不能空洞無物。第四,要寫出自己的點滴感受。也就是要賦予片斷一定的思想意義。小學生年齡小,能力有限,面對紛繁的大千世界,往往不知從何下筆。我就出一些題目,如《街頭見聞 》、《早晨》、《招待客人》等。有時,我規(guī)定出寫作范圍,如場面描寫、心理描寫等,讓學生自擬題目。但無論命題,還是自擬題,都必須按照我提的四點要求去寫。
經(jīng)過反復的訓練,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四、教學生自批作文
修改文章是寫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魯迅先生說:“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他在《我怎樣寫起小說來》這篇文章里又說:“我做完之后,總要看兩遍,自己覺得拗口的,就增刪幾個字,一定要它讀得順口。”這是魯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經(jīng)驗之談。然而,學生寫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檢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給老師。這樣馬馬虎虎,主要是寫作態(tài)度不端正。但是,學生不會修改文章,也是個實際問題。
就修改文章而言,并沒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小學生寫作能力很有限,讓他們自己修改文章,就更加困難了。所以,必須教給他們一些方法。
第一,是朗讀。讓學生明白只有讀,才能發(fā)現(xiàn)錯別字和不合語法的病句。語感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學生寫作文后,我讓他們放聲讀兩遍。有時,還讓他們錄音,然后放錄音,聽聽是否有詞句的錯誤。聽到有問題的地方,用筆劃出來。這種方法簡單、易做,學生樂于接受。
第二,介紹詞句修改的具體方法。
1、刪。刪去多余的字、詞、句,使語言簡潔明快。
2、增。增加一兩個或幾個字,使語句明確、生動、流暢。
3、調。調整語序,使表達合乎邏輯。
4、換。換個詞或句子,使表達更嚴密。
5、改。作文中的錯別字和標點符號的錯誤,應認真對待,予以改正。
以上是給學生所講的五種修改方法,在修改中,我要求學生運用教材中介紹的修改符號,予以改正。在學生自改的基礎上,再讓學生互改。兩人或幾人一組,相互評論,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至于對作文的選材、立意、結構等進行修改,由于小學生水平的限制,暫沒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只要求學生寫作之前,列出提綱,確定好中心,選好材料,安排好結構,然后按提綱作文。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公文素材庫友情提示:本網(wǎng)站所有內容為共享上傳提供,不涉及任何商業(yè)利益,本站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Copyright © www.hmlawpc.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共享時代 共享你我他 版權所有 文庫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