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寫作方法——內(nèi)情外移法
喜悅、哀傷、憂愁、恐懼、憤怨……人的感情十分豐富。"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劉勰),帶著不同的情感去觀察事物、景象,事物、景象就必然會帶上不同的感情色彩。這種觀察者的主觀情感移注于外物的現(xiàn)象叫做內(nèi)情外移。
內(nèi)情外移是寫作中的一種重要而普遍的現(xiàn)象。"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辛棄疾),都是以詩人之情,移注于青山之上。"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是杜甫憂國思家之情移注到了花、鳥身上。"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君不見滿川紅葉,盡是離人眼中血"(董解元),雖然都是寫秋葉,但前者有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后者卻是無窮的凄涼與哀傷。
唐朝詩人戎昱的《秋月》詩,可以說是對內(nèi)情外移的理論闡述:"江干入夜杵聲秋,百尺疏桐掛斗牛。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華愁。"詩人認為,云愁月慘是觀察者自身的"苦"、"愁"移注于云、月的結(jié)果。
"煙云泉石,花草苔林,金鋪錦帳,寓意則靈。"(王夫之)內(nèi)情外移是古今中外作家常用的手法。
[例文1]
秋天的孩子
一直覺得人的感受力在秋天特別敏銳,最能領略書中的況味、畫中的意境,個個都成了詩人。
那天,在課堂上,我說:"孩子們,讓我們來聊聊秋天吧!"他脫口說出:"我爸媽在"秋天"離婚……"
愣了兩秒鐘后,他像不小心泄露心底秘密似的,把頭壓得好低好低。我突然覺得這件事情像一支蓄勢待發(fā)的箭,隨時隨地會倏然而出地刺傷孩子的心。
而后他一連串的對話,讓我心中原本詩意的秋天急轉(zhuǎn)直下--比冬天還冷。
課本上形容落葉是秋天托北風寄來的信箋,我覺得很美,他卻說:"落葉根本是大樹不要的孩子,只好乘著北風到處去流浪。"
我說:"秋天一到,候鳥又來了,它們千里迢迢飛渡海洋到臺灣做客。"他說候鳥費盡千辛萬苦,只是為了找媽媽,就像"萬里尋母"的故事一樣。
"秋天,橘子紅了!"他說橘子是媽媽最愛的水果。媽媽總是把橘子剝得好干凈,肥肥嫩嫩、圓圓滾滾的,像光著身子的小嬰兒,看了忍不住想吸一口。
我說:"入秋后,八月桂花香!"他說他記得桂花的味道,媽媽曾帶他到公園撿拾飄落的桂花,然后掏一把封進茶葉罐里。
媽媽說,過些時日,桂花香和茶葉香就會像我和她一樣你儂我儂永不分離。
"秋天,蟹黃肥了。"我說。他眼里有股超齡的悵然,冷冷地問:"老師,螃蟹爸爸和螃蟹媽媽生完小螃蟹后,會離婚吧?"
我說:"秋天很好,有中秋節(jié)呢!"他說自從媽媽不在身邊,月餅吃起來不甜;月亮怎么看都不圓。
我說:"秋天楓葉紅了。"他說那是因為楓葉寶寶心里難過得要命,卻又憋著不哭,才會把臉憋得紅通通。
"秋天,芒草白了山頭。"他憂心忡忡地問:"如果我長大,媽媽頭發(fā)都白了,她還認得我嗎?"
他說……
他說……
我說不出話來,聞到了秋天的蕭索。
(作者:睿安。選自《臺港文學選刊》)在一個父母離婚而失去母愛的孩子眼里,秋天的一切都是凄涼的--落葉不是秋天托北風寄來的信箋,而是大樹不要的孩子,只好乘著北風到處去流浪;候鳥不是千里迢迢飛渡海洋到臺灣做客,而是費盡千辛萬苦尋找媽媽;秋天楓葉紅了,他說那是因為楓葉寶寶心里難過得要命,卻又憋著不哭,才會把臉憋得紅通通的;秋天,芒草白了山頭,他憂心忡忡地問:"如果我長大,媽媽頭發(fā)都白了,她還認得我嗎?"……他內(nèi)心哀傷,因而,他眼里的一切景物都浸染著憂傷的情感。
在"我"心中,秋天原本是充滿詩意的,但受孩子哀傷情感的影響,"我心中原本詩意的秋天急轉(zhuǎn)直下--比冬天還冷",最后,"我說不出話來,聞到了秋天的蕭索",情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例文2]
落 葉
窗外,有一棵法桐,樣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長滿了葉子。枝根的,綠得深,枝梢的,綠得淺;雖然對列相間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態(tài)也各有別。沒風的時候,顯得很豐滿,嬌嫩而端莊的模樣。一早一晚的斜風里,葉子就活動起來,天幕的襯托下,看得見那葉背面了了的綠的脈絡,像無數(shù)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婦,豐姿綽約的,作一個嫵媚的笑。
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溫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間的鳥夫妻,它們停在葉下歡唱,是它們給法桐帶來了綠的歡樂呢,還是綠的歡樂使它們產(chǎn)生了歌聲的清妙?法桐的歡樂,一直要延長一個夏天。我總想,那鼓滿著憧憬的葉子,一定要長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葉子并不再長,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來,寒傖起來。變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軟婀娜,用手一折,就一節(jié)一節(jié)地斷了下來。
我覺得這很殘酷,特意要去樹下揀一片落葉,保留起來,以作往昔的回憶。想:可憐的法桐,是誰給了你生命,讓你這般長在土地上?既然給了你這一身綠的歡樂,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來年的春上,法桐又長滿了葉子,依然是淺綠的好,深綠的也好。我將歷年收留的落葉拿出來,和這新葉比較,葉的輪廓是一樣的。喔,葉子,你們認識嗎,知道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嗎?或許就從一個葉柄眼里長上來,凋落的曾經(jīng)那么悠悠地歡樂過,歡樂的也將要寂寂地凋落去。
然而,它們并不悲傷,歡樂時須盡歡樂;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長過了窗臺,與屋檐齊平了!
我忽然醒悟了,覺得我往日的哀嘆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來法桐的生長,不僅是綠的生命的運動,還是一道哲學的命題的驗證:歡樂到來,歡樂又歸去,這正是天地間歡樂的內(nèi)容;世間萬物,正是尋求著這個內(nèi)容,而各自完成著它的存在。
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來,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舊葉,而以此渴望來年的新生,它才沒有停滯,沒有老化,而目標在天地空間里長成材了。
(作者:賈平凹。選自《讀寫月報》)
法桐本無思想感情,法桐的葉子"顯得很豐滿,嬌嫩而端莊的模樣"、"作一個嫵媚的笑"、"法桐就削瘦起來,寒傖起來"、"可憐的法桐"、"一身綠的歡樂"、"凋落的曾經(jīng)那么悠悠地歡樂過,歡樂的也將要寂寂地凋落去"、"它們并不悲傷,歡樂時須盡歡樂"……這都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移注。作者的"忽然醒悟",及 "于是很敬仰起法桐來,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舊
葉,而以此渴望來年的新生,它才沒有停滯,沒有老化,而目標在天地空間里長成材了"的卒章顯志,也是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流露、升華。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