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教師一幫一工作總結
被幫扶總結
201*201*學年度第一學期王永
一學期來,在學校領導和同事們的關懷幫助下,我按照學期的“一幫一”的幫扶活動要求,與王貴老師,共同探討,悉心教研,使所任學科成績有了很大提高。為使今后的教學工作取得更大進步,現(xiàn)對幫扶工作作一總結。
一、學習課標,明確教學目標。
為了使我的數(shù)學教學適應新時期數(shù)學教學要求、樹立起新的育人理念,我們倆經(jīng)常抽休息時間對《小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進行了研讀,了解了此次數(shù)學課程改革的目的、掌握了此次數(shù)學改革的重點、明確了數(shù)學課程各級的總目標和各內容的分級目標、理解了數(shù)學教學原則、學會了一些科學評價原則等,從而為后面的教學提供了充分的依據(jù)、奠定了的扎實的基礎、保證了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扎實備課,理清教學思路。
備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在備課時做到了以下幾點:
1、課前備課,做到“有備而來”。認真閱讀各種教科參書,既備教材、教法,又備學生。結合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內容,既要考慮知識的縱向聯(lián)系,又要考慮新知的橫向銜接;既要突出重點,又要突破難點;既要體現(xiàn)出完整的教學過程,又要注意好各環(huán)節(jié)的過渡自然。并制作了各種有趣的教具,為課堂教學做好服務。
2、課中備課,靈活安排簡單易操作的游戲活動。我通過游戲引入新課教學時,為了不打消學生的積極性,我在實施教學的時候,總是盡量設計一些簡單易操作的游戲及活動,將教學內容層層鋪開,把枯燥乏味的課堂變?yōu)樯鷦佑腥ぁ翱鞓繁ぁ,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在玩中獲得新知,通過反復的趣味操練(如:唱、演、玩、畫、涂色、做手工等形式)來鞏固所學新知。在活動中學生們都樂于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生們的情感態(tài)度和興趣,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發(fā)揮,教學效果良好。
3、課后備課,總結教學經(jīng)驗。每上完一單元,我們都及時對該單元作出總結和反思,寫出教后感,肯定本節(jié)課成功的地方,探討該單元的不足之處,為以后的教學工作打下基礎。
三、認真上課,體現(xiàn)以人為本。
《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边@便要求,數(shù)學課的教學要以學生為主,培養(yǎng)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我們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做了以下幾點:
1、巧設導入,培養(yǎng)興趣。每節(jié)的教學我首先通過做游戲、唱歌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融洽在學習數(shù)學的氛圍內。
2、圖文結合,掌握新知。根據(jù)教材“圖文并茂”的特點,充分運用課文插圖、實物教具、簡筆畫及肢體語言來啟發(fā)學生,使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目標,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獲取新知過程,培養(yǎng)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在遇到難解決的問題時,我不厭其煩,耐心教導學生理解,力爭讓他們學了就懂,懂了會用,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新知的同時,還適時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
3、游戲活動,鞏固新知。在完成了每節(jié)課的新授任務后,抓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游戲活動將教學內容層層鋪開;為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營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以簡單易操作的趣味性、多樣化游戲為主來實施教學,讓學生進行反復練習、理解。從而給他們提供充分的活動和交流機會,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獲得新知,提高他們數(shù)學的運用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加強自學,不斷積累知識。
我雖然在數(shù)學教學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但是在教學的同時,還經(jīng)常虛心向資歷深的教師請教,和我們數(shù)學組的同事一起學習有關數(shù)學方面的教學教法,加強自身的業(yè)務學習、擴大視野;用心收集有助于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各種游戲資料。
總之,一學期的工作自己付出了很多,同時自己也有很多的收獲。領導的信任,使我精力充沛;同事的肯定,使我干勁十足;學生的渴求,使我信心倍增。我會繼續(xù)努力,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設計一些學生喜愛的活動、游戲來輔助課堂教學,激活課堂。積極開發(fā)和有效利用課程資源,更好的為數(shù)學教學服務,力爭在今后的數(shù)學教學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我相信有耕耘總會有收獲!
擴展閱讀:臨沂二小新課改工作總結
臨沂二小新課改工作總結更新時間:201*-11-2910:19:54閱讀次數(shù):759以師生的發(fā)展為本,為師生的成長服務臨沂二小新課改實驗工作總結伴隨著新世紀的腳步,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以它磅礴的態(tài)勢、蓬勃的生機震撼著華夏大地,沖擊著中國的基礎教育,在學校中引起了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我們每一位教育者在沖擊中得到洗禮,在變革中學會反思,在實踐中不斷地調整。一年來的學習研究和實踐探索,讓我們重新審視學校教育,順應新課程改革的大潮,堅定地把課程改革目標定位在“以師生的發(fā)展為本,為師生的成長服務”上,也就是讓我們的教師和學生在新課程中共同成長。一、改革學校管理,適應新課改步伐。在近一年的課改實踐中,我們深刻地感到:學校管理是保證課改實驗順利開展的關鍵。而學校管理只有堅決貫徹課改精神,更新管理理念,轉移管理重點,才能適應課改實驗的需要,使學校管理有效地為課改實驗服務,使課程改革工作順利開展和逐步深化。在具體的教教學實踐中,我們確立了“四觀”,即: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才觀,生動充分發(fā)展的質量觀,積極探究體驗的學習觀,師生互動共同發(fā)展的教學觀;同時在管理中,我們采取各種措施,搞好“四個轉移”,即:教育目標管理重點從側重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向既重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又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轉移,教學質量管理重點從重結果質量評價向結果質量評價與過程質理評價并重轉移,教學過程管理從重教師教學方法的管理向重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管理轉移,教師隊伍建設管理從重視教師師德及文化學歷水平提高向促進教師專成長及師德水平提高轉移。二、努力加強校本教研,為教師搭建嶄新的發(fā)展平臺。課改的成敗在教師,教師只有煥發(fā)出鮮活的生命力,才能實現(xiàn)對學生生命的培養(yǎng)和人格的塑造。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有豐厚的知識積淀,獨特的人格魅力,人性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課堂設計思想,因此在課改中,我們把教師觀念的更新作為基礎,把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作為根本,以促進學校發(fā)展和教師成長為目標,以教師個人、教師集體、教研人員為主要因素,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動、專業(yè)引領為主要形式,大力推進“三位一體”的校本教研活動,加快教師專業(yè)成長過程。1、倡導教師進行自我反思,讓教師在“反思”中走向成熟。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曾經(jīng)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蔽覀冋J為,這里的奧妙在于:經(jīng)常反思性地寫,教師才會目中有“人”,以人為本,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學習上。對教師個人的成長而言,經(jīng)常反思性地寫,才易于發(fā)現(xiàn)和覺察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和缺憾,才易于對各種紛繁的教育教學現(xiàn)象、問題,進行由此及彼、去粗存精的分析鑒別,才能更充分地吸納新的教育理論、業(yè)務知識乃至別人的研究成果,“他山之石,為我攻玉”,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首先,我們要求老師增強讀書學習與教學反思的意識。在努力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還要加強行為學習,從教學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寫出反思。其次,要求教師養(yǎng)成自我反思的習慣,引導教師有效地進行反思。一是要對教育觀念進行反思,對隱藏在教學背后的教育理念進行提升,形成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先進的教學觀;二是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分析自己的教學是否貫穿了新理念,新理念是否內化成了教學行為;三是對教學全過程的反思,通過教學前的反思提高教學的預測能力,通過教學中的反思,提高教學的調控能力,通過教學后的反思,提高教學的評價能力。為鼓勵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我們把該項列入了業(yè)務成績的考核。一年來,課改年級的老師們寫下數(shù)萬字的教學反思,他們以“教后記”、“教育隨筆”、“教育日記”、“課堂偶得”等為形式,直面課堂,透視自己的教學行為,真實地記錄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思考。這些反思長的達千言,短的只數(shù)語,有經(jīng)驗之得的總結,有敗筆之處的思考,有問題原委的分析,有補救措施的制定,還有課堂上機智亮點的捕捉這些來自一線教師的體驗與感悟,無疑是我校課改實驗中的一筆財富,同時它也從另一個側面預示著時代需要反思型教師正在課改的大潮中涌出。2、構建開放的教研制度,讓教師“同伴互動”中成長。校本教研不僅需要教師個人的學習與反思,更需要教師之間的專業(yè)切磋、協(xié)調合作,經(jīng)驗共享。鑒于此,我們以“參與式教研”與“共享式交流”為主要校本教研形式,改變了以往教師各自為戰(zhàn)、孤立無助的狀況,加強教師之間的對話、協(xié)作、互助,構建開放的教研制度,讓廣大教師在“同伴互動”中得以成長。首先,通過“參與式教研”,營造寬松的對話環(huán)境。學校從保護教師教學研究和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出發(fā),努力為老師們營造寬松自由的研究氛圍,改變以前教研活動的單一形式,采用“隨機隨時”式,“座談”式,“現(xiàn)場觀摩”式,“電子對話”式等多種多樣的教研活動的輔助形式,拓寬教研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保證了教師的參與面,形成了寬松、自由、平等的對話機制,為老師們進行信息交流和專題討論提供了平臺,充分發(fā)揮了“非正式”教研活動的作用。在搞好以上形式的教研活動的同時,我們還精心組織教師們開展了每周一次的“正式”教研活動,為保證活動的質量,最大限度提高活動的效率,我們鼓勵教師對教學問題進行即時交流,把個人反思中生成的問題與同伴交流,形成共性問題,在教研活動中進行專題研討,各抒己見,共同解決,同時,學校干部全程參與課改年級的教研活動,及時聽取建議,解決老師們反映的焦點、熱點問題。其次,構建開放的教研制度。在課改教學實驗研究中,我們打破了原來以討論教材、統(tǒng)一進度,研究考試為主要內容的教研模式,建立了以推進新課程實施為目標的開放型教學模式。一是:將教研的立足點放在解決課改實驗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將著眼點放在新課程理念與教育教學實踐的結合上。二是:開展合作備課、反思型說課、參與式評課、精彩教學案例分析等項目的專題活動,堅持教學行為相互觀摩與教學問題相互研討相結合,堅持教學行為反思與同伴互助引導相結合。逐步形成民主、開放、有效的教研機制。第三,建立互助的協(xié)作團體。我校有10位教師分別參加了國家級、省級的骨干教師培訓,有近50名省、市、區(qū)級教學能手,他們理念新、開拓意識強,熟悉學科課程標準和學科改革的突破點,我校充分發(fā)揮了這一部分教師的作用,通過舉行觀摩課、舉辦講座、交流心得等做法,帶動全體教師盡快地進入課改。同時我們還開展了“一幫一”的教師互助活動,讓教師們在互助合作中成長。其次,我們還與提前一年進入課改的莒南二小進行了校際聯(lián)合,組織課改年級的全體教師赴莒南參加聽課及教研活動,解決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相互協(xié)作,共同提高。3、積極尋求專業(yè)引領,讓教師在汲取中獲得提高。缺乏專業(yè)教科研人員參與的校本教研,往往會在同一層面上重復,停滯不前。因此,在課改實驗中,我們一方面創(chuàng)造條件,讓老師們“走出去”,到課改實驗區(qū)學習、參觀,到各級各類現(xiàn)場會去聽報告、受熏陶;一方面主動地爭取市區(qū)級教研部門的支持,把專家們“請進來”,來做學術報告、來做現(xiàn)場指導。讓老師在與專家零距離的接觸中受到學啟迪,得到提高。課改,讓每一位教師都有了新的發(fā)展空間,它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機遇和挑戰(zhàn),對每個學校也是如此,只有讓老師在課改中成長、成熟起來,我們的課程改革才有保障。這是我校與大家交流的一點心得。三、整合開發(fā)課程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廣闊的成長空間。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在學校里,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主要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毙抡n程關注人的教育,關注人個體生命的發(fā)展。教師應將學生置身于課改中的發(fā)展的主體地位,學校應當為師生的發(fā)展引好路、服好務,讓教師與學生在課改中共同成長。(一)、讓有風格的課堂成為學生個性飛揚的空間。教學是一門充滿科學和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而且“有風格的課堂教學才是美的,因為人們一般是把教學藝術風格看作是教師達到高度成功時才具備的主要標志!蔽覀冊谡n堂教學上要求每個教師都要有自己的風格,也就是要有自己對教材的獨特理解,對不同學生的認識接受能力的不同把握,提倡一種“我”的教學,在每一節(jié)教學時,都要在深入領會教材基礎上,努力設計與眾不同的方案,不落于俗套、老套;要力求準備別人未敢嘗試的教學方法,采用迥異于他人的教學過程;使課堂處處煥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的光彩,努力把課堂營造成為學生細致觀察的空間、思維展示的空間、操作實踐的空間、合作交流的空間、知識應用的空間,讓學生在這樣的空間里個性飛揚。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學校投資近三十萬元為課改年級全部配備了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并將因特網(wǎng)這條信息高速公路通進了一年級的課堂,為教師們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奠定了強有力的物質保障。此外,學校加強了對課改年級的課堂教學的管理,通過各種形式的公開課、示范課、研究課來督促老師們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一年來,老師們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進行探索、感悟、反思、交流,積累了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楊利平老師的課堂教學案例在國家級教育物上發(fā)表,劉中華老師的教學論文在山東教育上發(fā)表,王淑清、張詠梅兩位老師的論文被推薦參加省級以上的論文評選。在蘭山區(qū)五校課改聯(lián)研會上,我校閆偉、李曉坤、楊利平、呂洪偉執(zhí)教的觀摩課受到了一致好評。學生們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的質疑能力、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問題能力增強,用家長們的話說有的孩子通過一年的學習已經(jīng)能把一張報紙津津有味地從頭看到尾。還有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兒童詩集。(二)、讓人文性的評價為學生提供健康成長的空間。我們在課改實踐中充分地認識到,只有建立一個多元化的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評價體系,才能體現(xiàn)教育的以人為本,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空間。在實驗過程中我們認識到:改革評價方式不是簡單地變換方法的問題,而是需要教師真正把學生放在心中,把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作為終極目標。對學生進行評價,就要把評價作為每一個孩子進步的推動力,利用評價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提供良方和指南。所以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我們以“激勵、互動、多元、趣味”為原則,努力實現(xiàn)對學生的人文性評價。1、以激勵為原則,讓評價發(fā)揮真正的效能。我們向教師提出評價的原則,并要求每一位教師在對學生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淡化學生的缺點,多給學生鼓勵少些批評;多些期待,晚些評價;多些靈活,少些統(tǒng)一;多一把尺子,少一些框框;多用放大鏡,少使顯微鏡;不求每個學生都優(yōu)秀,但求每個學生都發(fā)展。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和期待學生。老師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評價,千方百計激勵學生,不斷促進他們的進步。如“識字大王”的評選,“星級作業(yè)”設立,“班級小詩人的”評選等等,各種各樣的評價激勵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
2、不惟教師的評價為終端評價,讓評價多元。
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是新課程改革極力倡導的一種評價形式。多元化的評價有得利于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我們除了平時利用多種形式進學生進行評價外,學期未對學生的評價也體現(xiàn)了評價的多元性,我們印制了精美的期未報告單,并配有教師真誠溫馨的話語,使孩子們愛不釋手。報告單上,既有“我和老師一起評”,“學生心語”這樣讓學生參與的欄目,又設計了“家長留言板”,請家長參與評估的內容。小小報告單成了師生之間、學校與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信息的紐帶。
3、改革考核的內容和形式,讓評價趣味化。
在考核的內容和形式上,我們在課改年級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改變了以一張試卷評價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傳統(tǒng)做法,豐富了考核的內容和形式。采用口試和筆試相結合,平時和期末相結合,抽測和全面試相結合等形式來對學生、教師進行評價。在考試題目的設計上,讓學科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以此來考查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擴大試卷的功能,讓每一張試卷成為學生獲取信息增長知識的來源。我們在卷首、卷尾加上了一些溫馨、鼓勵的話語;在試題的要求中讓語言更富有親和力;在卷面的設計上穿插一些學生喜愛的卡通圖案,不但平復了學生考試時的緊張心情,同時也激起了學生解題、答題的興趣。
四、課改路上的得與失。
和全區(qū)的同行們一樣,在經(jīng)歷這場新課程改革的洗禮中,我們有得也有失,摸索的過程是艱辛的,實驗是充滿挑戰(zhàn)的,同時又是飽含機遇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有了收獲與感悟,下面將從幾個角度來介紹我們的一些做法,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對組織合作學習的一點新認識。
合作學習是課改實驗的重頭戲,也是一個焦點、重點、難點問題。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立、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帶著這樣的新理念、新認識,老師們走進了課堂,可是課堂上出現(xiàn)的種種情況,使實驗教師對這種新的教學法產(chǎn)生了疑問,不合作還罷,一合作,全班亂成了一鍋粥,合作學習的時段成了孩子們的自由說話空間,教室里一片滔滔不絕,場面可謂是“熱鬧”之極,一旦合作起來,叫停很難,時間浪費不說,效率太低,合作交流之后學生照本宣科、答案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的獨特見解。發(fā)現(xiàn)了這一現(xiàn)象,我們組織老師進行了討論與反思:我們認為,課堂上,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問題很淺顯,一眼就能看出的不需要合作,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廣益,優(yōu)勢互補,但不能過于頻繁!昂娩撨要用到刀刃上”,討論要在真正需要的時候用,討論的問題應當有思考價值,且不宜過多。好究竟什么時候需要合作探究呢?我們總結出了以下幾種情況:第一、出現(xiàn)了新知識,需要新能力時,可以讓學生討論探究;第二、遇到了大家希望解決的問題,而且問題有一定難度時可以讓學生討論探究;第三、當學生的意見不一致,而且有必要急診時,不妨讓持相同意見的同學一起探究,準備與對方爭辯。此外,小組合作還應當明確分工,所有組員既要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還在學會認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整合功效”。
2、課堂上不要讓學生什么都弄明白,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課堂教學。
這點啟示來自丁老師的一次課堂教學中。丁老師的數(shù)學課教學“元角分”,讓學生猜“一元等于幾角?”后,出示一角、二角、五角紙幣,想辦法湊成一元,學生的辦法多種多樣,把1、2、5三個數(shù)組合成10的可能性都有列舉了出來,教學任務應當說是圓滿完成了,整數(shù)個教學過程,教師放得很開,一直是學生在積極的探究知識。丁老師沒有把這樣的教學作為結束,而是讓學生再提一提,學了這課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這樣一啟發(fā),有個孩子問道:“為什么沒有三角、四角、六角、的紙幣?”,這個問題老師也不能回答,索性拋給了學生,讓大家猜猜看。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最愛猜了,“當官的規(guī)定的。”話一落,馬上有人反對,“有錢的規(guī)定的”、這樣的答案當然也不能讓人滿意,孩子們爭執(zhí)不一,最后,老師讓同學們帶著問題走出了課堂,去查資料、去問家長,帶著這樣的問題,學生走出了課堂,把學習探究活動也延續(xù)到了課下。我們想:如果我們每節(jié)課都能調動起學生濃厚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帶著各種各樣的疑問和好奇到更廣闊的空間去探究,那么我們的課堂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
3、學生收集資料帶給我們的啟示:
寒假剛開學,我們課改年級的一次教研組先行課上,一位教師教學《元宵節(jié)》一課,課前,她請學生回家搜集元宵節(jié)的相關資料,上課時,她請學生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發(fā)現(xiàn)學生手捧著一張張從網(wǎng)上下載的資料卻說不出幾句話來,有的識字稍多的同學一字一頓地念起來,念完后,自己甚至也不懂其中的意思。這樣的情景不僅僅是出現(xiàn)在課改年級課堂上,其他年級,甚至有的公開課上,這樣的情況也比比皆是。這樣的資料搜集和交流的過程,給學生學習帶來的效果可想而知。發(fā)現(xiàn)了這一問題,我們把研究“如何引導孩子們搜集資料、整理信息”作為了一次教研活動的專題。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xiàn)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痹S多教師拿到《語文課程標準》看到這段話時,只注意了“運用現(xiàn)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倍鲆暳恕肮瘛边@個極其重在要的詞語!肮瘛辈⒉皇恰皟和钡耐x詞,我們深深體會到:要一個六七歲的孩子就能搜集和處理信息的確很難。經(jīng)過了解,我們知道了學生手中的大段陌生的文字資料并非他們親自動手所得,經(jīng)歷學習過程的并不是學生,而是他們的家長。所了我們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樣是一個值得好好研究的課題,這種能力是需要逐步形式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們要準確地理解課程標準,同時還應該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真正做到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低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圖片資料的搜集對他們來說更容量接受,也具有吸引力。于是我們明確了要求:讓學生搜集相關的圖片資料,再去請教一下家人,聽他們講一講相關的信息,然后在課堂上、小組里把搜集到的圖片、聽到的信息變成自己的話與小伙伴交流,這樣在搜集、交流資料的同時,口語表達能和也得到了一定的鍛煉,此外,我們提倡師生合作搜集資料,學生可以把搜集到的一些較難懂的比較有價值的資料提供給老師,通過老師整理再傳遞給學生,這種形式師生都比較喜歡,既豐富了教師的備課內容,又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拓展,使搜集資料這一形式更具實效性。一學年下來,我校課改年級的教師每人都存有一套內容豐富的教學資料庫,里面有文字資料、圖片資料、音像資料,這些資料是師生共同搜集的,成了我們開發(fā)課程資源的一份寶貴資料。
4、讓學生成為小詩人。
進入新課改后的小學語文教材,兒歌和兒童詩占據(jù)了教材的絕大部分篇幅,這些韻文,文字精煉,語言優(yōu)美,讀起來瑯瑯上口,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教材中大量的詩歌、韻文給了學生很好的熏陶,我們的老師恰恰認識到了這一點,課堂上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借助課文的詩歌形式,讓學生仿寫詩。這一做法,受到學生們的歡迎。如:學過《冬天是個魔術師》,學生知道了冬天的變化及冬天的特點,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想春天、夏天、秋天的特征,仿寫“春天、夏天、秋天是個魔術師”,學習了《水鄉(xiāng)歌》,結合家鄉(xiāng)的特點仿寫《山鄉(xiāng)歌》。老師們或引導學生引用詩歌的結構特點,或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的語言特點,因為孩子的模仿行為最強,又善于想象、所以這一做法很成功。一學期來,每個學生都有了幾首自己的小詩歌作品,有的孩子還有了自己的小詩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適時送上“小詩人”的稱號,學生的洋溢著的創(chuàng)作之情被充分調動起來;仡櫼荒陙碜哌^的課改歷程,有酸甜,也不乏苦辣,它充滿著成功的喜悅,卻也滿載著迷茫的惆悵,在老師無數(shù)次的摸索與體驗中,在多方面與同行的交流與切磋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新課程改革是一股風,它吹走的是落后與封閉,默守陳規(guī)、頑固不化只能被淘汰;新課程改革是一把鑰匙,它開啟的是一片個性飛揚的天空,唯唯諾諾、盲目順從的人不會擁有;新課程改革是一本書,它記載的是先進與文明,自以為是、滿腹疑慮的人不會讀懂。和全區(qū)的同行們一樣,我校的課改實驗也走過了一條艱辛的探索之路,我們在為取得成績感到欣喜的同時,也感到了一些困惑:困惑一:課改大潮風起云涌,由于形勢發(fā)展太快,一些新思路往往還未理解透徹,另一種新說法又要貫徹實施,許多教師來不及反思回味,唯恐落后,就只有跟著形勢跑;一種課堂教學的機制的運用,教學方法的實施,有的專家給予了高度肯定,有的則提出了強烈的反對,且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弄得老師們無所適從。困惑二:課程評價改革相對滯后,使得應試教育的觀念至今仍牢牢占據(jù)著課堂教學的主戰(zhàn)場,課改無法真正在教學中貫徹執(zhí)行,有時只是流于了形式,老師們在課改中縮手縮腳,極個別教師甚至產(chǎn)生了“換湯不換藥”、“新瓶裝老酒”的錯覺,把課改當成了拖累,于是“退避三舍”,“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困惑三:學校里,新課程改革搞得轟轟烈烈,老師的思想觀念的轉變從未像現(xiàn)在這樣徹底,迅速,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了從來未有過的積極與活躍,而作為教育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的廣大家長,至今仍游離于課改大門之外,傳統(tǒng)觀念深重,仍在強列地關注著孩子的分數(shù),不能與課改同行,不能做好應盡的協(xié)助義務,有時與學校的教育背道而馳。一年來,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特別是教研部門的正確領導下,我校的新課程改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我們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人為本”為指導,始終圍繞“以師生的發(fā)展為本,為師生的發(fā)展服務”的工作思路,大膽創(chuàng)新、銳意開拓,圓滿地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回顧我校在進入新課程改革一年來工作,有成績,也有不足,有收獲、也有困惑,特別是與兄弟學校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我們學習、借鑒的地方還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斷地開拓進取,不斷地揚長避短,繼續(xù)探索實踐,改進教學管理,使我校的課改工作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二小教師一幫一工作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二小教師一幫一工作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