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學科德育工作總結
201*201*學年度第一學期德育工作總結
小學英語學科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階段學生必修課程,與其他學科一樣,擔負著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諸多教育的任務。因此,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學到語言知識,掌握語言技能,還可以培養(yǎng)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認識自己和認識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難,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共同生活等諸多方面的能力,這些對于學生良好性格的養(yǎng)成,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對于本學期的德育工作總結如下:
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滲透德育
在小學英語教材中,學生可以接觸到本國和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歷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禮儀、習俗風貌。要學習包括表達思維活動(同意、幫助、邀請)、情感態(tài)度(喜歡、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態(tài)度(抱歉、寬恕、感謝、贊成、關心)、社會文化(介紹、問候、告別、就餐、看病、慶賀)等三十多個語言功能項目,內容豐富。這些語言材料的學習,為課堂的德育實施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小學英語教學是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其教學內容一般比較淺顯,多與學生的生活接近。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點和結合點,進行自然的滲透,切忌長篇大論。例如,goodmorning!howareyou?hello!nicetomeetyou!thankyou!sorry.等禮貌用語,是學生學習英語最初接觸的內容。教師要利用學生初學英語時的興趣,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情景,在學生進行語言操練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在學習whendoyouusually…句型時,當學生們興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談論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時間時,教師在要求同學注意聽別人發(fā)言的同時,引導學生通過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來認識什么是合理安排時間,從而懂得珍惜時間。這時知識的講授、學生的交際練習,實際上成為德育滲透的載體。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達到了教育、教學融于一體的教學效果。
2、注重語言教學的情感教育,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和諧發(fā)展(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以達到某種目標的心理內驅力,動機產生于需要。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結構、認識結構、情感結構,運用
正確的心理策略,以學生為中心,環(huán)繞著學生的種種心理需要進行教學。兒童的心理需要主要由興趣、成功、審美、創(chuàng)造性四要素構成。其中,興趣是影響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師要從教學實際出發(fā),運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他們積極學習的心理需要。加強小學英語教學的活動性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游戲、唱歌、比賽、表演等教學形式,可以把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情感體驗巧妙地結合起來,同時也是向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極好機會。例如,教學中我常常采用的雙人、小組、集體比賽游戲活動,即滿足了小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又復習鞏固了所學的語言材料,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協(xié)作、相互關心的集體主義精神。(2)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小學英語教學是啟蒙階段,培養(yǎng)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小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是一種不自覺的過程,要靠老師的滲透和培養(yǎng)。小學英語階段的學習主要是感性學習,無論是語音、詞匯、語法和交際用語都應當從感性學習入手,通過示范、模仿、運用,使學生充分感知語言,從而逐漸領悟語言的內在聯(lián)系。從學習和掌握英語的角度來說,核心問題是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英語的良好習慣,這是掌握英語的關鍵。小學階段側重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適當讀寫。要把聽放在首位。要教育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老師和同學講英語,回家要聽錄音,培養(yǎng)聽力。在聽的基礎上說,積極參與課堂練習,要養(yǎng)成大膽講英語的習慣,朗讀和背誦的習慣,書寫規(guī)范整齊的習慣,運用語言交際的習慣,課后復習的習慣等。良好的語言習慣是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的一個重要開端。小學生學習、掌握少量的語言知識,固然是學習英語的基礎,但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為重要,這會使學生終身受益。
3、精心組織安排教學活動,有機地進行德育滲透
寓德過程以課堂教學為渠道,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其側重點不同。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進行交際。語言的交際性和實踐性決定了要在語境中,在活動,在模擬交際中學習英語,感受語言。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活動,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語言交際場景,教學游戲和練習形式,以學生學會為目的,以學習情趣為主線,貫穿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在教學的語境中、練習的活動中、模擬的交際中,向學生滲透德育。如:在教學whatwouldyoulike?和wouldyoulike…?的功能結構時,就可以設計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來了客人時的情景。在學
習what‘stheweatherlike?時,可以設計天氣預報發(fā)布會。在學習howmuchisit?時,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學習what’swrongwithyou?這個交際用語時,可以設計病人在醫(yī)院看病的情景。在這些模擬的語言情景的交際活動中,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在學習與他人的合作和交往。這種學習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關心他人,互助友愛,文明禮貌等思想品德和行為規(guī)范的形成。也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性,形成課堂教學的高潮。教學的全過程中,教師不斷的引導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在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學習原望的驅使下,學生會忘卻羞澀,積極向上,努力合作,去爭取更高層次的成功。伴隨著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德育融匯其中。
學科教學中的德育,重在滲透。德育的滲透在于自然地與知識溶于一體,要善于在學科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點到為止,切忌牽強附會。今后我們要繼續(xù)實踐和探索,更好地發(fā)揮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功能。
單位:建國小學姓名:李愛芹二○一一年一月
擴展閱讀:小學英語學科中德育滲透總結
小學英語學科中德育滲透總結
古人把傳道列于授業(yè)、解惑之首,可見傳道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課堂是教師傳道的主要場所,教學中應隨時注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英語教學也是如此。針對我校實際情況,根據以德育人的規(guī)律和英語這一學科的特點,我們做了如下工作:
一、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綜觀小學英語教材,我們會發(fā)現大量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是英語課堂教學應掌握的主要原則之一。例如,通過PEP教材BVIIU2的學習,教育學生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這種高尚行為應發(fā)揚光大。結合PEP教材BIVU4Whatcanyoudo?的學習,教育學生從小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好品德。通過PEP教材BVIIU4Ihaveapenpal的學習,鼓勵學生發(fā)展廣泛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學生樂于與人交往的性格。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教材里的環(huán)保內容滲透綠化、美化與環(huán)保教育。我們還利用教材里許多文明禮貌用語教育和引導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注意禮節(jié),尊重別人,與人為善。一課一課的教學,點點滴滴的滲透,逐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了解學生學英語的思想情況,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初學英語,大部分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也有學好英語的強烈愿望和信心。但由于缺少學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與氛圍,隨著課本難度的加深,部分學生英語成績越來越差,漸漸喪失了學習興趣和信心。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及時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給他們講解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實際,從身邊的所見所聞如WTO,CCTV,VCD等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明白,英語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以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無形中“為中華之崛起而學習英語”的觀念在學生心中扎下了根。同時,向學生介紹學習英語的方法,在課堂上多關注、鼓勵、表揚這部分學生,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
三、面向全體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有效的教學要以融洽的師生關系為前提。古人常說“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老師有了良好而親切的印象,對教育的內容就容易接受,其情緒也會處于積極開放狀態(tài)。教師要牢固樹立面向全體學生施教的觀念,對每一個學生負責,了解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對課堂上羞于開口說英語的學生,要鼓起他們的自信心;對于學習上有心理障礙的學生,要細心觀察、尊重他們的人格,及時解決他們思想、心理上的困難和問題,做到與學生雙向交流,建立和諧的、信任的、彼此尊重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內驅力,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道德情感。
四、開展德育活動,進行德育滲透1.舉行英語德育格言背誦以及抄寫活動。2.舉行“生活中的英語”手抄報評比活動。
總之,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語教育中,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英語教學活動中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是一個漫長而意義深遠的過程,對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起著推動作用。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小學英語學科德育工作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小學英語學科德育工作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