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數學備課組11-12學年上學期工作總結 (1)
高三數學備課組11-12學年上學期工作總結
本學期以來,高三數學備課組全體老師圍繞著學校的中心工作,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和文化素養(yǎng)為工作目標,積極開展科組的教學教研活動,努力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yè)務素質,在認真探討數學教育的特點,結合新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努力實施問題導學、資助探究的教學模式上,做了一些工作,現總結如下進入高三以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高三數學備課組重視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把握方向,夯實基礎
我校學生在數學方面基礎顯得比較薄弱。針對這一情況,學校領導非常重視,在各種會議上多次就數學的問題作了重要指示,提出了很多關于強化數學學科的具體措施。進入高三以來,數學老師統一了認識,把教學重點放在強調基礎知識方面,并且持之以恒。其中我們特別強調學生應該充分利用上課的時間,強調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達到積累知識,夯實基礎的目的。二、團結協作,群策群力
高三的復習內容龐雜,容量很大,任務艱巨就顯得任務繁重。如果每個老師都各自為陣,只顧自己班級,那就會成為一盤散沙。高考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查,更是對全體教師能力的考查。面對繁重的高考復習任務,個人力量就顯得很微弱。因此,形成團結一心,精誠合作的團隊精神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我們扎實開展備課組活動,充分發(fā)揮備課組在備考復習中的組織、安排、指導、協調功能,發(fā)揮備課組的集體智慧,群策群力,確?倧土暩咝А⒂行虻倪\行。堅持做到“四定”、“四統一”即備課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主講人;統一進度、統一資料、統一作業(yè)、統一考試,強化整體協作意識,做到信息,資源共享。分析研究學生狀況和各自的教學情況,并對優(yōu)質生、邊緣生給予更多的關注,確保其成績穩(wěn)步提高。我們充分利用備課活動及各類考試評析活動,大家充交流思想,暢所欲言,集思廣益,優(yōu)勢互補。全體備課組的老師們彼此虛心學習,互相請教,蔚然成風。
此外,我們還根據領導小組的安排,精心安排數學的優(yōu)質生輔導。針對這些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們不僅注意的學生知識與能力的提高,也注意加強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對他們提出了不同的目標和要求。例如,基礎較好的學生我們就以更高的目標要求,力爭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造佳績,而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則要求他們夯實基礎,力爭有較大的提高。注意加強與他們的溝通,消除學生的心理困惑,緩解考前心理壓力,注意考后的心理疏導。通過這些措施,讓參與輔導的學生在學習更加努力,心理更加健康,知識更加扎實,能力不斷提高!伴L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鼻斑M的道路上有很多困難艱險,但我們將鍥而不舍!八街梢怨ビ瘛蔽覀円矊⑻撔膶W習別人的經驗,不斷地充實自己,同心同德,扎實工作。
擴展閱讀:高三文科數學備課組學期工作小結
高三文科數學備課組學期工作小結
不知不覺,一個學期即將結束了,我們高三數學備課組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
績,受到年級、學校領導的認可。為了以后更好地開展工作,下面把我們的具體做法做一回顧總結如下:
一.以綱為綱,明晰考試要求
簡單地說,《考試說明》就是對考什么、考多難、怎樣考這3個問題的具體規(guī)定和解說。對《考試說明》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分析,發(fā)現命題的變化規(guī)律。今后的教學和復習中首先要扎實學好基礎知識,并在此基礎上,注意各部分知識在各自發(fā)展過程中的縱向聯系,以及各部分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系,理清脈絡,抓住知識主干,構建知識網絡。在總復習中要充分重視主干知識的支撐作用。了解使用新課程考生的實際情況;吸收新課程中的新思想、新理念,使高考數學科考查更加反映數學教育改革的發(fā)展方向。二.以本為本,把握通性通法
近幾年高考數學試題堅持新題不難、難題不怪的命題方向,強調“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的知識點看起來在課本中沒有出現過,但它屬于“一捅就破”的情況,出現的可能也是有的!白⒁馔ㄐ酝ǚ,淡化特殊技巧”,就是說高考最重視的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方法和相關的知識?荚囍行奶岢龅摹皯嗟貜闹R網絡的交匯點上設計題目,從學科的整體意義、思想含義上考慮問題”的思想。盡管剩下的復習時間已經不多,但我們仍然要注意回歸課本。只有吃透課本上的例題、習題,才能全面、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構建數學的知識網絡,以不變應萬變。在求活、求新、求變的命題的指導思想下,高考數學試題雖然不可能考查單純背誦、記憶的內容,也不會考查課本上的原題,但對高考試卷進行分析就不難發(fā)現,許多題目都能在課本上找到“影子”,不少高考題就是對課本原題的變型、改造及綜合;貧w課本,不是要強記題型、死背結論,而是要抓綱悟本,對著課本目錄回憶和梳理知識,把重點放在掌握例題涵蓋的知識及解題方法上,選擇一些針對性極強的題目進行強化訓練、復習才有實效。三.以“錯”糾錯,查漏補缺
這里說的“錯”,是指把平時做作業(yè)、平時練習試卷中的錯誤收集起來。做題的目的是培養(yǎng)能力,是尋找自己的弱點和不足的有效途徑。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多數有用的經驗都是從錯誤中總結出來的,因此,發(fā)現了錯誤及時研究改正,并總結經驗以免再犯,時間長了就知道做題的時候有哪些方面應引起注意,出錯的機會就大大減少了。如果平時做題出錯較多,就只需在試卷上把錯題做上標記,在旁邊寫上評析,然后把試卷保存好,每過一段時間,就把“錯題筆記”或標記錯題的試卷看一看。在看參考書時,也可以把精彩之處或做錯的題目做上標記,以后再看這本書時就會有所側重。查漏補缺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除了把不同的問題弄懂以外,還要學會“舉一反三”,及時歸納。做一道題你從不同角度想出5種方法,與做5道同類型的題用的時間可能差不多,前者的效果肯定比后者要好得多。高考碰到平時做過的陳題可能性不大,而解題所需的知識、方法和能力要求都不會超出大綱,都會在平時復習中遇到,關鍵是要能觸類旁通。高三復習一開始,學生可能沒有這個習慣。
因此要求每位老師每月要整理以套學生的錯題試卷,供全組復習過程中使用。四.以考學考,提高應試技能
考試是一門學問,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績,不僅取決于扎實的基礎知識、熟練的基本技能和過硬的解題能力,而且取決于臨場的發(fā)揮。我們要把平常的考試看成是積累考試經驗的重要途徑,把平時考試當做高考,從心理調節(jié)、時間分配、節(jié)奏的掌握以及整個考試的運籌諸方面不斷調試,逐步適應。平時考試的試題要精選,要注意試題的新穎性、典型性,難度、梯度和計算量適中。一般說來,考試時首先要調整好心態(tài),不能讓試題的難度、分量、熟悉程度影響自己的情緒,力爭讓會做的題不扣分,不會做的題盡量得分。然后認真、仔細讀題、審題,細心算題,規(guī)范答題。其次,應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講究快速、準確。平時做題應做到:想明白、說清楚、算準確,即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維的嚴密性、敘述的條理性、結果的準確性。當然應試的策略要因人而異,比如基礎好的學生做填空、選擇題可以控制在45分鐘左右,基礎較差的可能需要1小時甚至更多時間,主要是看怎樣處理效果最好。每次考完后,學生自己都應認真總結,教師也要盡可能講評到位。
教師講評最好能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①本題考查了哪些知識點?②怎樣審題?怎樣打開解題思路?③本題主要運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關鍵步驟在哪里?④學生答題中有哪些典型錯誤?哪些屬于知識上、邏輯上、心理上還是策略上的原因?教師自己還要考慮一個問題,就是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如何調整復習策略,使復習更有重點、有針對性。五、研究高考,科學安排
近幾年,高考數學試題穩(wěn)中有變,變中求新.其特點是:穩(wěn)以基礎為主體,變以選拔為導向,能力體現在“靈活”之中.
鑒于此,復習安排要做到:“二個加強三個突出”.
1.客觀題要加強速度和正確率的強化訓練.高考采取了客觀題減少運算量、降低難度,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完成解答題,充分發(fā)揮選拔功能.這就需要第二輪復習要在速度,準確率上下功夫.小題訓練要定時定量訓練每周至少2次,總量不得少于15題,達到大部分學生一節(jié)課完成,“優(yōu)秀生”用30-35分鐘完成,失分不多于2個題目分的目標.題目設計,數形結合(4-5個),組合選(2-3個),“估算”或特值法(2-3個).2.加強代數與幾何的有機聯系.
3.突出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就是能力”.高考試題總體分析來看,基礎性強了,但能力要求不低,其加強能力考查的途徑之一就是提高知識的靈活運用.讓“題海戰(zhàn)術”、“死記硬背”、“硬套模式”下去,讓重視分析、注重選法、思維靈活、學習潛力大的“上來”.
4.突出“三多一發(fā)展”訓練.“一題多問,層層遞進”是高考命題的又一特點.復習中,要多練多問,多練“由大到小”的分解訓練,多做結論發(fā)散訓練;發(fā)展一問為多問,一證為多證多算等.
5.突出學生閱讀分析能力訓練.試題敘述較長,部分學生就摸不著頭腦,抓不住關鍵,從而束手無策.這在應用題中較為普遍,其原因就是閱讀分析能力低.解決的途徑是,讓學生自己讀題、審題、作圖、設圖,強化用數學思想和方法在解題中的指導性,強化變式,引導
學生認識“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另外,有意識,有目的地選擇一些閱讀材料,如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應用題,利用所給信息解題等.六、注意問題:努力克服以下常見的錯誤偏向
1.克服難題過多,起點過高.復習集中幾個難點,講練耗時過多,不但基礎沒夯實,而且能力也上不去.
2.克服速度過快.內容多,時間短,未做先講或講而不做,一知半解,題目雖練習,卻仍不會做.
3.克服只練不講.教師不選范例.不指導.忙于選題刻。
4.克服照抄照搬.對外來資料、試題,不加選擇,整套搬用,題目重復.針對性不強.5.克服集體會議不力.備課組不調查學情,不研究學生,對某些影響教與學的現象抓不住或抓不準,教師“頭頭是道,夸夸其談”,學生“心煩意亂”.不研究高考,復習方向出現了偏差.
6.克服高原現象.第二輪復習“大考”、“小考”不斷,次數過多,難度偏大,成績不理想;形成了心理障礙;或量大題不難,學生忙于應付,被動做題,興趣下降.
7、強化合作意識。做到精誠團結,艱難與共。做到六個統一。①統一資料。②統一教學安排;③統一教學內容。④統一教學方法。⑤統一教學時間。⑥統一教學檢測。要分工合作,輪流負責,每人輪流備共案供大家參考,再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適當添加,每月進行一次月考,每周一次周測,每周一次集體備課,研究復習備考發(fā)現的新問題,交流復習備考經驗。
8.認真選用好復習資料,堅持教師擁有多種資料,學生用一本資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對多種資料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改編和重組,使之更符合本校或本班學生的實際水平,從而達到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復習效率的目的。凡是給學生訓練的題,教師都必須親自(至少)做一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對學生解題的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指導。
9.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適應高考的新題型。加強對學生的練習檢查力度,強化落實到個人,加強糾錯教學。
我們將一直認真努力,并出色的完成領導交給的工作任務。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高三文科數學備課組11-12學年上學期工作總結 (1)》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高三文科數學備課組11-12學年上學期工作總結 (1):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