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shù)學課題階段性總結——研究性學習
五常市十一、五課題
數(shù)學課題階段性總結
安家中學王金梅201*年5月
初中數(shù)學課題階段性總結研究性學習
為了進一步深化甘南民族地區(qū)暨合作一中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學校“抓課堂、建隊伍、促科研”的契機下,我校于201*年5月申報立項了《研究性學習與民族地區(qū)自然學科教學整合研究》為黑龍江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項研究課題,并納入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課題。在學校的統(tǒng)一布署下,近一年來課題組成員按課題研究計劃,積極開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到目前已經有三個子課題結題,一個基本上結題,另有四個子課題正處于實施階段,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收獲,預期201*年4月可以結題,F(xiàn)將課題活動及研究情況匯報如下:
一、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把課題研究及研究性學習活動作為學校的重點工作來抓
課題研究及研究性學習對于我們比較陌生,針對我校實際情況,學校領導宏觀管理、協(xié)調、分工,職責分明,明確將課題研究工作及研究性學習活動納入學校工作計劃,擺到學校重要議事日程,并有分管副校長專職負責,為開展研究性學習和課題實施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學校年級組、班主任也能夠積極配合課題工作,討論通過了《合作一中課題成果獎獎勵辦法》、《合作一中課題結題獎勵辦法》、《合作一中課題實施過程獎勵辦法》,充分調動了全體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二、教師學習培訓是研究性學習有效實施的關鍵
我校所處地區(qū),地方經濟落后,信息觀念陳舊,辦學條件差,教師整體素質相對較低,新課程理念及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薄弱,我校目前的研究與實驗明顯存在著不足,甚至空白,但無疑開展教育教學課題研究是方向。搞好教育科研,落實素質教育,必須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研究性學習課程、教學活動在省內外已有不少學校在試驗、研究、推進,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值得我們借鑒學習。教師學習、培訓是課題研究及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措施,近年來,校領導帶頭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研究教育部頒布的新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教師之間相互學習、討論,不斷提高老師們對我校及民族地區(qū)實施研究性學習課題重大意義的認識,轉變課程觀念,明確課改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了解熟悉課改的實施方案、步驟、規(guī)范要求。在本學期較長的時間里課題組成員通過報刊、雜志、網絡、媒體等多種渠道,廣泛收集各方面的資料,學校也投入了較多的資金購買了《研究性學習指導》等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書籍,復印了大量的研究性學習的參考資料,收集了國內較多的研究性學習的網絡資源,初步建立起了較為全面的研究性學習課程資源庫,為合作一中暨甘南民族地區(qū)開展研究性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研究品質,努力實現(xiàn)課題目標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生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親身體驗,是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一種必要補充。研究性學習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引導學生捕捉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需要運用綜合、統(tǒng)計、選擇等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信息收集和處理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追求進取、互相合作、克服困難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品質。針對我校學生基礎薄弱,部分學生來自牧區(qū)、基層,科學探究能力或習慣較差的特點,我們對高一、高二年級學生進行培訓,邀請甘南州農科所專家,學校教研能力較強的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的高級老師對高一、高二年級學生利用專題講座等形式介紹科學實驗、研究性學習等有關知識;組織部分任課教師印發(fā)研究性學習的資料,提供給學生進行學習;與此同時我們還篩選了一部分同學作為研究性學習的骨干,由相關課任老師進行重點培訓,對研究性學習每個階段的具體操作過程進行指導培訓,通過信息技術老師進行信息技術與研究性課程的整合方面進行培訓與實踐,以便他們盡可能地熟悉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步驟和方法,培養(yǎng)較好的科學探究能力,為下一階段在較大范圍內實施研究性學習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四、存在的問題
1、我校教師的科研意識和能力總體上還不高。相當多的教師思想準備不足,對教育科研、課題研究、研究性學習缺乏正確的認識,未能及時轉變角色,不能很好地適應研究性學習指導,影響了研究性學習的效果。具有獨立開展教研能力的教師更是有限,教師必須加強知識儲備,不斷提高科研能力。在本課題的接受與理解、推廣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難。
2、高考仍是中學教學實實在在的“指揮棒”,它的導向作用無可替代。研究性學習與高考關系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一般來說,通過研究性學習,學生培養(yǎng)了獨立探究學習的能力,實踐能力,增加了與社會接觸的機會,擴大了視野,這一切,對于在高考中取勝,當會有所助益。但是,研究性學習要占用一定的時間,它所探究的內容,似乎與高考命題沒有直接關系,加之它難調控,費時費勁,不少教師和學生對研究性學習持質疑、觀望態(tài)度,參加熱情不高。
3、如何將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去,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各學科要結合學科的特點,布置一些小型的研究性課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和方法。只有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模式,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研究性,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也是我們在下一階段重點要作的工作。
4、學校對課題研究及研究性學習的管理機制還不夠完善,特別是其中的評估機制在發(fā)揮其激勵和導向上還不夠突出,亟待進一步改進。由于管理機制的問題,有些教師和學習研究性學習在思想上缺乏足夠的重視,甚至于部分學校領導,抱無所謂的態(tài)度,這種情況一定程度影響了我校研究性學習的進一步的開展。同時也折射民族地區(qū)教學、管理理念與外地區(qū)的較大的落后和差異。
5、研究性學習中,學習者需要豐富的資源支持,這些資源包括圖書館、實驗室、社會實踐場所等等方面的學習環(huán)境組成部分。但是自治州的經濟環(huán)境條件落后,學校教學條件比較薄弱,不利于課題活動及資源的充分挖掘,經費計劃中尚無明確可資研究性學習運行的項目,本身教育課題經費欠缺。
6、大多數(shù)家長對課題研究及研究性學習認識上是茫然的。地方教育行政的宣傳、普及、支持較弱,課題研究的環(huán)境急待完善規(guī)范。
擴展閱讀: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課題階段總結
提高認識實施課題
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課題階段總結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有不斷學習,不斷發(fā)展的能力。我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這一課題正是順應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目的就是讓每一位學生能夠“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shù)學”,為每一位學生的終生學習打好基礎。
一、課題進展情況:
在教科所,實驗學校及教師的大力支持下,自201*年起提出并進行了“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的實驗和探索。此課題被列為大興安嶺地區(qū)“十一五”教育科學研究規(guī)劃課題。201*年3月9月,以調查性研究為主,重點查閱相關資料,制定實施方案。為切實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奠定基礎。201*年9月開始,以行動研究為主,輔以問卷調查法,邊實踐邊研究,逐步形成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從不同班級實際出發(fā),課題組成員各自制訂每個階段的實施計劃,邊研究邊積累資料,做好階段小結,定時交流研討。教師在本課題研究中,通過學習大量的教育理論、課改經驗,促進了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的改變。在課題實施中,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觀念,建立了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生探究學習和教師有效指導相結合的教學過程。傳統(tǒng)權威式的師生關系轉變成平等的、互相尊重、相互負責的交往方式。通過本課題的實施,教師親身感受學生隱藏著的巨大潛能,充分認識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可能性,因此把更多的教學活動留給學生,打開了一條“讓學生主動走向知識的通道”。在對待不同學生的方式與態(tài)度上,也向尊重學生差異、符合學生個人特點的方向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實現(xiàn)由原來的課堂“主人”變?yōu)橐晃弧敖M織者”和“合作者”。
二、教師對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的認識:
小學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主要指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用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課堂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班級集體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它有別于個人在自學過程中自發(fā)的、個體的探究活動,而教師的主要角色則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用“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方式”,即讓學生通過“進行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作出解決問題的猜想,嘗試解答并進行驗證”的規(guī)律去揭示知識規(guī)律,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質是讓學生學習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研究達到以下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即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作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嘗試解答,檢驗結論,交流思想的能力。
2、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探索的實踐活動,去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
3、發(fā)展學生獨立探究與合作的精神,學會通過同伴之間的積極的相互影響來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習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
三、課題研究的實施情況與基本做法:
(一).改變呈現(xiàn)方式,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行為的變化來源于觀念的變革。
課題實施的第一步就是幫助數(shù)學老師更新教育觀念,讓教師積極主動地“介入”到課題的研究中,教師們在課題研究中自身也獲得了發(fā)展。課堂教學時,教師改變了以往的授課方式,“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成了他們授課的主要呈現(xiàn)方式。
經過半年多的課題研究,現(xiàn)在教師已經基本有了自己的授課方式,講授新課時,大多按照“學生進入問題情景學生獨立思考學生間的相互交流學生歸納學習收獲”的過程出現(xiàn),同時采用圖片、對話、活動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機會,促使學生方式的多樣化。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探究、討論、交流等過程中,有了親身體驗,那么,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有了很高的學習熱情,不但自己積極思考,還能與同伴合作,相互幫助。這樣的探究性學習方式已是滲透在本課題的研究中。我們沒有把課題研究流于形式,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教師所做的已經不是表面上的只注重形式,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獲得對數(shù)學的理解,獲得數(shù)學的思想和數(shù)學學習的方法。為了解決某個問題,教師能站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來讓學生重新審視在課堂上的“探究學習”,讓他們構建知識體系,為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同時,在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與發(fā)展。(二).引導大膽猜想,讓學生進行知識建構。
從學生認識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看,傳統(tǒng)數(shù)學學習中,教師講授、學生練習的單一方式已不能適應學生發(fā)展的需要了。通過這一課題的研究和實施,讓學生在觀察后進行大膽猜想,然后進行求證,這樣實現(xiàn)了數(shù)學的再創(chuàng)造,學生在猜測、求證過程中,經過一番爭論,探討,學生始終在“愉悅”的心情下學數(shù)學,數(shù)學的魅力照射到了每個孩子的心靈,完成數(shù)學知識的構建,并主動在知識的構建中獲得滿足感。
這一課題的研究,從以往數(shù)學學習重結果轉向了重過程,但是這樣無疑是增加了教師的備課時間,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他們有了具體的課題研究的教學實施步驟:1.課前學生和教師做好充分準備,有些內容要布置學生帶好工具;2.學生要有明確的探究目標;3教師對難點要早作準備,查好資料;4.讓學生觀察一種物體或一種現(xiàn)象,或者操作某些學具;5.學生們所觀察的物體或現(xiàn)象的過程中進行思考,與同伴進行交流和討論,以彌補他們的單純的觀察和操作活動中的不足;6.每個學生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活動的過程;7.教師和學生共同歸納,對此次活動作出結論或評價。
(三).活動方式改變,由個體走向合作。
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借助直觀的活動來實現(xiàn)和反映內部的思維活動,是學生深度思維的表現(xiàn)。由于學生自身的發(fā)展存在差異,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也不同。同樣的要求,活動的能力不同,活動的質量也不同,活動的質量也是因人而異!缎抡n標》打破了傳統(tǒng)的單個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方式,明確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合作學習。通過本課題與《新課標》的整合,教師們逐漸意識到課堂教學中活動運行的方式由個體走向合作具有以下優(yōu)越性:1.節(jié)省活動的材料;2.節(jié)省活動的間;3.可以發(fā)揮“小能人”的作用,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共同學習;4.學生能夠多項交流;5.易于教師組織和管理;5易于對活動過程進行評價。由于活動方式的改變,幫助學生加強了學生與同伴合作交流,合理競爭,較為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別人,逐漸使學生形成數(shù)學特有的思想和方法,并且能夠通過數(shù)學問題的引發(fā)對其他問題的思考,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精神。
(四).規(guī)范研究制度,保證課題有效進行。
為了保證“小學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踐研究”這一課題的深入開展,我們綜合以往課題經驗的基礎,進一步規(guī)范了課題研究的制度。課題組建立、健全備課制度,分為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兩種形式;根據(jù)教師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課,認真寫好教案;課題組的實驗教師每月進行一次集體備課活動,實驗教師要對備課及其實施情況進行小結,不斷積累經驗,努力建立起本實驗課題的備課庫,提高實驗的層次。
我們?yōu)閷嶒灲處煷钆_,組織實驗教師每學期開展一次專題教學觀摩活動,具體展示課題的實驗成果;組織參加實驗的學生每學期開展一次數(shù)學學習成果的展示,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推進實驗進程。
四、預測研究成果:(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體驗。
數(shù)學教學中應當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這一觀點早已被多數(shù)教師所接受。但在以往的教學中,強調過程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知其所以然,為了促進理解或掌握結論。而探究性學習對過程的關注,就不僅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結論,還在于過程的本身。為此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于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了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tài)度,激發(fā)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欲望。
2、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基于問題、任務驅動的學習,通常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展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以及通過觀察、分析、實驗、嘗試、糾錯等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題的研究,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養(yǎng)成的質疑問難、多角度思考問題等意識和思維策略也促進了他們在課堂中的主動學習、探究學習。
3、學會合作與交流。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xiàn)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通過探究性學習課題的研究,使課堂成為一個創(chuàng)新性的學習社區(qū),特別是當采用小組學習、小組討論的形式之后,就更為直接地提供了一個群體互動的空間,使學生在其中學會相互配合、相互學習、相互啟發(fā),學會了傾聽和表達,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揚了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學會交流和分享探究的信息、創(chuàng)意和成果。
4、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
探究性學習使學生成為科學真理的探索者和追求者。學生盡管都樂于參與探究,但在探究實施過程中,必然會碰到各種問題和困難。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學生學會從實際出發(fā),通過積極嘗試探究,認真驗證,實事求是地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養(yǎng)成熱愛科學、尊重科學的態(tài)度,并且在這個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那不斷進取的精神,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都得到很好地鍛煉和發(fā)展。5、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學習成績得到提高。
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由于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學生敢說敢問,敢于發(fā)表與眾不同的意見,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
(二).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
研究性學習是解放學生更是解放教師的全新理念。教師在本課題研究中,通過學習大量的教育理論、課改經驗,促進了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的改變。在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資料。
實現(xiàn)師生關系的轉換。在課題實施中,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觀念,建立了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導下的以學習者中心、學生探究學習和教師有效指導相結合的教學過程。傳統(tǒng)權威式的師生關系讓位于平
成績得到提高。等的、互相尊重、相互負責的交往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實現(xiàn)了由原來的課堂“主人”到“服務者”的角色轉變。五、課題實驗中的困惑。
1、自從課題成立以來,由于多種原因,課題研究進展有些滯后,實驗老師也有困惑,課題中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合作,所有這些教與學的方法,與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比較,教師面臨著更為巨大的、艱辛的勞動,而且目前教學時間上與原來沒有變化,使教師覺得時間不夠用。
2、本課題的研究強調過程,強調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是注重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長遠的目標,但也有可能造成短期內學生成績的下降,這樣,來自社會、家長的壓力,將對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這一課題的研究,已經進入了研究階段,正在進行“小學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操作樣式的研究”,并對前一段時間的課題研究進行反思再實踐。在今后的課題研究中,我們課題組所有成員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將繼續(xù)搞好課題研究工作,使這一課題圓滿結題。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初中數(shù)學課題階段性總結——研究性學習》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初中數(shù)學課題階段性總結——研究性學習: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