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課題研究中期總結報告
《提高小學一至六年級中下學生計算準確率的研究》
小課題中期總結報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shù)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認識數(shù)學是從認數(shù)和計算開始的,它是學習數(shù)學的最基本能力,《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yǎng)計算能力,應該要求學生算得正確、迅速,同時還應注意計算方法的合理性和靈活性,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后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基礎,是學生今后學習、生活及參與社會所必需的基本素質之一。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計算方面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問題,我們重視了學生的動手實踐、相互合作,關注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實際計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說在計算教學這一塊花的力氣小了,導致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經常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錯誤。
小學階段是學生計算能力的最佳培養(yǎng)期,是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耐心、不畏艱難的優(yōu)秀品質,踏實、求真的科學態(tài)度的關鍵時期。為此,我們確立了《如何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研究》實驗課題,探索如何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計算作為數(shù)學的基礎技能無時不刻不滲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生產、經營交易當中,是人類生存的必備素質之一;《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課程應突出體現(xiàn)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shù)學,計算始終貫穿于小學數(shù)學各學段的四個主要領域“數(shù)與代數(shù)、空間與圖形、概率與統(tǒng)計、實踐與綜合應用”;計算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墒请S著電算化的普及,人們從大量繁瑣的計算中解脫了出來,孩子們對電子計算器的過分依賴反而使他們對計算的算理一知半解,更何談準確的計算。我校地處農村,學生多為農民子女和外來民工子女,家長本身受教育程度就不高,普遍教育意識淡薄,專注于務農和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更不要說關心學生的數(shù)學計算了。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我們發(fā)現(xiàn)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率,的確需要結合農村教育教學形式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從不同程度上去研究。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組部分有經驗的教師從多年的實踐中也探索到了一些實用性強的方法,但是對于中下學生計算的準確率的提高總找不到有效途徑,經過查找大量的資料,我們發(fā)現(xiàn)在這方面的研究很少。為此我們小學數(shù)學教研組提出了《如何提高小學中下學生計算的準確率》的小課題研究,以期使我校小學更多中下學生提高計算的準確率。
二、研究的基礎和指導思想
根據我國《數(shù)學課程標準》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其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是異常重要的,在新課程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過程中,作為一線的數(shù)學教師越來越感覺到學生的計算能力有所下降,許多學校就這方面也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如:提高學生興趣的情境教學法;呵護學生的心理分層次作業(yè)布置;讓學生充滿自信的競賽激勵法等等。
縱觀世界各國,在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上,大都有較高要求,如英國雖然不贊成煩瑣筆算,但十分重視心算和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日本在新修訂的課程大綱中明確提出了增加數(shù)學教學時間進行“計算的反復訓練”。
本課題將充分利用國內外已有的計算教學的經驗與理論,在國內外已有的調查,研究,分析結果的基礎上充分結合當前我校學生計算能力的實際,進一步開展討論,力求構建符合我校教育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
《數(shù)學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計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體會數(shù)和運算的意義掌握數(shù)的基本運算”,“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逐步形成計算技能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每一個目標要求都沒有離開“算”,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保障其進行任何數(shù)學活動的基礎,是保證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重要能力,這是終身有益的事情。而且,學習數(shù)與計算的過程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v觀整個小學數(shù)學教學,其中計算教學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單看各冊的教材目錄就可以明了;并且在教學評價中,計算的比重也是顯而易見的,單是一張數(shù)學試卷,從簡單的分值來看,100分的試卷中計算就占了40分,還不包括綜合運用中的計算。對此我們想通過此課題的實踐研究,克服計算教學的一些弊端,使我們的計算教學充滿活力與生機,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喜歡上計算課,做計算題。三、研究內容和目的(一)、研究內容
1、造成一至六年級中下學生學生數(shù)學計算的速度慢、計算正確率低和計算靈活性的差的原因。
2、尋找能夠提高一至六年級中下學生學生計算速度、計算正確率、計算靈活性的教學突破口和教學訓練方法等策略。(二)、研究目的
1、2、
總結出一至六年級中下學生計算準確率不高的初始原因;探究出一套提高一至六年級中下學生計算準確率、提高計算速度,
提高計算靈活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四、研究的特色和創(chuàng)新點
本課題研究特色:
1、將原已淡化了的口算地位提升。通過常規(guī)化的口算訓練,口算比賽等各種形式使口算恢復原有的優(yōu)勢和特色。
2、重視算法歸納。關注過程性學習,采用各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的同時注重算法。
3、在獲得計算技能的同時,保證練習質量。本課題創(chuàng)新之處:
本課題立足于新課改后計算教學現(xiàn)狀,結合傳統(tǒng)計算教學優(yōu)勢,針對我校一至六年級中下學生計算真實狀況,在實施過程中充分實踐后在進行總結,具有現(xiàn)實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五、課題研究過程及作法(一)成立實驗機構
研究的組織,由縣教研室**主任、教研員**和**教務主任**為課題組特邀顧問,指導引領課題的實施。由**擔任課題組組長,組員有一至六年級數(shù)學教師。
(二)實驗階段與步驟
本課題研究實踐為一年,具體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年9月11月)
主要任務:建立課題研究組,確定研究對象,建立研究對象的個人檔案,選擇實驗的方法及撰寫實施方案,對研究對象進行前期測評,組織培訓實驗教師,做好開題報告和開題課的工作。第二階段:實驗實施階段(201*年12月201*年7月)
主要任務(一):采用行動研究法。進行行動反思再行動的方法進行實驗、研究,不斷討論、反思、總結、修正、交流研究成果,探索出提高學生計算準確率的有效方法。
主要任務(二):采用行動研究法。探索出提高學生計算速度的有效方法。主要任務(三):探索出提高學生計算靈活性的有效方法。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年9月)
主要任務:對研究對象進行中期測評,整理研究成果,總結研究經驗,撰寫研究報告。六、主要結論
一二年級以口算為突破口,加強學生口算訓練,每天安排35分鐘口算訓練?刂埔欢ㄓ柧毩,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數(shù)感能力。訓練把握基礎性,突出針對性,尋找規(guī)律性。
加強練習,運通過實驗我們小學數(shù)學組尋找出一套適合各年級段提高計算的方法:
用多種形式,使學生形成熟練地技能技巧。
三四年級加強計算教學,上好新授課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透徹理解算理掌握法則,平常練習嚴要求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書寫工整認真審題分析的良好習慣。
培養(yǎng)學生自覺檢查驗算,獨立糾正錯誤的習慣
五六年級收集錯題類型,做到對癥下藥,每堂課加入前一天作業(yè)的易錯處,讓學生糾錯幾節(jié)新授課后,在練習課中安排一節(jié)專門易錯題類型的課以鞏固,運用新知識為主要任務,目的是及時針對學生作業(yè)中輸出的錯誤信息集中分析訂正,是學生準確掌握知識并在改錯中化知識為能力。七、課題實驗的效果、體會。
課題實驗的效果:1、速度。
以口算為例。口算具有快速、靈活的特點,學生口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現(xiàn)在正確率與運算速度上?谒銜r又快又對的學生,能迅速地再現(xiàn)計算時所需的基本知識,且其知識已經條理化,并善于縮短運算的環(huán)節(jié)和推理過程,合理選擇口算方法,簡捷地得到結果。通過1年的實驗,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口算的技巧,口算速度較實驗前有了明顯的提高。實驗前,多數(shù)學生5分鐘最多能做2030道簡單口算題,有的學困生只能做10道左右。通過23個月的口算訓練,多數(shù)學生能在5分鐘內做完50道復雜口算題,學困生能基本上完成40道左右,經過一個學期不間斷的口算練習,學生的口算速度有了飛速的發(fā)展,全班學生都能在5分鐘時間內,輕松完成50道各種類型的口算題。2、正確率。
在口算速度加快和掌握大量簡便方法的前提下,學生計算的優(yōu)秀率、良好率和及格率也隨之有很大的提高。我校經過實驗訓練的學生的計算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也說明了我們的實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基本養(yǎng)成。
實驗前,對于計算題,有的學生不會認真審題,提筆就算。在計算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抄錯數(shù)字、符號、等現(xiàn)象,書寫草率,學習馬馬虎虎。這些現(xiàn)象不能簡單地認為是粗心,而是缺乏對學生的嚴格訓練,沒有養(yǎng)成他們良好的計算習慣。通過實驗,學生養(yǎng)成了做計算題時,認真讀題,看清運算符號,分析計算數(shù)據,看有無簡便方法,再確定運算順序,最后再動筆演算的好的計算習慣。碰到數(shù)字大、步驟多的計算試題時,能做到不急、不燥、冷靜思考、耐心地計算,大部分學生的作業(yè)也做到了書寫整潔,格式規(guī)范,方法合理,就連演算也非常的認真、仔細。學生不僅養(yǎng)成了認真計算的好習慣,還養(yǎng)成了計算后認真檢查演算的習慣,能把檢驗當作計算題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檢驗時做到了耐心細致,逐步檢查,由于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地計算習慣,學生計算的正確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從而形成了良好的計算習慣。做課題體會:
教師也有很大的提高,實驗前,教師普遍存在對計算重視不夠或者叫無能為力的現(xiàn)象。比如,在教學中,對能口算的式題,也讓學生慢慢動筆算,覺得不管用多長時間能做對就行了,從而弱化了學生的口算能力,也失去了訓練其思維敏捷性的機會,導致了學生對復雜的計算算不快,算不準。經過近1年的實驗,教師的觀念與行為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教師不僅認識到了計算教學的重要,而且掌握了比較可行的教學方法。八、展望
通過做《提高小學一至六年級中下學生計算的準確率的研究》小課題研究,中下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準確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逐步由實踐型向經驗型、進而向科研型轉變。相信我們每個人會延續(xù)對本課題的研究,還會探討出一套比較好的提高計算準確率的方法。
擴展閱讀:小課題研究中期小結
小課題研究中期小結
小學數(shù)學低段審題不清的原因
一.問題的提出
從學生看到題目到動筆解決問題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這個過程便是審題。審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先導。審題能力是綜合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一種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識儲備、認知水平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而這種能力的獲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個學習、積累、反思、鞏固、發(fā)展的長期過程。而小學低年級,是學生真正面對學習的開始,面臨著獨立思考,獨立作業(yè),自主審題的開始,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具備良好的審題能力極其重要。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遇到孩子在看到自己的錯題時,抱怨自己太粗心、后悔自己做題的時候審題不清;低段老師也常常苦惱于學生不能在正確理解題目意思后再做題,我們認為這都源于學生存在較嚴重的審題障礙,由此可見,關注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更是迫在眉睫。古人云:“授人一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益!倍畬忣}不清的歸因分析
低年級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僅憑“經驗”審題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讀題不完整,沒讀完就急于動筆;對相似題型較易混淆;對題目中的
關鍵詞視而不見;對題目中數(shù)量關系缺乏思考等等。分析這些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低段學生中出現(xiàn)的審題障礙在很大程度上受學生自身特點的制約:一是生活經驗,二是認知特點。1.受生活經驗影響
學生生活在信息豐富的社會里,形形色色的生活現(xiàn)象時時刻刻地進入他們的認知領域,成為他們的生活經驗,而生活經驗是兒童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資源,兒童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經驗的激活、利用、調整、提升的過程,是自己對生活現(xiàn)象的解讀。
而現(xiàn)今,在豐富、拓寬著學生生活經驗的同時,有時生活經驗也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些負遷移。例如,學生接觸以下這類練習,由于生活中表達的習慣使然,往往發(fā)生理解上的錯誤,看到“多”便先用加法來求女生人數(shù)。當然,小學低段學生,盡管生活經驗有一定程度的拓寬,但畢竟只有7、8歲的孩子,生活經驗還是相對缺乏的,像解決有些實際的問題,想當然的列式非常普遍。這是一道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題,而不少學生對鋸6段其實只需要鋸5次這一事理不熟悉,因而思路無法展開,失之毫厘,謬之千里。2.受認知特點制約
小學兒童感知覺尚處于初步發(fā)展水平,他們對事物的空間、時間和運動特性的感知有很大的局限性。有研究者針對小學低中高年級學生的觀察品質進行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小學低段兒童在觀察的精確性方面,他們只關注事物的大致輪廓與整體特征,不能作精細分析和細節(jié)把握。在審題中,主要表現(xiàn)為對相似題型較易混淆和對題目中關鍵字
詞句的忽視等。像這樣填寫的同學占了一大半,原因主要是看到有些練習,學生就想當然地認為是自己“經驗”中的題目,比如接龍練習,學生只要認為大致形式很接近,而并未關注到前者是用等號連接的連等練習,而后者是用箭頭連接的接龍練習。從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來說,解決有些問題是沒有困難的,而真正從練習情況來看,正確率還是比較低的,正如圖中所顯示的,計算完成后,學生習慣性地將得數(shù)按一定順序排列起來,而忽略了其中最關鍵的字眼“算式”,真正要進行排隊的是“算式”而非“得數(shù)”。另外,在觀察目的性方面,小學低年級兒童的隨意性和抗干擾能力較差,無法保證長時間的持續(xù)觀察,他們感知事物常常跟著興趣走,所以顯得凌亂、跳躍、不系統(tǒng),缺乏完整性。在審題中表現(xiàn)為:審題不完整,如不看范例、只看一半就動筆、漏做等等。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小課題研究中期總結報告》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小課題研究中期總結報告: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