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色无码视频,国产av毛片影院精品资源,亚洲人成网站77777·c0m,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夜夜操www99视频,美女白嫩胸交在线观看,亚洲a毛片性生活

薈聚奇文、博采眾長、見賢思齊
當前位置:公文素材庫 > 計劃總結 > 工作總結 > 九年級歷史 知識點總結

九年級歷史 知識點總結

網站:公文素材庫 | 時間:2019-05-27 20:49:00 | 移動端:九年級歷史 知識點總結

九年級歷史 知識點總結

九年級歷史第四單元知識點總結

文藝復興時間:1416世紀

文藝復興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縛。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的內涵:以人為中心,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fā)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

文藝復興的實質:資產階級的文化運動。文藝復興的方式:弘揚古希臘、古羅馬文化。文藝復興的成就:

國家意大利意大利英國人物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代表作《神曲》《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備注文藝復興的先驅多才多藝文藝復興的意義:1.推動歐洲文化領域的繁榮;2.為歐洲資本主義復興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新航路開辟的原因:1.對財富的渴望;2.馬可波羅對東方的宣傳;3.隨著奧斯曼帝國崛起原有商路的中斷。新航路開辟經過:航海家哥倫布迪亞士達伽馬麥哲倫資助國西班牙葡萄牙葡萄牙西班牙時間149214871497149815191522成就發(fā)現美洲發(fā)現好望角到達印度環(huán)球航行新航路開辟的影響:1.加強各大洲之間的聯系,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2.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yè)繁榮起來,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3.同時開辟了殖民掠奪之路。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因:英國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嚴重束縛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

1.1640年議會的召開掀開了革命的序幕。

2.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英國成立共和國。3.1688年宮廷政變,革命結束。

1689年的《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tǒng)治開始確立起來。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1.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2.確立了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為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3.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原因:英屬北美殖民地的發(fā)展受到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阻礙。

英屬北美殖民地經濟發(fā)展的構成:北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盛行;中部農業(yè)發(fā)達,盛產糧食;南方:種植園經濟發(fā)達。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過程:1.1775年來克星頓的槍聲開始的標志。

2.1775年第一屆大陸會議決定組建軍隊,華盛頓被任命為總司令建軍標志。3.1776年7月4日第二屆大陸會議發(fā)表了《獨立宣言》建國標志。(宣言內容:P74)4.1777年薩拉托加戰(zhàn)役轉折的標志。5.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為鞏固革命成果,1787年制定憲法:美國為聯邦制國家;實行三權分立(P75);華盛頓為第一任總統(tǒng)。

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意義: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實現了國家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對以后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

法國大革命的原因:封建專制統(tǒng)治引起包括資產階級在內的第三等級的強烈不滿。法國大革命的過程:

1.1789年攻占巴士底監(jiān)獄。

2.資產階級掌權:頒布《人權宣言》;1792年廢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國;處死國王路易十六。

3.羅伯斯庇爾掌權,將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

4.1794年羅伯斯庇爾被送上斷頭臺。法國大革命高潮結束。

擴展閱讀:人教版九年級下學期歷史知識點歸納整理

世界現代史第一單元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第1課俄國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標志結果鞏固背景①一戰(zhàn)給俄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激化階級矛盾。②二月革命(1917.3)推翻了沙皇專制統(tǒng)治,形成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兩個政權并立的局面,掌握主要權力的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繼續(xù)進行帝國主義戰(zhàn)爭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起義取得勝利,揭開了俄國十月革命的序幕。(阿芙樂爾號)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寧為主席①蘇俄同德、奧議和,并退出了一戰(zhàn);②頒布了《土地法令》③1918年蘇俄首都從彼得格勒遷到莫斯科;④1920年底,打退國外敵人的進攻,鞏固了蘇維埃政權意義①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②十月革命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fā)展,鼓舞了國際無產階級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爭。(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第2課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列寧蘇聯的成立斯大林憲法評價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1921年),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fā)展商品經濟,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1922年,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當時加入聯盟的共和國有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后來發(fā)展到15個加盟共和國。)1928年到1937年實行了兩個五年計劃,重點發(fā)展重工業(yè)。使蘇聯由傳統(tǒng)上的農業(yè)國變成強盛的工業(yè)國,蘇聯的國防力量由此加強。與此同時,加快實現農業(yè)集體化1936年,蘇聯通過法憲法,宣布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標志著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形成=“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在外有帝國主義包圍,國內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情況下形成的,它在一定歷史階段里發(fā)揮過積極作用。弊端:①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使農業(yè)和輕工業(yè)長期處于落后狀態(tài);②片面強調產值和產量,造成了產品品種少、質量差;③國家從農民手中拿走的東西太多,嚴重的損害了廣大農民的利益。④經濟發(fā)展粗放,經濟效益低下。材料①我們計劃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F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列寧②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赡芰袑幍乃悸繁容^好,搞了個新經濟政策,但是后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鄧小平

第二單元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世界

第3課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凡爾賽體系巴黎和會1919年1月,協(xié)約國集團在巴黎召開會議,即巴黎和會。會議主要由英、法、美三國主宰。(“三巨頭”:法國的克里孟索、美國的威爾遜、英國的勞合喬治)凡爾賽和約1919年6月,協(xié)約國同戰(zhàn)敗國德國簽訂《凡爾賽和約》,主要內容:(1)領土: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2)軍事: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不許擁有空軍,陸軍總數不得超過10萬人;萊茵河東岸地區(qū)50千米內,德國不得設防;(3)政治:德國承認并尊重奧地利的獨立;(4)賠款:設立“賠款委員會”,決定德國戰(zhàn)爭賠款的總數;(5)殖民地: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以英、法、美等國瓜分(這一條最能體現一戰(zhàn)的帝國主義戰(zhàn)爭的性質)。(《凡爾賽和約》無視中國人民的權益,規(guī)定德國在山東的全部權益由日本繼承,從而引發(fā)了中國五四運動的爆發(fā))。體系構成國際聯盟1919-1920年,協(xié)約國分別同德國的盟國簽訂了一系列合約,同《凡爾賽合約》一起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tǒng)治的新秩序。1920年1月,在美國的提議下,成立國際聯盟。英法控制,美國沒加入(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國)其主要作用:美英日①英法日美《四國條約》,相約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屬地的權益。②英法日美意《五國條約》,規(guī)定五國海軍主力艦的噸位比例。③《九國公約》:1922年,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和獨立及領土的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實質:是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獨霸中國的局面,使中國又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大國共同支配的局面,實際上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zhí)峁┝朔奖悖康模┰u價華盛頓會議是凡爾賽會議的繼續(xù),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qū)的統(tǒng)治秩序。通過這兩次國際會議,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緩和了列強的矛盾,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華盛頓體系華盛頓會議內容材料①法國元帥福煦在聽到《凡爾賽和約》簽訂的消息后:“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zhàn)!雹诳俊斗矤栙惡图s》來為止的整個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列寧③華盛頓會議使中國“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毛澤東

第4課經濟大危機(=大蕭條)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特點a.范圍特別廣b.時間特別長c.破壞性特別大2影響A.引起各國的政局動蕩,為擺脫危機,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B.使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激化羅斯福新政目的內容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消除經濟危機“新”在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中心措施是國家對工業(yè)的調整A、頒布《國家工業(yè)復興法》,加強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yè)生產的控制與調節(jié)。B、整頓銀行,恢復銀行信用;C、農業(yè)方面,讓農民縮減耕地面積和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補償;D、興建公共工程,恢復生產,吸收就業(yè)。1、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1)背景:19291933年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德國,希特勒組織了納粹黨。(2)法西斯專政建立標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我的奮斗》)

(3)歐洲戰(zhàn)爭策源地形成標志:希特勒集總理和總統(tǒng)大權于一身,出任國家元首。(4)內外政策:①建立法西斯恐怖專政:

A、1933年制造國會縱火案,逮捕共產黨和進步人士;B、解散一切工會,取締其他一切政黨,鎮(zhèn)壓反法西斯戰(zhàn)士;C、焚毀大量進步書籍,殘酷迫害猶太人(水晶之夜);

②大搞國民經濟軍事化,瘋狂擴軍備戰(zhàn):1935年撕毀《凡爾賽和約》,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2、意大利法西斯專政的強化

(1)背景:一戰(zhàn)后經濟衰退,政治混亂,工農運動高漲

(2)標志:墨索里尼組織了法西斯黨,1922年進軍羅馬,建立了法西斯政權。

(3)強化:19291933經濟危機沉重打擊意大利,為轉移國內人民的注意力,墨索里尼加緊武力擴張。3、日本軍部法西斯化

(1)背景:19291933年經濟危機使日本階級矛盾異常尖銳

(2)過程:①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開始侵華,霸占中國東北。

②1936年受軍部控制的內閣上臺,標志二戰(zhàn)亞洲戰(zhàn)爭策源地形成。③1937年7月7日發(fā)動盧溝橋事變,全面侵華。

4、法西斯國家結盟:

特點作用啟示材料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新政”的實施,使美國的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但不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因為引發(fā)危機的資本主義制度沒有廢除①在經濟建設中政府應加大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根椐形勢的變化及時調整經濟政策。②改革也是生產力,面對危機要根據國情進行改革,為國家開辟新的發(fā)展道路,不能走極端。①嘆交換手段難逃貿易長流冰封;看工業(yè)企業(yè)盡成枯枝殘葉;農場主的產品找不到市場;千萬個家庭的多年積蓄毀于一旦。羅斯福②真正讓我們感到恐懼的,只是“恐懼”本身。羅斯福第5課法西斯勢力的猖獗

(1)1936年三個國家結成軍事同盟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又稱軸心國集團,(2)性質:侵略性的軍事政治集團

(3)影響:軸心國集團的形成使世界和平面臨嚴重威脅。

第三單元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第6課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

1、慕尼黑陰謀: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國首腦希特勒、墨索里尼、張伯倫、達拉第在德國的慕尼黑簽訂協(xié)定。

2、內容:規(guī)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以內把蘇臺德等地割讓給德國,

3、后果:使德國野心進一步膨脹,不但吞并蘇臺德,不久吞并整個捷克斯洛伐克,又把矛頭指向波蘭。4、評價:這是英、法等資本主義大國企圖(1)犧牲小國利益,換來歐洲的和平,(2)把德國的侵略矛頭引向蘇聯,以達到“禍水東引”目的的一次大陰謀,史稱“慕尼黑陰謀!边@是法國、英國縱容德國侵略到高峰的表現(綏靖政策)。它助長了德國的侵略野心,加速了二戰(zhàn)的爆發(fā)。

5、啟示:對侵略要進行有效抵制或不要讓侵略者得寸進尺或不能助長侵略者.(弱國無外交)6、二戰(zhàn)爆發(fā):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全面爆發(fā)。

7、擴大:①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襲蘇聯,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標志著“二戰(zhàn)”擴大。蘇聯軍民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取得了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

②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標志著“二戰(zhàn)”擴大到最大規(guī)模。3、轉折點: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它不僅是蘇德戰(zhàn)場的轉折,也是二戰(zhàn)的重要轉折);

中途島戰(zhàn)役(太平戰(zhàn)場的轉折美對日);

阿拉曼戰(zhàn)役(北非戰(zhàn)場的轉折美英對德)

第7課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這是“二戰(zhàn)”勝利的根本原因。

(每一[簽字國]政府各自保證對與各該政府作戰(zhàn)的三國同盟成員國及其附從者使用其全部資源,不論軍事的或經濟的!堵摵蠂倚浴罚

2、雅爾塔會議:1945年初,蘇、美、英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的雅爾塔舉行會議。達成重大協(xié)議:

A、三國將派軍隊分區(qū)占領戰(zhàn)敗的德國;

B、蘇聯同意在歐洲戰(zhàn)爭結束三個月后參加對日作戰(zhàn);

C、成立聯合國。(這次會議對戰(zhàn)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最有影響)(1945年成立,總部在美國紐約,中、蘇、美、英、法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是聯合國51個創(chuàng)始會員國之一)3、了解:“二戰(zhàn)”中的四次重大會議及主要內容:

①1943年11月美、蘇、英三國伊朗首都舉行的德黑蘭會議——準備在歐洲開辟第二戰(zhàn)場;

②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國在埃及舉行開羅會議,發(fā)表了《開羅宣言》——明確規(guī)定日本侵占的中國領土必須歸還,這為戰(zhàn)后處理日本問題提供了依據,而且也在國際上肯定了臺灣是中國的領土;③1945年初,美蘇英三國在蘇聯舉行的雅爾塔會議成立聯合國;

④1945年七、八月,蘇、美、英三國在柏林召開波茨坦會議,發(fā)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4、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勝利,德軍被迫由戰(zhàn)略進攻轉入戰(zhàn)略防御,它不僅是蘇德戰(zhàn)爭的轉折點,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重要轉折點。

5、諾曼底登陸:1944年6月,以美、英軍隊為主的盟軍,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的諾曼底登陸,開辟了第二戰(zhàn)場(第一個戰(zhàn)場是蘇德戰(zhàn)場)。

6、柏林戰(zhàn)役:1945年,蘇聯攻克德國首都柏林,希特勒自殺。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二戰(zhàn)在歐洲戰(zhàn)爭結束。

7、亞洲和太平洋戰(zhàn)場:中國等亞洲各國人民對日本猛攻;美軍在廣島、長崎投原子彈;蘇聯也對日宣戰(zhàn),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雅爾塔會議規(guī)定)。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正式簽署投降書(在日本東京灣,美國密蘇里號戰(zhàn)艦上)。二戰(zhàn)結束。

8、二戰(zhàn)的根源: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9、二戰(zhàn)的性質: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zhàn)爭。

10、二戰(zhàn)時人類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徹底改變了世界面貌,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第四單元戰(zhàn)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fā)展變化

第8課美國經濟的發(fā)展

1.五六十年代,持續(xù)繁榮:①二戰(zhàn)后,美國是最富強的國家,擁有廣闊的國際市場;②大力發(fā)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術成果,改進的生產技術,發(fā)展工業(yè)和軍事工業(yè),生產水平進一步發(fā)展;③改善人民生活,創(chuàng)造比較有利的發(fā)展環(huán)境。

2、70年代,危機與調整:①由于中東產油國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引發(fā)1974-1975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美國經濟受到嚴重打擊;②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美國經濟緩慢回升,但通貨膨脹。③80年代中期以來,形勢好轉,但債務負擔加重,成為最大的負債國。

3、20世紀90年代,新經濟:①美國在進行社會經濟改革的同時,加大發(fā)展教育、科技事業(yè),促進了以信息產業(yè)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fā)展;②完成傳統(tǒng)產業(yè)的技術改造。

第9課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fā)展1、歐洲經濟恢復和發(fā)展原因:

①美國的經濟援助(歐洲復興計劃=馬歇爾計劃);②高素質的勞動力優(yōu)勢;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④制定恰當的經濟發(fā)展政策。

2、歐洲共同體:1967年,法國、聯邦德國等六國組成了“歐洲共同體”組織(歐共體),根本原因:經濟的發(fā)展需要加強相互間的合作;意義:促進了成員國的經濟發(fā)展,提高了歐洲共同體的國際地位和作用。1993年發(fā)展為歐洲聯盟。現有成員國27個。3、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原因:

①美國的援助,朝鮮戰(zhàn)爭中日本為美軍提供大量軍需物資和后勤服務,刺激了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②利用有利的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引進最新的科學技術成就;③戰(zhàn)后日本在美軍的占領下實行非軍事化,軍費負擔小;④日本政局穩(wěn)定;

⑤重視培養(yǎng)人才,勞動者素質高;

4、概況: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日本經濟持續(xù)高速增長,到70年代初,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

5、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經濟實力最強的是美國;世界上發(fā)展最快的資本主義國家是日本。

第五單元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

第10課蘇聯的改革與解體

1.赫魯曉夫:1953-1964;全盤否定斯大林,進行了一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但沒改變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2、勃列日涅夫:1964-1982;重點發(fā)展重工業(yè),使斯大林模式更加僵化;

3、戈爾巴喬夫:1985-1991;首先經濟改革,沒成效;然后政治改革,由一黨制轉為多黨制,國家權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國脫離蘇聯的趨勢加強。

4、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8名蘇聯高官組成“國家緊急狀態(tài)委員會”發(fā)動政變,三天失敗。戈爾巴喬夫失去了領導國家的威望和能力。5、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

第11課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

1.匈牙利事件:1956年,匈牙利人民要求克服個人崇拜,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實行政治經濟改革,游行繼而沖突?ㄟ_爾領導的社會主義工人黨請求蘇聯平息暴亂,造成嚴重損失。

2、匈牙利改革:①政治上,改善黨的領導,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法制,穩(wěn)定政治局勢;②經濟上,放慢重工業(yè)的發(fā)展速度,優(yōu)先發(fā)展農業(yè)和輕工業(yè);調整農業(yè)政策,廢除義務交售制,提高農產品的收購價格,國家取消對合作社和國營農場的指令性計劃,改用價格、稅收等經濟手段進行調節(jié);在工業(yè)方面進行管理體制的改革。

3、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試圖擺脫蘇聯的改革(布拉格之春),被鎮(zhèn)壓。

4、東歐劇變:1989年下半年開始,東歐各國風云突變。南斯拉夫一分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為二,民主德國與聯邦德國合并,實現了統(tǒng)一。

第六單元亞非拉國家的獨立和振興

第12課亞非拉的奮起

1.亞洲:印度(今天我們結束了一個厄運的時代,印度再次發(fā)現了自己。尼赫魯)

1947年,英國被迫承認印度獨立,把原來的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據宗教信仰的不同劃分),實行印巴分治(蒙巴頓法案)。遺留問題:克什米爾歸屬問題,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矛盾沖突不斷。

2.非洲:埃及(1952年,納賽爾,埃及獨立。1956年,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

1960年,非洲獨立年;1990年3月納米比亞的獨立,標志著歐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長達五個世紀歷史的結束,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3.拉丁美洲:古巴:1959,卡斯特羅,走上社會主義道路。1999年,巴拿馬運河全部主權收回。

第13課動蕩的中東地區(qū)

1.一戰(zhàn)后,英國獲得巴勒斯坦地區(qū)的委任統(tǒng)治權,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大量猶太人遷回。2、二戰(zhàn)后,聯合國決定巴勒斯坦地區(qū)“分治”,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1948年,猶太人國家以色列建立,英國宣布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tǒng)治。

3、中東戰(zhàn)爭:①1948年,阿拉伯國家抵制以色列建國發(fā)動,以色列獲勝;

②1956年,英法支持以色列入侵埃及,在聯合國干預下,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③1967年,以色列突然襲擊阿拉伯國家。④1973年,埃及和敘利亞發(fā)動。

4、矛盾:①中東地區(qū)地理位置和戰(zhàn)略位置極為重要;②石油資源豐富;③歷史、宗教、種族等;④領土、水資源問題;⑤耶路撒冷問題;

5、拉賓(以色列總理)和阿拉法特(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領導人)達成和解,兩人和佩雷斯(以色列)共獲1994年諾貝爾和平獎。

第七單元戰(zhàn)后世界格局的演變

第14課冷戰(zhàn)中的對峙

1、“冷戰(zhàn)”政策的含義:1947年,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宣稱美國要領導“自由世界”,“遏制共產主義”,進而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裝侵略以外的一切手段(非戰(zhàn)爭)的敵對行動。其最根本目的是稱霸世界;直接目的:遏制共產主義2、“冷戰(zhàn)”政策的原因:

(1)二戰(zhàn)后其他帝國主義國家被削弱,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稱霸野心膨脹;(2)蘇聯力量日益壯大,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的矛盾激化。3、“冷戰(zhàn)”政策的表現:

A、政治上,提出“杜魯門主義”,、它標志著美蘇戰(zhàn)時同盟的正式破裂和美蘇之間“冷戰(zhàn)”的開始;B、經濟上,馬歇爾計劃,即歐洲復興計劃,通過對歐洲提供經濟援助,以達到逐步控制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的目的;

C、軍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加強對西歐的控制,并對歐洲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包圍。4、兩大對抗軍事集團:

①1949年,以美國為主的國家成立了針對蘇聯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②1955年,蘇聯和歐洲社會主義國家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與“北約”相抗衡。形成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大陣營對抗的兩極(美蘇)格局的局面。(兩極格局正式形成)5、美蘇爭霸:

(1)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肯尼迪;蘇:赫魯曉夫;(古巴導彈危機,柏林墻修建。優(yōu)勢在美國)(2)70年代,美:尼克松;蘇:勃列日涅夫;(蘇占優(yōu),1979年,出兵阿富汗。)(3)80年代,美:里根;蘇:戈爾巴喬夫;有限的緩和。

第15課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兩極格局不復存在,暫時形成“一超多強”局面,現正朝多極化方向發(fā)展。(世界格局的發(fā)展趨勢:舊的終結→新的尚未形成→現在“一超多強”→將來:向多極化發(fā)展。)2、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過程中,經濟實力具有決定性作用。

3、科索沃戰(zhàn)爭:1999年3-6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越過聯合國安理會,第一次打出“人權高于主權”的幌子,侵略一個主權國家。戰(zhàn)爭表明,世界多極化趨勢將是長期的、曲折的過程。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然存在。

第16課世界經濟的“全球化”

1、原因:在發(fā)展經濟過程中,各國經濟聯系日益密切,任何一個國家經濟都不能孤立地發(fā)展下去,于是,世界經濟日益成為一個整體,經濟全球化趨勢加速發(fā)展。

2、表現:①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迅速增長;②跨國公司的影響增大,生產活動的全球化趨勢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WTO,全球性的經濟組織)成立,是經濟全球化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表現。3、經濟全球化對中國既是一個機遇,也是挑戰(zhàn)。中國在順應經濟全球化的同時,制定防范風險的有效政策,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促進了經濟的高速發(fā)展。

4、201*年,中國上海成功舉辦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員領導人會議(APEC);201*年,正式加入世貿組織(WTO)

第八單元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

第17課第三次科技革命

1、時間: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

2、標志: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3、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核心)是電子計算機的發(fā)明和使用。4、生物工程:克隆技術;

5、特點:①加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縮短了知識變?yōu)樨敻坏倪^程;②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之間相遇滲透;

③新技術稱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促進經濟增長所占比重不斷上升。

6、作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社會生產力空前發(fā)展,引起了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推動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7、文學:德萊賽:美國,《美國的悲劇》;

羅曼羅蘭;法國,《約翰克里斯朵夫》;貝克特:法國,《等待戈多》;肖洛霍夫:蘇聯,《靜靜的頓河》;

奧斯特洛夫斯基:蘇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美術:畢加索:西班牙,《格爾尼卡》(為抗議1937年德國法西斯轟炸西班牙小鎮(zhèn)格爾尼卡所作)

達利:西班牙,《記憶的永恒》;

8名稱時間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紀60年代首先發(fā)生在英國標志: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紀4050年代開始,延續(xù)至今。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20世紀90年代,人類開始進入了信息時代。原子能①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②給各國經濟的發(fā)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19世紀70年代(1870年以后)開始,重要標志:電力的廣泛使用,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動力:內燃機能源:石油、天然氣①進一步推動了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②造成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fā)展不平衡;標志新能源動力:蒸汽;能源:煤炭①創(chuàng)造了巨大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影響②改變了世界的面貌,造成了亞非拉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的落后。共同結果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啟示

說明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發(fā)展的最重要的推動力9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九年級歷史 知識點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九年級歷史 知識點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九年級歷史 知識點總結》由互聯網用戶整理提供,轉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www.hmlawpc.com/gongwen/481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