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寨村美麗和諧村莊和文化特色村建設工作總結
下寨村美麗和諧村莊和文化特色村建設
工作總結
今年以來,我們下寨村黨支部緊緊按照縣委、政府“推進六千工程、創(chuàng)新十項機制”的總體工作要求,按照工作要有新思路、落實要有新舉措、農村要有新變化的思路,全面開展了美麗和諧村莊和文化特色村建設工作。經過半年來的努力工作,形成了農民素質綜合提升,干部工作漸入佳境,農村環(huán)境整體改觀,長效機制彰顯活力的運行格局。現將我村半年來工作開展情況做簡要總結。
一是抓制度建設。建立了下寨村美麗和諧村莊和文化特色村建設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和常效管理,創(chuàng)新特色村莊建設工作新機制,使下寨村特色村莊建設工作制度化。
二是抓設施建設。對村集鎮(zhèn)人口密集處設置了垃圾簍,在一定程度上克制了垃圾垃圾亂丟亂扔的現象。對村集鎮(zhèn)進行了合理規(guī)劃,新建房屋必須按照規(guī)劃修建,并且必須建成具有土家族特色的房屋。
三是抓隊伍建設。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以提高構建和諧社會能力建設為重點,加強和改進村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加大法律法規(guī)和社會管理等知識的培訓力度,提高村支兩委成員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不斷提高激發(fā)社會創(chuàng)造活力的本領、管理社會事務的本領、協(xié)調利益關系的本領、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本領、開展群眾工作的本領、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本領。四是抓宣傳發(fā)動。通過發(fā)放公開信、有線廣播、黑板報、橫幅、遠程網絡教育等形式,大力宣傳創(chuàng)建工作,使廣大村民群眾自覺參與到文化特色村的創(chuàng)建工作中,積極參加全村的文化體育活動。從宣傳發(fā)動、組織實施、檢查督促到整改提高取得實效。
五是開展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各類文化活動。各類文化活動有序地開展,大地豐富了廣大村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充分調動村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大力推動我村文化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倡導科學文明、健康和諧的農村新風尚。
存在的問題及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一是群眾素質有待提高。盡管我們不斷加大對群眾的宣傳和教育工作,但群眾對此項工作的理解程度還是不盡如人意,主動配合更是相差較遠,因此,加大對群眾的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素質將是下一步工作的主攻方向。
二是資金投入上嚴重不足。村級資金嚴重不足是目前此項工作的一大障礙,如何增加投入將是我們下一步考慮的重點。
擴展閱讀:201*全縣新農村建設工作總結 Microsoft Word 文檔 (5)
201*年全縣新農村建設工作總結
今年以來,我縣按照“三化同步”和“雙輪驅動、并行不!钡姆结槪o緊圍繞“突出重點抓示范,打造亮點出精品”的工作思路,以“千村百鎮(zhèn)示范工程”、13個美麗和諧村莊(含3個文化特色村)、205國道線新農村示范帶建設和示范村環(huán)境長效管理工作為抓手,完善工作機制,強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實,一年來,經過全縣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新農村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一、201*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健全制度,完善新農村建設工作機制
一是認真組織實施。按照“縣組織指導、鄉(xiāng)鎮(zhèn)主抓、村實施”的工作要求,于4月2日召開了全縣新農村建設工作會議,8月2日,又召開了全縣新農村建設現場觀摩暨項目編報工作會議,并先后出臺了《201*年旌德縣新農村建設重點工作實施意見》、《旌德縣201*年新農村建設工作“以獎代補”辦法》、《旌德縣201*年新農村建設示范村考核細則》、《旌德縣201*年美麗和諧村莊考核細則》等文件,進一步細化考核驗收指標和明確獎懲措施。同時,定期召開鄉(xiāng)(鎮(zhèn))分管領導匯報會,半年組織現場觀摩,總結各地好的經驗和做法,推動新農村建設工作開展。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按照省級新農村建設專項補助資金管理的要求,認真組織項目編報,統(tǒng)籌安排省級新農村建設專項補助資金對“千村百鎮(zhèn)示范工程”、美麗和諧村莊、新農村
示范帶建設和示范村環(huán)境長效管理工作進行以獎代補。同時,加大項目整合力度,結合財政“一事一議”獎補資金和農村改水、改廁、危房改造、文化、體育等涉農項目建設,集中財力開展新農村建設,共實施“一事一議”工程項目83個、解決1.6萬人安全飲水、改廁4000座、改造1000戶危房、農民書屋26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0個。
三是加強督查考評。實行新農村建設工作巡督查制,定期對項目建設、財務處理及長效管理情況進行指導和督查,對發(fā)現的問題進行現場指導,對督查中工作進展緩慢的村在全縣予以通報,并要求定期整改。完善鄉(xiāng)(鎮(zhèn))、村新農村建設考核驗收辦法,年終根據考核驗收情況,對工作不力、成效不明顯的示范村,實行動態(tài)管理。年初我縣對3個示范村進行了調整,新調整的3個示范村工作干勁足、措施有力,成效明顯。
四是探索環(huán)境長效管理模式。針對當前示范村環(huán)境衛(wèi)生、公共設施管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調研,并組織部分鄉(xiāng)(鎮(zhèn))、村到外地學習,在總結經驗和學習外地先進做法的基礎上,結合我縣實際,統(tǒng)籌新農村建設專項補助資金,按照不同的村莊規(guī)模,對示范村長效管理工作進行以獎代補。同時,定期開展檢查,不定期進行抽查,確保長效管理機制正常運行。從一年來示范村環(huán)境長效管理機制運行情況看,大部分第一批示范村都按照新農村建設長效管理的要求,制定了具體措施,聘請專職管理人員,對村莊道路、綠化帶、路燈、公共場所進行管護。
(二)突出重點,提升新農村建設工作水平
一是加快“千村百鎮(zhèn)示范工程”建設。第二批示范村示范點規(guī)模保持在150戶以上,各示范村按照“七化”標準,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全面實施村莊道路硬化、改水、改廁、綠化、亮化、美化及環(huán)境整治工作,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同時,加快“中心村”建設,進一步促進示范村整體推進。云樂鄉(xiāng)許村村以中心村建設為抓手,不等不靠,早謀劃、早動手,成效顯著,在半年現場觀摩會觀摩許村示范點時,得到大家一致好評。三溪鎮(zhèn)古城村、白地鎮(zhèn)汪村村因地制宜,注重實效,使新農村建設成為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鞏固擴大第一批示范村新農村建設成果,重點抓好14個示范村環(huán)境衛(wèi)生、公共設施管護等方面的工作,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二是加快美麗和諧村莊和文化特色村建設。認真組織選點,確定10個已建成且規(guī)模不少于100戶的示范點開展美麗和諧村莊建設。玉屏、洪川、江村3個文化特色村建設在“走平坦路、喝干凈水、上衛(wèi)生廁、住清潔房”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玉屏村依托燕水河、隆興橋等景觀打造亮點,洪川村圍繞洪源塔打造亮點,江村在全縣率先安裝了22盞太陽能路燈,提升村莊建設品味和內涵。
三是加快新農村示范帶建設。以國省道沿線村莊環(huán)境整治為抓手,整合農村危房改造、改廁、改路等項目,重點加快205國道線新農村示范帶建設,努力把新農村示范帶打造成景觀帶。205國道線新農村示范帶沿線重點村孫村鄉(xiāng)玉溪村加大村莊整治力度,并實施綠化、硬化工程,在沿線種植桂花樹
200棵,對村莊內道路進行硬化,整治取得了一定效果。
四是積極打造和培育亮點。樹立精品理念,建設精品工程,圍繞“美”字、“精”字做文章,突出抓好重點村建設,打造精品村、亮點村。如孫村鄉(xiāng)玉屏村圍繞燕水河做文章,挖掘文化底蘊,努力打造“旌德第一村”。蔡家橋鎮(zhèn)高溪村依托當地奇石和生態(tài)資源,打造秀美山村,使村莊格外玲瓏精致,一派秀美江南鄉(xiāng)村景象。旌陽鎮(zhèn)華豐村圍繞靈芝、藍莓、蔬菜、煙葉、獼猴種養(yǎng)殖等特色產業(yè),大力發(fā)展現代農業(yè),增強發(fā)展后勁。通過樹立典型,示范引導,總結經驗,輻射推廣,從而推動了全縣新農村建設工作。
今年,第二批10個示范村全部完成年初既定的目標任務,并有5個示范村實現整村推進,建成10個美麗和諧村莊、3個文化特色村,205國道線新農村示范帶建設水平明顯提升,第一批示范村環(huán)境長效管理工作初見成效。預計全年,我縣新農村建設投入1350萬元,解決農村1.6萬人安全飲水,改建衛(wèi)生廁所4600座,硬化村組道路42.5公里,硬化溝渠5500米,安裝路燈520盞,村莊綠化3200平方米,設垃圾桶(池)450個,清垃圾7100噸,培訓農民4250人次,新建農民書屋26個,新建農民休閑廣場14個。
(三)廣泛宣傳,營造新農村建設良好氛圍。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確定專人每周對新農村建設網站內容進行更新,定期編發(fā)新農村建設工作簡報,適時在旌德電視臺宣傳我縣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及時報道工作中的先進典型和先進經驗,通過抓先進、樹典型,進一步激發(fā)廣大農民群眾投
身新農村建設的熱情。全年編發(fā)簡報26期,電視宣傳報道18期,上級報刊發(fā)表稿件10篇。
二是充分發(fā)揮農民主體作用。各示范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從解決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通過運用政策杠桿調動農民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充分發(fā)揮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據統(tǒng)計今年,全縣新農村建設農民投入達485萬元。白地鎮(zhèn)汪村村、版書鄉(xiāng)南關村示范點村民每戶捐款200元硬化主干道,云樂鄉(xiāng)許村村對示范點村民硬化到戶路補助水泥,其余投入都由農戶解決。
三是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在充分發(fā)揮“政府主導、農民主體”作用的同時,組織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新農村建設,涌現出一批致富不忘家鄉(xiāng)建設的先進典型。版書鄉(xiāng)版書村程忠平,為了改善家鄉(xiāng)的生產生活條件,一期投資30萬元,硬化了老家百樂園自然村村莊道路,幫助村民改水、改廁,安裝路燈,新建停車場。二期還將投資20萬元,完善功能配套,打造美麗山水生態(tài)家園。俞村鎮(zhèn)鳧陽村汪有元捐贈了價值4萬元的路燈支持家鄉(xiāng)新農村建設。
二、201*年工作安排(一)總體要求和目標
認真貫徹“三化同步”戰(zhàn)略部署,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著力推進產業(yè)增收提升、環(huán)境整治提升、公共服務提升、農民素質提升和基層基礎提升等五大提升工程,讓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大程度地惠及廣大農民群眾。按照“抓示范,促全面,創(chuàng)特色,上水平”的工作思路,選擇一個鄉(xiāng)(鎮(zhèn))開展整鄉(xiāng)(鎮(zhèn))推進試點
工作,著力加快“千村百鎮(zhèn)示范工程”建設步伐,重點推進10個省級示范村建設,確定2至3個縣級示范村開展試點工作,創(chuàng)建8個美麗和諧村莊,打造5個文化特色村,全力推進205國道線精品示范帶建設,完善示范村環(huán)境長效管理機制,全面提升新農村建設工作水平。
(二)重點工作安排
一是著力加快示范村建設。繼續(xù)鞏固擴大第一批、第二批省級示范村新農村建設成果。選擇一個非示范村較少的鄉(xiāng)(鎮(zhèn)),開展整鄉(xiāng)(鎮(zhèn))推進試點工作。按照動態(tài)管理的原則,對第二批10個省級示范村已完成整村推進的5個村進行調整,確定5個新增省級示范村。積極增點擴面,選擇2至3個自然條件較好、基礎設施完善、群眾積極性高的村為縣級示范村開展試點工作。省級和縣級示范村要以人口集聚的中心村建設為抓手,按照“七化”標準和建設美好幸福家園的要求,著力建設環(huán)境整潔、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齊全、社會管理民主、農民生活文明健康、精神風貌奮發(fā)向上的新農村。
二是著力提升美麗和諧村莊和文化特色村建設水平。創(chuàng)建8個美麗和諧村莊,要按照尊重自然美、側重現代美、注重個性美、構建整體美的原則,將美麗和諧村莊建設成為村容村貌優(yōu)美、村莊特色鮮明、公共服務健全、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同時,突出重點村建設,打造5個文化特色村,通過提升農村的文化品味,加強歷史人文資源的挖掘、開發(fā)和保護,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傳統(tǒng)村落,培育成為傳統(tǒng)文明和現代文明
有機結合的文化特色村。著力將美麗和諧村莊和文化特色村建成新農村建設的樣板村、精品村。
三是著力打造205國道線新農村精品示范帶。以205國道沿線環(huán)境整治為抓手,結合農村清潔工程、危房改造、改廁等項目,對示范帶沿線所有村莊和可視范圍內環(huán)境進行全面整治,示范帶上的所有村莊基本實現布局優(yōu)化、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路燈亮化、衛(wèi)生潔化、河道凈化、環(huán)境美化,沿線道路兩側實現綠化、亮化、潔化、凈化、美化,結合黃山東線生態(tài)休閑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著力將205國道線新農村示范帶打造成精品示范帶。
四著力健全示范村環(huán)境長效管理機制。堅持建管并重的原則,以第一批11個和第二批8個整村推進的示范村為抓手,圍繞村莊環(huán)境衛(wèi)生治理、公共設施管護等方面,采取分類管理的模式,加大獎懲力度,強化管理責任意識,進一步完善示范村環(huán)境長效管理機制,鞏固新農村建設成果。
(三)工作措施
為了確保201*年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取得實效,將在總結往年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做到思路早謀劃、政策早制定、工作早落實。
一是廣泛營造輿論氛圍。充分利用新農村建設網站、電視、報刊、宣傳欄等有效載體進行廣泛宣傳,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及時報道工作中的先進典型和先進經驗,通過抓先進、樹典型,進一步激發(fā)廣大農民群眾投身新農村建設的熱情。
二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1、按照創(chuàng)業(yè)增收生活
美的要求,圍繞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大力發(fā)展“一村一品”。轉變農村經濟發(fā)展方式,促進農民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2、按照規(guī)劃科學布局美的要求,加快中心村建設,提升農民居住條件和農村人居環(huán)境。3、按照鄉(xiāng)風文明行為美的要求,加強文明知識的普及教育,提高農民群眾文明素養(yǎng)。4、按照村容整潔環(huán)境美的要求,切實抓好改路、改水、改廁、垃圾處理、污水治理等項目建設,加大村莊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建設水平。
三是整合資金投入。積極爭取各級財政支持,統(tǒng)籌安排省級新農村建設專項補助資金和縣級財政資金,研究制定201*年新農村建設“以獎代補”辦法,對省級和縣級示范村、美麗和諧村莊、文化特色村、精品示范帶建設及示范村環(huán)境長效管理進行以獎代補。同時,定期召開縣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調度會,按照“渠道不變、用途不變、投向統(tǒng)一、管理統(tǒng)一”的原則,整合涉農項目資源,集中財力開展新農村建設。
四是加強督查和指導。實行新農村建設工作巡督查制,針對示范村、美麗和諧村莊、文化特色村和精品示范帶不同的建設要求,采取分類指導的辦法,定期對項目村工程建設、財務處理及長效管理情況進行督查和指導。認真開展新農村建設調查研究,積極探索適合我縣新農村建設的模式,不斷總結和推廣各地好的經驗和做法。
五是健全環(huán)境長效管理機制。采取分類管理的模式,根據201*年環(huán)境長效管理情況將示范村劃分成一類村(樣板村)、二類村(達標村)、三類村(難點村),一類村每年檢查2
次,二類村每年檢查4次,三類村采取定期明查和不定期暗訪相結合的方式,強制入軌。年終組織考核,重新排名、分類,連續(xù)兩年被納入三類村管理的示范村,不再安排長效管理資金和其他新農村建設項目,并將示范村環(huán)境長效管理工作納入鄉(xiāng)(鎮(zhèn))目標管理考核。
六是完善績效考評制度。嚴格執(zhí)行項目建設績效考核評估機制,按照“多干多補、少干少補、不干不補”的原則,進一步完善新農村建設考評辦法,將新農村建設工作實績納入鄉(xiāng)鎮(zhèn)和示范村考核內容,嚴格兌現獎懲措施。年終召開全縣新農村建設總結大會,對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到位、行動遲緩、成效不明顯的示范村進行動態(tài)管理。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下寨村美麗和諧村莊和文化特色村建設工作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下寨村美麗和諧村莊和文化特色村建設工作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