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高效課堂教科研總結(jié)
“自主高效課堂”教學工作總結(jié)
中心小學李紅
本學期通過高效課堂教學,以及聽其他老師的課,對高效課堂的教學流程和教學環(huán)節(ji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1、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
通過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的了解,教師精心設計學案,把重點和難點知識通過問題引領呈現(xiàn)給學生,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指明方向,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來完成,但是無論多么優(yōu)秀的學生也不可能理解得非常透徹,都需要教師對他們理解不足的地方進行點撥,所以,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去學,這個階段教師只是記錄學生學習中的困惑,待展示階段把難點補充出來,讓學生去探究。
2、放手讓學生去展示。
在學生進行展示的時候,教師不要隨意的打斷,視他們展示的程度進行及時的追問,這樣不至于使學生偏離教學主題,節(jié)省時間。對于學生展示不了的內(nèi)容教師有必要進行講解時必需講解。
3、重視學生的幫扶作用。
如果我們能發(fā)揮好學生的幫扶作用的話,那么一個班一節(jié)課會有多少個“老師”啊,我們的壓力就會小得多,不僅優(yōu)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使優(yōu)生在學會的同時有事可做。同時差生也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最重要的是,差生可以在別人幫扶下,學到別人的學習方法。在幫扶過程中,二人互考,大大地提高了知識的鞏固程度,學習效率也會極大的提高。在小組交流階段,教師要安排學優(yōu)生對他們進行幫扶,而且要做為任務布置下去,在小組考核中給加評價,這樣在調(diào)動各小組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提高了全班的學習效率。展示階段,由于進行了小組的幫扶,大多問題學困生能明白了,所以在展示過程中,盡可能讓學困生來展示,一些他們展示不了的問題,通過其他學生或老師的講解后,進行鞏固時也要盡可能的對學困生進行提問。一是可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二是可以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也有成功的感覺,也能體驗到班級的溫暖,讓他們感到自己也是集體的一部分,老師對他們也同樣的關注。
此外,本學期在關注學生的傾聽,導學案的編寫,教學流程的設計等方面,我也取得了一些收獲。相信只有不斷的鉆研,不斷的思考,不斷的改進才能使課堂更有實效,更精彩,學生的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擴展閱讀:以高效課堂為抓手 扎實推進教科研工作
以高效課堂為抓手扎實推進教科研工作
201*201*年度第一學期送橋初中教科研工作總結(jié)
盤點過去的一學期,在校長室的領導下,教科室工作以學校發(fā)展為宗旨,堅持以“科研強師,科研興校”為指導思想,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以高效課堂為主要著眼點,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教科研氛圍,開展多種形式、多個層面的教科研活動,精心打造教師隊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促進我校教科研水平向更高層次發(fā)展,F(xiàn)就這一學期的工作總結(jié)如下:
一、科研制度化,讓“高效課堂”成為教研的主目標。
教科室開學之初就著手落實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以業(yè)務學習、教研活動、集體備課等作為新課程研究的主陣地,成立了教科研工作領導小組,“教學校長教科室教研組備課組”的科研管理網(wǎng)絡。領導帶頭參加教研活動,校領導及中層具體指導教研活動。同時,充分發(fā)揮教科室主任的引領導航作用,扎扎實實地開展活動,使得教科研工作順利地走向正規(guī)化、制度化的軌道。
1、在工作中,我們堅持按照各項規(guī)定,組織教學教研,認真制定教學教研工作計劃,堅持業(yè)務學習制度,聽評課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加強了備、講、批、輔等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程管理。本著理論和實踐相結(jié)合的原則,在教研活動中,研究新課程,在課堂教學中,實踐新理念。
2、重視課堂教學的展示與研討。學校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學科組長、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依據(jù)學校課堂模式上示范課,并分別組織本學科的老師開展討論高效課堂特征,挖掘示范引領課的價值與意義,讓示范課的特征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把學校的意圖通過課例的研討交流轉(zhuǎn)化成教師統(tǒng)一的行為。
二、強化校本培訓,促教師可持續(xù)發(fā)展。
1、教師專業(yè)成長,教育科研是先導,理論學習是基礎。我校采用自學和集體學習的方式要求教師進行業(yè)務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本學期先后組織學習了《高效課堂下規(guī)則文化》、《課堂流程應該遵循什么樣的原則》、《高效課堂需要什么規(guī)則與模式》和《溝通讓課堂更高效》等文章,同時每位教師根據(jù)學習理解情況人人寫出心得體會,并且組織教師代表進行交流,這一舉措使全體教師更加堅定了打造高效課堂的信心和決心,更自覺積極投身“構(gòu)建高效課堂”的實驗中。
2、拓展教師學習空間,通過“走出去”開闊教師視野。本學期先后組織七年級語文教師參加高郵市學案研討會,陸春芬老師參加江蘇省英語優(yōu)質(zhì)課觀摩活動,宰森旺老師參加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專業(yè)委員會“十一五”重點科研項目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科研培訓,陶海林老師參加第十三屆現(xiàn)代與經(jīng)典全國初中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會,周梅老師參加揚州市“顧黃初杯”語文優(yōu)質(zhì)課大賽的觀摩活動,英語與物理教師參加西片教學研討活動,通過這些機會與專家、名師面對面的交流,近距離的接觸,使教師受益非淺。
3、發(fā)揮優(yōu)質(zhì)課大賽的激勵作用。本學期期中之后由學校領導牽頭,骨干教師、教研組長參與,成立了各學科評審小組,進行“三學”自主合作學習高效課堂優(yōu)質(zhì)課大賽,對全校每位任課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了量化評分,賽課的教師精心準備,積極參賽,經(jīng)評委認真評審,最終宰森旺、鄭賢明、陸春芬、李桂兵分別獲得語文、數(shù)學、英語、理化賽課一等獎。
三、開展活動,讓高效課堂模式更加優(yōu)化。
本學期,我校積極組織教師開展常規(guī)科研活動,以活動為載體,打磨細節(jié),提高課堂效率。
1、課堂教學是素質(zhì)教育的主渠道,是新課改的主陣地。學校重視新課改的課堂教學的研究,強調(diào)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必須體現(xiàn)新課標的理念,切合我校的模式。學校組織教務處、教科室、學科組負責人堅持推門聽課,并定期匯報交流,形成常態(tài)下課堂教學情況會診報告,每月向全體教師報告一次,肯定成績,重點剖析不足,開出良方,促進了常態(tài)下課堂效率的提高。通過面廣量大的“隨堂聽課”,鞭策了全體教師認真地備課及上課;通過推門聽課,校領導熟知教師們的備課講課情況,了解了廣大學生的課堂學習和班級狀況。所有這一切,通過分析、梳理、整合,都為教師怎樣改進教學,學生怎樣學會學習,以及學校怎樣科學管理,提供了大量的寶貴的信息資源。
2、各學科組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紐帶,教科室能夠?qū)W校行政會議的具體舉措落實到實處,學科組功不可沒。一學期以來,各教研組充分利用周三和周四下午開展“三學”自主合作學習課堂模式教學研討活動,以聽評課為載體,分學科對各類課堂進行細節(jié)打磨。針對存在問題,邊討論邊整改,將整改的課堂教學案例形成典型課例,整合到現(xiàn)行的模式當中,起到了優(yōu)化我校教學模式的作用。四、課題引路,為高效課堂提供理論支撐。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老師的勞動能夠給老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diào)乏味的義務,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睘榇耍覀児膭罱處熥哐芯恐,努力做研究型教師。我校以科研促教改,認真抓好教研工作,進行教法、學法研究,切實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課題引路,積極推進校本專題研究。
1、開展課題研究!白屨n題研究來源于實踐又回歸實踐,起始于教育教學又
終結(jié)為教育教學”是我們始終不渝的倡導宗旨,為了打造高效課堂,我們以小課題研究為突破口,扎扎實實開展教育教學科研工作。教科室為此制定十個微型課題,要求教師人人在校本研修小組內(nèi)上一節(jié)專題研討課,課后圍繞主題進行專題研修;使教研活動更具針對性,更有深度,從而破解了許多導致課堂低效的問題,教師的教研能力、教學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小課題研究,不僅有效地推進了課堂教學改革,還讓教師以研究的狀態(tài)工作,找到了自己的尊嚴和價值,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與快樂!
2、積極申報課題。本學期每個教研組在本組學科帶頭人的引領下,都根據(jù)本組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選擇或自擬了研究課題,申報了6個高郵市“高效課堂實踐”課題和5個揚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并且都提出了各自己課題研究目標、學期任務和具體的操作步驟等,學期教學中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貫徹。
五、積極服務,促課改成果轉(zhuǎn)化
學校教科室不斷增強服務意識,認真修改和組稿,積極向上級教育部門推薦教師教學論文參評。本年度,我校的教科研取得了驕人的業(yè)績。我校論文獲獎級別有所提高,在教育教學研究論文、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比賽中,宰森旺、江平的語文論文獲得國家級一等獎,趙安林的物理創(chuàng)新設計獲得江蘇省三等獎,阮中田的英語論文、陳莉、江平多媒體教學論文獲得揚州市一等獎,丁芳、曹金香多媒體教學論文、陸春芬的英語論文獲得揚州市二等獎,梁少娟、趙艷的多媒體教學論文獲得揚州市三等獎,在高郵市第18次教育教學論文比賽中,20人投稿,15人獲獎,獲獎率達75%,其中丁芳、李桂兵、丁德兵、曹健、宰華平、丁玲六人獲得一等獎,宰森旺、曹金香、王俊、呂小艷、龍建梅五人獲得二等獎,呂秀蘭、徐有杰、李圣紅、趙正萍等四人獲得三等獎。在教學基本功大賽和師能“百千萬工程”百名校長科研引領下“我的教學主張”展評比及第二屆全市“珠湖課改星光大舞臺”教師優(yōu)秀課評比中,濮長江、佘中林、潘榮敏分獲高郵市一等獎,江平、梁少娟獲得高郵市二等獎,宰森旺、李玉軍、夏曉慶獲得高郵市三等獎。在師能“百千萬工程”萬名青年教師“我的教學改進”案例評比中,所投的6人篇稿件全部獲獎,獲獎率100%,其中潘榮敏、陸春芬、丁玲獲得高郵市一等獎,何穩(wěn)寅、趙正萍獲得高郵市二等獎,龍建梅獲得高郵市三等獎。顧正玉、趙安林和宰華平三人的教學論文分別在國家級刊物和核心期刊上發(fā)表。
本學期還順利通過了揚州市教科研樣本校的驗收和高郵市教育科研單項獎的考核。
課堂模式上,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了“三學”自主合作學習模式,并且入選揚州市教科所主編的教學模式一書之中(全市80個模式精選25個),擬在明年由揚州市教科所進行論證,并向全市推廣。
六、正視問題,明確工作改進方向。
新形勢下的學校教科研工作,必須真抓實干,并且要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為提高學校教育質(zhì)量獻計獻策,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和諧發(fā)展服務。因此,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處:1、有些教師教育觀念陳舊頑固,平時課堂使用傳統(tǒng)的講授法,只有在公開課時被迫使用“三學”模式教學,實行新舊兩條腿走路。但一遇到推門聽課就露了馬腳。
2、科研成果的“含金量”有待提高。在所獲獎的項目和所發(fā)表的論文中,省級獲獎項目和在國內(nèi)外核心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極為短缺,與真正的學術論文要求相距尚遠。
3、教育科研工作,應更好地與課堂教學研究結(jié)合起來,使教科研深入課堂,使教師個個成為研究者,只有這樣,教科研才能具有真正的意義和價值。
問題的存在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將會進一步探索與完善,使教育科研煥發(fā)出巨大的生命力,真正成為教師成長、新課程實施的內(nèi)驅(qū)力,成為基礎課程改革的一個嶄新亮點!
以高效課堂為抓手扎實推進教科研工作
201*201*年度第二學期送橋初中教科研工作總結(jié)
盤點過去的一學期,在校長室的領導下,教科室工作以學校發(fā)展為宗旨,堅持以“科研強師,科研興!睘橹笇枷,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以高效課堂為主要著眼點,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教科研氛圍,開展多種形式、多個層面的教科研活動,精心打造教師隊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促進我校教科研水平向更高層次發(fā)展,F(xiàn)就這一學期的工作總結(jié)如下:
一、科研制度化,讓“高效課堂”成為教研的主目標。
教科室開學之初就著手落實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以業(yè)務學習、教研活動、集體備課等作為新課程研究的主陣地,成立了教科研工作領導小組,“教學校長教科室教研組備課組”的科研管理網(wǎng)絡。領導帶頭參加教研活動,校領導及中層具體指導教研活動。同時,充分發(fā)揮教科室主任的引領導航作用,扎扎實實地開展活動,使得教科研工作順利地走向正規(guī)化、制度化的軌道。
1、在工作中,我們堅持按照各項規(guī)定,組織教學教研,認真制定教學教研工作計劃,堅持業(yè)務學習制度,聽評課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加強了備、講、批、輔等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程管理。本著理論和實踐相結(jié)合的原則,在教研活動中,研究新課程,在課堂教學中,實踐新理念。
2、重視課堂教學的展示與研討。學校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學科組長、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依據(jù)學校課堂模式上示范課,并分別組織本學科的老師開展討論高效課堂特征,挖掘示范引領課的價值與意義,讓示范課的特征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把學校的意圖通過課例的研討交流轉(zhuǎn)化成教師統(tǒng)一的行為。
二、強化校本培訓,促教師可持續(xù)發(fā)展。
1、教師專業(yè)成長,教育科研是先導,理論學習是基礎。我校采用自學和集體學習的方式要求教師進行業(yè)務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本學期先后組織學習了《試論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的本質(zhì)特征》、《像李吉林那樣做教育》、《讓學生擺脫游離》、《更新教育觀念須破重重難關》、《方向方略方法》和《不被注意的幾個教學細節(jié)》等文章,同時每位教師根據(jù)學習理解情況人人寫出心得體會,并且組織教師代表進行交流,這一舉措使全體教師更加堅定了打造高效課堂的信心和決心,更自覺積極投身“構(gòu)建高效課堂”的實驗中。
2、拓展教師學習空間,通過“走出去”開闊教師視野。本學期先后組織九年級各學科教師參加揚州市、高郵市和西片高效課堂復習研討會,龍建梅、陳莉、陶海林等老師參加揚州市課堂模式推進現(xiàn)場會,顧金保等8位老師參加“國培計
劃”義務教育骨干教師遠程培訓,通過這些機會與專家、名師面對面的交流,近
距離的接觸,使教師受益非淺。三、開展活動,讓高效課堂模式更加優(yōu)化。
本學期,我校積極組織教師開展常規(guī)科研活動,以活動為載體,打磨細節(jié),提高課堂效率。
1、課堂教學是素質(zhì)教育的主渠道,是新課改的主陣地。學校重視新課改的課堂教學的研究,強調(diào)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必須體現(xiàn)新課標的理念,切合我校的模式。學校組織教務處、教科室、學科組負責人堅持推門聽課,并定期匯報交流,形成常態(tài)下課堂教學情況會診報告,每月向全體教師報告一次,肯定成績,重點剖析不足,開出良方,促進了常態(tài)下課堂效率的提高。通過面廣量大的“隨堂聽課”,鞭策了全體教師認真地備課及上課;通過推門聽課,校領導熟知教師們的備課講課情況,了解了廣大學生的課堂學習和班級狀況。所有這一切,通過分析、梳理、整合,都為教師怎樣改進教學,學生怎樣學會學習,以及學校怎樣科學管理,提供了大量的寶貴的信息資源。
2、各學科組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紐帶,教科室能夠?qū)W校行政會議的具體舉措落實到實處,學科組功不可沒。一學期以來,各教研組充分利用周三和周四下午開展“半日”教學研討活動,活動由三項內(nèi)容組成:一是“三學”自主合作學習課堂模式教學專題研討;二是以聽評課為載體,分學科對各類課堂進行細節(jié)打磨;三是分備課組進行集體備課!鞍肴铡苯虒W研討活動有力地提高了教師的業(yè)務水平,也解決了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還起到了優(yōu)化我校教學模式的作用。
3、開展教學案的設計比賽活動。該活動是教師鍛煉的機會,更是教師提高的平臺,從而提高了青年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能力,加快了青年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最終趙正萍、李玉軍、劉長偉分別獲得數(shù)學、理化教學設計一等獎。
4、發(fā)揮優(yōu)質(zhì)課大賽的激勵作用。本學期期中之后由學校領導牽頭,骨干教師、教研組長參與,成立了各學科評審小組,進行“三學”自主合作學習高效課堂優(yōu)質(zhì)課大賽,賽課的教師精心準備,積極參賽,經(jīng)評委認真評審,最終陶海林、宰森旺、鄭賢明、趙正萍、陸春芬、陳莉、曹金香、劉長偉、梁少娟分別獲得語文、數(shù)學、英語、理化賽課一等獎。
四、課題引路,為高效課堂提供理論支撐。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老師的勞動能夠給老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diào)乏味的義務,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為此,我們鼓勵教師走研究之路,努力做研究型教師。我校以科研促教改,認真抓好教研工作,進行教法、學法研究,切實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課題引路,積極推進校本專題研究。
1、開展課題研究!白屨n題研究來源于實踐又回歸實踐,起始于教育教學又
終結(jié)為教育教學”是我們始終不渝的倡導宗旨,為了打造高效課堂,我們以小課題研究為突破口,扎扎實實開展教育教學科研工作。教科室為此制定十個微型課題,要求教師人人在校本研修小組內(nèi)上一節(jié)專題研討課,課后圍繞主題進行專題研修;使教研活動更具針對性,更有深度,從而破解了許多導致課堂低效的問題,教師的教研能力、教學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小課題研究,不僅有效地推進了課堂教學改革,還讓教師以研究的狀態(tài)工作,找到了自己的尊嚴和價值,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與快樂!
2、積極申報課題。本學期每個教研組在本組學科帶頭人的引領下,圍繞申報的揚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三學”課堂教學模式,并且都提出了各學科子課題研究目標、學期任務和具體的操作步驟等,學期教學中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貫徹。
五、積極服務,促課改成果轉(zhuǎn)化
學校教科室不斷增強服務意識,認真修改和組稿,積極向上級教育部門推薦教師教學論文參評。本年度,我校的教科研取得了喜人的業(yè)績。我校論文獲獎級別有所提高,在江蘇省教育學會論文評比中,朱士梅、龍建梅的論文獲得二等獎,丁玲、宰森旺等11位老師的論文獲得省三等獎。在江蘇省教育第八屆新世紀園丁論文大賽中,趙正萍的論獲得三等獎。在江蘇省教育贏在未來杯龍芯電腦運用論文大賽中,張長銀的論獲得二等獎。在江蘇省教育廳五四杯論文大賽中,張長銀、李桂兵、周梅的論均獲得三等獎。在高郵市藝體教師論文評比中,徐有杰獲得一等獎,張廣寶、任繼萍獲得二等獎。在教學基本功大賽中,陳莉、丁玲分獲高郵市二等獎和三等獎。張廣寶、潘榮敏、江平、宰華平、曹金香、金廣美等人的教學論文分別在在國家級和省級刊物發(fā)表。
本學期還順利通過了高郵市督導室組織的高效課堂的飛行檢查。
課堂模式上,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了“三學”自主合作學習模式,并且入選揚州市教科所主編的教學模式一書之中(全市80個模式精選25個),擬在明年由揚州市教科所進行論證,并向全市推廣。
六、正視問題,明確工作改進方向。
新形勢下的學校教科研工作,必須真抓實干,并且要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為提高學校教育質(zhì)量獻計獻策,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和諧發(fā)展服務。因此,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處:
1、有些教師教育觀念陳舊頑固,平時課堂使用傳統(tǒng)的講授法,只有在公開課時被迫使用“三學”模式教學,實行新舊兩條腿走路。但一遇到推門聽課就露了馬腳。
2、科研成果的“含金量”有待提高。在所獲獎的項目和所發(fā)表的論文中,省級獲獎項目和在國內(nèi)外核心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極為短缺,與真正的學術論文要求相距尚遠。3、教育科研工作,應更好地與課堂教學研究結(jié)合起來,使教科研深入課堂,使教師個個成為研究者,只有這樣,教科研才能具有真正的意義和價值。
問題的存在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將會進一步探索與完善,使教育科研煥發(fā)出巨大的生命力,真正成為教師成長、新課程實施的內(nèi)驅(qū)力,成為基礎課程改革的一個嶄新亮點!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自主高效課堂教科研總結(jié)》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自主高效課堂教科研總結(jié):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