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 丁譽荃
指導教師:王曉麗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學者。戊戌變法領袖之一。他之所以有這么大的成就,是因為他那堅持不懈的鉆研精神和一份愛國的心。
梁啟超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后從師于康有為,成為資產(chǎn)階級改良運動的宣傳家。戊戌變法前,與康有為一起聯(lián)合各省舉人發(fā)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后先后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一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主講,并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戊戌變法失敗后,與康有為一起流亡日本。他是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理論倡導者?梢,他變法的態(tài)度十分堅決。
梁啟超“夙不善桐城派古文”,在散文的內容與形式上都進行了重大突破。他的散文或揭露批判黑暗丑惡的現(xiàn)實,或為祖國的現(xiàn)狀憂心忡忡,或引進西方先進的思想與科技,積極呼吁變法自強,將散文作為其變法思想的宣傳工具。在形式上,他的散文議論縱橫、氣勢磅礴,筆端常帶感情,極富鼓動性。尤其是他創(chuàng)作的《少年中國說》,用生動的排比手法——少年x則(中)國x,讀起來蕩氣回腸,能激起人們那顆愛國的心。
梁啟超碧血丹心,而且非常聰明機智。
梁啟超九歲那年,他的祖父梁維清帶著他乘坐木船,由水路經(jīng)江門前往廣州參加考試,這個還是梁啟超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
當時滿船的人都是準備應試的趕考的書生,大家坐在一起都是在討論學問和夸耀才學的。一日在船上吃午飯,剛好吃的是白米飯和蒸咸魚,有一個考生就提議以咸魚為題進行吟詩或作對。其實用咸魚入詩入對,是一個非常難的題目,因為咸魚雖然是廣東人飯桌上的名菜,但畢竟是登不了大雅之堂,俗話說:“進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但說的仍然是臭,并且是與“入芝蘭之室”相對著的,話題一出,當時滿船的考生都一下子被難倒了,大家紛紛都在抓耳撓腮,苦苦思考。
梁啟超稍停片刻,便當眾吟誦:“太公垂釣后,膠鬲舉鹽初”。在座的人聽了,都不約如同地愣了一下,然后大家都拍手叫好,不約而同地稱贊他的詩做得十分切題,風格典雅,詩意濃郁,而且適當?shù)剡\用典故,不落俗套,是一個十分難得的好句。
后來有人討論到梁啟超的時候,就有這樣戲言:“廣東咸魚從此得翻身了,入風流儒雅的一類了”,這個可能都是從梁啟超作咸魚詩中得到的。他9歲時就可吟出此詩,可見,他也很有才華。
戊戌變法失敗后,梁啟超逃到國外。他奮發(fā)圖強,在文學理論上引進了西方文化及文學新觀念,首倡近代各種文體的革新。文學創(chuàng)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詩歌、小說、戲曲及翻譯文學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響最大。
戊戌變法失敗了,但是喚醒了中華民族反對封建主義的意識,爭取民族自由的權利。梁啟超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應該也有一顆愛國的心,為國家做出貢獻!
教師評語:梁啟超被公認為是中國歷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臺后仍能在學術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這樣一位人物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成就?小作者抓住了梁啟超的一些小故事,夾敘夾議,帶給我們讀者些許啟示。文章語言流暢、條理清晰,生動地把故事敘述出來,并且將它們連接在一起。一顆愛國的心讓梁啟超這般努力付出,我們不也需要這顆心嗎?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