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色无码视频,国产av毛片影院精品资源,亚洲人成网站77777·c0m,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夜夜操www99视频,美女白嫩胸交在线观看,亚洲a毛片性生活

薈聚奇文、博采眾長、見賢思齊
當前位置:公文素材庫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工作制度存在的若干問題及完善建議法律論文

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工作制度存在的若干問題及完善建議法律論文

網站:公文素材庫 | 時間:2019-05-28 12:31:00 | 移動端: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工作制度存在的若干問題及完善建議法律論文

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工作制度存在的若干問題及完善建議法律論文

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工作制度存在的若干問題及完善建議法律論文

一、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工作制度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近5年來,市局稅務案件審理委員會共審理重大稅務案件37件,占市局稽查局同期案發(fā)數的10.6%。通過審理共變更稽查部門擬處理意見17件,退回稽查部門補充調查案件3件。通過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工作制度,納稅人共補稅款2,688萬元(其中,企業(yè)所得稅651萬元),交罰款233萬元。從實踐情況看,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工作制度在以下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一)保證了國家稅法的正確貫徹執(zhí)行。通過重大案件審理,糾正了基層政策執(zhí)行中存在的一些錯誤和偏差,確保了國家統(tǒng)一稅法的正確貫徹執(zhí)行。

(二)強化了執(zhí)法監(jiān)督。在重大案件審理中,法規(guī)部門(審委會辦公室)和有關業(yè)務部門在案件審理環(huán)節(jié)介入,通過事中監(jiān)督,進一步深化了行政執(zhí)法責任制,增強了執(zhí)法責任感,提升了執(zhí)法水平。

(三)優(yōu)化了納稅服務。在重大案件審理中,審委會辦公室堅持嚴把“證據關、法律關和程序關”,堅持合法行政和合理行政的依法行政原則,切實維護納稅人合法和合理權益,納稅人對稅務機關的滿意度和美譽度得到提升。例如,在審理一起案件時,稽查部門以納稅人批量銷售給關聯(lián)企業(yè)的價格低于銷售給非關聯(lián)散戶的價格為由,依據征管法第36條予以調整征稅,經審理認為,納稅人大批量售價低于小額零星售價符合營業(yè)常規(guī),而稽查部門又沒有納稅人銷售給非關聯(lián)企業(yè)的批量售價作比較參考,據此,市局審委會辦公室認為該案證據不足,退回稽查部門補證。

(四)規(guī)范了執(zhí)法行為。通過重大案件審理,就有關問題加強與稽查部門、稅源管理部門交換意見,對一些典型性問題,審委會辦公室通過向稅源管理部門發(fā)出稅收執(zhí)法建議書,切實解決了一些執(zhí)法上的問題,進一步規(guī)范了執(zhí)法行為。

(五)降低了稅收執(zhí)法風險。在案件審理中,審委會辦公室十分關注稅收執(zhí)法風險的防范,對于一些納稅人與稅務部門爭議較大,且政策缺乏明文規(guī)定的,本著“法不禁止即自由”、“疑案從無”的原則,作出了有利于納稅人的意見和決定,有效防范了稅收執(zhí)法風險。(六)推進了重大行政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市局重大案件的審理和定性均實現了集體審理。即使是在初審環(huán)節(jié)婚姻法論文,也由審理委員會辦公室將案卷傳遞給各成員進行初審,由各成員單位提出初審意見,然后再集中大家的意見,提出審委會辦公室的意見,在此基礎上,召開審委會進行集體會審,由重大案件審理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各成員單位共同對案件進行廣泛深入的討論,認真貫徹落實了集體審理的案審原則,既保證了審理意見和結論的合法、公正,又推進了重大行政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二、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工作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建議(一)關于功能定位

根據《辦法》第1條規(guī)定,重大稅務案件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和規(guī)范對重大稅務案件的監(jiān)督”。該功能定位并不全面準確,重大稅務案件審理確有監(jiān)督功能,但還應當有規(guī)范執(zhí)法、為納稅人服務和防范執(zhí)法風險的功能。此外,通過重大稅務案件審理,還可以發(fā)現一些制度問題,通過政策執(zhí)行反饋制度反饋上級機關,因此,還應當有為領導層決策服務的功能,建議《辦法》修訂時增加這些功能。

(二)關于制度出臺形式

《辦法》的內容涉及執(zhí)法主體、案件審理程序、涉及納稅人的權利和義務,還涉及與相關法律和政策的銜接問題。如果僅以國稅發(fā)的紅頭文件形式出臺,存在潛在的稅收執(zhí)法風險。理由是,根據“合法行政”原則,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的規(guī)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的規(guī)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根據行政訴訟法及有關司法解釋,由于規(guī)范性文件對于法院審案僅僅是“參考”,并不具有法律意義上的拘束力,因此,稅務局以《辦法》為依據介入稽查案件審理并作出有關處理決定,可能帶來一定的訴訟風險。建議《辦法》以部門規(guī)章(即以總局令)形式出臺為妥。(三)關于重大稅務案件審理的原則

《辦法》第4條規(guī)定,重大稅務案件的審理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遵循公正、合法、及時、有效的原則。但隨著依法行政的深入推進,“合理行政”原則已日益重要,因此,建議在《辦法》修訂時加入“合理”原則。(四)關于作出決定的主體

《辦法》規(guī)定,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后,要以審理委員會所在機關名義制作稅務處理決定書,交稽查部門執(zhí)行。本規(guī)定的優(yōu)點在于貫徹了“權責統(tǒng)一”原則,即稅務局審理的案件要由稅務局承擔責任,應對復議和訴訟等行政執(zhí)法爭議。但該規(guī)定涉嫌與上位法的規(guī)定相抵觸。征管法實施細則規(guī)定,稽查局專司偷稅、逃避追繳欠稅、騙稅、抗稅案件的查處。如果稅務局對偷稅、逃避追繳欠稅、騙稅、抗稅案件作出處理決定,可能與征管法實施細則的上述規(guī)定相抵觸。因此,從控制執(zhí)法風險角度,建議由上級稅務局審理后,對上述案件交由稽查部門作出決定并執(zhí)行。

(五)關于重大案件的確立標準

《辦法》規(guī)定,重大稅務案件的標準,主要根據涉案金額、案件性質、爭議程度、社會影響面4個因素來確定。同時,《辦法》規(guī)定,按重大稅務案件標準審理的案件達不到上年案發(fā)數10%的,須下調標準。在審理實踐中,該標準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年度間重大案件審理任務不均衡。實踐中可能會存在某一年度審案數量過多、而另一年度審案數量過少的情況。二是“上年案發(fā)數”難以準確界定。三是“一刀切”的審理比例(10%)欠科學,而下調標準則會影響行政效率。在經濟稅源發(fā)達地區(qū),由于稽查查辦案件多,10%的重大稅務案件審理任務會顯得相當繁重,變相導致稅務局有關部門成為下屬稽查局的“第二審理部門”;而在經濟稅源欠發(fā)達地區(qū),稽查辦案少,按10%的標準,一年只審理2-3個案件,重大案件審理制度不能充分發(fā)揮作勞動法論文用。另外,完全沒有必要為了硬性達到10%而下調標準,將稽查局辦理的簡單案件交由市局審委會審理,使簡單案件審理程序復雜化,影響行政效率,浪費行政資源。針對以上問題,建議將“上年案發(fā)數”改為“上年案件調查終結數”,提高操作性。將10%的固定比例改為彈性幅度比例,例如,規(guī)定為5%-10%。

(六)關于組織架構和決策體制第一,組織架構不明確!掇k法》只規(guī)定審委會成員由稅務局領導及有關部門的負責人組成,但是“稅務局領導”是指所有的局領導還是部分局領導、有關部門是哪些部門均不明確。省局規(guī)定,四川省國家稅務局案件審理委員會主任由省局局長擔任,副主任由分管法規(guī)、稽查工作的局領導擔任。第二,審委會成員單位(指有關部門)的職責不清。容易導致淡化責任、把審委會辦公室移交的案件當成“額外負擔”等問題。第三,案件審理的決策體制不明確。《辦法》規(guī)定,審理委員會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作出審理結論。這個審理結論是如何形成的,是按合議制還是行政首長負責制作出?并無明文規(guī)定,實踐中容易形成不同的做法和模式。對于第一個和第二個問題,建議《辦法》在修訂時予以進一步細化明確。關于第三個問題,筆者認為,合議制對于發(fā)揮集體智慧,推進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確保程序和實體公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稅務案件審理屬于行政管理行為,從我國現行行政管理體制來看,又應當采取行政首長負責制,即審委會主任或者其授權的副主任具有最終決定權。借鑒法院審案模式,《辦法》修訂時可以考慮采取合議制。(七)關于案件審理的程序1.關于補充調查問題。《辦法》規(guī)定,審理委員會辦公室認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不符合法定程序的可以退回稽查部門補充調查或重新處理。這一規(guī)定不明確之處有三:一是補充調查的次數問題,一個案件最多允許補充調查幾次不明確;二是補充調查的時間問題,即應該在多長時間內補充調查完畢不明確,反復補充調查無疑會影響行政效率,侵害納稅人的合法權利;三是經退回補充調查仍無法定案,是由稽查局處理還是由審委會根據“疑案從無”的原則直接處理?建議《辦法》修訂時對以上問題予以明確。2.關于執(zhí)行監(jiān)督問題。《辦法》規(guī)定以審理委員會所在機關名義制作稅務處理決定書,交稽查部門執(zhí)行。但《辦法》未規(guī)定稽查執(zhí)行部門向市局審委會反饋案件執(zhí)行情況,而審委會審理的案件,其執(zhí)行情況是至關重要的,關系到行政執(zhí)行力、上級機關決策效果和稅收法治環(huán)境的公平公正,如果對此缺乏必要的監(jiān)督,本制度的實施效果定會大打折扣。故此,建議《辦法》引入稽查部門對重大案件執(zhí)行情況要向稅務局進行反饋的機制。

3.關于案件材料的送發(fā)問題。《辦法》規(guī)定,審理委員會辦公室應在審理委員會審理前3天,將有關案件材料送發(fā)審理委員會成員。這里的“有關材料”過于籠統(tǒng),如果有關材料是全部案件材料,則在目前征管軟件未全面推進電子檔案前提下,案卷復印工作量很大,不具有操作性。建議將“有關材料”進一步明確,在目前條件下,可進一步細化規(guī)定為稅務稽查報告、審理工作底稿、稽查局審委會記錄、主要證據清單和證明對象即可。

4.關于審理時限。《辦法》規(guī)定,經審理委員會審理的案件應在一個月內完成。案情特別復雜的案件,可適當延長審理時間,但最長不得超過40天。對于重大稅務案件,40天的審理時間規(guī)定過短,建議延長為3個月。對于特別重大、案情特別復雜的案件,建議規(guī)定經審委會主任或授權的副主任批準后,可再繼續(xù)延長制度。

5.關于回避問題。征管法實施細則規(guī)定,稅務人員在核定應納稅額、調整稅收定額、進行稅務檢查、實施稅務行政處罰、辦理稅務行政復議時,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責任人有有關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因此,建議對重大稅務案件實施行政處罰等時,規(guī)定相應的回避制度。(八)關于案件審理方式

《辦法》將案件審理形式局限于書面審理,這種方式不太全面。重大案件審理大多屬于案情復雜的案件,書面審理一般是就案審案,就材料審材料,審理人員對案情缺乏深入調查了解,可能造成審理工作偏差,影響案件審理質量。建議《辦法》在修訂時引入實地調查和聽證審理機制,以提高案審質量。

(九)關于案件審理制度的政策依據

《辦法》規(guī)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及國務院《關于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通知》等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制定本辦法。第一,根據征經濟法論文管法實施細則第9條第2款規(guī)定,國家稅務總局應當明確劃分稅務局和稽查局的職責,避免職責交叉。重大案件審理工作實際上也應當歸屬于稅務局和稽查局的職責劃分范疇。第二,根據新《稅務稽查工作規(guī)程》第46條第3款:案情復雜的,稽查局應當集體審理;案情重大的,稽查局應當依照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規(guī)定報請所屬稅務局集體審理。由此,重大案件審理制度并不是稽查工作規(guī)程下的子規(guī)程,而是對稽查工作規(guī)程的作出的特殊規(guī)定。綜上,建議重大案件審理的政策依據還應當至少包括《征管法實施細則》和《稅務稽查工作規(guī)程》。

(十)關于超期作出決定滯納金的加收

根據征管法實施細則第75條規(guī)定,加收滯納金的起止時間,為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確定的稅款繳納期限屆滿次日起至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實際繳納或者解繳稅款之日止。實踐中,重大案件審理存在普遍超過40天的審理期限的情況,因重大案件涉及稅款金額通常較大,如果稅務機關予以加收滯納金,那么滯納金金額將會很大,對此納稅人反響強烈,這種情況,是否屬于稅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條所稱稅務機關的責任(細則解釋為指稅務機關適用稅收法律、行政法規(guī)不當或者執(zhí)法行為違法)?對此,建議予以解釋或者進一步予以明確。

(十一)關于審委會辦公室的初審權限問題

根據《辦法》規(guī)定,審委會辦公室如判定稽查移送的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符合法定程序、適用法律正確,擬處理意見適當的,就不需要報審委會進行集體審理。審委會辦公室的這項初審權限過大,如法律論文不正確行使,會存在較大的制度真空。建議修訂《辦法》時,將審委會辦公室的初審權與其他成員單位進行合理分擔,強制規(guī)定審理委員會辦公室在審理過程中必須會同有關業(yè)務部門共同進行。

(十二)關于重大案件審理案例庫的建立

重大案件審理的結果不僅僅會影響其審理的某一個案件,同時也往往會在一定的范圍內起到同類案件的示范效應。建議建立重大案件案例機制,使同類案件得到相同處理,以保證處理、處罰決定的公平公正。(十三)關于配套制度建設

建議制定稅務案件證據制度,明確證據要求、證明標準、證明對象、證據審查判斷、舉證責任分配等內容,給基層執(zhí)法予以程序上的規(guī)范和制度上的指引。這樣既便于基層在審案時予以把握,同時又有利于降低執(zhí)法風險。

擴展閱讀:《行政訴訟法》存在的問題及修改建議法律論文

《行政訴訟法》存在的問題及修改建議法律論文

《行政訴訟法》實施近20年來,在推進“民告官”法律化、確立“依法行政”觀念、完善行政法制體系、保障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對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構建和諧社會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是,20年的行政訴訟實踐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這些問題關系到行政訴訟制度的完善與發(fā)展,也與整個中國行政法治的前途和命運息息相關,亟待行政訴訟理論予以回應。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任務是認識行政訴訟的現狀和問題所在,深入思考和分析問題的成因,為最終解決這些問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方案。筆者擬對我國《行政訴訟法》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議

一、行政訴訟目的

(一)行政訴訟目的規(guī)定存在的問題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1條規(guī)定,行政訴訟的目的可以概括為:保障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jiān)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F行的關于行政訴訟目的的規(guī)定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弊端:(1)過于強調保障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弱化了保障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目的。盡管從表面上看以上目的同等重要,但實際上《行政訴訟法》許多條款更多的體現了保障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監(jiān)督和維護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的目的,比如行政訴訟案件中法院的維持判決。行政訴訟本來是給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提供的一個救濟渠道,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某個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的目的是要推翻不服的行政行為。法院作為居中裁判者,在認為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要求推翻行政行為的理由不充分時,予以駁回就足夠了,但維持判決顯然是更超越了一步。法院的維持判決顯然削弱了行政訴訟在維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方面的目的。(2)現行的關于行政訴訟目的的規(guī)定不利于行政爭議的解決。行政訴訟源于行政爭議,行政訴訟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解決行政爭議。但現行的一些制度設計并不利于行政爭議的解決,如不得調解制度。不得調解制度的設計初衷是為了防止行政機關放棄權力,損害公共利益,防止行政理論法論文機關損害公權力。但事實上,行政訴訟不得調解,使得本來能夠化解的矛盾、能夠通過調解解決的行政糾紛最終無法解決。致使現實中出現了很多法院的行政訴訟判決難以執(zhí)行,敗訴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依然不服的情況。不得調解制度反映了我國現行的行政訴訟目的不清晰,不利于解決行政爭議的弊端。

(二)修改行政訴訟目的的建議

針對現行的《行政訴訟法》關于行政訴訟目的的規(guī)定所存在的弊端,提出如下修改建議:(1)增加“解決行政爭議”的目的。爭議的存在是啟動訴訟程序的動因,解決爭議是人民法院的根本任務,正確及時審理案件最終要落實到解決爭議。(2)將“公民”改為“自然人”。公民概念強調國籍上的歸屬,自然人一般指具有自然的生理機能的人類成員,強調人的自然屬性。自然人的外延比公民廣,包括本國公民、外國公民和無國籍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作為行政法律關系一方主體的情況越來越多,相應地,涉外行政訴訟也必然增加。因此,把受保護權益的主體改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更符合現實情況,并且在行文上前后一致,避免歧義。(3)將“維護和監(jiān)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改為“監(jiān)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行政訴訟有別于刑事訴訟、民事訴訟的關鍵在于,行政訴訟程序與行政程序有密切關系。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處于主導地位,依照一般授權或特別授權作出行政行為,有可能包含對相對人權益的處分。而在國家行政權力面前,相對人處于弱勢,缺乏權益的自我保障能力,由此而產生的行政糾紛,必須通過另一種國家權力居中裁判才能得以解決。因此,國家建立行政訴訟的目的在于用一種權力監(jiān)督另一種權力,行政權自身的效力足以能夠保障和維護行政任務的完成。行政訴訟不僅要監(jiān)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還要督促其依法承擔責任,“依法行政”包含上述兩方面內容,使用“監(jiān)督”的含義更為完整。綜上,建議將關于行政訴訟目的表述修改為:“為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障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益,監(jiān)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二、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一)受案范圍的規(guī)定存在的問題

《行政訴訟法》采用了兩種方法規(guī)定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圍:一是概括式,《行政訴訟法》第2條、第11條對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圍作出原則的統(tǒng)一的規(guī)定;二是列舉式,《行政訴訟法》第11條第1款前7項列舉了法院應當受理的行政行為引發(fā)的爭議,第12條列舉了法院不能受理的4類事項!缎姓V訟法》在確立受案范圍方面,采取了兩個重要的標準,具體行政行為和人身權、財產權以及其他法律所保護的權利,只有這兩個條件同時具備,才符合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如果行政行為不是具體行政行為,或者是沒有明確納入法律保護范圍的其他權益受到的損害,可能不屬于行政訴訟受案的范圍,也就得不到《行政訴訟法》的保護,F行的關于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規(guī)定存在以下問題:(1)以列舉的方式規(guī)定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不合理。列舉的優(yōu)點在于明白清楚,易于掌握,能夠起到明確界定范圍的作用。但是,用這種方法規(guī)定受案范圍中法律職稱論文應當受理的案件是不妥的。因為法律無論列舉出多少可以受理的案件,總會遺漏,所以用這種方法規(guī)定法院應當受理的案件難免出現“掛一漏萬”的問題。列舉規(guī)定的方法是不科學的,也容易導致司法標準混亂,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訴訟、法院受理案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2)部分基本權利不能得到行政訴訟的保護。現行的受案范圍的規(guī)定沒有將憲法所保護的權利和行政訴訟法需要保護的權利有效的銜接,從而出現了權利保護的真空。在其他的法律、法規(guī)沒有規(guī)定可以提起訴訟的情況下,憲法所保護的政治權利、受教育權等就難以通過行政訴訟得到有效的保護!缎姓V訟法》有關人身權財產權的規(guī)定不當地限制了行政訴訟范圍,也使得有關受案范圍的若干條款出現矛盾和不一致,從而給司法機關受理案件設置了法律障礙,也為行政機關規(guī)避法律、逃脫司法監(jiān)督提供了條件。(3)受案范圍僅限于具體行政行為,不利于保護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現在的受案標準,只有具體行政行為才能被納入受案范圍,而大量的抽象行政行為則不屬于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此外,根據《行政訴訟法》第12條的規(guī)定,行政機關作出的獎懲、任免等決定,即俗稱的內部行政行為,也被排除在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之外,導致了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過窄,不利于保護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4)行政行為的劃分標準不一致!缎姓V訟法》規(guī)定受案范圍時采用了不同標準劃分行政行為,使得第11條列舉的7項行為根本不是同一個層次的概念,劃分缺乏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結果就造成受案范圍的規(guī)定語焉不詳,列舉的7項行為之間相互交叉或者重復甚至遺漏。例如,第3項“侵犯法定經營自主權”往往是其他幾種行為的結果,因為亂處罰、違法要求履行義務、違法采取強制措施、拒絕頒發(fā)許可證等行為都可能導致法定經營自主權被侵犯的結果。而第1項中亂罰款則是第7項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一種表現形式。鑒于《行政訴訟法》在受案范圍的規(guī)定方面存在著上述問題,因此有必要予以修改完善。

(二)修改受案范圍的建議

在總結我國行政訴訟實踐經驗基礎上,對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提出如下修改建議:(1)采用肯定概括加否定列舉的方式規(guī)定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對于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圍,先予以概括式的說明,然后再以列舉的方式說明哪些不屬于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這種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肯定列舉難以窮盡并且標準不易統(tǒng)一的缺陷,也使得受案范圍更加明確。凡是屬于概括規(guī)定的范圍又不屬于明確列舉排除的范圍的,都屬于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2)在表述受案范圍時,用“行政爭議”取代“具體行政行為”。對于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概括規(guī)定可以表述為:“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和行政機關發(fā)生行政爭議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本法規(guī)定不予受理的爭議除外”。用“行政爭議”取代“具體行政行為”符合當前的國際發(fā)展趨勢;行政爭議的含義比行政行為更寬泛,可以適應擴大行政訴訟范圍的趨勢;法院審理的前提當然是爭議的存在,以爭議為基本概念確定法院受案范圍更符合邏輯。(3)將部分抽象行政行為納入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建議將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guī)、規(guī)范性文件以外的其他抽象行政行為納入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將抽象行政行為納入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符合國際趨勢;現行制度中對抽象行政行為的監(jiān)督既不充分,也缺乏實效;從我國法治現狀來看,已經具備將抽象行政行為納入訴訟范圍的條件;將部分抽象行政行為納入訴訟,也可以在國內化解矛盾,避免引入國際社會,使我國在外交和對外貿易中陷于被動。(4)將內部行政行為納入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法院是否受理一個案件,不是根據行為的對象而是根據行為的性質確定的。[1]一個行為是針對普通公民,還是針對公務員,并不能改變行為的本質,更不應該成為法院排除司法裁判權的界限,應當將內部行政行為納入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內部行政行為均應納入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對于高度人性化判斷的事項,不應納入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在高等學校與學生的關系方面,涉及大量的此類行為,如考試閱卷、課程安排、作息時間等行為均屬于高度人性化判斷的行為。高度人性化判斷的行為屬于行政主體的專屬權限范圍,而且對其進行審查也超越了法官的能力范圍。因此,對于此類事項,不應納入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三、行政訴訟的類型

(一)當前的行政訴訟類型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法律并未對訴訟類型問題予以明確規(guī)定,學者們通常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第11條的受理范圍,即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并結合我國的判決形式,將行政訴訟的類型劃分為撤銷之訴、確認之訴、變更之訴、賠償之訴、履行之訴等幾類。實際上,從行政訴訟判決的種類推定行政訴訟類型的做法是不科學的,這是倒果為因的做法,忽略了行政訴訟類型與行政訴訟判決之間的區(qū)別。而且,以法律畢業(yè)論文往的理論研究停留于現行法律的實然性規(guī)定,缺乏對行政訴訟類型的應然性思考。《行政訴訟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若干問題的解釋》)所確定的6種判決形式在行政審判實踐中得到了廣泛運用,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果,但是,隨著行政審判的深入開展、審判實踐的豐富,這幾種判決形式難以適應各類型的行政案件,已經暴露出局限性。[2]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不利于行政爭議的合理解決。針對不同性質和特點的行政爭議,在行政訴訟具體制度上應當有所區(qū)別。具體體現在行政訴訟類型方面,要求不同的行政爭議應當有相應的行政訴訟類型加以解決。以我國行政系統(tǒng)內部各行政主體之間經常發(fā)生的權限爭議為例,根據現行法律的規(guī)定只能采取由上一級行政主體加以裁決的處理辦法,卻不能到法院要求司法裁決,因為行政訴訟法中沒有機關訴訟這一行政訴訟類型。傳統(tǒng)的這種糾紛解決機制既不能實現公正,也難以保證效率。(2)不利于全方位地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在中國現行法律框架之下,公民只有在與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情況下才能夠提起行政訴訟,對于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的行政行為而公民又與之沒有利害關系的情況則不能起訴。很顯然,在這種情況下,既不利于全面地保護公民合法利益,也不能積極地維護社會公共利益。(3)不利于人民法院有效行使行政審判權!缎姓V訟法》及《若干問題的解釋》所規(guī)定的6種判決形式實踐操作性不強,如變更判決僅適用于行政處罰顯失公正,而且顯失公正的內涵、條件、標準等均未加以規(guī)定,法官在適用時只能憑其主觀判斷和內心確信,這樣反而往往導致法官濫用變更權或不敢多用變更權,未能收到法律規(guī)定變更判決這一判決形式時預設的效果。并且這6種判決形式并不能包含行政訴訟中遇到的所有實際問題,從而造成法院在審理案件中因缺乏必要的判決形式而無法下判作出違法判決。這不僅導致司法資源的浪費,而且還產生嚴重的負面效應。

(二)完善我國行政訴訟類型的建議

行政訴訟類型與行政訴訟判決之間存在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在確定行政訴訟種類劃分的標準時,除應考慮行政訴訟判決種類這一因素外,還應考慮以下因素:行政訴訟的目的、原告的訴權、行政訴訟客體、進入到行政訴訟程序的行政爭議性質、法官在審理行政案件時的權力。在對以上因素進行考慮并借鑒域外經驗的基礎上,應當在我國現有行政訴訟類型的基礎上增加一些訴訟類型。筆者主張,將我國的行政訴訟類型劃分為:撤銷訴訟、課予義務訴訟、給付訴訟、確認訴訟、公益訴訟、機關訴訟、當事人訴訟等7類。(1)撤銷訴訟。撤銷訴訟是行政相對人對違法損害其利益的具體行政行為,請求法院予以撤銷之行政訴訟!俺蜂N訴訟可謂行政訴訟之核心,無論訴之類型如何增加,其中最重要者仍非撤銷訴訟莫屬!盵3]其目的在于由法院以撤銷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方法,原則上溯及既往地消滅該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使原告因該具體行政行為被侵害的權利得以恢復。(2)課予義務訴訟。課予義務訴訟(又稱為“應為行政處分訴訟”)是行政相對人請求法院命令行政主體做出具體行政行為,或應做出含有特定內容的具體行政行為之訴訟。其目的是原告向被告行政主體依法提出申請,行政主體違法拒絕或不予答復,使其權利受到損害,因此原告欲借助法院的判決,使行政主體做出原告依法請求的具體法律碩士論文行政行為。(3)給付訴訟。給付訴訟(又稱為“一般給付訴訟”)是請求法院命令行政主體做出具體行政行為以外的給付行為(通常為財產的給付或非公權力行為的非財產性給付行為)。根據給付訴訟標的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財產給付之訴和非財產給付之訴。(4)確認訴訟。確認訴訟是行政相對人要求人民法院確認處于爭議狀態(tài)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無效、違法以及行政法律關系是否存在的一種訴訟形式。確認判決并不具有創(chuàng)設、變更或撤銷的法律效果,其原意也不在于實施強制執(zhí)行,僅在于確認當事人之間法律關系的爭議狀態(tài)。相對于其他積極的訴訟類型而言,確認訴訟僅具有“補充性”、“從屬性”、“次要性”或“后備性”,即只有在其他訴訟類型不得提起時,才可提起確認訴訟。(5)公益訴訟。公益訴訟是指公民為維護公益,就與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無直接利害關系的事項,對于行政主體的違法行為而提起的行政訴訟。對情況較為特殊的公法爭議事件,為維護公益,應允許與自己權利無直接法律利害關系的公民就行政主體的違法行為提起行政訴訟。(6)機關訴訟。機關訴訟是指行政主體之間因權限的存在或者行使而發(fā)生紛爭,由法院通過訴訟程序解決爭議的訴訟類型。一旦機關之間就法律權限和法律適用發(fā)生糾紛,就應當允許法院進行裁判,只有這樣,才能依法劃清各機關之間權力的界限,防止越權和濫用職權,并減少由于權限交叉而造成的糾紛,從而提高管理效率。(7)當事人訴訟。當事人訴訟是指有關確認或形成當事人之間法律關系的處分或裁決的訴訟,是依法律的規(guī)定以該法律關系的一方當事人作為被告的訴訟以及有關公法上法律關系的訴訟。當事人訴訟對于解決當事人之間與行政行為相關的爭議具有重要作用。能夠更好地解決行政主體與當事人之間的行政糾紛以及民事主體之間的民事糾紛,避免此類糾紛的久拖不決。

四、行政訴訟的當事人

(一)原告資格的規(guī)定中存在的問題及修改建議

我國關于行政訴訟原告資格的規(guī)定主要存有下列問題:(1)確定原告資格的標準過于狹窄,不利于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益,而且立法上存在相互矛盾之處。我國《行政訴訟法》第2條規(guī)定可以說是對我國行政訴訟原告資格界定標準的高度概括,同時也表明我國在確定行政訴訟原告資格方面,立法上采取的是“合法權益”的標準。而這里的“合法權益”應當如何理解呢?從理論上來說,合法權益既包括權利,也包括利益,前者稱為法定的利益,而后者稱為事實上的利益。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第11條關于受案范圍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我國在確定行政訴訟的原告資格上采取的實際上是“法律權利”標準,即只有當相對人的實定法上的權利遭受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害時,才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是,此處所謂的“合法權益”中的“合法”應當如何理解?它在司法實踐中又是如何發(fā)揮作用的?根據“有權利必有救濟”、“無救濟則無權利”的法理精神,此處的“法”應當理解為憲法、民法、行政法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等,“合法權益”就是上述的“法”所賦予或保護的權益。但是根據《行政訴訟法》第11條第1款所規(guī)定的受案范圍明確表示出的意圖,這里“合法”的外延是有限的,換言之,此處所指的“合法權益”僅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人身權和財產權,而對于其他的權利,如公民的受教育權、公平競爭權、承包企業(yè)的人事任用權等在受到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害時是否可以提起行政訴訟是一直存在討論余地的!缎姓V訟法》如此規(guī)定,明顯不利于對當事人的權利進行司法保護。(2)關于原告資格的規(guī)定非常含糊、抽象和主觀。根據《行政訴訟法》第2條的規(guī)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只要“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就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種規(guī)定非常主觀和模糊,讓法院、法官理解、執(zhí)行起來也非常吃力。而在現實生活中,也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有關原告資格爭議的案件。

對于我國行政訴訟原告資格的規(guī)定的完善,筆者提出如下建議:(1)將原告資格限定為同被訴的行政行為有法律上的利益。行政訴訟的原告資格范圍應當擴大,這是大勢所趨。綜合各國對原告資格條件的規(guī)定和發(fā)展趨勢,我們認為將我國原告資格條件限定為須與被訴行政行為有法律上的利益是比較恰當的。這一界定適應了原告資格擴大化的世界趨勢,特別是對法律上的利益的闡釋,充分借鑒了美國行政法的觀念,使原告資格的確定更具可操作性。應當說,將原告資格限定為“同法律論文被訴的行政行為有法律上的利益”,仍然是比較抽象和有彈性的界定。因此,須在立法上對“法律上的利益”作一闡釋。法律上保護的利益,首先是指相關法律要求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應當考慮的利益;此外,法律上的利益還應當是通過訴訟值得保護的實質的利益。(2)增加關于公益訴訟原告資格的規(guī)定。對于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檢察機關應當是提起公益行政訴訟的主要主體,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應是輔助主體,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行為侵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以申請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行政訴訟為先行程序。只有人民檢察院在規(guī)定時間內不提起訴訟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才可以以自己的名義提起公益行政訴訟。同時,為了規(guī)范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公益行政訴訟的行為,限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公益行政訴訟,應當與其團體章程或業(yè)務相關,并以行政行為涉及團體利益為前提,也是必要的。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工作制度存在的若干問題及完善建議法律論文》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工作制度存在的若干問題及完善建議法律論文: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工作制度存在的若干問題及完善建議法律論文》由互聯(lián)網用戶整理提供,轉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www.hmlawpc.com/gongwen/57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