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總結
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總結
第六章力和機械
6.1怎樣認識力1、力(F):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施力物體和受力物
體)。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速度或者運動方向)
3、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5、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1N大約是拿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6.2怎樣測量和表示力
6、實驗室測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彈簧測力計。7、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8、彈簧測力計的用法:第一步:校零
第二步:認清量程和分度值
第三步:使彈簧的伸長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條直線上
第四步:讀數(shù)
9、力的示意圖就是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
畫法:第一:找作用點,第二:畫箭頭(力越大線越長),第三:標出字母和大小6.3重力
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
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11、重力方向:豎直向下;
重垂線是根據(jù)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點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重力大小和物體質量成正比。
公式:G=mg(公式中G表示重力,單位是N,m表示質量,單位是Kg)
g=9.8N/Kg,含義:質量為1Kg的物體受到
的重力是9.8N(有時取10N/kg)6.4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14、滑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產生的摩擦叫滑動摩擦。15、滑動摩擦力(f):滑動摩擦中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叫滑動摩擦力。
16、摩擦力產生的條件:粗糙表面、物體要接觸,物體間要有相對運動(滑動),或者物體間有相對運動的趨勢。
17、滑動摩擦力方向:阻礙物體相對運動。18、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實驗(1)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2)實驗要求:用彈簧測力計測摩擦力的大小拉彈簧測力計要水平、勻速直線用增加砝碼來增大壓力,在木板上鋪毛巾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19、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①壓力大小有關: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②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壓力一定,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20、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壓力②使接觸面更粗糙。
21、減小摩擦的方法:①減小壓力②使接觸面更光滑③使接觸面分離,加潤滑油④用滾動代替滑動。
6.5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22、杠桿:能繞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23、支點(O):杠桿繞著轉動的點。24、力臂(L):從支點到力作用線的距離(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畫垂線)。
25、杠桿上有二個力,分別是動力(F1)和阻力(F2)
二個力臂,分別是動力臂(L1)和阻力臂(L2)26、杠桿平衡:在動力和阻力作用下杠桿保持靜止或者勻速轉動叫杠桿的平衡。
27、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公式中:F的單位是N,L的單位是m)。
杠桿的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杠桿的動力F1就是阻力F2的幾分之一。
28、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杠桿要保持水平靜止。
鉤碼的重作為作為動力(F1)或者阻力(F2)
29、三種杠桿
(1)省力杠桿:動力臂長度大于阻力臂,動力小于阻力。(如:撬杠,起子,鍘刀,手動抽水機)特點:省力但是費距離
(2)費力杠桿:動力臂長度小于阻力臂,動力大于阻力。(如:釣魚竿,筷子,手前臂)特點:費力但是可以省距離
(3)等臂杠桿:動力臂長度等于阻力臂,動力等于阻力。(如:天平)
特點為:不省力也不費力,也不省距離6.6探究滑輪的作用
30、滑輪分類: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31、定滑輪:
(1)使用時滑輪軸位置固定
(2)特點:不省力,拉力F=G物,可改變拉力方向
(3)定滑輪實質上是一個等臂杠桿32、動滑輪:
(1)使用時滑輪和重物一起移動
(2)特點:省一半的力,拉力F=(G物+G動)/2但不能改變拉力方向
(3)使用動滑輪時,拉力要勻速豎直向上。
(4)動滑輪實質上是一個動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桿
33、滑輪組
(1)滑輪組是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組合
(2)滑輪組省力判斷:使用滑輪組吊重物時,若動滑輪重和摩擦不計,動滑輪被幾股繩子吊起,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公式:F=(G物+G動)/n
(3)根據(jù)要求繞滑輪組,先確定繩子拴在哪一個滑輪:奇動偶定。
第七章運動和力
7.1怎樣描述運動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叫做機械運動。2、參照物:
(1)判斷物體否運動時被選作參照的物體,這個物體叫做參照物。
(2)參照物可以任意選擇,一般選擇地面作為參
照物。
(3)運動:研究對象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改變(4)靜止:研究對象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沒改變3、運動的相對性:物體的運動和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叫做運動的相對性。
4、運動的普遍性:自然界中所有的物體都是運動的。
5、機械運動是自然界中最簡單,最基本的運動。7.2怎樣比較運動的快慢
6、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較所用的時間②相同的時間比較所走的路程7、速度(v)
(1)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2)速度: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叫速度。
vs(3)速度公式:
t(4)公式中:S表示路程,單位:m(Km)t表示時間,單位:s(h)
v表示速度,單位:m/s(Km/h)(5)1m/s=3.6Km/h
(6)速度公式應用:求速度:v=s/t
求路程:svt求時間:t=s/v
(7)測量速度實驗:測量路程s和時間t,用公式v=s/t算出速度。(8)人步行的速度:1.4m/s,自行車的速度:5m/s8、機械運動分類
(1)按路線分: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按速度分:勻速運動和變速運動
(2)勻速直線運動:速度不變的直線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7.3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
9、亞里士多德觀點: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10、伽利略觀點:物體運動不需要力維持,運動的物體會停下來,是因為它受到摩擦阻力。
11、探究牛頓第一定律實驗:
(1)小車要從斜面同一高度放下:使小車在水平面上的速度相同
(2)結論: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車的速度減小得越慢,小車運動的距離就越遠
(3)推理:假如水平面對小車完全沒有摩擦,小車將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12、牛頓第一定律
(1)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2)牛頓第一定律表明:力不是產生運動的原因,一切物體如果不受外力,都能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不變(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3)牛頓第一定律是實驗+科學推理得出理想實驗。不能用實驗驗證。
(4)不受外力時:原來靜止的要保持靜止,原來運動的物體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13、慣性
(1)物理學中,把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叫做慣性。
(2)牛頓第一定律又叫做慣性定律。
(3)慣性是物體的一種普遍屬性,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
(4)慣性大小和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越大,慣性越大。(5)慣性的利用和防止現(xiàn)象:汽車啟動向后倒;汽車剎車向前傾;安全帶;安全氣囊。7.4物體受力時怎樣運動
14、二力平衡:一個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做勻速直線運動,這兩個力互相平衡或二力平衡。
15、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同體、等大、反向、共線)
16、物體受平衡力,會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
17、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運動狀態(tài)改變。18、力和運動關系
(2)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第八章神奇的壓強
8.1認識壓強1、壓力(F):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1)壓力方向:與支持面垂直
(2)壓力大。涸谒矫婊蛘叩孛嫔蠒r壓力大小等于物體重力(F=G)(3)壓力作用效果和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受力面積一定,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壓力一定,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2、壓強(p)
(1)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壓強:物理學中把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壓強(3)壓強公式:
(4)壓強單位:Pa(帕)1Pa=1N/m23、壓強公式應用
pF求壓強:
S求壓力:F=PS求受力面積:S=F/P注意:在水平面或者地面上時:F=G;
S表示受力面積(接觸面積最小的面積)4、增大壓強方法:
根據(jù)公式p=F/s可知:增大壓力F或者減小受力面積S,可以增大壓強。例:刀口鋒利、啄木鳥嘴尖、老虎牙齒尖、釘子尖5、減小壓強方法:根據(jù)公式p=F/s可知:減小壓力F,或者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
例:書包帶很寬、重卡車很多寬大輪胎、鐵軌下鋪枕木、雪撬很寬、坦克用履帶8.2研究液體的壓強
6、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都有壓強,液體內部有壓強。
7、液體內部有壓強的原因:液體受重力作用,液
體具有流動性。
8、壓強計:測量液體內是否有壓強,和測量液體內壓強的大小----U型壓強計。9、液體內壓強的大小和:液體的密度、深度有關。10、液體內壓強的特點:
(1)液體對容器的底和側壁都有壓強(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并且在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壓強相等
(3)液體內部壓強跟深度有關,深度增加,壓強增大
p大氣壓的值p:(
GGGLVSVL)
(4)液體壓強和液體密度有關,同一深度,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11、液體內壓強計算公式:
12、液體內壓強公式應用:
(1)比較壓強大。罕容^深度h、比較液體密度ρ(2)計算液體內壓強:pgh
19、測大氣壓工具:氣壓計
20、大氣壓的大小和天氣有關:晴天氣壓比陰天高,冬天氣壓比夏天高。
21、大氣壓與高度的關系:高度越高氣壓越低(2Km內,每升高10m,大氣壓減小111Pa)。22、液體沸點與大氣壓的關系:氣壓越大沸點越高,氣壓越小沸點越低。
(高壓鍋原理:增大鍋內氣壓,提高鍋內水的沸點)
23、生活與大氣壓
人體內壓強與外界大氣壓平衡。
生活中利用大氣壓:離心式水泵(抽水機)、喝(吸)液體、塑料掛衣鉤(吸盤)、高壓氧艙、輸液、茶壺蓋上的小孔。
h計算深度:
ppg計算液體密度:gh
第九章浮力與升力
9.1認識浮力
1、浮力:浸在任何液體中的物體都會受到液體豎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2、浮力方向:豎直向上3、浮力產生原因: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F。紽向上-F向下)
4、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大。篎。紾物-F5、浮力大小和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液體密度有關,跟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9.2、探究浮力大小-阿基米德原理
6、阿基米德原理內容: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量。
7、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
(G排:物體排開液體的重量)
F。溅岩篤排g(ρ液:液體的密度,單位是kg/m3;V排: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單位是m3)8、阿基米德原理同樣適用于氣體9.3、研究物體的浮沉條件
4(3)計算液體內壓力:先用公式P=ρgh算出壓強,再用公式F=PS算出壓力13、連通器
(1)連通器結構:上端開口,底部互相連通的容器
(2)連通器特點:當連通器內裝有同種液體,并且液體靜止時,各容器中的液面總保持相平(3)連通器應用:茶壺、鍋爐水位計、船閘、自動喂水器、下水道彎管、自來水系統(tǒng)、水平計8.3大氣壓與人類生活
14、大氣壓:大氣中存在著壓強,叫做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
15、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水杯倒立實驗、吸盤實驗)
16、首先測出大氣壓值的實驗:托里拆利實驗。17、標準大氣壓的值(1atm):760mm汞柱、1.013×105Pa(1.01×105Pa)18、測大氣壓值的方法:測出注射器活塞的底面積S(S=V/L)測出鉤碼的重力G
9、浮沉條件:F。綠物(ρ液>ρ物)物體上。o止時漂浮)
F。糋物(ρ液<ρ物)物體下沉F。紾物(ρ液=ρ物)物體懸浮F。紾物(ρ液>ρ物)物體漂浮10、輪船、密度計:利用漂浮,F(xiàn)浮=G物
潛水艇、浮筒打撈沉船:靠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xiàn)上浮和下沉
氣象臺的探測氣球、魚:靠改變(自身體積)受到的浮力來實現(xiàn)上浮和下沉9.4、神奇的升力
11、流體:具有流動性的物體(氣體和液體)12、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
13、飛機升力產生原因:機翼上方空氣流速比機翼下方空氣流速大,機翼上方的壓強比下方的壓強小,產生了使飛機上升的力。
第十章從粒子到宇宙
10.1認識分子
1、德謨克里特猜想:大塊物體是由極小的物質粒子組成(原子-不可再分割的顆粒)。
2、分子:保持物質化學性質不變的最小微粒(阿伏加德羅命名)。
3、分子很小:分子直徑尺度(10-
10m),分子質量小。
10.2分子動理論4、分子動理論:①物體由分子組成
②一切物體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③分子間有間隙
④分子間有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5、擴散現(xiàn)象:
(1)不同的物質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xiàn)象,叫擴散現(xiàn)象
(2)擴散現(xiàn)象可以發(fā)生在氣體、液體、固體之間(3)擴散現(xiàn)象證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4)溫度越高分子擴散越快6、熱運動
(1)物體中大量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叫熱運動(2)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7、分子間的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總是同時存在的。
8、固體分子間距小,分子間作用力大,分子只能振動;液體分子間距較小,分子間作用力較大,分子可以振
動和移動;
氣體分子間距大,分子間作用力。ǹ梢院雎裕,分
子可以自由移動。
10.3解剖原子
9、分子由原子組成?煞譃閱卧臃肿雍碗p原子分子。
10、電子是由英國、湯姆孫通過真空管放電實驗發(fā)現(xiàn)的,電子帶負電。11、原子
(1)原子結構:盧瑟福發(fā)現(xiàn)(核式結構)行星模型(2)
(3)中子:英國查得威克發(fā)現(xiàn),不帶電(4)質子:帶正電
(5)質子和中子統(tǒng)稱為核子(原子核)(6)質子和中子由夸克組成10.4飛出地球
12、天文學家的二樣法寶:數(shù)學和觀察。
13、古希臘托勒玫地心說(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波蘭哥白尼日心說(太陽是宇宙中心)14、太陽依靠萬有引力吸引各種行星,萬有引力大小和物體質量、物體間距離有關。
15、第一宇宙速度(環(huán)繞速度)7.9km/s第二宇宙速度(脫離速度)11.2km/s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16.7km/s10.5宇宙深處
16、太陽系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17、尺度(從大到小):宇宙(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
擴展閱讀:201*年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總結
201*201*學年度第二學期八年級物理復習提綱
第七章力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二、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比如:物體由靜止到運動、物體由運動到靜止、物體運動速度由快變慢、物體運動速度由慢變快。)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二者可以同時發(fā)生,也可以單獨發(fā)生。如果物體的形狀或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6、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7、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時產生的,沒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個物體不能產生力,要同時有兩個物體,它們之間才有可能產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
體和受力物體要同時存在。二、彈力1、彈力
①彈性:物體受力時發(fā)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②塑性:物體受力發(fā)生形變,形變后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塑性。
③彈力: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彈力產生的重要條件:①發(fā)生彈性形變;②兩物體相互接觸。生活中的彈力:拉力、支持力、壓力、推力;2:彈簧測力計
①結構:彈簧、掛鉤、指針、刻度、外殼②作用:測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量就越長。(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對于彈簧測力計的使用使用前:(1)觀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讀數(shù))。(2)觀察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調零)。
(3)輕輕來回拉動掛鉤幾次,防止彈簧卡殼。使用中:(4)測力時,要使彈簧中心的軸線方向跟所測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針和外殼無摩擦,彈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5)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刻度板面垂直。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2、重力的大。褐亓Υ笮〉慕兄亓浚矬w所受的重力跟質量成正比。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物體的地理位置有關。公式:G=mg[G重力牛頓(N);m質量千克(kg)]g=9.8N/kg(表示質量為1kg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在要求不是很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墻是否豎直和桌面是否水平。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第八章力和運動一、牛頓第一定律1、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
⑴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⑵說明:
【實驗設計】如圖,給水平桌面鋪上粗糙不同的物體,讓小車從斜面頂端從靜止開始滑下。觀察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運動的距離。
【實驗結論】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
【推論】如果運動中的物體不受力,它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注意事項】
①三個小車需要從斜面同一高度滑下,原因是保證小車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相同。這利用了控制變量法。
②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jīng)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來的,且經(jīng)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物體不受力的情況下,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么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tài)無關,所以力不是產生或維持運動的原因。2、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慣性不是力,“慣性力”、“在慣性作用下”或“受到慣性”、“克服慣性”等說法是錯誤的。利用慣性的實例:跳遠運動員的助跑、用力可以將石頭甩出很遠、騎自行車蹬幾下后可以讓它滑行。
防止慣性的實例:小型客車前排乘客系安全帶、車輛行駛要保持距離、包裝玻璃制品要墊上很厚的泡沫塑料、汽車限速、汽車禁止超載。解釋慣性現(xiàn)象的基本步驟:
①確認研究對象原來處于什么狀態(tài);
②其中的哪個物體(或物體的哪一部分)受何種力,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何種改變;③哪個物體(或物體的哪一部分)由于慣性繼續(xù)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④發(fā)生了何種現(xiàn)象(或造成了何種結果)二、二力平衡
1、幾個力平衡:物體在受幾個力的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幾個力是平衡力。
2、平衡狀態(tài):物體如果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3、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稱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梢杂冒俗指爬ā巴、等大、反向、共線”。5、實驗: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實驗設計】在一個光滑的桌面上放一輛小車,小車兩端分別用細線拴住,通過定滑輪與等質量的砝碼連接,觀察小車的運動情況。把小車轉一個角度,過一會兒,松開手,觀察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
【實驗結論】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條直線上!咀⒁馐马棥
①實驗要在光滑的桌面上進行,目的是使實驗更加準確、可靠(排除摩擦帶來的影響)。②定滑輪的作用:改變力的方向。6、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
相同點: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相同性質的力。
7、力和運動狀態(tài)的關系:物體受力條件物體運動狀態(tài)說明運動狀態(tài)力不是產生(維持)運動的原勻速運動不變因運動快慢改變受非平衡力運動狀態(tài)改變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運動方向改變因8、判斷二力是不是平衡力的兩種方法:(1)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若二力滿足“同物、等大、反向、共線”的條件,就是一對平衡力。(2)根據(jù)二力平衡的定義:若物體在二力作用下,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就是一對平衡力。
9、根據(jù)物體的受力情況推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1)如果物體在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作用時,則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2)如果物體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時,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一定會改變,如做變速運動、曲線運動等。
10、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推斷物體的受力情況:(與上面的判斷思維過程正好相反)(1)當物體處于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則物體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2)當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時,則物體一定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三、滑動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2、摩擦力分類: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滾動摩擦力。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受平衡力
靜止
4、產生的條件:第一:兩物體相互接觸。第二:兩物體相互擠壓,發(fā)生形變,有彈力。第三:兩物體發(fā)生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第四:兩物體間接觸面粗糙。4、、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5、測量滑動摩擦力:
①測量原理:二力平衡條件
②測量方法: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就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③結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該研究采用了控制變量法。由前兩結論可概括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實驗還可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大小、運動速度大小等無關。6、應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②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浮)。
第九章壓強一、壓強
1、壓力:
⑴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注意:壓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水平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F=G
⑵方向: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壓的物體。2、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⑴課本P30圖9.13中,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本實驗研究問題時,采用了控制變量法。
3、壓強:⑴定義: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壓強。
FF⑵公式:p=推導公式:F=PS、S=
SP⑶單位:p壓強帕斯卡(Pa);F壓力牛頓(N);S受力面積平方米(m2)受力面積是兩物體相互接觸的面積。
一容器盛有液體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壓力、壓強:我們一般把盛放液體的容器看成一個整體,先確定壓力(水平面受的壓力F=G容+G液),后確定壓強(用壓強的定義式求)。4.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增大壓強的方法: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或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
例如縫一針做得很細、菜刀刀口很薄等就是利用壓力一定,減小受力面積的方法增大壓強。減小壓強的方法: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或在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
例如鐵路鋼軌鋪枕木、坦克安裝履帶、書包帶較寬等就是利用壓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積的方法減小壓強。
二、液體的壓強
1.液體內部產生壓強的原因:液體受重力且具有流動性。2、液體壓強的特點:
⑴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都有壓強,⑵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⑶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⑷不同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3、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p=ρgh僅適用于液體。該公式的物體意義是:液體的壓強只跟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重力、質量、體積、面積、形狀等無關。公式中的:“ρ”為液體的密度,單位是千克/立方米,“g”為9.8N/kg,題中不特別指出一般不用10N/kg“h”是指液體的深度,液體中的某點到液面的垂直距離,單位:米。另外,對于置于桌面上的均勻材料組成的直柱形固體(例如: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等)同樣適用。對桌面的壓強P=ρgh(注意:ρ為組成直柱體材料的密度,而不是液體的密度;h為直柱體的高)液體的深壓強度:液體中公式p=ρgh的某點到液面處的距離適用范圍通用公式:一般固體一般液體叫做該點在F液體中的深一般思路水平面:F=Gp=先p=ρgh再F=PSS度規(guī)則容器裝液體:F=GpF特殊思路圓柱形物體p=ρgh=S4、連通器:⑴定義: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
⑵原理:連通器里裝一種液體,在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應用:茶壺、船閘、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等都是根據(jù)連通器的原理來工作的。三、大氣壓強
1、大氣壓的存在實驗證明:歷史上著名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2、大氣壓的測量:托里拆利實驗。
(1)實驗過程: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內水銀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內與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為液體不動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壓強平衡。即向上的大氣壓=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3)結論:大氣壓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隨著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A、實驗前玻璃管里水銀灌滿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銀上方為真空;若未灌滿,則測量結果偏小。
B、本實驗若把水銀改成水,則需要玻璃管的長度為10.3m
C、將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壓,管內外的高度差不變,將玻璃管傾斜,高度不變,長度變長。D、標準大氣壓:支持76cm水銀柱的大氣壓叫標準大氣壓。1標準大氣壓=760mmHg=76cmHg=1.01×105Pa
3、大氣壓的測量工具:氣壓計。分類: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
4、大氣壓的特點:
⑴空氣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且空氣中某點向各個方向的大氣壓強都相等。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且大氣壓的值與地點、天氣、季節(jié)、的變化有關。
⑵大氣壓變化規(guī)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內,每上升10米,大氣壓大約降低100Pa
5、沸點與氣壓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
高。
6、應用: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抽水機。
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飛機的升力:飛機前進時,由于機翼上下不對稱上凸下平,機翼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較小,下方流速小,壓強較大,機翼上下表面存在壓強差,這就產生了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浮力一、浮力
1:浮力:一切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叫浮力。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施力物體:液(氣)體
二、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2.方向:豎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從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決定于液體的密度、物體排液的體積(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與物體的形狀、密度、質量、體積、及在液體的深度、運動狀態(tài)無關。
適用條件:液體(或氣體)三、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⑴前提條件:物體浸沒在液體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物體運動狀物體運動方力的關系V排與V物密度關系態(tài)向下沉向下F浮
①密度均勻的物體懸。ɑ蚱。┰谀骋后w中,若把物體切成大小不等的兩塊,則大塊、小塊都懸浮(或漂。。
②一物體漂浮在密度為ρ的液體中,若露出體積為物體總體積的1/3,則物體密度為2/3ρ。分析:F浮=G則:ρ液V排g=ρ物Vgρ物=(V排/V)ρ液=2/3ρ液③懸浮與漂浮的比較
相同:F浮=G不同:懸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
二:同一物體在不同液體里,所受浮力相同;
三:同一物體在不同液體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體里浸入的體積。
四:漂浮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是它總體積的幾分之幾,物體密度就是液體密度的幾分之幾;五:將漂浮物體全部浸入液體里,需加的豎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體對物體增大的浮力。10.3物體的浮沉條件的應用:1.浮力的應用
1)輪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來增大浮力的。輪船從河里駛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變大,輪船浸入水的體積會變小,所以會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變(始終等于輪船所受的重力)。
排水量:輪船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單位:噸(t),由排水量m可計算出: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m/p;排開液體的重力G排=mg;輪船受到的浮力F浮=mg,輪船和貨物共重G=mg。
2)潛水艇是靠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xiàn)上浮或下潛。3)氣球和飛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的氣體來改變浮力。
4)密度計是漂浮在液面上來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2、浮力的計算:
1)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2)稱量法:F浮=G物-F拉(當題目中出現(xiàn)彈簧測力計條件時,一般選用此方法)3)漂浮懸浮法:F浮=G物
4)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當題目中出現(xiàn)體積條件時,一般選用此方法)
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
一、功
1、做功的含義: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這個力的
作用就顯示出成效,力學里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力學里所說的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
的距離。
不做功的三種情況:有力無距離、有距離無力、力和距離(運動方向)垂直。
2、功的計算:作用在物體上力越大,使物體移動的距離越大,這個力的成效越顯著,說明力所
做的功越多。物理學中把力與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做功: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用公式表示:W=FS,符號的意義及單位:W功焦耳(J)
F力牛頓(N)S距離米(m)
功的單位:焦耳(J),1J=1Nm。
注意:①分清哪個力對物體做功,計算時F就是這個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F的方向上
通過的距離,必須與F對應。③功的單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積(牛米,不能寫成“焦”)單位搞混。
在豎直提升物體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時,計算公式可以寫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
時,計算公式可以寫成W=F摩S。
二、功率
1、定義:功與做功所用時間之比。2、物理意義: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W3、定義公式:P=
t使用該公式解題時,功W的單位:焦(J),時間t的單位:秒(s),功率P的單位:瓦(W)。4、單位:主單位:W,常用單位kW,它們間的換算關系是:1kW=103W
5、推導公式:P=Fυ;公式中P表示功率,F(xiàn)表示作用在物體上的力,υ表示物體在力F的方向上運動的速度。使用該公式解題時,功率P的單位:瓦(W),力F的單位:牛(N),速度υ的單位:米/秒(m/s)。
三、動能和勢能
1、能量:物體能夠對外做功,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簡稱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體做功本領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夠做功的多少來衡量。(物體做的功越多,表示物體的能量就越大。另一方面,能量越大,說明做功的本領也越大)②一個物體“能夠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經(jīng)做功”如:山上靜止的石頭具有能量,但它沒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2、動能①定義: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②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
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有關。質量相同的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大;運動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動能也越大。
3、重力勢能①物體由于高度所決定的能,叫做重力勢能。
②決定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物體被舉起的高度有關。
高度相同的物體,物體的質量越大,重力勢能越大;質量相同的物體,物體的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4、彈性勢能
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的彈性勢能就越大。四、機械能及其轉化
1、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tǒng)稱。(機械能=動能+勢能)單位是:J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互相轉化的。
方式有:動能和重力勢能之間可相互轉化;動能和彈性勢能之間可相互轉化。2、機械能守恒:只有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機械能的總和保持不變。
人造地球衛(wèi)星繞地球轉動,機械能守恒;近地點動能最大,重力勢能最;遠地點重力勢能最大,動能最小。近地點向遠地點運動,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3、動能與勢能轉化問題的分析:
⑴首先分析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決定重力勢能(或彈性勢能)大小的因素──看動能和重力勢能(或彈性勢能)如何變化。
⑵還要注意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過程中的能量損失和增大──如果除重力和彈力外沒有其他外力做功(即:沒有其他形式能量補充或沒有能量損失),則動能勢能轉化過程中機械能不變。⑶題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動”則“光滑”表示沒有能量損失──機械能守恒;“斜面上勻速下滑”表示有能量損失──機械能不守恒。
第十二章簡單機械一、杠桿
1、定義: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叫做杠桿。判斷一個物體是不是杠桿,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即硬物體(不一定是棒)、受力(動力和阻力)和轉動(繞固定點)。
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的,甚至是任意形狀的,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且是硬物體,都可稱為杠桿。2、杠桿的五要素:L1O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表示。L2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F1表示。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F2表示。F1F2說明:動力、阻力都是杠桿的受力,所以作用點在杠桿上。
動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們使杠桿的轉動的方向相反。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
通過力的作用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力的作用線:點沿力的方向所畫的直線畫力臂方法:一找支點、二畫線、三連距離、四標簽。
⑴找支點O;⑵畫力的作用線(虛線);⑶畫力臂(虛線,過支點垂直力的作用線作垂線);⑷標力臂(大括號)。
3、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①杠桿平衡是指: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
②實驗前:應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從杠桿上量出力臂。
③結論:杠桿的平衡條件(或杠桿原理)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寫成公式:F1L1=F2L2也可寫成:F1/F2=L2/L1
這意味著,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
解題指導:分析解決有關杠桿平衡條件問題,必須要畫出杠桿示意圖;弄清受力與方向和力臂大;然后根據(jù)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確定如何使用平衡條件解決有關問題。(如:杠桿轉動時施加的動力如何變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決杠桿平衡時動力最小問題:此類問題中阻力×阻力臂為一定值,要使動力最小,必須使動力臂最大,要使動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桿上找一點,使這點到支點的距離最遠;②動力方向應該是過該點且和該連線垂直的方向。4、應用:三種杠桿:名稱結構特征特點應用舉例動力臂大于阻力撬棒、鍘刀、動滑輪、輪軸、省力杠桿臂省力、費距離羊角錘、(L1>L2,F(xiàn)1 ①定義:定滑輪、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②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1③理想的滑輪組(不計輪軸間的摩擦和動滑輪的重力)拉力FG物。 n(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重物,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體重的幾分之一。且物體升高“h”,則拉力作用點移動“nh”,其中“n”為繩子的段數(shù)。)繩子段數(shù)的判斷:在動滑輪和定滑輪之間劃一橫線,只數(shù)連接在動滑輪上的繩子段數(shù)。 1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FG物G動。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F)= nn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vG)。 (GG動)④組裝滑輪組方法:首先根據(jù)公式n物求出繩子的股數(shù)。然后根據(jù)“奇動偶定”的原 F則。結合題目的具體要求組裝滑輪。 第3節(jié)機械效率 1、有用功:定義:對人們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總-W額=ηW總斜面:W有用=Gh 2、額外功:定義:并非我們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額=W總-W有用=G動h(忽略輪軸摩擦的動滑輪、滑輪組)斜面:W額=fL 3、總功:定義:有用功加額外功或動力所做的功 W公式:W總=W有用+W額=FS=有用 4、機械效率:定義: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 W有用GhGhG公式:=定滑輪:=FSFhFW總GhGhGGhGhG動滑輪:=滑輪組:=FSF2h2FFSFnhnF5、有用功總小于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小于1。通常用百分數(shù)表示。某滑輪機械效率為60%表示有用功占總功的60%。 6、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減小機械自重、減小機件間的摩擦。7、機械效率的測量: WGh(1)原理:=有用 W總FS(2)應測物理量:鉤碼重力G、鉤碼提升的高度h、拉力F、繩的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 (3)器材:除鉤碼、鐵架臺、滑輪、細線外還需刻度尺、彈簧測力計。 (4)步驟:必須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升高,目的:保證測力計示數(shù)大小不變。(5)結論: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動滑輪越重,個數(shù)越多則額外功相對就多。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對就多。③摩擦,若各種摩擦越大做的額外功就多。8、繞線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響滑輪機械效率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初中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總結》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整理提供,轉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www.hmlawpc.com/gongwen/589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