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巡檢報告
震后機房巡檢報告
由于4月19日四川雅安發(fā)生地震,我BSC維護組第一時間打到成都各個機房,確保通信暢通,對成都各個機房進行了安全巡檢和定點值守。我們在成都各個核心機房派人值守的同時,并決定成立“地震臨時監(jiān)控室”,24小時值班。震后第一時間我們對成都各個機房進行了震后巡檢,檢查內容包括網元板件巡檢、機柜設施巡檢、DDF架巡檢、標簽巡檢、設備清潔巡檢、電源模塊及風扇巡檢、機房環(huán)境巡檢等。巡檢情況如下:
一網元狀況:
震后,我BSC維護組立即對成都內各個核心機房195套網元進行了巡檢,巡檢狀況如下:機房成都東區(qū)音樂公園4樓401機房網元BSC365/BSC366/BSC367/BSC368/BSC369/BSC370/BSC371/BSC372/BSC373/BSC374/BSC375/BSC376/BSC428/BSC429/BSC430/BSC431/BSC432/BSC433/BSC434/BSC435/BSC436/BSC437/BSC441/BSC442/BSC443/BSC447/BSC448/CD-RNC11/CD-RNC13/CD-RNC12BSC231/BSC350/BSC351/BSC352/BSC353/BSC354/BSC355/BSC356/BSC357/BSC358/BSC359/BSC360/BSC361/BSC362/BSC363/BSC364/BSC413/BSC41成都高新西區(qū)2樞紐3樓302機房4/BSC415/BSC416/BSC417/BSC418/BSC419/BSC420/BSC421/BSC422/BSC423/BSC424/BSC425/BSC438/BSC439/BSC440/BSC446/CD-RNC40/CD-RNC41/CD-RNC48/CD-RNC49/CD-RNC47/CD-RNC29/CD-RNC17/CD-RNC36/CD-RNC30/CD-RNC32/CD-RNC33/CD-RNC37/CD-RNC35/CD-RNC38/CD-RNC39/BSC227/BSC228/BSC229/BSC230/BSC401/BSC402/BSC403/BSC404/BSC405/BSC406/BSC407/BSC408/BSC444/BSC445/CD-RNC25/CD-RNC26/CD-RNC23/CD-RNC24RNC27/RNC28/RNC31/RNC34BSC226/BSC335/BSC336/BSC337/BSC340/BSC341/BSC342/BSC343/BSC344/CD-RNC20/CD-RNC1/CD-RNC10/CD-RNC22/CD-RNC5/CD-RNC21/CD-RNC4/CD-RNC9BSC320/BSC321/BSC322/BSC323/BSC324/BSC325/BSC326/BSC327/BSC328/BSC331/BSC332/BSC338/BSC339/BSC348/BSC349BSC311/BSC312/BSC313/BSC314/BSC315/BSC316/BSC317/BSC318/BSC319/BSC330BSC218/BSC223成都多媒體呼叫中心裙樓3樓綜合機房成都高升橋901號機房成都高升橋10樓1002機房成都府青3樓綜合機房1成都高升橋10樓1005機房成都高新西區(qū)2號樓3樓308機房成都高升橋8樓803左機房成都高新西區(qū)2號樓4樓408機房成都高新西區(qū)4號樓2樓214機房成都陜西街11樓交換機房成都石羊5樓交換機房BSC210/BSC212/BSC213/BSC214/BSC217/BSC224BSC301/BSC302/BSC303/BSC304/BSC305/BSC306/BSC307/BSC308/BSC309/BSC310/BSC329/BSC333/BSC334/BSC345/BSC346/BSC347/CD-RNC19/CD-RNC3/CD-RNC8/CD-RNC18/CD-RNC2/CD-RNC6/CD-RNC16/CD-RNC7/CD-RNC42/CD-RNC43/CD-RNC44/CD-RNC45/CD-RNC46BSC409/BSC410/BSC411/BSC412BSC215/BSC220BSC219/BSC225
經巡檢。各機房網元狀況正常。
二電源模塊及風扇巡檢:
電源模塊及風扇巡檢主要檢查網元的電源及風扇的指示燈、溫度、轉速等。
巡檢結果:電源模塊及風扇全部正常工作
三機柜設施巡檢:
檢查機柜設施是否因地震原因造成機柜傾斜等問題,防止由于機柜的損壞導致的網元故障。
巡檢結果:所有網元機柜正常。
四DDF架巡檢:
檢查DDF架及承重架是否因為地震原因出現損壞、傾斜,及時處理,減小由此而引發(fā)
的網元告警。
巡檢結果:DDF架及承重架全部正常。
五機房標簽巡檢:
機房標簽巡檢主要是檢查機柜及DDF架的標簽。由于時間過長,機房內風扇等原因
導致標簽的脫落,巡檢主要目的是將發(fā)現的這些問題標簽進行重貼和加固。
巡檢結果:各機房網元標簽無脫落現象。
六機房環(huán)境檢查:
環(huán)境巡檢主要是檢查機房環(huán)境,消除一些安全隱患。
巡檢結果:各機房溫度正常、無墻體裂縫等現象。
總結:本次震后巡檢沒有發(fā)現任何問題,各個機房狀況良好,符合標準。但主震雖過,
余震不斷。我們?yōu)榱吮WC四川通信暢通,仍堅持24小時值班。為災區(qū)人民及救災部隊出自己的一份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中國移動成都分公司在震后第一時間響應,在捐助及籌措救災物資的時候,我們也積極完成本職工作,為為成都通信暢通做好保障。以盡個人義務級企業(yè)社會責任。
一級響應奔川地,雅安地震八方援。災民清淚揮不去,將心比心心難安。但有溫情送心意,一分微力尚可捐。地震中受災的人,我們相信發(fā)生這樣的災害只會使中華民族更加團結!加油!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會戰(zhàn)勝一切困難!
為了明天,為了希望,為了孩子們天真可愛的笑容讓我們用愛來為災區(qū)的人們送出自己最溫馨的祝福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我們都是中國人!
擴展閱讀:地震勘探報告編制與檢查規(guī)定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地震勘探報告編制與檢查規(guī)定(試行)
討論稿
總則制定本規(guī)定的目的是在現行MT/T897-201*《煤炭煤層氣地震勘探規(guī)范》基本原則框架下,為適應近年地震新技術發(fā)展、進一步提高物探研究院(以下簡稱我院)地震報告質量和水平,規(guī)范我院報告編制標準和模式,用地震技術更好地為我國煤炭工業(yè)建設和生產服務,為建設煤炭能源大型基地高產高效安全礦井服務,以促進我國煤炭工業(yè)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本規(guī)定總結了近十多年來開展煤礦采區(qū)地震,特別是三維地震勘探實踐經驗,結合我院技術發(fā)展能力以及市場需求編制而成。在近期,煤炭地震勘探的發(fā)展方向:一是發(fā)展構造勘探與巖性勘探相結合的綜合勘探技術,二是發(fā)展高精度三維地震勘探,三是發(fā)展特殊地震技術,包括虛擬現實技術、縱橫波聯合法等,因此,我院實施的各地震勘探項目都應以此為目標,結合項目的具體條件,從采集、處理、解釋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入手,創(chuàng)造性地工作,研究試驗采用先進技術,使我院的技術水平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努力爭取提出更多具有突出技術特色的地震勘探報告。為鼓勵提出更多的優(yōu)質報告,表彰先進,交流經驗,不斷提高報告質量,本規(guī)定還規(guī)定了報告評比條件,對優(yōu)秀地震勘探報告實行獎勵,并以此作為技術人員年度技術考核的內容之一。
第一條地震勘探報告是全面反映地震勘探成果、研究勘探區(qū)內煤礦地質構造,特別是地質小構造、主要煤層和沉積特征、水文地質條件等的重要資料,是礦區(qū)規(guī)化、合理設計煤礦采區(qū)、工作面、主要
巷道的重要依據。項目組要認真編制,高度重視。
第二條項目組接受承擔本勘探項目任務后,要全面收集本項目的有關地質物探資料,作深入分析研究,從勘探工作地區(qū)的實際出發(fā),合理選擇勘探方法,一切手段都必須為地質目的服務,講究地質效果和經濟效益。提倡有條件地采用高分辨率地震技術,爭取0.4~0.8s煤層反射波主頻達到100~120Hz。提倡深層煤層、奧灰頂界及巖溶地震技術發(fā)展,并爭取近年取得突破性進展。提倡高精度地震成像技術發(fā)展。提倡煤層、巖層橫向預測的地震技術發(fā)展。
第三條編制地震勘探報告的基本要求是內容齊全,重點突出,數據可靠依據充分,結論明確,圖表齊全、整潔、美觀。在撰寫文字時,既注意把問題闡述清楚,又要使文字通順精練,文字說明一般不超過8~10萬字(包括附表、插圖),把重點放在地質成果部分。地震報告編制提綱按附錄1。
第四條編制地震勘探報告的數據,二維勘探必須是作高分辨率處理的時間剖面,剖面交點時差小于5ms。三維勘探必須是全三維處理的數據,信噪比較高的地區(qū)也應作高分辨率處理。
第五條編制地震勘探報告的成果圖,全部采用計算機成圖(人工干預檢查)。解釋三維地震資料要逐步采用全三維地震解釋,目的在于提高解釋質量和效率,努力探索和完善全三維地震解釋的作法。當前要作到:精細制作合成記錄,作好層位標定,精細解釋連井剖面;區(qū)域自動追蹤;地震數據立體解釋;面切片解釋;三維解釋可視化;相干體(方差體)解釋等。
第六條平面圖編制內容應包括圖名、圖例、圖簽、比例尺,詳見附錄2。圖例原則上按DZ/T0076-1993石油、天然氣和煤田地震勘探圖式、圖例及用色標準執(zhí)行。
第七條地震地質剖面圖編制內容努力目標是盡可能與鉆探地質剖面圖面一致。利用高精度鉆孔資料標定地震剖面,作孔間預測解釋,
提高鉆孔間地質推斷的精度。逐步解決目前地震解釋剖面十分單調的問題。暫定的標準地震地質剖面內容見附錄3。
第八條地震勘探報告文字、圖紙實行三級檢查。項目組專職檢查員檢查、項目組負責人檢查、物探研究所負責人和生產技術部抽查式檢查。檢查基本標準按規(guī)范和設計進行。圖紙、圖面按《規(guī)范》7.11.1執(zhí)行,見附錄2、3。三級檢查的地震勘探報告經修改后,由生產技術部提出初審意見,報主管院領導閱示。
第九條地震勘探成果報告評比。院技術委員會于次年3月底前,對上一年各項目組提出申請參與報告評比的地震勘探報告進行技術評比。
院技術委員會評議地震勘探報告的程序為報告主編匯報報告情況,答辯,評議。評議主要內容為:任務完成情況,工作布置是否正確合理,成果是否齊全,方法技術是否正確,資料是否齊全,分析問題是否深入,是否有專題研究,論據是否充分及附圖質量等情況,其技術標準見附錄4。每件報告匯報時間限定為15分鐘,答辯10分鐘。技術委員會成員閱讀報告,評議、討論,時間為2~3小時。通過技術委員會成員無記名投票(占三分之二以上多數)確定報告的優(yōu)秀、良好、合格的等級。
第10條地震勘探報告獎勵。優(yōu)秀地震勘探報告的獎金額由院務會根據項目工程總規(guī)模確定,一般為萬元~萬元。獎金分配比例為主編占20%,項目組主要技術人員合計占50%,報告打印、成圖、制圖人員合計占30%。
第11條報告文字裝禎
1.向甲方提交的最終地震勘探報告一律精裝。文字章節(jié)標題采用號字,內容為5號字,插圖圖名為小5號字。封面字體號字和號字。詳見附錄5。
2.每件地震報告必須包括封2、扉頁1、扉頁2,見附錄5。彩
色圖件一律放入文字有關章節(jié)作為插圖,不再單獨出現。
3.封面采用淡綠、淡蘭等淺色為主,為區(qū)分方便,每年度的地震報告封面顏色可以不一樣,當前年度的各報告顏色必須統(tǒng)一。顏色由生產技術部統(tǒng)一發(fā)布。
4.為方便地震報告使用者查找,報告?zhèn)让嬉∷蟾婷Q,提交報告年月。
附錄1地震勘探報告編制提綱
一、文字說明
報告文字說明共分為8章27節(jié)。前言
敘述本次勘探立項來源、依據、要求?碧焦ぷ魍瓿汕闆r,簡要經過,本報告使用標準和其它有關情況。
第一章概況
第一節(jié)勘探區(qū)位置、交通
敘述勘探區(qū)的地理位置、地理座標、勘探區(qū)邊界、四鄰、勘探范圍(長、寬)和勘探面積、勘探深度
第二節(jié)目的和地質任務敘述本次勘探目的和地質任務第三節(jié)自然地理
敘述勘探區(qū)地形、地貌特征、水文、氣象等情況(著重點為地震野外施工的影響因素)第四節(jié)以往地質工作
扼要敘述本勘探區(qū)以往地質工作情況,包括歷次工作單位、時間、性質、內容、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工作量及質量情況、主要成果利用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當時和現時的評價等等。
第二章地質概況及地震地質條件第一節(jié)地質概況
本節(jié)主要是敘述本次勘探前的地質概況,為地震資料解釋提供地質依據。一、地層
著重對勘探區(qū)地層作出敘述,包括地層層序、時代、厚度、巖性及其變化。二、構造
扼要說明勘探區(qū)所處的構造位置后,再簡要敘述本次勘探前所揭示的區(qū)內構造、輪廓、地層產狀及其變化,構造發(fā)育的一般規(guī)律、斷層情況、褶曲情況及控制研究程序。
三、煤層
簡要敘述含煤地層中煤層的層數及可采煤層(全區(qū)可采、局部可采等)、煤層厚度、煤層間距及變化特征。(著重主要可采煤層)。
四、巖漿巖
第二節(jié)地震地質條件一、淺層地震地質條件二、深層地震地質條件第三章試驗工作第一節(jié)試驗工作
敘述試驗目的、內容、試驗點、段分布、試驗結果分析。第二節(jié)數據采集方法一、觀測系統(tǒng)
二維勘探:敘述測網布置原則、施工原則,配合效果,基本測線距選擇,觀測系統(tǒng)三維勘探:觀測系統(tǒng)和主要參數二、激發(fā)與接收參數
敘述炸藥震源參數,包括單井爆炸、井深、炸藥量、炸藥類型;或組合爆炸形式、組內距、基距、炸藥量、炸藥類型;或可控震源激發(fā)參數包括震源臺數、組合內距、組合基距、震源次數、驅動振幅、掃描頻率,掃描長度,掃描形式。
敘述儀器類型、時間采樣率、前放增益、記錄長度和檢波器類型、自然頻率、埋置方式、組合形式等。
其它新技術應用
第三節(jié)低(降)速帶調查和VSP測井
敘述低速帶調查方法、成果分析和應用情況;VSP測井方法、結果分析。第四節(jié)完成工作量及質量評價
列表說明本次勘探工程量和質量情況,包括物理點點數、生產物理點、試驗物理點、微測井物理點、低速帶物理點、VSP物理點;并對工作量進行必要的分析。
列表說明本次勘探的生產原始地震記錄質量,包括地震記錄總數,甲、乙、廢品記錄數,百分比;丟炮數、丟炮率等,并對質量情況進行必要分析。
第五節(jié)測量工作和質量評價第六節(jié)野外數據采集技術措施
敘述針對本次勘探區(qū)的特點和地質任務所采取的一些主要技術措施,以保證采集到高質量地震數據的情況及效果。
第四章地震數據處理第一節(jié)處理目標
第二節(jié)處理流程、參數和質量情況
列圖敘述處理流程、參數,并按規(guī)范9.4.14處理成果質量評價標準分析說明本次處理成果質量情況。以及本次處理流程的特點和效果。
第三節(jié)測井約束反演和地震參數提取第四節(jié)時間剖面成果及質量評述
敘述按規(guī)范9.5要求對時間剖面評級的結果列表說明,并進行評述。為方便使用,今后
一律采用分層評級進行統(tǒng)計,并將Ⅲ類剖面段標注在相應層位的T0圖中。
第五章地震資料解釋第一節(jié)解釋流程第二節(jié)解釋方法一、層位解釋
敘述人工合成地震記錄或VSP資料對地震地質層位的標定情況,并論述各主要波組的特征和關系,結合鉆孔資料分析層位間波組關系
二、斷層解釋
敘述斷點識別標志、斷層組合依據原則;斷點品質級別、斷層控制可靠程度級別等,并列表說明。
三、煤層厚度解釋。敘述煤層厚度解釋方法,重構煤層地球物理特征的技術。四、煤層頂底板巖性變化解釋。敘述煤層頂底板巖性解釋方法。五、特殊地質體解釋
包括火成巖、陷落柱、老窯采空區(qū)等的解釋方法及依據。第三節(jié)地質成果平面圖、剖面圖的繪制一、T0等時線平面圖的繪制
二、時深轉換及等高線圖、等厚線圖的繪制1.速度研究2.時深轉換方法3.精度分析第六章地質成果第一節(jié)新生界厚度第二節(jié)地質構造
詳細說明本次勘探后的構造輪廓、地層產狀及變化、區(qū)內構造以育一般規(guī)律,評價區(qū)內構造復雜程度及其對煤層、水文地質條件的影響(亦可涉及開采地質條件的影響)后,按下述標題,逐個描述本次勘探區(qū)內的斷層和褶曲基本特征、延展情況,特別是影響采區(qū)布置的褶曲和斷層的基本特征及勘探工程對構造控制研究程度。
一、斷層二、褶曲
第三節(jié)煤層厚度變化
第四節(jié)煤層頂底板砂、泥巖分布第五節(jié)地應力(地層壓力梯度)異常分析一、計算方法與模型二、成果分析
第六節(jié)鉆探、井巷驗證第七章HSE管理、建設與成效
第一節(jié)HSE組織、管理第二節(jié)HSE實施重點和成效
主要包括健康、安全、環(huán)保實施內容及成效、是否作到了“零事故、零污染、零投訴”。第八章結論第一節(jié)勘探成果評價
對本次勘探成果進行總體評價,包括地質任務完成情況和評述實際達到的勘探研究程度、勘探的技術經濟效益,指出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二節(jié)下一步工作建議
提出在使用本報告應用于礦井設計、建設和生產中或下一步勘探中應當注意的問題和建議。
二、附圖:
圖號1.2.3.4.5.6.7.8.9.10.11.12.13.實際材料圖CDP覆蓋次數分布圖新生界等厚線圖新生界底界等高線圖煤層底板等高線圖目的層反射波t0等時線圖(標注反射波品質和斷點級別)地震時間剖面地震時間剖面順層水平時間切片方差體順層水平切片地層壓力梯度異常平面分布圖(可選)煤層厚度變化趨勢平面圖(可選)煤層頂、底板砂、泥巖分布平面圖(可選)1:201*1:201*/1s=mm1:201*1:201*1:201*1:201*1:201*圖名比例尺1:201*1:201*1:201*1:201*1:201*1:201*注:平面圖、剖面圖比例尺一般情況下為1:201*。也可根據用戶要求,在滿足精度的條件下,選擇其它比例尺。
三、附表:
1.煤層斷點解釋成果一覽表2.煤層斷層解釋成果一覽表3.測量成果一覽表
4.原始地震記錄評級情況一覽表5.地震時間剖面評級情況一覽表6.二維勘探剖面交點時差一覽表
附錄2成果平面圖要求
1.底圖精度要求
底圖均采用直角坐標網格
a)網格邊長誤差不大于0.2mm;b)網格對角線誤差不大于0.3mm;
c)各網格對角線上所有坐標線的交點偏離誤差不大于0.2mm;d)圖底邊長及對角線誤差不大于0.3mm;e)地震測線控制點誤差不大于0.2mm;f)鉆孔孔位展點誤差不大于0.2mm。2.圖面設計要求
a)圖幅設計大小和分幅應考慮復制及印刷紙張規(guī)格,以合理、方便使用為宜;b)在制圖區(qū)域內個別部分外延太長時,可將外延部分用同比例尺移圖于圖幅內空白處,并與主圖有一定的重迭。3.圖面要求:
a)平面圖應以相應比例尺的地形圖為底圖,其度帶、坐標系、高程系、地物符號等標記方式應與地形圖一致。
b)村莊、河流、道路等地物應根據圖面的內容和需要由大到小、由主到次取舍。c)直角坐標網格采用10cm×10cm(1:2.5萬時為8cm×8cm)。
d)地震測線始端應標記測線號,端點、轉折點應標記樁號(以m為單位)e)等值線數值標記方向應與等值線方向一致,數值排列方向應與等值線走向垂直。f)圖例一般應置放于圖的左下方,圖中主要圖示符號圖例中都應標示、注釋。g)圖簽置放于圖的右下角。
h)平面圖應標注圖名和比例尺,置放于圖上方的圖框外。
i)平面圖由兩幅以上的圖幅相拼接時,在無圖簽的每張圖幅右下角的圖廓外1cm處加注接圖圖簽。
j)指北針宜放在圖的右上角。
4.t0等值線平面圖(1:201*)
a)當地層傾角一般小于15°勘探區(qū)等時線線距為ms。地震傾角15°~30°,勘探區(qū)等時線線距為ms。
b)t0等值線線條寬度為mm,每5條線加寬至mm。c)時間數字標注順等值線,采用號字體。
d)在地震測線上用顏色標注Ⅲ類剖面位置,用4號字體標注斷點A、B、C級別。e)t0等值線平面圖中應標注主要地物和鉆孔。5.煤層底板等高線圖
a)等高線距為m,傾角大于30°,勘探區(qū)為m。b)等高線高程標注字體為號字,順等高線標注6.圖簽規(guī)格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圖件名稱(按合同)地震解釋制圖項目負責審查總工程師順序號圖號比例尺日期資料來源
附錄3地震地質剖面圖要求
1.底圖精度要求:
a)測線上樁號間誤差不大于0.2mm。b)標高線間誤差不大于0.2mm。
c)測線交點、鉆孔位置誤差不大于0.2mm。2.圖面要求:
a)剖面圖上應畫出標高線,兩端應標注高程。標高線間隔為100m。
b)在地形線上進應標記地物、測線樁號、測線交點、測線轉折點、鉆孔位置(以虛
線圖示投影鉆孔位置)。測線端點及轉折點應標明方位角。
c)剖面圖上應繪出鉆孔簡易柱狀圖,標明主要地質界線,可采煤層編號、深度及厚
度等,以及地震資料解釋預測孔間巖性及煤層變化。
d)剖面圖上地震地質成果用實線表示,推斷的地質界線用虛線表示。e)圖簽置于右下角。
f)在斷層線下方應標明斷層號、落差和傾角。
g)主要煤層上側標注煤層編號及地震反射層編號,例如13-1煤(T5)。h)圖例置于左下角。
附錄4地震勘探報告的評比標準
地震成果報告評比主要根據地質任務完成情況,地質成果是否豐富,技術方法是否正確、先進等進行評定,分為優(yōu)秀、良好、合格三級。1.優(yōu)秀
a)工作布置正確合理,網度恰當。野外工作方法觀測系統(tǒng)參數選擇及資料處理方法正確、合理、針對性強。野外采集的各種資料質量能滿足精度要求。地質效果明顯。地震記錄甲級率達80%以上,Ⅰ類地震剖面達90%以上。
b)解釋和研究方法正確、合理;所用方法先進,有創(chuàng)造性;分析研究認真細致,并能抓住主要矛盾。在地震資料解釋的基礎上,逐步上升為新的地質認識,論據充分,說服力強,具有科學性。對新方法,文內(或附件)應有論證。
c)各項資料齊全、準確,精度高。
d)報告理論基礎正確,應用實際資料全面可靠,科學地分析和說明問題。做到內容豐富,重點突出、觀點明確、論據充分、結論和建議合理、敘述清楚、文字精練。
e)按規(guī)范和本規(guī)定的各種圖表齊全、完整、正確、美觀,經檢驗符合質量精度要求,能明確地說明問題。報告文字與圖件一致。
f)圓滿完成設計任務,效益明顯,成果結論對生產和科研有較大的指導意義。2.良好
a)工作布置正確、合理,網度恰當。野外工作方法觀測系統(tǒng)參數選擇及資料處理方法正確、合理、有針對性。野外采集的各種資料質量能滿足精度要求。地質效果較好。地震記錄甲級率達70%以上,Ⅰ類地震剖面達80%以上。
b)解釋和研究方法正確、合理。所用方法先進,能認真細致地進行分析研究,并能抓住某些特點,在地震資料解釋的基礎上,逐步上升為地質認識,有一定的說服力。
c)各項資料齊全、準確,精度高。
d)報告理論基礎正確,應用實際資料全面可靠?茖W地分析和說明問題,做到內容豐富,有重點、有論據、結論建議合理、敘述清楚、文字較精練。
e)按規(guī)范和本規(guī)定的各種圖表齊全、完整、正確、美觀,經檢驗符合質量精度要求,能說明問題,報告文字與圖件一致。
f)完成了設計任務,效益較明顯,成果結論對生產和科研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3.合格
a)工作布置正確、合理。野外工作方法觀測系統(tǒng)參數選擇及資料處理方法基本正確、合理、有一定的針對性。野外采集的各種資料質量基本能滿足精度要求。
b)解釋研究方法基本正確、合理,能進行一定的分析研究并轉化為地質認識,有一定的說服力。
c)主要的資料齊全、準確。主要圖表齊全、完整、正確,滿足精度要求。d)報告的主要觀點和論據明確,結論建議合理,敘述清楚。e)基本完成了地質任務。
附錄5封二(舉例)
河北省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章村煤礦4224采區(qū)
三維地震勘探報告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二○○五年四月
扉1(舉例)
項目名稱:河北省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章村煤礦4224采區(qū)
三維地震勘探
建設單位:河北省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監(jiān)理單位:北京克浪石油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
承建單位: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院長:霍全明總工程師:霍全明
扉2(舉例)
項目負責:吳奕峰地震數據采集:
隊長:張云彤
技術組:吳奕峰張建智
測量組:聶樹龍劉志遠史曉亮地震數據處理:郎玉泉地震數據解釋:
負責人:吳奕峰
解釋員:楊艷珍張建智
制圖:×××
項目工程監(jiān)理:×××
地震報告主編:吳奕峰
地震報告組成員:吳奕峰楊艷珍邱杰×××、×××
地震報告審查:×××、×××報告編制日期:二○○五年四月
16崔文張建智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地震巡檢報告》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地震巡檢報告: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