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研究小結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研究小結
為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打造有效課堂,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積極探索科學教育教學方法,尋求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徑。我校開展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課題研究活動。在活動中,我校努力探索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方法和途徑,不斷將先進的教育理念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使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得以改變,切實提高了教學質量,取得了良好的成績,F將我校數學組開展的課題研究活動匯報如下:一,我們的工作。
1.學習培訓---豐富“有效”源泉
課題研究與否,與課題研究的素質有很大的關系。為使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業(yè)務素養(yǎng)使教師認識到有效教學的意義,盡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我們先后組織老師學習了有效教學理論和策略,學習了新課程標準。學習的方式有集中學習和分散學習。集中學習由骨干教師作專題講座,分散學習主要由個人自學,各校研討!白钍菚隳苤逻h”,“腹有詩書氣自華”,通過學習,轉變樂教師觀念,提升了教師素養(yǎng),豐富了教師知識儲備,加強了課題與課堂教學的認識,為課題開展開辟了方向。如我們先后學習了《有效的教學》,《有效教學的案例和分析》,《從迷戀浮華到追求實效》等理論,為教師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2.探索磨煉----營造“有效”課堂
學習和培訓,是教師的觀念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而如何落實在行為轉化上是本課題的重難點。我們以一線課堂為主陣地,讓教師通過教學實踐活動促進行為的轉變。一年以來,我們以課題為中心,以行動研究為途徑,有的放矢,大力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活動:(1)、圍繞主題,集體備課,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備好課是實施有效課堂的前提條件,因此,我們十分重視有效備課這一環(huán)節(jié)。要做到有效教學,我們既從目標的緯度加以考量,又要從過程的緯度加以落實。在預設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和方法時,課題組教師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備課。大家一致認為,數學雖然是抽象的,但和現實生活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因此,在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時,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與周圍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體驗中去學習數學,盡量讓學生親歷實踐過程。(2)、課堂是課題研究的實驗基地,而為學生奉獻一節(jié)有效的數學課也是我們直接追求的目標。在課題組教師的實驗課上,我們力求體現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遵循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做到一節(jié)課上,學生有知識的收獲,思維發(fā)展,情感的積極體驗,讓學生獲得好吃又營養(yǎng)的數學。(3)、課后反思,豐富課題研究的內核,促進了教師的成長!扒Ы痣y買回頭看”,反思和研究,是一對連體嬰兒。反思就是研究,反思需要進一步研究,離開了研究,反思就成了單純的回憶,同樣研究少不了反思,離開了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反思,研究就顯得很蒼白。如何反思,課題組的教師采用“紀實+思考”的方式,真實地記錄課堂教學實踐與當時的想法。教學預案中的靈光閃現,課堂上的尷尬敗筆抑或精彩紛呈,以致學生的奇思妙想,都是我們反思的對象。反思做到有思想,有根基,有個性,而這些切膚的火熱的反思無不彰顯教師對有效課堂求新,求變的創(chuàng)造。(4)、開展多種形式的研究活動,提升有效課堂的研究層次。先后組織教師多次到省內外觀摩學習;學區(qū)組織骨干教師觀摩課,新教師匯報課,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基本功評比;和兄弟學校組織“同課異構”,結對學習;校內“青藍”結對共成長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實現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拓寬研究渠道,營造教研大舞臺,提升研究的質量。3、小中見大----深掘“有效”內涵
我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有效教學追求的腳步,為提高全學區(q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以課題組為核心,輻射到年級備課組。每學期課題組教師在年級組內要展示一節(jié)研討課,經過這一系列的觀課,練課,評課,研課的活動,教師的教學專業(yè)化水平得到提高。各年級組結合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或困惑,選擇適當的角度,以盡可能小的切入口進行課堂有效性研究。如:“新課程導入的有效性”、“教學提問的有效性”、“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等為主題的教研活動。為確保課堂有效,加強教師對教學常規(guī)的認識,教務室、教科室不定期對教師的教案,作業(yè)進行督查。并對教師進行隨堂聽課,對教師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跟蹤了解。通過管理和檢查,對教師教學存在的問題能及時反饋處理,這也規(guī)范了教師的教學行為,促使教師日常的工作到位細致。每一學期,我們會下發(fā)教師教學問題調查表,了解教師教學的困惑,提煉共性問題作為教研主題進行研討!暗嗡梢杂成涮枴保捌疬@些日常教學中散落的思考珍珠,串起來必然是一條思想光潔的項鏈。二.我們的收獲
1.課題組教師通過實踐,已經初步掌握了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的有效性得以體現,教師素養(yǎng)得到提升,年輕教師迅速成長。教師教得省時省力,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課堂效率大大提高,學生的思維最大程度被開發(fā)。教師“滿堂灌,滿堂問,滿堂動,滿堂夸,滿堂放”的教學方式得到改變,以“啟發(fā),討論,探究”為主的教學方式走入課堂,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得到凸顯。
2.教師腳踏實地的進行集體備課,取得良好的效果。無論是“三維“目標的落實,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還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備課組的老師都做到最大程度的統(tǒng)一,遵循“集中討論資源共享個人微調”的原則。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有的教師可根據本班的教學學情,因才施教,進行二次備課。在整體推進的基礎上實現個人的創(chuàng)新。這樣就改變了以往教師單打獨斗的教學方式,發(fā)揮了團隊的合力,凝聚了人心,錘煉了隊伍,收獲了成績。
三,我們的困惑。
雖然在課題研討的路上,我校教師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課堂教學面貌有了改變,但我們課題研究還不夠深刻,離結題目標還有一定距離。也留下一些困惑:1.個別教師思想認識不到位,總認為搞課題研究是走形式,擺花架子,自己多年習慣的教學模式不敢改革,也不愿改革。表面上有新理念,根子里是老傳統(tǒng)。公開課上,按要求模式走走,沒人聽課時,又是濤聲依舊,回歸自己的老模式。2..在追求課堂靈動的同時丟失了實在,而關注了課堂的樸實卻又缺少了學生個性的張揚。教學中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有效”的統(tǒng)一,走到它的中間地帶呢?3.我們目前沒有一套評價有效課堂和一堂好課的量化標準。對于學生的后勁學習發(fā)展,如果用一些指標去衡量,是不全面和殘酷的。目前我們只能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模糊把握一堂課是否有效。
4.“唯分”優(yōu)劣的評價考核制度約束了教師的改革步伐和力度。教學成績的評比使部分教師心理不自信。只重結果的紙筆測試潛規(guī)則讓“題海戰(zhàn)術”,‘苦講苦練“的教學模式還有一些影響。
四,我們的計劃
我們課題組的第一步工作已打下較好基礎,但以后的研究工作難度還很大。按照課題組的實施方案和前期工作的體會,我們會著重解決以下問題:
1.進一步細化研討主題,采取措施提高教師的自主能動性,提高課題研究的有效性。
2.繼續(xù)加強常規(guī)教學工作管理,重點開展“上好有效的課”活動,關注學生學習行為活動,研究尋找學生切實有效的學習方法。
3.提煉研究成果,總結經驗,收集資料,提交論文,撰寫課題研討報告,做好結題準備工作。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也許教育的最高山峰我們難以登臨絕頂,盡管通往數學教育最高境界的道路我們難以走到盡頭,但這不能阻止我們向往和追求。以上是我校數學有效教學課題研究的階段性小結,請大家指正。今后的路上,我們將加大研究力度,為打造小學數學有效課堂而努力!
擴展閱讀: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研究階段總結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研究》第一階段總結
一、課題確立的背景新課程的實施,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學的效率,確切的說是要在學生減負的前提下,增加學生的學習知識。這該如何實現呢?唯一的做法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如何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這需要多方面的綜合運用得以提高,如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性、提問的有效性、作業(yè)的有效性等,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首要考慮的問題就是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學生只有在想學的基礎上才肯學,才會用心的學,才會好好的學!那至于怎么讓學生產生這個想學的心理,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其方法很多,但課堂提問卻是最直接、最方便的一種,那么我們該如何運用好課堂提問,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呢?基于以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疑惑,我校數學教研組于今年6月份,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研究”做為本學期我校數學教研活動的重點研究項目,我根據數學教研組的安排,制定出詳細的研究計劃付諸于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現將這一課題研究做出小結。
二、課題研究實施過程
(一)、學校成立課題研究小組之后,我作為研究小組成員之一,按照研究小組的安排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了研究工作。
(二)、加強學習,用一個月的時間進行課題理論學習,確保從根本上認識提問,研究提問。我和研究小組成員研討學習并總結出現階段我們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以及關于提問的有效性理論知識和解決策略。學習途徑則是多途徑學習,通過網絡搜集、集體交流評析等。學習形式為集體學習與個人學習相結合。每周一次個人學習,做到有學習有筆記;每周一次集體學習,匯報個人學習情況,當集體評議總結出有較強實效性的知識,我更受益匪淺:
1、基于理論,認識提問我學習了理論知識,明確了什么是提問和課堂提問有效性?
(1)、提問:從廣義上講,任何有詢問形式或詢問功能的語句,也就是通過語言的形式提出問題引發(fā)他人產生心智活動并做出回答反應的刺激都是提問。
(2)、課堂提問有效性:教師有效性提問是指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和氛圍,精心設問題情景,提問有計劃性、針對性、啟發(fā)性,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有助于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課堂提問是教學中進行啟發(fā)式教學的一種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學的核心”。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十分重要,是教師們經常運用的教學手段。
2、找準根源,把握方向我了解到目前我的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一些問題:
(1)、提問的目的不明確,不能準確把握知識本質。如這個知識點的知識基礎是什么,又能為后面哪個知識點的學習做服務?重難點是什么?我該從哪兒切入提問,只有準確把握知識本質,才能正確切入提問。
(2)、提問的個人主觀性太強,太隨意。在一節(jié)課中的提問多的可達幾十個問題,少的卻只有幾個問題,教師的問題設計不合理。(3)、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課堂上學生無時間提問,很少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教師提問的實效性欠缺,答案開放的問題比較少,不敢放手。
3、認識價值,轉變觀念課堂提問做為課堂教學的必要手段,有著不可估量的教學價值,主要表現在:
(1)、激發(fā)學生學習學生注意力渙散時,提一個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往往能喚起他們的注意力;學生學習受阻時,教師提問點撥,因
勢利導,他們會重新振奮起來,繼續(xù)探究;設計適當的問題,給回答問題的學生以成功的機會,往往能幫助其找回失去的信心。教師提問,學生討論、回答,是一種交流,不僅是個認知過程,也滲透了情感成份。因此,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精神,融洽師生感情,從而更好地推動學習,有極大的益處。
(2)、啟發(fā)學生思維由于各種原因,學生思考問題往往會不全面,遺漏某些條件,得出片面結論;或者在學習新知識時,不善于循序漸進,全面把握住要點。如果教師能不斷啟發(fā),追問、質疑、概括、小結;那么,學生就會比較全面、系統(tǒng)、牢固地掌握知識并且培養(yǎng)了能力。
(3)、獲取反饋信息語言是思維的載體,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反映出的思維受阻、歧義、遺漏等一些問題,較之從作業(yè)、測試則更為及時明顯的反饋給教師學生學的信息。課堂提問是教師、教材及學生三方面聯系的橋梁。課堂上教師發(fā)問和學生的答問既是教學信息的傳播過程,又是師生情感交流與合作的過程。因此,應該說課堂提問在當前的教學方式下,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要將其作為基本功來練,作為藝術來追求。
4、學習策略,指導實踐。美國著名數學家哈爾莫斯說過:問題是學習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創(chuàng)新。由此可見,提出一個好的問題是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應用技術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廢止不恰當的提問,研究提問的類型、表達、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實現課堂提問的優(yōu)化。具體而言,它主要包括設計問題的數量、難度、切入點控制三個方面。教師設計問題時要把握設計的原則、策略和步驟的精心謀劃,做到問題精當、難易適度、思維含量高、切入點準確。所以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提問次數要少而精。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抓住科學知識的關鍵,運用歸納和綜合方法,盡可能設計出容量大的問題,避免問題過于細小繁瑣,以提高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性,以達到“精問”的目的。
(2)、提問難易要適度。難度是指問題的深度與廣度,難易適度就是指問題要切合學生實際。難度的控制既要考慮切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問題要求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缺乏有意義的、本質的聯系時,問題就顯得太難了;如果問題要求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知識有密切聯系,又有中等程度的分歧,對集中學生注意力,動員學生積極思考最為有效,那么這個問題就顯得難易適度。教師設計的問題要不超出學生知識和智力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使他們經過認真思考與探索能得以解決,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積極思考都能解答。
(3)、提問要切中要害。教師要根據具體知識的性質和特點,在適當的環(huán)節(jié)設計問題。教師還要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的情況隨機應變,在學生學習以及思維活動的疑惑處、受阻處、轉折創(chuàng)新處設計問題,引發(fā)思考。一是課堂鋪墊環(huán)節(jié)。課堂鋪墊引入教學中,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系設計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既可以復習鞏固舊知,又促進新舊知識的融合。二是新授環(huán)節(jié)的問題。新授階段,所提問題要求聯系緊密,啟發(fā)性強,通過教師的引導,促進學生積極思考,透徹理解新知。三是鞏固環(huán)節(jié)的問題。在鞏固階段啟發(fā)性的問題能促使學生深入思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數學課堂提問要體現出:是數學問題,具有數學味,體現著具體的數學思想;能緊密聯系教學內容的實質,統(tǒng)率教材的基本內容;能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并以此為突破口,帶動整個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能溝通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循序
漸進地推動教學的展開;具有啟發(fā)性,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問題之間具有連貫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層層遞進,能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數學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能體現數學的科學精神。
三、依托課例進行實踐,努力實現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在本階段,我本著運用策略,提高數學課堂中提問的有效性,有計劃的開展了多節(jié)數學教學聽評課活動,主要從提問的數量要求少而精、提問的難易適度、提問要切中要害等幾個方面入手對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進行研究。一樣的教學內容,不一樣的提問方法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教學效果,那么怎樣實現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我們不僅要提問,而且還要會提問?同樣一個問題,為什么不同的老師提出來,學生的興趣會不一樣呢?這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我的數學課堂提問是否真正做到了“精問”。如在老師執(zhí)教的《圓的周長》一課中,教師和學生共同用多種方法分別量了學具中大圓的周長和直徑,提出質疑:那么,圓的周長和直徑有什么關系呢?進行分組實驗。學生四人一組,拿出準備好的學具,用多種方法量出圓紙板和鐵環(huán)的周長、直徑,圓形筆環(huán)和杯子底面的周長、直徑,然后把量得的數據填在書上的表格里,匯報實驗數據,教師投影展示后提問“請大家觀察、比較實驗和統(tǒng)計的結果,分析一下,你發(fā)現了什么?”同學們很快就比較出圓周長和直徑的比值,總結出計算圓周長的公式。這樣的提問足以涵蓋了“計算學生所實驗列舉出的各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是怎樣的、比值是多少、圓的周長的公式可以如何表示”這諸多問題,讓學生通過這一提問而進行了一系列觀察、統(tǒng)計、比較、分析、總結的活動,發(fā)現問題,得出結論。從而掌握圓周率和圓周長的計算公式。真正體現了提問的策略之一:少而精。我們課堂教學中欣賞大氣的問題,強調問題的開放性與思維深度。但也要適度,我面臨的畢竟是小學生。
問題過大、過深,不符合學生的學情,會使學生喪失回答問題的信心,不利于學生思維激情的培養(yǎng)。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處理好問題“大”和“小”的關系,通過學習研究,以及課堂的實踐證明,無疑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也就是要提高我們提問的技術,最好做到提問既有技術,又有藝術,課堂提問是一門科學。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觀念,遵循一定的原則,掌握適當的提問方法,才能在教學實踐中發(fā)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才能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更具生命力!
四、總結課題研究的成果,以及存在的問題和今后的改進措(一)取得的成績。
1、我通過這一課題的自主學習研究,開始積極地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敢想、敢回答的良好課堂氛圍,真正認識了課堂提問,明確了課堂提問對于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性,學到了提高課堂提問的策略,并通過實踐證明了真正有效的課堂提問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倍功半。并通過此次課題研究樹立了教學研究意識。撰寫了多篇教學反思、案例分析、教學論文。。
2、學生們則在老師精心設計的“精問”、“設問”中爭當學習小主人,改變了被動、懶惰、依賴等不良學習習慣,自然的開始理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他們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思維得到鍛煉。
(二)存在的問題。
通過研究學習,我的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問題。
1、提問指向不集中。例如,“二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樣大嗎?”它的答案有無窮個。諸如此類的問題顯然是不科學的,指向不集中,導致學生概念模糊、思維混亂,所以很難達到提問的目的。
2、提問不夠全面,致使學生思維發(fā)展參差不齊。課堂提問,應立足面向全體學生,即以大部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程度為依據,爭取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體現問題的層次性。而我們的課堂提問還不夠全面,仍存在問題,要么,以個別思維敏捷、理解較快的尖子生為提問的出發(fā)點;要么,以部分后進生為依托,問題缺乏彈性過于基礎。這樣,致使教學效果形成個別學生超前、大部分學生滯后的局面,以及學生的應答率不高,氣氛不活躍,大部分學生沒有思維的增量發(fā)展。
(三)今后的改進措施
1、深入地進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學習課堂提問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雖然無法為每一個學生設計一套問題,但要注意提問層次和梯度,并根據問題的難易提問不同的學生,使得學生全面發(fā)展。并努力做到提問目的明確,在引入新課、新舊遷移、解決難點、促使學生思考等等方面進行提問,盡可能地設計針對性強,有實際意義的提問,使提問恰到好處,為課堂教學知識穿針引線。以及,教師在設計提問時應注意趣味性,課堂提問的內容新穎別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學習。
2、做好教師個人成長記錄袋資料收集整理,裝載每次研究過程中的個人研究成果以及個人撰寫的案例分析、教學反思、教育教學心得體會、教學論文、優(yōu)秀課例、研究課題等等,記載教師成長過程,便于隨時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不斷反思和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研究素質。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研究
階段小結
王建婧
二0一一年十二月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研究小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研究小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