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學團體心理輔導工作方案(36-40頁)
聊城大學團體心理輔導工作方案
根據(jù)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綱要》的精神,結合我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情況和現(xiàn)階段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現(xiàn)制定團體心理輔導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1、指導思想: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促進我校的改革、發(fā)展和穩(wěn)定為出發(fā)點,已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為目標,以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為重點,扎扎實實做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
2、工作原則: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工作中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立足教育、重在建設的原則,隊伍建設實行專、兼、聘結合,以課堂教學、課外教育輔導為主要渠道和基本環(huán)節(jié),形成課內(nèi)與課外、教育與輔導、咨詢與自助相結合的心理教育網(wǎng)絡和體系。
二、工作目標和任務
1、目標: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形成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yōu)良品格,使之具備較強的心理調(diào)適能力。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與思想道德素質(zhì)、科學文化素質(zhì)、專業(yè)素質(zhì)和身體素質(zhì)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從而提高大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同時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時效性和主動性。
2、任務:根據(jù)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yōu)化心理品質(zhì),增強心理調(diào)試能力和社會生活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壓力,幫助學生處理好環(huán)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yè)、人格發(fā)展和情緒調(diào)節(jié)等方面的問題,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團體心理輔導的涵義
1、概念:團體心理輔導是心里咨詢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指在具體情境下,在咨詢師的引導、訓練、促進下借助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通過觀察、學習、體驗來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從而調(diào)整自己與他人的關系,發(fā)展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2、團體心理輔導的特征:(1)專業(yè)性。團體心理輔導的領導者是經(jīng)過學校心理理論與實踐的專業(yè)訓練,能運用專業(yè)的方法與技術來組織成員。
(2)開放性。團體心理輔導透過開放性的情景來引導成員獲得內(nèi)在需求的滿足和外在信息的充實。
(3)互動性。團體的成員之間是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的,彼此的認知、態(tài)度和經(jīng)驗互相影響。
(4)目標性。團體心理輔導都有其教育性的目標,通過團體心理輔導來協(xié)助成員獲得正確的信息,以建立積極的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
(5)一致性。團體成員盡管需要領導者的帶領、引導,才能完成輔助目標,但前提是領導者與成員、成員與成員之間必須有一致性的共識,如遵守團體契約和團體規(guī)范、認同團體、支持成員等共識。
(6)結構性。團體心理輔導從工作準備、團體形成到過程運作和成效評估都有一定的方法、技術與設計,即運作模式。
四、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前的準備1、培訓領導者和培訓助手
領導者是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團體心理輔導開始之前,首先要對領導者進行培訓。一個優(yōu)秀的領導者不僅要能接納自己、還要能與他人和睦相處;不僅要具備團體領導技能、而且要有針對特定主題的知識。領導者的培訓內(nèi)容包括:知識學習、技能技巧訓練、自信、情緒穩(wěn)定、善于表達情感、尊重別人、樂于助人、寬容、思維敏捷等素。對于比較大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還需要培訓助手以幫助領導者布置場地、配合領導者開展活動。
2、團體心理輔導目標的設定
對于團隊的終極目標及每一次團體活動的目標,領導者應事先設定并確切地了解和掌握。
3、成員背景資料的了解
包括其姓名、年齡、人格類型、智商、各方面的能力、家庭狀況、在校表現(xiàn)、老師評語、過去紀錄、是否志愿參加團體等。了解成員背景資料,有助于活動的設計與過程的掌握。如果學校已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則可查閱檔案得知。
4、團體的人數(shù)
小團體的組織以8-12人為宜,人數(shù)太多,情境不易控制,輔導成效因而容易降低。
5、聚會的時間
由于有些成員不易集中注意力,且耐力較差,所以每次輔導時間不宜過長,應以一節(jié)課至六十分鐘為宜。
6、聚會的場所
以一般團體心理輔導室為宜,應避免易使成員分心的場所。此外,尚需注意環(huán)境的安全性。有些成員容易沖動,室內(nèi)裝潢色調(diào)以中間色或偏冷色為宜。
7、協(xié)助輔導員的設置
最好能有一位協(xié)助輔導員,來輔助團體氣氛的塑造、活動的催化、及沖突事件之處理。必要時,甚至可增加一名觀察員,在旁觀察整個活動的進行,并協(xié)助處理突發(fā)狀況。團體心理輔導者間必須要有良好的默契,對于整個團體過程的帶領與團體成員的了解,應具有基本的共識。
8、團體活動的設計
活動的設計宜淺顯易懂、活潑有趣,以吸引成員的參與、引發(fā)成員的互動與成長。此外,由于團體過程中,常有偶發(fā)狀況,阻礙原設計活動之進行,或者,在了解成員互動狀況后,常需要調(diào)整原設計的活動,所以,事先宜設計一些備用活動,以備不時之需。
9、相關理論的閱讀
輔導者除了多研究有關團體的文獻外,應多閱讀有關考試焦慮、人際交往障礙、外向性問題行為或違規(guī)犯過行為學生的報告,以深入了解其心態(tài)、問題行為的成因,以及相應措施與輔導的重點,以求能在整個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掌握全局,并能照顧到個別差異。
10、先行接觸
若能在團體心理輔導開始之前,個別與成員面對面地接觸,嘗試建立初步的良好關系,并協(xié)助成員了解團體的狀況,將有助于團體的發(fā)展。
五、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方案設計
根據(jù)團體活動準備階段獲得的資料,進行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方案設計。
(一)方案設計的內(nèi)容
一個完整的設計方案,應該包括以下內(nèi)容:
1、方案名稱:名稱應清楚明確,使之一目了然,通過題目能夠了解團體的性質(zhì)、內(nèi)容和目標。
2、活動地點:要選擇合適的活動地點。
3、活動時間:應有起止日期,說明團體的常態(tài)性(每周一次)或密集性(一整天以上)。
4、參加對象與人數(shù):應說明對象的參加條件。
5、活動方式與設計動機:要簡要敘述活動的理論依據(jù)及活動的組織形式。6、設計目標:包括團體的總目標、次目標、階段目標和活動目標。7、活動資源:包括活動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財力資源。8、活動內(nèi)容:說明針對什么心理問題,安排了哪些輔導活動。9、時間配置:針對每次活動作出時間安排,應具體化。10、方案評估:說明分析鑒定的方法。(二)方案設計的步驟
學者夏林清認為方案設計應包括如下步驟:
1、確定對象:即確定哪些人適合參加本次團體活動。
2、我到底要做什么?即目標的制定。針對這些對象,了解和評估他們的需要,再確定團體活動要達到的具體目標。
3、我要如何做?即進行的方式和活動的設計。根據(jù)目標做出計劃。4、思考團體進行時所需要的場地、設備與材料。
5、將設計好的活動在同事之間或先行組成一個實驗性小團體試用一次,并討論、思考和修正。
6、準備每一活動進行的大綱以及必須的材料。
7、準備一些備用活動,根據(jù)團體活動的進展有彈性的調(diào)整原先的設計。8、團體活動結束時,應用問卷或其他方式來了解大家對團體的反饋,以評估活動是否達到團體的目標。
9、團體的反饋、自己的總結以及所記錄的資料都應加以保存,以供下一次改進的參考。
(三)方案設計構成中的注意事項
1、設計團體活動的目標和方式要考慮成員的熟悉度、個性、互動習慣等因素。
2、設計成員的座位應考慮團體活動的大小。如小團體的活動,成員座位安排可以是鉆石形、圓形、八邊形和楓葉形;大團體活動,成員座位安排可以是扇形、小半圓形、圓形劇場和大半圓形。
3、設計時要注意人性哲學,包括團體成員的素質(zhì)、價值觀和文化觀念等。4、設計時領導者要了解自己的特質(zhì)、能力、偏好和帶領風格。5、方案內(nèi)各項活動的設計應具有一致性,前后連貫。
6、活動選擇應考慮成員的年齡,成熟度、需求、團體發(fā)目的與預期的結果;應讓所有成員都有參與的機會;活動應是領導者的能力范圍和曾有的經(jīng)驗,還要考慮場地的適合性。
7、方案設計要考慮成員的特性,如性別、年齡、表達能力、職業(yè)背景等因素。如小學兒童團體,可設計多一些動態(tài)性活動,中學或成年人團體克設計多些靜態(tài)性活動;同性團體可設計肢體性活動,兩性團體可設計分享性活動等。
8、方案設計要有彈性,還應考慮安全性。六、團體心理輔導的過程
團體是有人組成的有機體,團體的發(fā)展是團體是團體生命的成長歷程。團體發(fā)展過程大致經(jīng)歷定向階段、沖突階段、整合階段、成效階段和鞏固階段。
1、定向階段
處于此階段的成員對團體不了解,彼此之間不太熟悉,往往存在焦慮擔心、氣氛沉默、防衛(wèi)心理和對輔導員的依賴等反應,因而工作的重點是協(xié)助成員建立“安全感”與“信任感”。
主要任務有:
(1)協(xié)助成員彼此認識。通過相互自我介紹,談論一些輕松的有趣的話題,活躍氣氛,縮短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
(2)澄清團體輔導目標。
(3)創(chuàng)造安全信任的氣氛。這有利于成員降低防衛(wèi),敢于作較深層的自我探索。
(4)建立團體規(guī)范。團體規(guī)范是引導團體成員的行動準則,是保障成員權益和團體運作的重要依據(jù)。它不僅規(guī)定個體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還有輿論導向的作用。
(5)讓成員了解團體是大家的,促使成員產(chǎn)生歸屬感、責任感和依存感。2、沖突階段
隨著團體心理輔導的進展以及為了達到團體心理輔導的目標,團體成員就需要將內(nèi)心的真實自我展示出來,這將會引起自我內(nèi)心的沖突,也促使成員之間真正意義的互動,形成各種真實自我的沖擊,從而表現(xiàn)出焦慮與掙扎、抗拒與防衛(wèi)和挑戰(zhàn)領導者等特征。輔導員在被挑戰(zhàn)時,不要回避和防御,而要直接誠實地面對,先檢查自己是否有被挑戰(zhàn)的事實,把自己被成員挑戰(zhàn)的感受與成員分享,并坦然說出自己的看法。從而有利于團體成員與輔導員之間、成員之間的坦誠溝通。因而,此階段的任務是:
(1)理解、接納成員的負向情緒,使團體成員在理解支持和接納的氛圍中,學習接納自己,肯定自己。
(2)鼓勵成員認識自己的焦慮與矛盾,并協(xié)助他們表達出來。幫助成員學習表達內(nèi)心感受,能促進成員的自我開放,提高團體互動質(zhì)量。(3)幫助成員將防御性行為轉(zhuǎn)化為建設性行為。3、凝聚整合階段
團體經(jīng)過沖突之后,出現(xiàn)了凝聚現(xiàn)象。團體成員的真實自我的袒露,增進了相互的了解,密切了關系。尖銳真實的意見受到鼓勵和歡迎,從而感到團體是安全、信任和可靠的,也使成員有了團體歸屬感。對團體的成員、領導者和目標有了認同感。這一階段的任務是:(1)協(xié)助成員更深刻地認識自己。輔導員可以借此機會幫助成員了解自身問題的成因,作為自我突破和發(fā)展的基礎。
(2)鼓勵成員相互關心和幫助,促使成員有勇氣繼續(xù)展開,并幫助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4、成效階段
團體經(jīng)過凝聚階段后,成員感受到真正的安全感,對團體充滿信心和希望,不但敢于更深入地探索自我,表達更真實的想法,更希望嘗試行為改變和解決問題,通過認知重建,追求個人和團體目標的達到。因而此階段的任務是:
(1)輔導員要以身示范,引導成員塑造被期待的行為。這些行為包括自我表露的程度,面對問題的態(tài)度和接受反饋等。(2)協(xié)助成員從團體經(jīng)驗中認知重建。(3)協(xié)助成員把領悟化為行為。5、鞏固結束階段
團體發(fā)展到這一階段,成員之間建立了友誼,大家依依惜別;但有的成員不免對回到原來的世界擔心能否適應;還會出現(xiàn)成員注意力不集中,精力有所轉(zhuǎn)移,結果造成團體互動頻率降低,影響力減弱的松散現(xiàn)象。此階段的任務是:(1)處理好成員離別的情緒。預先告知團體結束時期,讓成員早作心理準備,鼓勵大家將擔心、傷感、失落的情緒表達出來。
(2)協(xié)助成員整理學習成果并運用于實際生活中。
(3)反饋與祝福。反饋應更加全面、具體、明確,可供他人參考,團體結束時,彼此道別珍重。
(4)提醒保密,繼續(xù)尊重他人,維護成員的權益。(5)提供進一步學習或服務的信息資源。(6)評估團體效能。輔導員要檢查團體輔導的目標是否達到,動力狀況如何,有何事件發(fā)生,如何處理,以調(diào)整團體計劃,整個活動結束時更要對整個效能作出評估。
七、有關要求
1、全體教職工要從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出發(fā)、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日常教學活動中,以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其健康成長。
2、各學院要加強對心理障礙學生的關懷。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和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聯(lián)系。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了解情況后,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辦法,并把有關情況向?qū)W生工作處匯報。
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
201*年4月
擴展閱讀:心理實驗講義
緒論心理實驗中的各種變量
一、實驗背景
心理實驗和其他學科的實驗一樣,都是在控制的條件下觀察某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和變化的規(guī)律。心理實驗所要觀察的是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由于一個人的心理活動不可能被他人直接觀察到,只有從他的行為表現(xiàn)和言語反應間接地了解,因此,心理實驗往往是通過改變外界條件、記錄被試的反應來探討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
做心理實驗之前,必須明確這個實驗的目的,也就是要明確它要解決一個什么問題。例如,對時間的估計是否受時間長短的影響,或者說時間知覺與被估計時距的關系。根據(jù)這個問題就可以確定這個實驗的各種變量。
自變量,又叫刺激變量,它是由實驗者在實驗中按研究問題的需要有意加以操縱和改變的變量,一般自變量的變化應為連續(xù)或非連續(xù)的變化,且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水平,變量的不同水平稱為實驗處理,所謂實驗處理即主試操縱的,對被試的反應可能有一定影響刺激條件的變化。
因變量,又叫反應變量。它是主試要觀察的指標,是被試心理特征變化的反應或表現(xiàn),它是隨著自變量或其他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在實驗中通常假設因變量隨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可用一定的數(shù)量指標來表示,如反應時、皮膚電位等。額外變量,又叫控制變量,它是與實驗目的無關,但又對被試的反應有一定影響的變量。
總之,一個好的實驗設計既要有定義良好的自變量和因變量,同時也對額外變量進行嚴格、有效的控制,排除額外變量對研究變量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保證實驗結果的科學性和可靠性,使實驗結果具有較高的解釋率。
二、實驗目的
1.通過測定有無反饋對畫線準確性的影響,確定實驗中的自變量、因變量和控制變量。
2.學習和掌握如何對自變量、因變量下操作定義,并進行嚴格和有效地控制。3.如何有效控制額外變量,避免額外變量對實驗結果造成的隨機誤差和系統(tǒng)誤差。
三、實驗方法
(一)被試
以大學生為被試4人一組,其中2個被試知道每次練習畫線結果(有反饋),2個被試不知道每次練習畫線結果(無反饋)。
(二)實驗材料
1.一張10cm10cm的白卡片,上面畫有一條2cm長的直線,將畫有直線的白色卡片放入鏡框內(nèi),直線與水平面平行、居于鏡框中間,作為實驗的標準刺激。2.鏡框一個,短尺一把(最小單位為毫米),用于測量被試所畫直線的尺寸長短。3.兩支筆,用于畫線和記錄實驗結果。
4.每個被試3張卡片,編號分別為Al、A2、A3,分別作為被試練習前(前測)、練習(實驗處理:“有”或“無”反饋)和練習后(后測)測試被試畫線的結果。
(三)實驗設計與程序
本實驗采用單因素、兩個水平(“有反饋”與“無反饋”)的實驗設計。被試分組與實驗處理的安排如下下表:
實驗處理與被試分組表實驗處理實驗分組有反饋無反饋前測畫20次畫20次練習練習80次練習80次后測畫20次畫20次小組4個有反饋(AF)和無反饋(AN)被試的實驗順序:為AFANAFAN。1.讓被試1(有反饋)坐在桌邊,將畫有2cm直線的卡片裝入鏡框,放在被試的正前方,距離被試30厘米,鏡框后放置編號為A1的白紙,使鏡框擋住被試的視線,不讓他看到自己所畫的線和畫線的手,然后對被試說以下指導語:
請你用你平時寫字的手拿好筆,眼睛看著鏡框內(nèi)的黑色平行線段,用筆在白紙上畫橫線,要求按照你看到的線的長短畫,使自己畫的線與鏡框內(nèi)的線段一樣長。畫線的時候,你不能看自己畫線的手和正在畫的線?偣伯20次,先從左邊畫起,你可以左右移動畫線的手,但不要移動胳臂、頭部和變換身體坐的姿勢。
被試明白上述指導語后,開始進行實驗,前測實驗完畢,準備進行練習實驗。2.主試換一張編號為A2的紙,對反饋組被試說如下指導語:
現(xiàn)在請你用同樣的方法畫線,當你每畫完一條線時,我就把你畫的結果是多長告訴你,要求你注意自己畫線時的感覺,記住這種感覺,并與反饋的結果進行對比。如果這次畫長了,下次你就要畫短一些,如果這次畫短了,下次就要畫長一些?傊竽惚M量把線段畫得準確一些。這樣總共畫80次,我相信你會越畫越準的。
被試每畫完一條線,主試盡快量好,并立刻告訴被試畫線的結果,如“長了”就報告“長了”,如“短了”就報告“短了”,如果正好為2cm,就報告“相等”,直到畫完80條線段,結束練習實驗。
如果是非反饋組,對被試說如下指導語:
現(xiàn)在請你用同樣的方法畫線,當每次畫完一條線時,要求你注意自己畫線時的感覺,記住這種感覺,按照一致的畫線標準盡量畫出與標準線段長度相等的線段。如果自己感覺這次畫長了,下次你就要畫短一些,如果感覺這次畫短了,下次就要畫長一些。總之,要求你盡量把線段畫得準確一些。這樣總共畫80次,我相信你會越畫越準的。
3.主試再換一張編有A3的白紙,并對反饋組被試說如下指導語:
“現(xiàn)在請你再畫20條線段,我這次不告訴你畫的結果了,請你要盡量畫得準些。”如果是非反饋組,對被試說如下指導語:
現(xiàn)在請你再畫20條線段,按照一致的標準盡量畫出與標準線段長度相等的線段!
4.換被試2(無反饋),用Al、A2、A3三張白紙,按照上述的方法和無反饋組的指導語(練習時每次畫線的結果不反饋給被試)進行實驗,其他實驗過程與被試1相同。5.按照小組四個被試的實驗順序繼續(xù)進行實驗。
6.主試記錄實驗過程中被試的反應,測量和整理實驗結果。
(四)實驗過程應注意的問題
1.物理條件:桌面上除實驗材料和紙筆外,不要擺設其他物品,且嚴格按照實驗的要求擺放。
2.主試方面:主試嚴格按照實驗要求和實驗過程進行實驗,不能對被試有任何超出實驗要求的暗示。
3.被試方面:被試態(tài)度要認真、手臂姿勢符合實驗要求,頭部和身體姿勢保持不變,畫線姿勢符合實驗要求,與標準刺激的距離保持恒定。
4.實驗過程控制方面:主試嚴格按照實驗過程進行實驗,被試按照實驗要求進行操作。
四、結果分析
1.測量記錄紙A1上每條線的長度,并記下與標準線段2cm的誤差,然后計算20次誤差絕對值的平均值XA1。
2.用同樣的方法測量計算其他被試A1、A3的結果,并計算誤差絕對值的平均值XA1,畫直方圖比較有反饋和無反饋被試的練習效果。
3.比較有反饋和無反饋被試畫線的練習過程;以20次為單位,分別計算有反饋和無反饋被試在練習時畫線長度的平均值,每個被試有4個平均值,并畫兩條練習曲線。
4.根據(jù)本實驗的結果,說明有反饋和無反饋對畫線準確性是否有影響。
五、問題與討論
1.本實驗的自變量是什么?它有哪幾個水平?
2.本實驗的因變量是什么?畫線的準確性應如何數(shù)量化?3.本實驗控制了哪些變量?
4.如果要用兩個畫線能力相同的被試,應如何挑選被試?試從全班的結果中,找出回答此問題的根據(jù)。
5.你認為本實驗中還有什么與畫線有關的因素沒有被有效地控制?
六、參考文獻
[1]孟慶茂,常建華.實驗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2]楊治良.實驗心理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3]朱瀅.實驗心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楊博民.心理實驗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5]舒華.心理與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實驗設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6]Kantowitz.B.H.等著,楊治良等譯.實驗心理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AnneMyers.ExperimentalPsychology.ColePublishingCompany,1986.[8]Levine,G.&Parkinson,S..ExperimentalMethodInPsychology,Lawrence
ErlbaumAssociatesInc.,1994.
[9]DavidW.Martin.DoingPsychologyExperiment,ColePublishingCompany,1996
第一部分經(jīng)典心理實驗
第一章傳統(tǒng)心理物理法
實驗1恒定刺激法測量重量差別閾限
一、實驗背景
恒定刺激法(TheMethodofConstantStimuli)是由費希納(G.T.Fechner,1860)提出的測量感覺閾限的三種方法之一,是測量絕對閾限、差別閾限和其他一些心理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特點是只用少數(shù)幾個刺激(5-7個),且在整個測定過程中固定不變。每隨機呈現(xiàn)一對刺激(刺激包括一個標準刺激和一個比較刺激),即請被試進行一次比較。
差別閾限的測量方法:
在采用恒定刺激法測量差別閾限時,首先要確定一個標準刺激和若干個比較刺激。
1.確定刺激范圍。確定最大刺激強度的原則是:被試95%(有人認為80%)以上的機會能夠正確感受到刺激的強度;確定最小刺激強度的原則是:被試5%以下的機會能感受到刺激(即感受到刺激的機會不超過5%);相鄰刺激間的變化單位確定的原則:在最大強度刺激和最小強度刺激之間選取5-7個刺激,并且按照等距的變化確定5-7個刺激的強度值。
2.確定自變量。確定比較刺激和標準刺激的強度范圍,并在該范圍內(nèi)選取5-7個強度的刺激,其中一個作為標準刺激(一般為中等強度的刺激),其余作為比較刺激,3.反應變量。被試按照比較的原則,對呈現(xiàn)的刺激進行比較。如果是三類反應,要求被試判斷呈現(xiàn)的刺激比標準刺激的強度“高”“相等”或“低”。主試根據(jù)被試的反應記錄“+”“=”或“”。如果是兩類判斷,則要求被試判斷呈現(xiàn)的刺激比標準刺激強度“高”或“低”,比較時,每個標準刺激與比較刺激至少要比較50次以上。4.差別閾限的計算方法。差別閾限的計算方法一般采用內(nèi)插法或作圖法,分別求出被試的上差別閾限和下差別閾限。具體計算方法如下:(1)三類反應的差別閾限:
上差別閾限(DLu)=X上一X等下差別閾限(DLl)=X等X下差別閾限(DL)=(Dlu十DLl)/2
X上、X等、X下分別判斷為“+”“=”和“”時感覺量的平均數(shù)。(2)兩類反應的差別閾限:差別閾限(DL)=(Lu+L1)/2
Lu和L1為被試判斷“+”和“一”時感覺量的平均數(shù)。
二、實驗目的
1.通過重量差別閾限的測定,學習如何使用恒定刺激法測量差別感受性。2.掌握直線內(nèi)插法和作圖法計算差別閾限。
三、實驗方法
(一)被試
全班同學,4個人一組。(二)實驗材料
實驗材料為兩套重量差別不等的砝碼,一套的重量差別為3g,另一套重量差別為5g,標準刺激為100g,眼罩一個。兩套砝碼的重量如下:1.91g、94g、97g、100g、100g、103g、106g、109g。2.88g、92g、96g、100g、100g、104g、108g、112g。(三)實驗設計與步驟
本實驗可以考慮性、優(yōu)勢手與非優(yōu)勢手、是否反饋結果等因素,并從上述的角度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
1.預備實驗:取一個100g的砝碼為標準刺激,88g、92g、108g、112g為比較刺激,用優(yōu)勢手每組比較10次,共40次。比較時,每組標準刺激在前和在后的次數(shù)各半,將40次的比較排成隨機順序表,保證實驗按隨機順序進行。做完預備實驗后,計算出被試判斷的正確率,根據(jù)下列條件選擇砝碼。(1)88g或112g有80%以上正確;(2)92g或108g有80%以下正確。
同時符合A和B兩個條件,選擇第二套實驗材料;如果A和B的正確率均未達到80%以上,則說明兩套材料均不適合。如果A和B只有一個正確率達到80%以上,選擇符合條件的一套材料。
2.正式實驗
(1)排出各對刺激的呈現(xiàn)順序:將7個比較刺激(包括一個100g的比較刺激)與標準刺激配對,每對比較50次,總共比較350次。為消除順序誤差和空間誤差,50次中25次標準刺激在先,25次比較刺激在后。刺激呈現(xiàn)的順序按完全隨機的順序進行。并列出刺激呈現(xiàn)順序表,隨機順序表的制作可以采用抽簽、隨機數(shù)字表或計算機產(chǎn)生隨機數(shù)字的方法,刺激隨機呈現(xiàn)順序及結果記錄見表1-1。
表1-1刺激隨機呈現(xiàn)順序與結果記錄表
刺激排列順序12刺激呈現(xiàn)隨機順序先10097后91100重(+)被試的反應相等(=)輕(-)結果轉(zhuǎn)換………350(2)為了保證刺激呈現(xiàn)在同一位置,應在桌面上標出刺激呈現(xiàn)的位置。同時,在實驗過程中被試前臂的位置應保持不變。
(3)呈現(xiàn)刺激時,兩個刺激的時間間隔不要超過1s,避免被試的第一個刺激的重量感覺消退;兩次比較之間的時間間隔要在5s以上,避免兩次感覺之間的相互干擾。在呈現(xiàn)刺激時,勿將刺激碰到被試的手。
(4)實驗開始前,先向被試做示范操作:右前臂放在桌面上,用拇指和食指抓住刺激的上端,輕輕向上提起,使之離桌面約0.5cm,大約2秒鐘后放下,緊接著換第2個刺激,用同樣的方法操作。示范后讓被試坐下,將優(yōu)勢手前臂放在桌上作標記的位置,并帶上遮眼罩,給被試如下指導語:
現(xiàn)在請你一對一對地比較砝碼的重量,當你聽到我把砝碼放到桌上時,你就用剛才看到的辦法輕輕提起它,注意這時的重量感覺,放下后也要盡量保持這種感覺,當拿每二個刺激時,就用你對第二個刺激的重量感覺與第一個刺激重量感覺比較,如果你覺得第二個比第一個輕,就說‘輕’;如果你覺得重,就說‘重’;如果分不出輕重,就說‘相等’。這樣總共要比較很多次,每次比較后必須做出判斷,前后判斷的標準要盡量保持一致。請注意,要用第二個刺激的重量去比較第一個刺激的重量,要你判斷第二個比第一個輕、重、還是相等。下面開始實驗。
(5)按照實驗前排好的順序呈現(xiàn)刺激,每次被試做出“輕”“重”“相等”的判斷,記在記錄表上,每比較50次休息2分鐘,并讓被試手臂自由活動。(6)做完一個被試,換下一個被試,繼續(xù)上述實驗步驟。
7100四、結果分析
1.整理記錄結果,把標準刺激在先的判斷轉(zhuǎn)換成比較刺激在后的判斷結果,將結果填入記錄表的最后一欄中。
2.分別統(tǒng)計出比較刺激比標準刺激輕、重、相等的頻次,并計算出相應的百分數(shù),填入頻次表中。
頻次表:比較刺激12┇7
3.以比較刺激為橫坐標,以其重于、輕于、等于標準刺激的百分數(shù)為縱坐標,把所得結果繪成曲線圖,并作出解釋。
4.用直線內(nèi)插法分別求出個人和全班同學的上、下及總的重量差別閾限。5.根據(jù)全班數(shù)據(jù),分析重量判別閾限是否存在性別差異。
(一)判斷次數(shù)(=)(十)(十)+(=)五、問題與討論
1.根據(jù)本實驗結果,說明實驗有無順序誤差。如果有,它是否影響測定的結果?為什么?
2.在測定重量差別閾限時,用恒定刺激法比用最小變化法有什么優(yōu)點和缺點?3.如果檢驗重量差別閾限不符合韋伯定律,在本實驗設計的基礎上,還要做什么補充?
六、參考文獻
張學民,舒華.實驗心理學綱要.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44~149.
實驗2平均差誤法測量長度差別閾限
一、實驗背景
平均差誤法是經(jīng)典心理物理學測量感覺閾限的另一種方法。其特點在于被試可以主動地并且連續(xù)地調(diào)整刺激量的大小,因此調(diào)動了被試的積極性。在用這種方法測量差別閾限時,被試調(diào)整得到在感覺上相等的兩個刺激值,其物理強度之差的絕對值的平均數(shù)(AE)就代表差別閾限值。公式為:AE=∑|XiS|/n,其中Xi表示每次測定所得數(shù)據(jù);S表示標準刺激:n表示測定次數(shù)。用此方法測得的閾限值比用最小變化法和恒定刺激法測得的要小一些,原因在于其差別閾限處于上下限之間的主觀相等地帶之內(nèi)。它測得的閾限值只是閾限的近似值,不能與其他方法的結果相比較。計算機的圖形顯示是通過象素完成的。象素大小相等且等距,因而對由象素組成的線段
的長度測定是極為準確的。本實驗就用平均差誤法來測量線段長度的差別閾限。
二、實驗目的
1、通過長度差別閾限的測定,學習如何使用平均差誤法測量差別感受性。2、掌握長度測量應該控制的各種變量。
三、實驗方法與程序:
(一)被試
全班同學,4人一組,視力正;虺C正視力正常。(二)實驗材料
計算機,“平均差誤法測量長度差別閾限”實驗程序(參見ExpPsy201*實驗設計系統(tǒng))。
(三)實驗設計與程序
平均差誤法會帶來動作誤差,應注意克服。在本實驗中,有一半次數(shù)比較刺激長于標準刺激(簡稱“長”),另一半次數(shù)比較刺激短于標準刺激(簡稱“短”)。同時,為了消除空間誤差,應將一半次數(shù)在右邊呈現(xiàn)比較刺激(簡稱“右”),另一半次數(shù)在左邊呈現(xiàn)比較刺激(簡稱“左”)。因此,組合上述4種方法,可得到“右短”、“右長”、“左短”、“左長”四種方式。實驗中每種方式作10次測定,為了消除順序誤差,每種方式又分為兩個5次進行,如表2-1。
表2-1刺激呈現(xiàn)系列及比較刺激的位置次數(shù)12345┇1.鍵入被試姓名后,請仔細閱讀指示語,主試應向被試指明反應鍵(紅鍵和綠鍵)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2.提醒被試分清標準刺激和變異刺激(在標準刺激的下面印有“標準刺激”的字樣)。
3.被試每次調(diào)整完畢后,按反應鍵盒上的黃鍵表示確認。
右短右長左長左短左長右長右短四、結果分析
1.詳細結果共40行,表示40次測定,每行分3列印出。第一列為標準刺激的位置和相對于變異刺激的長短;第二列為變異刺激的初始大度;第三列為被試調(diào)節(jié)后的長度。
2.請由此計算被試長度估計的平均誤差(AE),也即是此被試長度估計的差別閾限(近似值)。
3.根據(jù)前的實驗順序安排表?梢詫Y果進一步區(qū)分,即前5次為右短,其后5次為右長,以此類推,最后5次為右短。據(jù)此可以請被試計算“左”的AE和“右”的AE,以及“長”的AE和“短”的AE,以檢驗實驗中的動作誤差和空間誤差的情況。
五、問題與討論
1.采用平均差誤法設計實驗的基本程序。
2.在平均差誤法的實驗中,如何避免空間誤差和順序誤差?
3.如何檢測出被試存在期望誤差或疲勞效應,所測得的差別閾限值是否會受到影響?
六、參考文獻
楊博民.心理實驗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30~34.
實驗3對偶比較法制作顏色愛好量表
一、實驗背景
心理量表是經(jīng)典心理物理學用來測量閾上感覺的。心理量表根據(jù)其測量水平的不同,可分為四種:命名量表、順序量情、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其中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分別帶來了心理物理學中的對數(shù)學律和冪定律。
順序量表沒有相等單位、沒有絕對零點,它按某種標志將事物排成一個順序,從中可以查出某事物在心理量表中所處的位置。制作心理順序量表有對偶比較法和等級排列法兩種方法,其中,對偶比較法是制作心理順序量表的一種間接方法。對偶比較法是把所有要比較的刺激配成對,然后一對一對呈現(xiàn),讓被試對于刺激的某一特性進行比較并作出判斷:這種特性在兩個刺激中哪個更為明顯。因此,若有n個刺激,則一共可配成n(n-1)/2對。又因為有空間誤差和時間誤差,在實驗中每對刺激要比較兩次,互換其呈現(xiàn)順序(時間誤差)或位置(空間誤差),所以一共要比較n(n-1)次。
二、實驗目的
通過對不同顏色的愛好程度的測定,學習如何用對偶比較法制作心理順序量表。
三、實驗方法
(一)被試
全班同學,4人一組,顏色知覺正常的被試。(二)實驗材料
計算機,對偶比較法實驗程序(參見ExpPsy201*實驗設計系統(tǒng))。(三)實驗設計與程序
本實驗用對偶比較法制作顏色愛好順序量表。計算機能產(chǎn)生不同色調(diào)的顏色,而且純度高,適合于顏色愛好順序量表的制作。實驗共有七種顏色,它們是:紅(Red)、橙(Mangetra)、黃(Yellow)、綠(Green)、藍(Blue)、青(Cyan)和白(White)。
實驗順序如表3-1,為抵消順序誤差,在做完21次后,應再測21次,順序與前21次順序相反;為抵消空間誤差,在后做的21次中左右位置應顛倒。
表3-1臺階式呈現(xiàn)刺激方式
刺激紅橙黃綠藍青白紅1212131920橙34141521黃561617綠7818藍910青11白實驗前,主試應指導被試認真閱讀指示語,并說明反應方法(按左、右鍵認可,按中間鍵不認可),然后開始實驗。指導語如下:
下面每次給你呈現(xiàn)兩個不同顏色的圖片,如果你喜歡左側(cè)的顏色,就按‘A’,如果喜歡右側(cè)對顏色就按‘B’,在每次呈現(xiàn)的兩張圖片中必須選擇一張。明白上述指導語后,按‘開始鍵’開始實驗。
四、結果分析
1.結果以圖表形式給出:橫坐標是顏色,從高到低;縱坐標是選擇分數(shù)(C),列出了每種顏色相應的選擇次數(shù)。
2.制作顏色愛好的等距量表,還需要按如下公式計算選中比例P。
PCC
2(n1)12再把P轉(zhuǎn)換成Z分數(shù),按Z分數(shù)制圖即可制作成顏色等距量表。
五、問題與討論
1.對偶比較法的應用范圍是什么?
2.怎樣才能把心理順序量表轉(zhuǎn)換為心理等距量表?
六、參考文獻:
楊博民.心理實驗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65~82.
實驗4等級排列法制作心理順序量表
一、實驗背景
等級排列法也是用來制作心理順序量表的一種方法。具體操作方法是被試將所呈現(xiàn)的一系列刺激按優(yōu)劣或喜歡一不喜歡的順序依次排列。等級排列法與對偶比較法的不同在于,等級排列法一次對所有的刺激進行排序,因此,在空間誤差可以忽略的前提下,等級排列法是制作心理順序量表的一種最簡捷、最直接的方法。這種方法在市場研究和收視率調(diào)查等應用研究中比較常用,如調(diào)查消費者對同類商品的評價和購買意向的排序等。根據(jù)等級排列的結果,可以用如下公式計算兩個順序量表的相關,相關越小,差異越大,公式如下:
1(6D2)/n(n21)
ρ等級相關系數(shù)n刺激的數(shù)目
D對同一刺激判斷等級差
二、實驗目的
1.通過比較五種物品顏色愛好程度,學習用等級排列法制作心理順序量表。2.學習和掌握對等級排列法測量結果一致性系數(shù)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
三、實驗方法
(一)被試
全班同學,4人一組,顏色知覺正常。(二)實驗儀器與實驗材料
1.實驗儀器:計算機、等級排列法實驗程序(參見ExpPsy201*實驗設計系統(tǒng))。2.實驗材料:4種實驗材料(汽車、方塊、玫瑰花、裙子)的圖片,每種物品的顏色為紅、橙、黃、綠、青、藍、紫、灰、黑九種,圖片背面均為白色,共36張。(三)實驗設計與程序
1.單擊等級排列法實驗程序的鼠標,進入實驗狀態(tài)。在“實驗材料”菜單中選擇實驗材料(汽車、方塊、玫瑰花、裙子),單擊指導語,便會出現(xiàn)如下指導語:
現(xiàn)在你看到的是一組方塊的圖片,它們圖案相同但顏色不同。用鼠標單擊圖片的背面便可翻看圖片。在排序前,請你先看一遍所有的圖片,根據(jù)對不同顏色圖片的喜好程度,從最喜歡到
最不喜歡進行等級排序,并將圖片放在下面相應的位上,‘1’代表最喜歡,‘9’代表最不喜歡,如果對排好的順序不滿意,可以繼續(xù)調(diào)整,直到滿意為止,實驗完成后,請用鼠標單擊屏幕中心圖標,并按確認圖標予以確認。明白上述指導語后,便可以開始等級排序?qū)嶒。如還有疑問請查閱實驗幫助。
表4-1等級排列法呈現(xiàn)圖片種類及顏色組合表
物品方塊汽車玫瑰花裙子紅橙黃綠物品顏色青藍紫灰黑2.不同顏色圖片的呈現(xiàn)是完全隨機的。
3.結果記錄:每次實驗完成后,計算機將記錄被試的等級排列結果,結果呈現(xiàn)方式如表6-16。實驗結果存入文件名為“實驗結果.txt”文件中,并可在幫助菜單中的“結果查詢”中查詢實驗結果。結果文件還可以調(diào)到EXCEL或SPSS中進行統(tǒng)計分析。
4.如需自定義實驗材料,可在“幫助”菜單中選擇“加入新圖片”一項,對實驗材料進行定義,然后在“實驗材料”菜單中選擇“自定義實驗材料”,并開始實驗(詳細的過程請參見實驗程序手冊)。
5.換其他被試,按上述程序繼續(xù)進行實驗。
四、結果分析
1.將小組各被試對各種物品顏色愛好程度按照愛好順序制成顏色愛好量表(表4-2)。
2.分別計算小組每個被試對方塊、汽車、玫瑰花和裙子的愛好程度的差異,并說明哪一種物品的差異較大。
3.以顏色為X軸,顏色愛好程度為y軸,畫出不同物品顏色愛好程度差異曲線。
4.畫圖表示小組被試之間對四種物品顏色愛好程度的差異曲線。
表4-2被試對9種顏色的物品愛好等級
被試材料方塊1汽車玫瑰花裙子方塊2汽車玫瑰花裙子┆┆不同顏色物品的愛好等級123456789五、問題與討論
1.在市場研究或市場調(diào)查中,等級排列法有哪些應用?
2.某服裝廠準備對市場上時裝的流行顏色進行一次調(diào)研,請你為他們設計一個調(diào)研方案。
六、參考文獻
[1]孟慶茂,常建華.實驗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2]楊治良.實驗心理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3]朱瀅.實驗心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楊博民.心理實驗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5]舒華.心理與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實驗設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6]張學民,舒華,張亞旭,實驗心理學理論與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高等理科教育,40(6),201*.
[7]赫葆源,張厚粲,陳舒永.實驗心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8]彭聃齡.普通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
[9]B.H.Kantowitz等著.楊治良等譯.實驗心理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AnneMyers,ExperimentalPsychology,ColePublishlngCompany,1986.[11]DavidW,Martin,DoingPsychologyExperiment,C01ePublishingCompany,1996.
實驗5膚覺兩點閾的測定
一、實驗背景
如果我們在皮膚上給予相鄰的兩個點同時刺激,而這兩個刺激點的距離又是十分相近時,則往往只會感到是一個點的刺激;如果逐漸加大兩個刺激點的距離,就會覺察為兩個點了。能感覺到兩個刺激間的最小距離稱作兩點閾(twopointthreshold)。兩點閾是膚覺定位的一種方式,也是皮膚觸覺的敏銳性指標。人身體上的不同部位的膚覺兩點閾的大小是不同的。一般說來,身體的暴露部分,如手指和頭、面部的兩點閾最小,身體的掩蓋部分:如肩、背、大小腿等處的兩點閾較大。下表是溫斯坦(Weinstein)1968年的實驗結果。
表5-1身體不同部位的兩點閾(單位:毫米)中指食指拇指無名指小指2.53.03.54.04.5上唇面頰鼻部手掌大足趾5.57.08.011.512.0前額腳底腹部胸部前臂15.022.534.036.038.5肩部背部上臂大腿小腿41.044.044.545.547.0資料來源:赫葆源、張厚粲等編的《實驗心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246。研究者發(fā)現(xiàn),兩點閾可因練習而減小,也可因疲勞而增大。無論是兩點閾,還是觸覺定位,都同神經(jīng)分布的密度有關,對這些感受性的測量具有理論和實踐的意義。確定不同身體部位的觸覺感受性。掌握皮膚不同部位的機能特點。可以使人們更好地利用皮膚作為傳遞信息的通道,更好地了解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
二、實驗目的
1.學會測定皮膚兩點閾的方法。
2.探索身體不同部位膚覺兩點閾的差別以及練習與疲勞因素對兩點閾的影響.
三、實驗方法
1.主試選定被試的左手背和前臂背面為測量區(qū),前臂分為兩個區(qū)。自手背至肘的3個區(qū)依次為A、B與C區(qū)。測量前,在確定的3個區(qū)域蓋上藍印,測量在印內(nèi)進行。測量工具是游標卡尺。
2.在實驗之前,主試先發(fā)出指導語:
注意,當你的感覺為兩點時就報告說‘二’。感覺為一點時就報告說‘一’,如果不能確定
是一點或兩點時就說‘不知道’。
主試對第一種回答記作“+”,第二種回答記作“一”,第三種回答記作“?”。主試不管被試作何種回答,都要按原定計劃將一個系列實驗做完,然后再重復這一系列實驗,以取得確定的判斷來替代懷疑的判斷。
3.使用游標卡尺時,必須垂直地落下,并使兩個尖點同時重力均勻地接觸皮膚。接觸時間不超過2s。主試先在自己手上練習數(shù)次。然后再在被試的非測驗區(qū)練習幾次。4.正式實驗時采用恒定刺激法測定膚覺兩點閾。實驗序列的長度與起點,可以按照預備測驗中的實際測定結果來確定,一般定為7~15毫米的長度為起點,隨后每步變化l毫米。每種間距可做20次,按隨機表排列順序(見表5-2)。
表5-2被試對各種長度刺激感覺結果記錄表(單位:毫米)間距次數(sh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7891017
111213145.讓被試每做完100次實驗休息5分鐘。根據(jù)已有實驗報導,被試有時會產(chǎn)生一種持久的兩點后像(即使盡管只有一點,或距離很近的兩點刺激,被試也感到有兩點的印象)。在這種情況下,要給予被試以充分的休息,使他恢復兩點的標準。為了驗證這種現(xiàn)象是否存在,主試可以每隔數(shù)十次插進一次一點刺激,以證實兩點后像是否存在。
6.進一步選定被試的面頰與前額為測量區(qū),按上述程序進行試驗。
7.在選定被試的腹部、肩部、大腿等被掩蓋處為測量區(qū)時,進行試驗的程序同上。
四、結果分析
1.分別求出同一部位各測量區(qū)的兩點閾,并對各均數(shù)的差異進行顯著性考驗。2.分別求出不同部位各測量區(qū)的兩點閾,并對各均數(shù)的差異進行顯著性考驗。3.求出同一系列實驗的不同測定中兩點閾的變動情況。
五、問題與討論
1.人身體上的不同部位膚覺兩點閾有何差別?為什么會存在這種差別?2.練習因素對膚覺兩點閾的變化有何影響?
六、參考文獻
李壽欣,李傳銀.心理實驗的操作與演示.青島出版社:201*.
第二章學習與記憶實驗
實驗6不同報告方法的瞬時記憶容量
一、實驗背景
瞬時記憶是指當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其印象一瞬間就急速消失的記憶,又稱“感覺記憶”。它以時間為主要表現(xiàn)特征,對信息的保持大約為0.252秒。這種記憶雖然為時短暫,但它為人們感知事物的連續(xù)性提供了可能.是產(chǎn)生短時記憶、長時記憶的前提條件。因此,對瞬時記憶的研究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早在19世紀中葉,人們就已經(jīng)注意到視覺的瞬時記憶現(xiàn)象。1859年,哈密爾頓測的人在一瞬間只能辨認大約6個物體。此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nèi),全部報告法是人們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這一方法是指在被試識記了某種材料后,經(jīng)過一定時間,讓其把所識記的材料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全部再現(xiàn)出來,然后把被試回憶的結果與原材料加以對照比較,就可以測知其保持量的大小。它是檢查記憶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對早期的視覺瞬時記憶的研究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1960年,斯波靈在做瞬時記憶的實驗時發(fā)現(xiàn):用全部報告法測得的結果并不能真正顯示出瞬時記憶的廣度,因為很多被試報告在回憶的過程中有遺忘現(xiàn)象,即在回憶前面的內(nèi)容時忘記了后面的內(nèi)容,而后面的內(nèi)容在回憶開始時是保存在記憶中的。有鑒于此,斯波靈提出于自己的假設:瞬時記憶的信息多于回憶的信息。根據(jù)這種假設,全部報告法就暴露出自己的缺點,因為被試無論是口頭報告還是手寫都需要一定時間,而瞬時記憶的一部分信息就在這個過程中消失了,以致于被試無法回憶出最初保持在大腦的全部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斯波靈精心設計了一種新的實驗程序,即部分報告程序,也稱部分報告法。
和傳統(tǒng)的全部報告法相同的是:這種新的實驗方法要求被試識記全部材料,但在回憶時不需回憶全部材料,只要求回憶指定的一部分,然后由這一部分的保存量來估計推算獲得信息的總量。
在Sperling的實驗中,他比較了部分報告法和全部報告法,結果表明全部報告法一般只能記住4-5個,而部分報告法則多達8-9個。Sperling還做了延遲部分報告法實驗,而在呈現(xiàn)識記材料之后過一段時間再讓被試部分報告。結果發(fā)現(xiàn),當延遲0.5s時,部分報告法所得的結果與全部報告法接近,當延遲1s時,兩者就沒有什么差別
了。
二、實驗目的
1.證實瞬時記憶現(xiàn)象。
2.加深對瞬時記憶的性質(zhì)的理解。3.學習掌握部分報告法。
三、實驗方法
(一)被試
全班同學,4人一組。(二)實驗材料
計算機、瞬時記憶實驗程序(參見ExpPsy201*實驗設計系統(tǒng))、記錄紙和筆。(三)實驗設計與程序
1.該實驗使用的材料為34(三行四列)的大寫字母矩陣。每個字母呈現(xiàn)時間為75ms。
2.實驗設計與被試分組:實驗采用三種回憶方法。
全部報告法:字母呈現(xiàn)完后,屏幕提示進行回憶。請被試把所記得的內(nèi)容盡可能多地回憶出來,輸入到屏幕上輸入框中,然后按“確定”鍵開始下一次。
部分報告法:字母呈現(xiàn)完之后,在屏幕左邊會出現(xiàn)一個箭頭,指向第一行、第二行或第三行的位置,即表示要被試回憶第一行、第二行或第三行(箭頭的顏色分別是紅、黃、綠)。讓被試立即將回憶的結果輸入到輸入框中,然后按“確定”鍵開始下一次。
延遲部分報告法:字母呈現(xiàn)完之后,屏幕提示延遲(延遲時間分別為0.3秒和0.5秒),2秒之后出現(xiàn)箭頭。讓被試回憶箭頭所指的那一行的項目,將回憶的結果輸入到輸入框中,然后按“確定”鍵開始下一次。
3.被試總共分為四組,每種回憶方法一組被試(每個小組的四個被試,每個被試做一種報告方法的實驗)。
4.按分組情況,分別對接受“全部報告法”、“部分報告法”、“延遲部分報告法”(0.3秒或0.5秒)四組被試進行實驗。一次做30次,在第15次后有一段時間的休息。
四、結果分析
計算被試三種方法的瞬時記憶保持量,并畫出曲線圖。(部分報告法瞬時記憶保持量=平均每次再現(xiàn)個數(shù)3)
五、問題與討論
1.參照實驗結果,說明瞬時記憶最基本的特點是什么。
2.立刻部分報告法和延遲部分報告法測得的結果有何不同?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差異?
3.如果讓你用部分報告法設計一個聽覺的瞬時記憶實驗,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
六、參考文獻
楊博民.心理實驗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142-144.
實驗7短時記憶保持量的測定
一、實驗背景
短時記憶是瞬時記憶向長時記憶過渡的中間階段,一般保持時間為5秒一2分鐘。20世紀50年代Perterson等人用無意義音節(jié)為材料對短時記憶的容量進行了研究。為了避免在刺激呈現(xiàn)與回憶中間的時間間隔內(nèi)被試復習學過的實驗材料,通常在呈現(xiàn)和回憶之間加入數(shù)學計算題或其他的干預任務。結果發(fā)現(xiàn),中間延遲的時間越長,被試回憶的刺激數(shù)目就越少。從Perterson等人的實驗可以證明,短時記憶的內(nèi)容只有經(jīng)過不斷學習才能夠被保存下來,并轉(zhuǎn)入長時記憶中去。
短時記憶的信息提取是將短時記憶中的項目回憶出來,或者當該項目再度呈現(xiàn)時能夠正確再認。Sternberg最早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即著名的短時記憶信息提取實驗。這個實驗主要要驗證關于短時記憶信息加工模式的問題,即短時記憶信息提取是系列掃描的,還是平行掃描的。雖然得出的結論還有一定的爭論,但它的意義是開創(chuàng)性的,推動了短時記憶信息加工模式的研究。Steinberg根據(jù)這個實驗發(fā)展出了一個新的反應時實驗法一相加因素法。其假設是:如果兩個因素是相互制約的,則它們屬于同一階段;如果兩個因素的效應分別獨立,則它們屬于不同的加工階段。
G.A.Miller等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短時記憶的容量是十分有限的。一般短時記憶
的容量為7±2個組塊(Chunking)。組塊的單位可以是字母、數(shù)字、詞、句子、圖片等記憶單元。
研究短時記憶的方法可以使用順序再現(xiàn)法、自由再現(xiàn)法、再認法、再學法、提示法等。不同回憶方法的實驗結果可能會有一定的差異,結果可以用保持量和正確回憶百分數(shù)來反應短時記憶的容量和正確率。采用再認法計算短時記憶保持量的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保持量認對的刺激數(shù)目認錯的刺激數(shù)目100%
新刺激數(shù)目+舊刺激數(shù)目影響短時記憶保持量的因素有哪些呢?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因素:
①實驗材料(組塊)的長度。以往的一些研究表明,組塊作為一個記憶單元,其長度對短時記憶保持量沒有直接影響。但是,當組塊沒有意義或與人的經(jīng)驗不匹配時,組塊的長度對短時記憶保持量可能會有一定影響。
②實驗材料的性質(zhì)。不同的實驗材料,如字母、數(shù)字、詞、句子、圖片等,對短時記憶的保持量也可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③回憶方法。采用的回憶方法不同,測得的短時記憶保持量也可能會有所不同,般來說,再認法要比再現(xiàn)法的回憶效果要好,自由再現(xiàn)法要比順序再現(xiàn)法的回憶效果要好。
④延遲回憶的時間。一般延遲回憶的時間越長,回憶起來的刺激數(shù)目就越少。⑤個體的身心狀態(tài)。如情緒因素、健康因素、疲勞等對短時記憶保持量都會有一定的影響。
二、實驗目的
1.通過實驗測定不同延遲時間對短時記憶保持量的影響。2.學習再認法測量短時記憶的保持量。
3.學習“插入活動法”控制復習因素對短時記憶保持量的影響。
三、實驗方法
(一)被試
全班同學,4人一組。(二)實驗儀器與實驗材料
1.實驗儀器:計算機、短時記憶實驗程序(參見ExpPsy201*實驗設計系統(tǒng))。
2.實驗材料:可以是數(shù)字、字母、漢字、西文文字以及圖片等。本實驗使用字母
實驗材料,實驗材料分為8組,每組包括8個由3個字母組成的音節(jié)。插入干擾材料為簡單的算術運算,如100-3=?,97-3=?,94-3=?依次類推,在呈現(xiàn)完實驗材料后,要求被試汁算插入的算術題,直到開始回憶為止。
(三)實驗設計與程序1.實驗設計
本實驗的實驗材料為三個字母的音節(jié),材料分組情況如上所述。延遲時間為5秒、15秒。每組4個被試中,兩個做延遲時間為5秒的、兩個做延遲時間為15秒的。實驗設計可以考慮性別、延遲時間等因素,并據(jù)此做相應的統(tǒng)計分析和結果討論。2.實驗步驟
(1)實驗材料的制作:在主程序中選擇“短時記憶”的應用程序,進入短時記憶實驗設計與實驗狀態(tài),選擇“編輯實驗材料”菜單中的“字母材料”,便會出現(xiàn)“編輯字母材料”對話框,定義每個字母材料的字母數(shù)(3個)、總的刺激數(shù)目(以個)、每組材料的刺激數(shù)目(8個),其他參數(shù)不必定義。然后選擇“生成實驗材料”,對話框的文本框中便會出現(xiàn)生成的字母材料,選擇“存盤退出”,完成編輯實驗材料:
(2)正式實驗:單擊“正式實驗”中的“字母材料”子菜單,出現(xiàn)調(diào)用實驗材料和定義實驗參數(shù)的窗體,選擇“打開文件”,并打開“ExpLetter.txt”的實驗材料文件。定義實驗材料總數(shù)(調(diào)用文件時已自動填好)、實驗組數(shù)、每組刺激數(shù)、實驗材料、延遲時間、回憶方法(為再現(xiàn)法)等,定義完畢,按“確定”按鈕。主試指導被試仔細閱讀指示語。
(3)按照實驗程序識記和回憶實驗材料,實驗結束,輸入被試信息。(4)做完一個被試,換下一個被試按照上述實驗程序繼續(xù)實驗。
四、結果分析
1.分別將不同延遲時間的短時記憶保持量計算出來。再現(xiàn)法短時記憶保持量=正確回憶的次數(shù)的加和正確回憶百分數(shù)=正確回憶的總次數(shù)/實驗次數(shù)
2.考察不同的延遲時間對短時記憶保持量是否有顯著的影響?3.本實驗的結果與以往的研究結果是否一致?并作出解釋?
五、問題與討論
1.從本實驗的結果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2.為什么在實驗過程中,識記與回憶之間要插入干擾材料?
六、參考文獻
[1]赫葆源,張厚粲,陳舒永.實驗心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767~780.[2]楊博民.心理實驗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298~300.
實驗8延遲時間對系列范疇系列位置效應的影響
一、實驗背景
系列位置效應是學習與記憶過程中常見的現(xiàn)象。系列位置效應與項目呈現(xiàn)時間及間隔時間有關,系列位置曲線不同部分的回憶情況是項目間隔時間及其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項目間隔時間的變化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項目呈現(xiàn)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項目間隔時間長短,決定項目再認或回憶的正確率,并直接影響對學習材料的記憶效果。系列位置曲線的近因部分對時間變化更為敏感,表現(xiàn)為絕對記憶的性質(zhì),系列位置曲線中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的分化,取決于項目呈現(xiàn)時間、項目間隔時間和系列包含的項目數(shù)。Biork和Whitten(1974)曾經(jīng)提出的順序或情景理論,用來解釋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的系列位置效應。
時序記憶(TemporalOrderMemory)意指對連續(xù)發(fā)生事件時間順序關系的記憶,時序記憶可分為絕對位置記憶和相對位置記憶。位置重建(Order-Reconstruction)法、位置辨認(Order-Identification)法是用來測量絕對位置記憶的;新近判斷(Recency-Judgement)法是用來測量相對位置記憶的。
時序記憶和項目記憶的關系問題、時序記憶自動化問題以及時序記憶的相似性效應是時序記憶研究較為關注的內(nèi)容,這三方面研究目前都存在意見分歧。在時序記憶與項目記憶關系問題上存在聯(lián)系和獨立兩種觀點,時序記憶自動化方面的爭論關鍵是在于如何認識自動化的形成的問題。
在時序記憶相似性效應問題上,早期研究發(fā)現(xiàn),系列學習中范疇相似性不利于位置重建任務,而近期的研究表明范疇相似性有利于位置重建任務。Conrad于1965年研究表明,短時系列回憶中增加項目之間聽覺或意義相似性時,位置重建測試出現(xiàn)比較多的位置互換現(xiàn)象。Tzeng等的研究指出相似性特征存在會不利于絕對記憶,但有利于相對時序記憶。Nairme在長時記憶研究中,設計了兩個時間維度,測試為時序位置重建任務,結果發(fā)現(xiàn)正相似性效應。他在1993年的另一份研究報告中設計了混合系列詞表,同一詞表既有相同范疇詞又有不同范疇詞,位置重建結果是詞表內(nèi)范疇
相同項與詞表間范疇相同項沒有差別。
吳艷紅等對呈現(xiàn)時間及間隔時間與系列位置效應的關系進行了一系列研究,發(fā)現(xiàn)項目間隔時間變化的對系列位置效應有較大的影響。在項目呈現(xiàn)時間相同時,項目間隔時間長短直接影響項目之間的再認以及對項目正確提取的百分數(shù),自由回憶測驗存在明顯的系列位置效應,也存在負近因效應。
上述這些結論是在從無關聯(lián)漢字的實驗材料中得到的,尚不能推廣到系列范疇詞表的記憶研究。楊志新(1999)對系列范疇詞表時序記憶和項目記憶的研究,設計系列范疇詞表將記憶項目分成詞表間范疇相同項和詞表內(nèi)范疇相同項,用詞表辨認測時序記憶,用自由回憶測項目記憶。結果發(fā)現(xiàn)2分鐘延緩測試的提取策略是詞表線索,6分鐘以及10分鐘延緩測試的提取策略是范疇線索。
根據(jù)比率原則(是指近因效應的幅度與IPI和RI的比率成正比,IPI表示系列項目之間的時間間隔,RI表示某項目呈現(xiàn)后到回憶該項目之間的時間間隔。)、Bjork和Whitten假設,項目記憶痕跡之間的辨別率部分決定該項目被提取的可能性。因此,可以把近因效應看作是系列項目不同位置之間辨別率不同的結果。根據(jù)記憶痕跡隨時間成指數(shù)衰退的性質(zhì),系列位置曲線近因部分項目之間的辨別率最高,因此易于提取。
二、實驗目的
本實驗旨在探討呈現(xiàn)時間及間隔時間不同的情況下,范疇相似性詞之間的系列位置效應、負近因效應等問題。
三、實驗方法
(一)被試
被試40名,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所有被試均沒有參加過同類實驗。(二)實驗儀器與實驗材料1.實驗儀器
計算機,系列位置效應實驗程序(參見ExpPsy201*實驗設計系統(tǒng))或采用E-Prime制作控制文件。2.實驗材料
50個范疇詞來源于10個范疇(花名,蔬菜,鳥名,樹木,昆蟲,樂器,金屬,交通工具,城市,職業(yè)),每個范疇5個詞,皆為高頻詞。50個詞組成5個詞表,每個詞表10個詞中有5個來源于同一范疇,另外5個分屬于剩下5個不同范疇。這樣的范疇結構將范疇詞分為兩類:詞表內(nèi)范疇相同項和詞表間范疇相同項。
(三)實驗設計
40名被試隨機分成4組,每組10人,每組被試要學習記憶5個詞表,學習5個詞表的先后順序是隨機的,詞表內(nèi)范疇相同項和詞表間范疇相同項在被試之間取得平衡,排除不同范疇詞的特性造成的兩種類型項目的記憶差異。該實驗采用352的多因素混合設計,3種(A、B、C)呈現(xiàn)方式為組間設計,5個系列位置為組內(nèi)設計,2種測試方式自由回憶和詞表順序線索回憶(給出詞表15讓被試把每一詞表中的項目回憶出來)為組內(nèi)設計。(四)實驗程序
實驗材料由計算機按3種方式呈現(xiàn)(A、B、C)。A:5個詞表之間的時間間隔依次為10秒、8秒、6秒、4秒。B:5個詞表之間的時間間隔均為10秒。C:間隔均為3秒。每個詞表開始之前屏幕呈現(xiàn)“按任意鍵開始”。給被試的指導語是“讓你學習記憶5個漢字詞表,每個詞表10個詞,當屏幕呈現(xiàn)‘按任意鍵開始C:5個詞表之間的時間間隔依次為4秒、6秒、8秒、10秒。A、B、C中每個詞呈現(xiàn)時’時,你就按任意鍵;計算機將自動呈現(xiàn)每一個詞,你設法記住他們,一個詞表學習完之后稍停一會,計算機又將呈現(xiàn)‘按任意鍵繼續(xù)’,你繼續(xù)學習下一個詞表直至5個詞表全部學習完。詞表范疇結構及時序記憶測試任務均不告知被試。
詞表學習完成后,A、B、C三種不同呈現(xiàn)方式下的各組被試均完成2分鐘的干擾任務,再做自由回憶測試,用3分鐘時間,自由回憶完成后進行詞表順序線索回憶,用時3分鐘。
四、結果分析與討論
1.用MANOVA分析自由回憶測驗5個詞表正確率,考察詞表系列位置效應以及各詞表內(nèi)部的系列位置效應;有無近因效應。
2.用MANOVA分析4組自由回憶測驗平均成績及詞表順序辨認成績,考察相應的提取策略。
3.考察呈現(xiàn)時間相同,項目間隔時間不同對正確提取的影響?考察項目間隔時間相同,呈現(xiàn)時間不同對項目正確提取的影響?
(1)考察5個詞表的自由回憶測驗正確率,考察詞表系列位置效應以及各詞表內(nèi)部的系列位置效應及有無近因效應。
(2)考察3組自由回憶測驗平均成績及詞表順序線索回憶成績,考察相應的提取策略。(3)考察呈現(xiàn)時間相同,項目間隔時間不同對正確提取的影響。(4)考察項目間隔時間相同,呈現(xiàn)時間不同對項目正確提取的影響。
五、問題與討論
1.學習材料呈現(xiàn)時間和學習時間間隔對系列位置效應的影響。2.闡述系列位置效應的影響因素。
六、參考文獻
張學民,舒華.實驗心理學綱要.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56~259.
實驗9不同學習材料的記憶廣度
一、實驗背景
記憶廣度(MemorySpan)是指按一定順序逐一呈現(xiàn)一系列刺激之后,被試能夠按刺激呈現(xiàn)順序正確再現(xiàn)所呈現(xiàn)的刺激系列的長度。在記憶廣度的實驗中,通常要求呈現(xiàn)刺激后,立刻再現(xiàn)呈現(xiàn)的刺激系列。該方法是測定短時記憶容量的一種常用方法之一。呈現(xiàn)的實驗材料不同,短時記憶的廣度也可能會有所差異。本實驗通過測定數(shù)字和字母兩種實驗材料的短時記憶廣度,探討實驗材料與記憶廣度之間的關系。
二、實驗目的
1.測定數(shù)字和字母實驗材料對短時記憶廣度的影響。
2.掌握單因素被試間設計、被試內(nèi)設計和兩因素實驗設計及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
三、實驗方法與程序
(一)被試
全班同學,4人一組。(二)實驗儀器與實驗材料
計算機、記憶廣度實驗設計程序(參見ExpPsy201*實驗設計系統(tǒng))、數(shù)字和字母實驗材料。
(三)實驗設計與程序1.實驗設計
以全班同學為被試,考察數(shù)字和字母兩種實驗材料的記憶廣度,實驗設計還考慮了性別因素,因此,實驗結果可以從材料、性別兩方面進行統(tǒng)計分析。2.實驗程序
(1)運行數(shù)字與字母記憶廣度實驗設計程序,進入實驗狀態(tài)。
(2)實驗材料的制作:在編輯實驗材料菜單中選擇數(shù)字材料、字母材料或其他實驗用材料子菜單,單擊相應的子菜單后,屏幕上會出現(xiàn)生成實驗材料的窗體,在窗體上先定義最大的記憶材料長度,然后單擊生成材料,便會生成所需要的實驗材料,并可以對生成的材料進行編輯,編輯后存盤退出,程序?qū)⒆詣訉嶒灢牧洗鏋槟J的文件。(3)正式實驗:在“正式實驗”菜單中選擇已經(jīng)定義的實驗材料的子菜單,屏幕上便會出現(xiàn)指導語窗體,仔細閱讀指導語,閱讀完指導語后按“開始實驗”鍵進行實驗。指導語如下:
下面呈現(xiàn)的是有關記憶廣度的材料:一種是數(shù)字,一種是字母,在呈現(xiàn)刺激時請你注意記住刺激的順序,刺激呈現(xiàn)完畢,請按刺激的呈現(xiàn)順序逐一回憶出來,并予以確認,下面先從數(shù)字材料開始。
(4)實驗結束后,將個人信息填入提示對話框,便于結果的記錄與查詢。(5)結果查詢與打印:在“幫助”菜單中選擇“結果查詢”,便可以查詢到個人和全體被試的實驗結果;選擇“結果打印”便可以將數(shù)據(jù)文件打印出來:(6)一個被試做完實驗后,換下一個被試繼續(xù)實驗。
四、結果分析
1.對兩種實驗材料的數(shù)字記憶廣度進行描述統(tǒng)計分析。2.分別以實驗材料和性別為因素,做如下分析:
(1)檢驗不同實驗材料的記憶廣度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并對分析結果作出解釋;(2)檢驗不同性別被試在不同實驗材料(數(shù)字和字母為水平)上的記憶高度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解釋。
五、問題與討論
1.在實驗定畢后,如何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扣統(tǒng)計分析?
2.在對組間設計、組內(nèi)實驗扣混合設計進行方差分析時,在選擇統(tǒng)計方法上應注意哪些問題?
六、參考文獻
[1]張學民,舒華.實驗心理學綱要.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59~260.[2]孟慶茂,常建華.實驗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
實驗10材料呈現(xiàn)形式對內(nèi)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的影響
一、實驗背景
近年來,內(nèi)隱記憶已成為認知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在閾下知覺的研究中,人們把編碼無意識事件在人腦中存留的痕跡你為內(nèi)隱(無意識)記憶。在重復啟動效應的研究中,研究者認為內(nèi)隱記憶是對那些不需要特定的過去經(jīng)驗進行有意識提取或在外顯回憶的測驗無意識提取出來的先前獲得的知識和經(jīng)驗。也有研究者隊更為廣義的意義上認為,內(nèi)隱記憶是人們不能有意識回憶,但是卻能在行為表現(xiàn)中證明其事后效應的經(jīng)驗、內(nèi)隱記憶的研究涉及到閾下刺激編碼、無意識學習、啟動效應、健忘癥及腦損傷病人無意識經(jīng)驗等領域。此外在匯常人的學習中,內(nèi)隱記憶與內(nèi)隱學習也成為心理學家關注的一個重要領域。
由于內(nèi)隱記憶現(xiàn)象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目前還沒有一種理論能夠很好地解釋與內(nèi)隱記憶有關的舀.種現(xiàn)象。下面介紹幾種經(jīng)常引用的內(nèi)隱記憶理論多重記憶系統(tǒng)說和加工說。
多重記憶系統(tǒng)說(MultiplcleMemorySystemsView)認為記憶的實驗性分離現(xiàn)象反映了記憶系統(tǒng)存在著不同的子系統(tǒng)。內(nèi)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現(xiàn)象分別代表了記憶的兩種不同的子系統(tǒng)。Tuving等(1985)提出啟動效應代表一種新的記憶系統(tǒng),即知覺表征系統(tǒng)(PerceptualReprenrationSvstem),并且用隨機獨立性的概念來論證這一觀點。按照這一論證邏輯,可推出“內(nèi)隱記憶的各種測驗間應是隨機相關的”結論。Witherspoon和Moscovich(1989)的實驗證明;在兩種內(nèi)隱記憶測驗間發(fā)現(xiàn)了隨機獨立性。Tuving等人堅持他們的論證邏輯,并設計新的實驗,從另一個角度論證了多重記憶記的觀點。實驗發(fā)現(xiàn):在外顯記憶測驗中,針對同一目標的兩種不同線索,結果表現(xiàn)出中等程度的相關;而在內(nèi)隱記憶測驗中,針對同一目標的兩種不同線索,結果卻是無關的。由此證明內(nèi)隱記憶的表征與外顯記憶的表征是不同的,內(nèi)隱記憶代表知覺表征系統(tǒng),這種系統(tǒng)沒有固定的痕跡,是無痕跡的記憶系統(tǒng)(TracelessMemorySystem),但它可能包含記憶內(nèi)容的多種分布特征,每種表征的激活都是通過一些特定的線索來實現(xiàn)的。
神經(jīng)心理學家從另一個研究層面上(從認知神經(jīng)科學的校對)提出了多重記憶說。在對健忘癥病人的研究中,研究者將記憶分為兩類:陳述性記憶(DeclarativeMemory)和程序性記憶(Proc-eduralMemory)。陳述記憶是惟一能進入意識中的可以覺察的記憶,而程序記憶只能通過記憶系統(tǒng)的操作來實現(xiàn)。這種觀點代表著神經(jīng)心理學家對內(nèi)
隱記憶的看法,但對于陳述記憶神經(jīng)機制目前研究的工作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多重記憶說可以很好地解釋健忘癥病人的記憶分離現(xiàn)象。當多個記憶系統(tǒng)相互獨立時,如果陳述系統(tǒng)受損傷時,程序記憶系統(tǒng)仍保持完好,那么,患者完成與程序性記憶有關的任務時就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在正常人的記憶分離現(xiàn)象中主要表現(xiàn)為,某些因素只影響陳述記憶而不影響程序記憶,或只影響程序記憶但不影響陳述記憶。解釋內(nèi)隱記憶現(xiàn)象的另一種理論為加工說(ProcessingView)。加工說認為,記憶的實驗性分離現(xiàn)象反映了兩類測驗所需求的加工過程不同,并不說明記憶系統(tǒng)存在著機能上相互獨立的兩個不同的子系統(tǒng)。
持此觀點的代表人物Roediger(1990)提出了轉(zhuǎn)換適當程序的觀點(TransferAppropriateProceduresApproach),認為外顯記憶測驗要求概念驅(qū)動加工(ConceptuallyDrivenProcessing)。概念驅(qū)動過程要求有意義的加工、精細編碼和心理影像等加工過程,這些因素提高了直接測量(外顯記憶測驗)的成績。與此相反,大多數(shù)內(nèi)隱記憶的測驗非常依賴于學習與測驗時的知覺過程的匹配程度。內(nèi)隱記憶測驗主要是提取過去經(jīng)驗中的知覺成分。因此,有研究者認為,內(nèi)隱記憶測驗應該是以材料驅(qū)動過程(DataDrivenProcessing).為理論基礎的。
在刺激的表面特征對內(nèi)隱、外顯記憶影響的實驗中,研究者得到不同的結果。楊治良等在三維物體圓形的大小和顏色影響內(nèi)隱和外顯記憶的實驗研究中,發(fā)現(xiàn)內(nèi)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相分離的現(xiàn)象,即外顯記憶很明顯受圓形大小變化的影響,圖形變化(其中不包括顏色和大小等的圖形本身的信息)降低外顯記憶的成績。此外,物體大小和顏色的變化也可以影響外顯學習的再認,這說明,在學習階段對物體編碼時,關于物體的表面特征的信息也是外顯記憶的主要內(nèi)容。
另外還有研究表明,在研究內(nèi)隱記憶與外顯記憶的特點時,把刺激物的表面特征作為影響兩種記憶的重要因素。研究者認為內(nèi)隱記憶更加依賴刺激的表面特征,如有研究表明,在不改變感覺通道的情況下,內(nèi)隱記憶的作業(yè)成績高度依賴于刺激的表面特征,而外顯記憶作業(yè)則很少受刺激或任務表面特征或?qū)傩缘挠绊憽?/p>
二、實驗目的
本實驗通過照片的再認任務(直接測量)和偏好再認任務(間接測量),探討材料呈現(xiàn)方式不同(如不同的表面特征),對外顯記憶和內(nèi)隱記憶的影響。
三、實驗方法
(一)被試
大學本科生60人,其中2/3為實驗組,1/3為控制組,性別比例1:1,要求視覺或
矯正視覺正常,顏色知覺正常。(二)實驗儀器與材料1.實驗儀器
計算機、內(nèi)隱記憶與外顯記憶實驗程序(采用E-Prirme制作控制文件)、外顯記憶與內(nèi)隱記憶測驗。2.實驗材料
本實驗以人的臉部照片為材料,48對分別表達四種情緒的照片,即快樂、憤怒、恐懼和悲哀,其中16對為彩色照片,16對為黑白照片,16對為面部輪廓照片。再選取24對作為學習材料,其中8對彩色照片,8對黑白照片和8對輪廓照片。在學習階段中,目標照片一半在左、一半在右,以排除空間位置誤差。測驗時呈現(xiàn)24張照片,一半是舊照片(目標照片)與非目標照片(另一半是新的),新舊照片隨機呈現(xiàn),分為再認實驗與偏好判斷實驗。(三)實驗設計
本實驗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設計。實驗組包括A、B和C三個因素。A因素為照片呈現(xiàn)形式,分別為彩色、黑白和輪廓;B因素為注意程度,兩水平分別為目標照片與非目標照片;C因素為測驗類型(任務),兩類任務分別為再認測驗(直接測量)和偏好判斷(間接測量)。以上三個因素均為被試內(nèi)設計,控制組被試只進行偏好判斷測驗。
(四)實驗程序
把被試隨機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其中三分之二為實驗組,余下三分之一為控制組。學習階段對實驗組所有被試的處理都是一樣的:在實驗組看懂學習指導語后,按空白鍵開始學習階段。在計算機屏幕中央依次呈現(xiàn)24對照片,每對照片有一張為目標照片(以紅色邊框框位)和一張非目標照片(設有紅色邊框)。在照片下面同時呈現(xiàn)“快樂”、“憤怒”“恐懼”、“悲哀”四個鍵,并對應為1、2、3和4。照片呈現(xiàn)時間為2秒,然后消失,這時被試要盡快判斷照片所表達的情緒,并按相應的鍵確定,直到24對照片呈現(xiàn)完畢。
然后,讓被試休息五分鐘后,屏幕再出現(xiàn)指導語,請被試按下“1”或“0”鍵,繼續(xù)進行實驗!1”鍵代表先進行再認實驗,后進行偏好判斷實驗!0”鍵代表的順序則與之相反,被試按“1”或“0”鍵的概率相等,排除序列效應。在被試讀懂得指
導語后,開始進行實驗。在再認實驗中,屏幕將依次呈現(xiàn)24張照片,一半是見過的舊照片(目標照片),另一半是未見過的新照片。要求被試判斷是舊的還是新的,并按鍵確定。直到照片呈現(xiàn)完畢。在偏好判斷實驗中,要求被試根據(jù)自己的第一感覺判斷照片是否有趣,并按鍵確定,直到照片呈現(xiàn)完畢?刂平M被試只要求進行偏好判斷實驗,過程同實驗組。學習指導語:
屏幕中央將依次呈現(xiàn)24對照片,每對照片有一張為目標照片(以紅色邊框框位)和一張非目標照片(沒有紅色邊框),在照片下面同時呈現(xiàn)快樂、憤怒、恐懼,悲哀并對應以1、2、3和4。照片呈現(xiàn)2秒后消失。請仔細觀察目標照片判斷照片的表情是哪種情緒,并按下相應的數(shù)字鍵確定,直到照片呈現(xiàn)完畢。讀懂指導語后請按任意鍵開始實驗。再認任務指導語:屏幕中央將依次呈現(xiàn)24張照片,一半是見過的照片(目標照片),另一半是未見過的新照片。請在照片呈現(xiàn)后盡快判斷是舊的還是新的,‘P’鍵代表舊照片,‘Q’鍵代表新照片。直到照片呈現(xiàn)完畢,明白指導語后請按任意鍵開始實驗。
偏好判斷指導語:
屏幕中央將依次呈現(xiàn)24張照片,請根據(jù)自己的第一感覺判斷是否有趣,并按鍵!甈’鍵代表有趣,‘Q’鍵代表沒趣。直到照片呈現(xiàn)完畢。讀懂指導語后請按任意鍵開始實驗。
四、結果分析
1.對實驗組與控制組結果的描述統(tǒng)計
(1)在再認實驗中得出正確判斷(舊照片判斷為上的,新照片判斷為新的)的百分數(shù)PA。
(2)三種不同呈現(xiàn)形式的正確判斷百分數(shù),分別為PA1,PA2,PA3,
(3)在偏好判斷實驗中得出正確判斷(把非標照片判斷為有趣,新照片判斷為不有趣)的分數(shù)B。三種不同呈現(xiàn)形式的正確判斷百分數(shù)分別為PB1,PB2,PB3,B與B1,B2,B3有如下關系:B=B1+B2+B3。
(4)在偏好判斷實驗中得出判斷為有趣的照片(非目標照片和新照片)百分數(shù)PB。(5)對控制組的統(tǒng)計:計算判斷為有趣的照片百分數(shù)PC。2.推論統(tǒng)計
(1)把PA與PB作t檢驗。
(2)把PA1,P2,PA3作方差分析,如達顯著性水平,則再作兩兩之間的相互比較。(3)把PB1,PB2,PB3作方差分析,如達顯著性水平,則再作兩兩之間的相互比較。(4)把PB與PC作t檢驗。
五、問題與討論
1.不論是哪種呈現(xiàn)形式,是否再認都比偏好判斷的成績好?
2.在再認實驗中,不同的呈現(xiàn)形式是否達到顯著性水平,即再認的結果受照片的呈現(xiàn)形式所影響。彩色照片、黑白照片和輪廓照片成績是否存在差異?3.在偏好判斷實驗中,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差異是否顯著?4.闡述內(nèi)隱記憶與外顯記憶的區(qū)別。
六、參考文獻
[1]張學民,舒華.實驗心理學綱要.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61~265.[2]楊治良.記憶心理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290~292.
[3]李德忠,劉永芳.內(nèi)隱記憶任務分離范式的新近展和挑戰(zhàn).心理學動態(tài).1999,7(1):17~21.
[4]郭春彥,朱瀅.內(nèi)隱記憶與外顯記憶的神經(jīng)過程研究.心理科學,201*,23(2):219~222.
實驗11學習遷移的實驗研究
一、實驗背景
1910年D.Starch用鏡畫描圖實驗對動作學習進行了研究,他讓被試通過鏡子看一個圖形,并用鉛筆將圖形描畫出來。由于鏡中的圖形與原圖形比較,上下左右的空間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因此,在看鏡子中的圖形來描圖時,描繪線條眼手協(xié)調(diào)與平常眼手協(xié)調(diào)恰好相反。結果表明:優(yōu)勢手的練習對非優(yōu)勢手產(chǎn)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這就是學習遷移(LearningTransfer)。
學習遷移是指先前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對新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與獲得的影響,或者說從一種學習材料或技能中習得的經(jīng)驗對學習其他的材料或技能的影響,也有研究者將遷移定義為先前學習對后繼學習所產(chǎn)生的影響。學習遷移分為兩種:先學習的材料對后學習材料的阻礙作用稱為負遷移(NegativeTransfer);先學習的材料對后學習的材料的促進作用稱為正遷移(PositiveTransfer)。按照遷移的內(nèi)容來分,又可分為特殊遷移(SpecificTransfer)與非特殊遷移(Non-specificTransfer)。特殊遷移是指對特定學習內(nèi)容的影響,而非特殊遷移是指對一般性的、與特定學習內(nèi)容沒有直接關系的學習材料對后繼學習材料的影響,如一種學習方法的掌握是持久的。特殊遷移往往由學習的內(nèi)
容所決定,是不穩(wěn)定的,例如對某種特定技能的學習;非特殊遷移與學習內(nèi)容的關系不大,其作用是持久的。除遷移的內(nèi)容對學習的影響外,學習材料的性質(zhì)對學習遷移也會產(chǎn)生影響。學習的內(nèi)容、性質(zhì)、加工深度等都是影響學習遷移的重要因素,關于學習遷移規(guī)律及其認知機制,不同的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習遷移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提出了關于學習遷移的理論來解釋學習遷移現(xiàn)象。
學習遷移受到學習者的年齡、智力、學習與遷移之間的時間間隔、學習深度、學習態(tài)度、對過去經(jīng)驗的運用和概括化程度、知識和技能的熟練化程度、學習者的情緒狀態(tài)、教學方法等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學習遷移還受到源任務的性質(zhì)和掌握程度的影響。當兩項任務存在有結構性的不同,即源任務與后繼的學習任務不同或相反時,發(fā)生負遷移作用的可能性會提高。Mandler總結大量的動物與人類語言學習遷移的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源任務(初始學習和訓練任務)的掌握程度提高,在開始階段,負遷移逐漸增強;而隨對學習任務的進一步加強,遷移的方向開始發(fā)生改變,負遷移逐漸增強轉(zhuǎn)變?yōu)檎w移,基于此,Mandler提出了學習程度與遷移量之間關系的模型。
學習遷移還受到前后學習材料相似程度的影響。Mandler發(fā)現(xiàn),在訓練任務與遷移任務相似時,可能出現(xiàn)三種遷移效果:線索重復,學會學習和預熱效應。Osgood(1949)還提出了能預測遷移效果的“遷移與倒攝曲面”三維模式圖。Osgood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當兩套學習材料的刺激和反應相似性發(fā)生一系列變化時,遷移的性質(zhì)和程度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當先后學習源任務的刺激材料相似性不斷增加時,在后繼任務相同的情況下,會產(chǎn)生正遷移作用,其強度從0到+∞;在后繼任務不同或無關的情況下,會產(chǎn)生負遷移,其強度從0到∞。當先后學習的反應材料相似性不斷增加時,在刺激材料不同或無關的情況下,不會產(chǎn)生遷移作用;在刺激材料相同的情況下,產(chǎn)生從負到正的遷移作用,其強度從∞到+∞。K.M.Dallet(1962)選了四種相似程度不同的刺激材料和三種相似程度不同的反應材料進行學習遷移的實驗,結果支持了Osgood的遷移理論模型。
二、實驗目的
在下面的實驗一和實驗二中,將采用繼續(xù)學習法考察兩種不同材料和相似材料的學習遷移效果。
實驗一用對照組實驗設計(一組為先學材料A后學材料B,另一組先學材料B后學材料A),采用繼續(xù)學習法(在學完一種材料之后,繼續(xù)對另一種材料進行學習),通過記錄兩組學習兩種不同材料所需學習時間和學習次數(shù),來考察兩種不同相同的學習
材料的遷移效果。
實驗二采用對偶學習方式,利用后學習材料與先學習材料在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相似性關系來考察材料的相似程度對遷移的性質(zhì)(正負)和程度的影響。
三、實驗方法
實驗一
(一)被試
全班同學,采用等組匹配法在性別和學習成績等方面進行等組匹配。(二)實驗儀器與實驗材料1.實驗儀器
計算機及不同材料學習遷移的實驗程序(參見ExpPsy201*實驗設計系統(tǒng))。2.實驗材料
兩種學習材料見下表2-1。材料A,第一行是五種不同形狀的圖形,第二行是五個頻的漢字雙字詞,并分別與五種圖形一一對應;材料B,第一行為五個高頻的漢字雙字詞,第二行為五個大寫英文字母(H,M,K,T,E)分別與之一一對應。具體實驗材料如下(摘自:張學民,舒華.實驗心理學綱要.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72)。
表11-1實驗一學習遷移實驗材料
(三)實驗設計與程序
本實驗采用對照組(材料學習順序不同)實驗設計。
1.首先,把被試隨機分為甲乙兩等組,甲先學A后學B,乙先學B后學A。2.在正式實驗階段,屏幕上先呈現(xiàn)A(或B)材料10秒鐘,讓被試學習,然后每次只呈現(xiàn)材料第一行的五種圖形(或五個漢字雙字詞),并且五種圖形(或五個漢字雙字詞)的順序隨機排列,讓被試在第二行的方框中填上相應的漢字雙字詞(或者圖形),直到被試連續(xù)3次正確回憶為止。
3.記錄下被試達到學習標準的次數(shù)及學習時間。
實驗二
(一)被試同“實驗一”。
(二)實驗儀器與實驗材料1.實驗儀器
計算機及相似材料學習遷移的實驗程序(參見ExpPsy201*實驗設計系統(tǒng))。2.實驗材料
用A、B代表對偶學習材料的刺激材料,用X、Y代表對偶學習材料的反應材料。先學材料為AX,后學材料可分為BY(完全不同)、AY(刺激不同,反應不同)、BX(刺激不同,反應相同)、AXr(刺激相同,反應語意相近)、[AX]’(刺激和反應與AX存在交叉的干擾),具體材料見表11-2。
表11-2實驗二學習遷移實驗材料
(三)實驗設計與程序
為了考察相似材料的遷移效應,并排除六種學習材料之間的相互影響,實驗采用單因素五水平(先學與后學材料間的五種不同關系,見實驗材料部分)的組間設計。1.首先,將全體被試按照實驗一的分組原則匹配為五等組(人數(shù)相同),分別進行五中情況下的學習遷移實驗(AXBY,AXAY,AXBX,AXAXr和AX[AX])。2.在正式實驗階段,屏幕上先呈現(xiàn)先學材料5秒讓被試學習,然后只呈現(xiàn)隨機排列的刺激A,讓被試寫出對應的反應X,直至連續(xù)3次正確為止。然后讓被試學習后學材料(AY、BX、AXr、[AX])5秒,再隨機呈現(xiàn)刺激,讓被試填上相應的反應。3.記錄下被試達到學習標準的次數(shù)及學習時間。
四、結果分析
1.分別統(tǒng)計各組學習后的得分情況(學習次數(shù))和所用的時間(表11-3)。
表11-3五種情況下的描述統(tǒng)計結果
學習類型平均數(shù)標準差AX-BYAX-AXAX-BXAX-AYAX-Axr
2.對各實驗處理組之間的學習后得分及所需要時間進行檢驗,考察否存在學習遷移效應?
五、問題與討論
1.闡述影響學習遷移的因素?
2.學習遷移規(guī)律對我們平時的學習有什么啟示?
六、參考文獻
[1]張學民,舒華.實驗心理學綱要.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65~273.[2]孟慶茂,常建華.實驗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
實驗12視覺與聽覺跨通道學習的系列位置效應
一、實驗背景
大量實驗已經(jīng)證明,系列位置效應廣泛地存在于各種學習情境之中,是學習和記憶中的常見的現(xiàn)象。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系列位置效應也是經(jīng)常存在并影響人們的工作和學習效率。
在早期的研究中,艾賓浩斯采用無意義音節(jié)得出記憶的遺忘規(guī)律曲線,Nipher(1878)最早報告了學習和記憶中的系列位置效應。
經(jīng)過前人的研究,我們對學習和記憶中的系列位置效應已經(jīng)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對系列位置效應的產(chǎn)生機制也有很多種理論解釋,而且,系列位置效應與學習遷移、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在學習和記憶方面也存在著相同或相似的機制。
從目前關于系列位置效應的研究來看,研究者多采用無意義音節(jié)和有意義的字詞、圖形等學習材料,并通過改變實驗材料本身的意義性等因素來解釋系列位置效應的產(chǎn)生機制和影響因素。實際上,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我們不僅接觸到大量書面的視覺學習材料(包括文字和圖形材料),同時,也接觸到大量的跨通道的信息(如視覺和聽覺同時呈現(xiàn)的信息)和其他跨通道的信息(如聽覺通道的信息,如外語聽力練習)。對于這些系列信息的學習會遵循什么樣的回憶的規(guī)律呢?這是本實驗擬考察的主要問題之一。
二、實驗目的
本實驗將采取視覺漢字詞材料、聽覺漢字詞材料、視覺和聽覺兩通道漢字詞學習材料,探討聽覺學習與跨通道學習的系列位置效應及其規(guī)律性。
三、實驗方法
(一)被試
40名被試,被試視覺、聽覺或者矯正視覺正常,所有被試均沒有參加過同類實驗。
40名被試隨機分成兩組,每組20人,分別采用不同的回憶方法進行回憶。(二)實驗儀器與材料
1.實驗儀器:計算機、耳機和系列位置效應實驗軟件。
2.實驗材料:實驗材料為20個高頻漢字雙字詞,盡可能避免實驗材料存在常見
的同音詞,其中十個雙字詞為浯音材料(只以浯音的形式呈現(xiàn)),十個詞為語音和視覺同時呈現(xiàn)的雙字詞,語音材料為標準的普通話錄制。實驗材料如下表12-1。
表12-1系列位置效應學習材料材料分組視覺材料藍天河流高樓公園烏云森林高頻雙字詞學習材料餐廳賓館商場別墅食堂旅店高山電影地面電視草原音樂報紙板凳動物書桌植物輪椅職位牛奶事業(yè)食品工作米飯語音材料視覺語音材料(三)實驗設計
實驗采用32的兩因素實驗設計。第一個因素為材料的形式:包括視覺材料、語音材料和視覺聽覺雙通道材料,該因素為組內(nèi)設計;第二個因素為回憶方式:包括再認回憶和自由再現(xiàn)回憶),該因素為組間設計。三種實驗材料采用APC和CBA反向抵消的方法消除可能產(chǎn)生的順序誤差。(四)實驗程序1.實驗材料呈現(xiàn)
每組學習材料用計算機按照固定的順序呈現(xiàn)。2.學習標準的確定
實驗者可以根據(jù)學習材料的難易程度確定學習標準,學習材料少時可以確定為100%學會(如果學習材料比較多時,可以確定在80%一100%之間)。3.準備實驗階段
實驗前分別給兩組被試呈現(xiàn)如下指導語,再認回憶組指導語如下:視覺材料指導語:
下面開始進行一個學習單詞的實驗,開始實驗時,計算機將呈現(xiàn)一系列單詞,請你盡可能記住這些單詞,每次學習完畢后,你還會看到一系列的單詞,其中有的呈現(xiàn)過,有的沒有呈現(xiàn)過,要求你判斷哪些單詞呈現(xiàn)過,哪些沒有呈現(xiàn)過,并按‘P’鍵表示呈現(xiàn)過,按‘Q’鍵表示沒有呈現(xiàn)過。這樣要學習很多次,直至,I達到學習標準為止。如果明白了上述指導語,按:開始實驗’鍵進行實驗。
聽覺材料指導語:
請戴好耳機,下面開始進行一個學習單詞的實驗,開始實驗時,計算機將以聽覺形式呈現(xiàn)
一系列單詞,請你盡可能記住這些單詞,每次學習完畢后,你還會聽到一系列的單詞,其中有的呈現(xiàn)過,有的沒有呈現(xiàn)過,要求你判斷哪些單詞呈現(xiàn)過,哪些沒有呈現(xiàn)過,并按‘P,鍵表示呈現(xiàn)過,按‘Q’鍵表示沒有呈現(xiàn)過。這樣要學習很多次,直到達到學習標準為止。如果明白了上述指導語,按‘開始實驗’鍵進行實驗。
聽覺視覺跨通道材料指導語:
請戴好耳機,下面開始進行一個學習單詞的實驗,開始實驗時,計算機將以聽覺形式呈現(xiàn)一系列單詞,同時,這些單詞將在聽到的同時出現(xiàn)在計算機屏幕上。請你盡可能記住這些單詞,每次學習完畢后,你會聽到一系列的單詞,其中有的呈現(xiàn)過,有的沒有呈現(xiàn)過,要求你判斷哪些單詞呈現(xiàn)過,哪些沒有呈現(xiàn)過,并按‘P’鍵表示呈現(xiàn)過,按‘Q’鍵表示沒有呈現(xiàn)過,這樣要學習很多次,直到達到學習標準為止。如果明白了上述指導語,按‘開始實驗’鍵進行實驗。
自由再現(xiàn)回憶組指導語如下:視覺材料指導浯:
下面開始進行一個學習單詞的實驗,開始實驗時,計算機將呈現(xiàn)一系列單詞,請你盡可能記住這些單詞,每次學習完畢后,根據(jù)自己的記憶情況,將學習的單詞分別輸入到計算機屏幕的文本框中,回憶時可以不考慮單詞呈現(xiàn)的先后順序。這樣要學習很多次,直到達到學習標準為止,如果明白了上述指導語,按‘開始實驗’鍵進行實驗。
聽覺材料指導語:
請戴好耳機,下面開始進行一個學習單詞的實驗,開始實驗時,計算機將以聽覺形式呈現(xiàn)一系列單詞,請你盡可能記住這些單詞,每次學習完畢后,根據(jù)自己的記憶情況,將學習的單詞分別輸入到計算機屏幕的文本框中,回憶時可以不考慮單詞呈現(xiàn)的先后順序。這樣要學習很多次,直到達到學習標準為止。如果明白了上述指導語,按:開始實驗’鍵進行實驗。
聽覺視覺跨通道材料指導語:
請戴好耳機,下面開始進行一個學習單詞的實驗,開始實驗時,計算機將以聽覺形式呈現(xiàn)一系列單詞,同時,這些單詞將在聽到的同時出現(xiàn)在計算機屏幕上,請你盡可能記住這些單詞,每次學習完畢后,根據(jù)自己的記憶情況,將學習的單詞分別輸入到計算機屏幕的文本框中,回憶時可以不考慮單詞呈現(xiàn)的先后順序。這樣要學習很多次,直到達到學習標準為止。如果明白了上述指導語,按‘開始實驗’鍵進行實驗。
4.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討論
四、結果分析
1.統(tǒng)計在不同形式的學習材料和不同的回憶方式下,被試達到學習標準后正確回憶的頻數(shù),并根據(jù)正確回憶的頻數(shù)繪出系列位置效應曲線?
2.不同實驗材料和回憶方式之間的系列位置效應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五、問題與討論
1.從實驗結果看,系列位置效應是否受到感覺通道的影響?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結果,請用你掌握的心理學知識進行闡述。2.該實驗的結論對平時的學習有什么啟示?
六、參考文獻
[1]孟慶茂,常建華.實驗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2]楊治良.實驗心理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3]朱瀅.實驗心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楊博民.心理實驗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第三章經(jīng)典的信息加工實驗
實驗13認知方式的測量方法棒框?qū)嶒?/p>
一、實驗背景
關于認知方式的問題,國內(nèi)外研究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認知方式最早是由H.Witkin提出,并將認知方式劃分為場依存性和場獨立性。場獨立性強的人知覺判斷時較少受周圍事物的干擾,具有很強的自我同一感,這種認知方式的人能清楚地將自我的需要和價值觀與他人的區(qū)分開來,他們在與環(huán)境的感知覺交互作用中,能夠明確地區(qū)分自我與周圍環(huán)境的界限,他們善于分析環(huán)境,而且不容易受環(huán)境的干擾。場依存性的人知覺判斷缺乏獨立性,易受環(huán)境因素和其他人的影響。場獨立性和場依存性的研究不僅對心理學理論研究有重要意義,而且也可以廣泛地應用于教育、醫(yī)療、職業(yè)選擇和人才選擇等應用領域。
棒框?qū)嶒炇怯脕頊y定場依存性和場獨立性的方法之一,該實驗是通過棒框儀在暗室中進行的實驗,具體操作是通過調(diào)節(jié)棒框儀的棒和框的傾斜角度,讓被試把棒調(diào)整到與水平面垂直。根據(jù)其調(diào)整時誤差的大小,確定被試使用的參照是內(nèi)在的還是外在的,從而確定被試認知方式是屬于場依存性還是場獨立性。棒框?qū)嶒炇茄芯總體認知方式的重要方法。此外,鑲嵌圖形測驗也可以測量個體的認知方式。
二、實驗目的
1.通過測量認知方式,學習棒框儀的使用方法。
2.通過棒框?qū)嶒,證明直線圖形后效現(xiàn)象、場依存性和場獨立性。
三、實驗方法
(一)被試
全班同學,4人一組,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二)實驗儀器與實驗材料1.實驗儀器:棒框儀,秒表。
棒框儀的結構:方框:150mm1500mm,棒:125mm1mm,暗箱:360mm,棒長視角:21.2°,調(diào)節(jié)角度:0°~90°。體積:30mm280mm135mm。
2.實驗材料:通過棒框儀呈現(xiàn)不同角度的線段,讓被試調(diào)節(jié)線段與水平面垂直。(三)實驗程序1.棒框儀的使用方法
①將棒框儀放置在水平的實驗桌上,打開暗箱,安裝好調(diào)節(jié)桿。
②根據(jù)棒框儀的水平儀,將棒框儀調(diào)節(jié)至水平,將棒框儀上的亮線調(diào)至與水平面垂直。
③主試按照刺激呈現(xiàn)的順序呈現(xiàn)刺激,被試通過調(diào)節(jié)桿調(diào)節(jié)棒的角度。④主試按照刻度標尺的刻度記錄結果。2.實驗前準備工作
①確定亮線的實驗角度為5°、15°、25°、35°、45°,每個角度分別做4次。為排除練習誤差、疲勞誤差和空間誤差,實驗角度按隨機方式呈現(xiàn),且在做每個角度的4次實驗中2次為左側(cè)()呈現(xiàn)不同角度的線段,2次為右側(cè)(+)呈現(xiàn)不同角度的線段,其他角度的呈現(xiàn)方式相同。實驗順序見表13-1。
表13-1刺激呈現(xiàn)與結果記錄表隨機順序角度5°15°25°35°45°②實驗在暗適應條件下進行。3.正式實驗
①實驗前被試端坐在暗箱前,暗適應1~10分鐘。
②主試按照隨機順序表進行實驗呈現(xiàn)刺激,每個角度要求被試注視亮線中間部分1分鐘,主試計時,并對被試說如下指導語:
現(xiàn)在請你注意觀察暗箱的棒和框,并通過調(diào)節(jié)桿調(diào)節(jié)棒的角度,使之與水牛面垂直,當你覺得棒與地面水平面垂直時,就報告‘調(diào)節(jié)完畢’,每次判斷垂直的標準要盡量一致。現(xiàn)在準備開始實驗。
呈現(xiàn)刺激的位置左()右(+)右(+)左()③1分鐘后,被試閉目休息2分鐘,然后開始調(diào)節(jié)亮線,直至被試感覺到亮線與水平面垂直為止。
④主試記錄被試調(diào)節(jié)后亮線的角度誤差值,并記錄是正還是負,將結果填入記錄表中,注意每次的實驗結果不要反饋給被試。⑤每實驗4次后,被試閉目休息2分鐘。⑥其他被試用同樣的方法和程序進行實驗。
四、結果分析
1.計算出每個角度下被試的角度誤差值,檢驗不同角度下誤差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并作出解釋。
2.計算出刺激呈現(xiàn)位置在左與在右的誤差平均值,并檢驗是否存在差異?3.如何根據(jù)實驗結果判斷被試的認知方式?
五、問題與討論
1.除通過棒框?qū)嶒炌,還有哪些方法可以證明場依存性與場獨立性的存在?2.分析場依存性與場獨立性對人的空間知覺過程會有什么影響?
六、參考文獻
[1]楊博民.心理實驗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2]謝斯駿,張厚粲編.認知方式個人格維度的實驗研究.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
實驗14認知方式對表象心理旋轉(zhuǎn)的影響
一、實驗背景
表象是類似于知覺的信息表征。表象依托于感覺、知覺的過程,同時又是感覺、知覺過程的延伸。1973年Cooper等人用不同傾斜角度的正的和反的字母來研究表象的旅轉(zhuǎn),得出旋轉(zhuǎn)偏離正位的度數(shù)越大,所需的心理旋轉(zhuǎn)越多,所用時間也就越長。Cooper認為表象的旋轉(zhuǎn)可以按順時針方向,也可以按逆時針方向,而并非角度越大,所需要的選擇時間越多,表象的操作可以根據(jù)旋轉(zhuǎn)任務的要求和可能存在的旋轉(zhuǎn)策略,加以選擇。
Witkin等人在研究知覺時發(fā)現(xiàn),有些人很難從視野中分離出特定的知覺單元,有些人則比較容易做到這一點。威特金根據(jù)研究,提出了關于認知方式的理論,他把認知方式(CognitiveStyle)劃分為場依存性(FieldDependent)和場獨立性(Ficld
Independent),具有這兩種認知方式的個體是按照兩種對立的信息加工方式處理環(huán)境信息的。場依存性的個體在知覺環(huán)境信息時,通常以環(huán)境中外在參照作為知覺的主要參考依據(jù),因此,也容易受到環(huán)境刺激的干擾和影響,有時很難將知覺對象與背景刺激信息很好地分離。場獨立性的人則傾向于利用內(nèi)在參照信息,因此,不易受環(huán)境刺激信息的影響,獨立地對事物作出判斷,在沒有參照的前提下,也能夠?qū)χX對象進行準確地感知和判斷。
一些研究者在通常的心理旋轉(zhuǎn)任務中,引入了一種前置刺激,發(fā)現(xiàn)它會對當前刺激的正像、鏡像判斷發(fā)生影響,即產(chǎn)生了線索效應。在這個研究中,同時呈現(xiàn)字母信息和字母朝向信息時,有后線索應發(fā)生。Robertson等人(1978)對主觀參考框架對表象心理旋轉(zhuǎn)的影響進行了研究,他認為,個體在進行判斷時,會將前置刺激作為一個參考框架,并影響其對相繼呈現(xiàn)的刺激的判斷。他們進一步還提出,在人腦中可能存在著一種可稱為主觀參考框架或內(nèi)部參考框架的空間表征系統(tǒng),通過旋轉(zhuǎn)主觀參考框架或表征系統(tǒng)來對知覺對象的空間屬性進行判斷,采用不同的參考框架或表征系統(tǒng),其表征性質(zhì)也各不相同,框架旋轉(zhuǎn)與對象旋轉(zhuǎn)方向相反,而表征旋轉(zhuǎn)則與對象旋轉(zhuǎn)方向相同。Robertson等人提出的主觀參考框架與認知方式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不同認知方式的人在進行表象心理旋轉(zhuǎn)時,在旋轉(zhuǎn)速度上可能會表現(xiàn)出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可能會表現(xiàn)為:場依存性的個體對不同角度的空間物體的旋轉(zhuǎn)的反應時高于場獨立性個體對空間物體旋轉(zhuǎn)的反應時。
二、實驗目的
1.學習認知方式的測量方法之二鑲嵌圖形測驗的使用。2.探討不同認知方式個體的空間表象心理旋轉(zhuǎn)能力的差異。
三、實驗方法
(一)被試
全班同學,4人一組,要求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二)實驗儀器與實驗材料
1.實驗儀器:(1)計算機、表象心理旋轉(zhuǎn)實驗程序;(2)鑲嵌圖形測驗。2.實驗材料:(1)不同旋轉(zhuǎn)角度的三維正像和鏡像圖片;(2)鑲嵌圖形。(三)實驗設計與程序
實驗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認知方式測量實驗;一部分是表象心理旋轉(zhuǎn)實驗。第一部分實驗:場依存性和場獨立性的實驗
采用鑲嵌圖形測驗對所有被試進行實測,根據(jù)測驗結果將被試劃分為場依存性和場獨立性兩種認知方式,具體的劃分方法是,將平均分數(shù)以下的被試劃為場依存性認知方式,將分數(shù)在平均分以上的被試劃分為場獨立性認識方式。
第二部分:表象心理旋轉(zhuǎn)實驗
1.實驗處理:本實驗采用被試內(nèi)實驗設計,每個被試同時進行正像和鏡像圖形的旋轉(zhuǎn)實驗。
2.實驗材料的角度:本實驗所用實驗材料為不同旋轉(zhuǎn)角度的立體圖形圖片,實驗中立體圖形的呈現(xiàn)分為正像和鏡像,如圖14-1,14-2(摘自張學民,舒華.實驗心理學綱要.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97.圖12-6(a,b))。正像和鏡像圖片的旋轉(zhuǎn)角度分別為6個角度(包括0°、60°、120°、180°、240°、300°),總共有12種不同角度和方向的立體圖形,呈現(xiàn)方式為隨機呈現(xiàn),每種角度呈現(xiàn)6次,每個被試總共做72次試驗。
圖14-1未旋轉(zhuǎn)向外的標準圖形圖14-2未旋轉(zhuǎn)向內(nèi)的標準圖形
3.正式實驗:被試便可在主試指導下開始正式實驗。
下面要呈現(xiàn)的是一系列不同空間位的的三維立體圖片,請你注意判斷每次呈現(xiàn)的立體圖片為向內(nèi)的空間立體圖形(見例圖1),還是向外的空間立體圖形(見例圖1),如果是向內(nèi)的,就按‘Q’鍵,如果是外的,按‘P’鍵,在保證判斷正確的前提下,反應越快越好。明白上述指導語后,按‘開始實驗’鍵進行實驗。
4.讓被試按照指導語進行實驗,要求被試注意判斷每次呈現(xiàn)的三維圖形是正像(向內(nèi)的)還是鏡像(向外的)的圖形,如果是向內(nèi)的(即無論如何旋轉(zhuǎn),與例圖1是同一個圖形),按‘P’鍵,如果是向外的(即與例圖2是同一個圖形),按‘Q’鍵,在保證判斷正確的前提下,反應越快越好。
5.實驗結束后在“被試信息”窗體中填好文件名、被試名、性別、年齡等信息。
6.換下一個被試繼續(xù)實驗。
四、結果分析
1.分別計算每個被試和所有被試對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圖片判斷的正確率以及正確平均反應時。
2.分別以圖片旋轉(zhuǎn)的角度為橫坐標,以反應時為縱坐標畫出向內(nèi)和向外的不同角度反應時之間的關系曲線。
3.計算向內(nèi)或向外旋轉(zhuǎn)的反應時之間的差異,考察向內(nèi)與向外旋轉(zhuǎn)是否有顯著差異。
4.用方差分析檢驗不同角度旋轉(zhuǎn)的反應時之間的差異是否顯著。5.考察性別對判斷反應時有無差異。6.考察不同角度的正確率是否存在差異。
7.得出被試的場依存性與場獨立性的分數(shù),分析認知方式對表象空間旋轉(zhuǎn)能力是否有顯著影響,并對實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與討論。
五、問題與討論
1.認知方式對心理旋轉(zhuǎn)是否有影響,為什么?
2.查閱空間知覺方面的資料,討論刺激的空間特性對信息加工過程的影響。
六、參考文獻
[1]楊博民.心理實驗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2]謝斯駿,張厚粲.認知方式人格維度的實驗研究.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
[3]李壽欣,宋廣文.關于高中生認知方式的測驗研究.心理學報,1994,4:378-384.[4]鄭雪,陳中永.認知操作和認知方式與生態(tài)文化因素的關系.心理學報,1995,2:152-158.
[5]李壽欣,孟慶茂.師生間認知方式及其相互作用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心理科學,1997,5:455-457.
實驗15句子類型對理解速度的影響(一)
一、實驗背景
句子理解速度是閱讀理解研究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有研究表明,句子的理解速度與句子的表達方式(即不同的句子類型)和表達信息的內(nèi)容、性質(zhì)(如正性的信息還是負性的信息)有關,不同句子類型會影響閱讀者對它所表達內(nèi)容的理解速度(L.Mcmahon,T.Trabasso)。
L.Mcmahon曾用匹配圖形的方法來研究句子類型與理解速度的關系,他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實驗。實驗材料是一幅圖片和基于圖片設計的不同類型的句子。他設計的句子有四種類型,這四種類型的句子分別是正確肯定、錯誤肯定、正確否定和錯誤否定。以一張男孩的圖片為例,四種類型句子的形式如表15-1。
表15-1與圖片進行比較的四種類型的句子舉例
句子形式
句子內(nèi)容
正確(T)錯誤(F)
肯定(A)這是一個男孩這是一個女孩
否定(N)這不是一個女孩這不是一個男孩
實驗的具體過程如下:先給被試呈現(xiàn)一張圖片(呈現(xiàn)時間根據(jù)需要設置,可以是15秒、30秒、1分鐘等等)。圖片呈現(xiàn)一段時間后消失,接著給被試呈現(xiàn)事先制作好的四種類型的句子,不同類型句子的呈現(xiàn)順序是完全隨機的。要求被試判斷呈現(xiàn)的句子與剛剛呈現(xiàn)圖片的內(nèi)容是否相符合,并按鍵作出正確和錯誤的判斷,主試記錄反應時。如果被試判斷錯了,這個句子在所有句子呈現(xiàn)完之后,還會繼續(xù)呈現(xiàn),直到被試判斷正確為止。
實驗結果表明:被試對正確肯定句子的反應時最快,大約是1秒鐘左右,正確否定的句子的反應時最慢,約1.5秒鐘左右。也就是說,被試對正確肯定句子(TA)與圖片的匹配速度最快,而對正確否定句子(TN)與圖片的匹配速度最慢,錯誤肯定句子(FA)和錯誤否定句子(FN)介于兩者之間。Mcmahon還發(fā)現(xiàn),正確否定句子的匹配時間可以通過其他三種類型句子的匹配時間計算出來,公式如下:RTTN=RTFA+RTFN-RTTA
其中:RTTN代表正確否定句子的反應時
RTFA代表錯誤肯定句子的反應時RTFN代表錯誤否定句子的反應時RTTA代表正確肯定句子的反應時
四種類型句子的反應時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圖15-1來表示。
圖中[是與實際測得結果不符合的誤差項,大約在l00ms左右變化;n為否定語氣判斷的參數(shù),大約為300ms左右;a為對句子進行基本編碼的時間,即正確肯定判斷的反應時RTTA,大約1000ms。如對物體顏色的判斷,被試首先要判斷圖片中的物體是什么顏色(正確肯定判斷,TA),然后再判斷物體不是別的顏色(正確否定,TN)。在對物體不是其他顏色(TN)進行判斷時,要綜合是不是某種顏色(FN)和是其他顏色(FA)兩種正負信息的判斷,因此,正確否定判斷的時間較長。根據(jù)不同類型句子與圖片匹配所需的時間,可以推斷出不同的加工判斷過程所需要的時間,進而推測被試對句子理解的信息加工過程。
圖15-1不同類型句子與圖片匹配反應時之間的關系
二、實驗目的
1.通過比較四種不同類型句子的理解速度,學習掌握反應時測量技術研究言語加工過程。
2.通過句子類型與圖畫匹配的選擇反應時,探討句子理解的信息加工過程。
三、實驗方法
(一)被試
全班同學,4人一組,顏色知覺正常。(二)實驗儀器與實驗材料
1.實驗儀器:計算機、句子類型與理解速度實驗程序(參見ExpPsy201*實驗設計系統(tǒng))。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聊城大學團體心理輔導工作方案(36-40頁)》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聊城大學團體心理輔導工作方案(36-40頁):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