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救助管理站成人管理區(qū)救助社會工作匯報
成人管理區(qū)救助社會工作匯報
重慶救助管理站羅飛
“社工似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能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社工似水,能滋潤人們的心靈,融化內(nèi)心堅冰;社工似水,能包容一切,和而不同;社工似水,能折射光明,點燃每一個人的希望!
今年2月28日,市救助站啟動與重慶師范大學“救助社會工作合作項目”,救助管理科迎來了第一批社工,成人管理區(qū)救助社會工作開始了蹣跚學步。半年來,救助管理科社工從零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在摸索中不斷前進,逐步總結出一套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為民政救助服務工作注入新思維和活力。
一、社會工作開展基本情況
半年來,在站領導和重慶師范大學教師關心和指導下,救助管理科社工緊緊圍繞“加強實踐與總結,形成救助社會工作長效機制,創(chuàng)建我市社會工作標準化示范工程”為目標,堅持以開放和發(fā)展的眼光,兼蓄并收,在學習借鑒東部沿海地區(qū)先進做法的同時,不斷探索、總結、改進和完善,謀求建立適合本站實際的本土化社會工作方法;建立了完整的社會工作流程、制定了一整套社會工作制度,基本形成了以服務對象需求評估為基礎、個案輔導和分類小組活動為著力點、主題活動和康樂活動全面推進的工作局面,基本實現(xiàn)了救助社會工作服務的全覆蓋。截至目前,成人管理區(qū)社會工作開展的社工服務主要有接待服務(甄別訪談)、服務對象需求評估、個案輔導、分類小組活動(防騙小組、防盜小組、民工維權小組等)、主題活動(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防災減災日、森林日、水日、地球日、衛(wèi)生日等)、康樂活動(懷舊電影、棋牌娛樂、讀書看報等)。
二、成人救助社會工作呈現(xiàn)的幾大特點
(一)以“校站合作”為基礎,采用雙軌運行模式社會工作采用“校站合作”的方式,一方面是希望通過與專業(yè)院校的深度合作構建我站社工體系,為今后尋求國際合作以及救助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另一方面是希望項目合作雙方能以此為契機,加強實踐與總結,形成救助社會工作長效機制,創(chuàng)建我市社會工作標準化示范工程。救助管理科除了有重慶師范大學駐站社工,還配備了兩名專業(yè)社工,因此,為避免出現(xiàn)多重領導導致權責不分、管理混亂,在運行方式上,我們用統(tǒng)分結合的雙軌運行模式。即專業(yè)社工與駐站社工不是行政管理與實務操作的關系,而是在站方領導下、校方指導下的專業(yè)合作關系。雙方各自根據(jù)自己的工作目標和需要獨立制定適合自己的工作計劃,開展工作過程中,專業(yè)社工要與駐站社工密切配合、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共同完成工作任務。(二)以救助流程為切入點,實行社會工作全面介入成人救助社會工作開展之初,由于沒有實際操作經(jīng)驗,社工也感到曾茫然,常常有無從下手之感。經(jīng)過幾星期的摸索和總結,社工決定從救助工作流程入手,哪里需要社工,我們就在哪里設崗位,哪里有社會工作用武之地,我們就在哪里開展社工活動,F(xiàn)在,成人救助社會工作,在原來的救助工作流程上,基本形成了“接待入站(甄別訪談)進入管理區(qū)(需求評估)核查10日內(nèi)救助(開展個案、小組、主題、康樂活動)”救助社會工作程序。實踐證明,我們的方向選擇是正確的,我們將繼續(xù)按照這個基本工作程序,在介入策略上多想辦法,在活動設計上多動腦筋,在助人過程中多花心思,努力把成人管理區(qū)救助社會工作做得更加合理、全面。
(三)以服務對象為根本,分類開展社工服務“治病治本,刨樹刨根。”救助站的受助對象,每個人都不同的經(jīng)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有找到每個人的困難所在,社會工作才能“對癥下藥”。因此,每個進站求助的對象,社工都要進行甄別訪談并進行需求評估,然后在受助過程中,根據(jù)社工對救助對象的了解進行分類,對情況復雜、問題突出的對象進行個案輔導;對困難相似或相近的對象,招募為組員開展分類小組活動;遇到特殊節(jié)日,開展相關內(nèi)容的主題活動;根據(jù)受助對象興趣愛好,組織開展康樂活動,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娛生活。
三、救助社會工作深入探索思考
盡管在短短的時間,成人救助社會工作作出了一些成績,取得一定的進步,但仍然受一些問題困擾,需要我們深入探索和思考。
(一)資源獲取困難
社工秉承“助人自助”的基本價值理念,旨在通過獲取一定資源,引導受助對象認識自身問題,并幫助他積極通過自身努力走出困境。然而現(xiàn)實工作中,由于資源缺乏,我們通常能與受助對象一起找到困難所在,卻無力幫助他們一同走出困境。我們的社工不是精英,他們本身就是資源匱乏的“弱勢群體”,沒有資源,社會工作有如“無水之源,無本之木”,縱使我們社工再有愛心,也未必能對受助對象有實質幫助。
(二)疑難人員社會工作開展
成人救助管理區(qū),有一批長期、“穩(wěn)定”接受救助的疑難人員,他們是我們當前社會工作開展的“盲區(qū)”。由于他們自身的情況非常特殊,難以溝通或根本無法溝通,加之社工本身經(jīng)驗也有待提高,因此,對這些群體的社會工作服務進展較小,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和思考。
(三)理論探索
一直以來,成人管理區(qū)社會工作只專注于實務活動,疏于對理論研究和總結,使得社會工作的開展總是在“量”上的進步,卻看不到“質”的提升。因此,下一階段的救助社會工作不但要注重實務的開展,還應加強對理論的研究和總結,為促進社會工作方法本土化研究略盡綿力。
在重師社工幫助下的社會工作在成人救助服務中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救助社會工作事業(yè)剛剛起步,許多地方還有待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積極完善社會工作各項體制機制,努力拓展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在“以人為本,助人自助”的價值理念指導下去實踐救助管理科社工“上善若水、潤物無聲,始于至微、止于至善”的服務宗旨。
擴展閱讀:救助管理機構中的社會工作實踐
救助管理機構中的社會工作實踐
成年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社會工作思考
重慶救助管理站羅飛
“社工似水,能包容一切,和而不同;社工似水,能滋潤人們的心靈,融化內(nèi)心堅冰;社工似水,能折射光明,點亮每一個人的希望;社工似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能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上善若水,潤物無聲,始于至微,止于至善。這是我對社會工作的一點理解。
201*年2月28日,重慶市救助管理站啟動與重慶師范大學“救助社會工作合作項目”,市救助管理站成年人管理區(qū)迎來了第一批社工,救助社會工作在這里開始了蹣跚學步。一年多來,成年人管理區(qū)社工從零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在摸索中不斷前進,逐步總結出一套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為民政救助服務工作注入新思維和活力。
一、社會工作基本情況
一年多來,在市局和市救助站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在重慶師范大學教師幫助和指導下,市救助管理站成年人管理區(qū)社工緊緊圍繞“加強實踐與總結,形成救助社會工作長效機制,創(chuàng)建我市社會工作標準化示范工程”為目標,堅持以開放和發(fā)展的眼光,兼蓄并收,在學習借鑒東部沿海地區(qū)先進做法的同時,不斷探索、總結、改進和完善,謀求建立適合本站實際的本土化社會工作方法。(一)社工模式基本建立
市救助管理站成年人管理區(qū)社工針對成年人流浪群體的特點,在社工實務開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助人自助為理念,以需求評估為基礎,以個案工作和小組工作為著力點,主題活動和康樂活動全面推進的成年人救助社會工作專業(yè)服務模式”。此外,社工還將救助社會工作向站外延伸,積極配合市救助管理站街頭主動勸導隊開展救助社會工作外展服務,使更多流浪乞討困難人員及時得到救助服務。
(二)社工制度逐漸完善
一是制定救助管理社會工作流程。即:求助接待入站登記-建立檔案需求評估確定服務方案提供服務結案評估離站結案。二是細化個案工作流程(接案研究與資料收集診斷與服務計劃服務與治療過程結案與評估)和小組工作流程(小組籌備組員招募活動的開展評估過程)。三是明確社會工作崗位職責,制定了救助社會工作服務標準和服務規(guī)范。四是設計系統(tǒng)化工作表格。如:《個案基本情況表》、《個案接案評估表》、《個案結案評估表》、《小組評估表》等。這些制度的建立有力地推動了救助社會工作運行的制度化、標準化、流程化、規(guī)范化。
(三)社工隊伍逐漸壯大
社工人才是推動救助社會工作發(fā)展的根本力量。近兩年,市救助管理站通過公務員公招考試,引進具有社會工作專業(yè)背景人才9人,今后每年還將通過公招形式逐步引進專業(yè)社工,以充實社工人才隊伍。同時,市救助管理站也通過各項激勵政策鼓勵在職工作參加社會工作者職業(yè)水平考試,目前,我站通過社會工作者職業(yè)水平考試的職工14人,其中社會工作師8人,助理社會工作師6人。成年人管理區(qū)具有社會工作專業(yè)背景的工作人員5人,通過社會工作者職業(yè)水平考試的職工5人,其中社會工作師3人,助理社會工作師2人。
(四)社工實務穩(wěn)步推進
一是進行需求評估。需求評估是救助社會工作的起點,是開展好救助社會工作的前提,需求評估從查詢?nèi)胧,對服務對象進行甄別,實現(xiàn)對受助對人員需求評估全覆蓋。二是建立個案工作。幫助案主完善人格、提升自我,增強其社會生活適應能力,為其回歸家庭、融入社會奠定基礎。三是開展小組工作。通過小組工作,改善救助對象的生活態(tài)度、人際關系、適應能力等。適時開展成長小組、互助小組、防騙小組、興趣小組、手工小組并定期組織受助對象開展康樂活動。四是打造生命教育小組模式。生命教育的引進時我站救助工作開展的一大特色。將生命教育理念與社工理論相結合,通過故事解說、角色扮演等形式,幫助救助對象理解生命、感悟生命,引導他們進行自我反思,進而尊重生命、愛惜生命、敬畏生命。
二、救助社會工作實踐中的問題與困難
一年多來,在市局的高度重視下,在市救助站的正確領導下,我站的社會工作的確取得了較大的發(fā)展,但在實踐中也確然存在一些問題與困難。
(一)組織體系尚不明晰
由于全市對社會工作的重視,我站救助社會工作也在良好的大環(huán)境下取得較大發(fā)展,從而促進了社會工作與日常救助管理工作的細化分工和協(xié)同合作,使成立社會工作科的要求越來越迫切。但因種種困難,成立社工科一事躑躅不前,也給當前救助社會工作開展帶來一定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社工散佚在兩大業(yè)務科室,雙方各自為政,沒有形成有機整體;業(yè)務科室領導沒有社工背景,重視程度不同,沒有形成統(tǒng)一要求。
(二)社工人才依然緊缺
重慶市救助管理站是整個西南地區(qū)最大的救助管理站,也是整個西南地區(qū)受助人員的中轉“樞紐”,因此救助工作量大、任務重,年救助人次達8000-10000人次,這也給社工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站具有社會工作專業(yè)背景的工作人員僅有9人,占所有職工比例不足10%,專職從事社會工作者只有6人,占所有職工比例不足8%,且社工要兼顧社工行政、社工實務和其他業(yè)務工作。社工專業(yè)人才不足,分工不細,直接導致社工介入量小、面窄、層次淺,社會工作服務質量有待提高。
(三)社工機制仍不完善
經(jīng)過一年多不斷改進,我站社會工作各項制度在實踐中逐步完善,設計了一系列表格表單量化社會工作內(nèi)容,制定了動態(tài)簡報、工作月報等工作匯報制度,建立了服務流程、崗位職責、服務標準、檔案管理等工作規(guī)范,基本形成了較為系統(tǒng)化的社會工作運作模式。但是,由于社會工作組織框架的不成型,導致我站現(xiàn)有社會工作模式實際是兩個業(yè)務科室獨立運作、封閉運行的工作模式,不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nèi)容上都不統(tǒng)一。同時,雖然我站社會工作模式初步成型,但是在模式的運轉上,還缺乏有效的驅動力。
(四)資源獲取十分困難
社工秉承“助人自助”的基本價值理念,旨在通過使用有效社會資源,引導受助對象認識自身問題,并幫助他積極通過自身努力走出困境。然而現(xiàn)實工作中,由于救助機構職責有限,與相關部門缺乏有效協(xié)調和聯(lián)動,且社會對社工專業(yè)的認知度較低,因此社工在獲取助人資源上十分困難。而一個成功的助人案例,不但要社工的努力和機構內(nèi)介入,更要鏈接家庭、學校、社區(qū)、政府相關部門等資源系統(tǒng)參與互動,單憑救助機構是無力解決的。我們的機構社工不是社會精英,他們實務工作中本身就是資源匱乏的“弱勢群體”,沒有資源,社會工作有如“無水之源,無本之木”。
三、對救助社會工作的幾點思考
經(jīng)過一年多的探索,我站救助社會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也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對此,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強化組織保障,增強社工實務開展的領導力第一,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工作是否開展得好,關鍵看組織是否得當,組織是否得當,關鍵看領導是否重視。應確立一把手負責制,統(tǒng)籌救助社會工作整體部署、資源分配和考核問責,避免“高度重視”流于形式。第二,搭建架構,形成有機整體。確立社會工作組織架構,不但有利于統(tǒng)一社會工作實務形式和內(nèi)容,促進救助社會工作形成有機整體,而且有利于統(tǒng)一社工管理、統(tǒng)一工作要求、統(tǒng)一考核標準,增強對社會工作的凝聚力和領導力。(二)強化人才保障,提升社工實務開展的執(zhí)行力無“人”即“止”,人是行為的第一要素,社工人才是推動社工實務開展的根本力量,因此,必須強化社工人才保障。第一,加強機構社工人才培養(yǎng)。具體分三策,即:用好增量、轉化存量、增加總量。用好增量,即對每年新招入具有社會工作學科背景的人才,要結合本站工作實際,加強對其實踐能力培養(yǎng)訓練;轉化存量,即定期組織本站原有工作人員進行社會工作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培訓,使能勝任社工崗位者最大限度完成轉崗;增加總量,即通過前兩策不斷增加社會工作者在職工人數(shù)中的總量和比重。第二,加強志愿者隊伍管理。志愿者活動是社工實務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志愿者也是社工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對志愿者的篩選、對志愿者進行服務技能培訓以及對志愿者服務活動進行規(guī)范管理和合理引導,使其服務“為對象所需”、“為機構所需”。第三、加強與高校社工專業(yè)合作。高校社工專業(yè)學生有較豐富的理論知識,背后還有豐富的師資資源,他們迫切需要實踐平臺,而機構有社工學科背景人才不足,也缺乏專業(yè)督導,從這些方面來說,機構與高;樾枰獎(chuàng)造條件加強校地合作,促進機構與高校在社會工作實務開展中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
(三)強化制度保障,夯實社工實務開展的基礎力第一、繼續(xù)健全社工相關制度。救助社會工作項目開展一年多來,初步建立了社會工作相關制度,但也不盡完善,如醫(yī)務社會工作流程尚未建立、外展社會工作流程有待細化、個案社會工作結案和轉介等制度仍需進一步健全完善。第二、建立健全社工管理運行機制。管理,顧名思義是“管”與“理”的結合。所謂“管”,就是建立運行規(guī)范;所謂“理”,就是要形成運行機制。建立規(guī)范,要靠標準;建立機制,要靠激勵。激勵與考評機制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關鍵一環(huán),也是激活社會工作管理制度良性運轉的內(nèi)生動力。
(四)強化資源保障,加強社工實務開展的支撐力沒有資源保障,社工實務猶如無水之源、無本之木,根本就無法運行。要使社工實務開展具有實效性、穩(wěn)定性、長效性,就必須強化資源保障力度。第一,加大財政保障力度。穩(wěn)定的財政投入是社會工作開展的根本保障。應借鑒沿海等地救助機構,對社會工作運行給予穩(wěn)定的經(jīng)費保障甚至是專項經(jīng)費保障。第二,有效整合社會資源。社會工作助人行動是一個系統(tǒng)化行為,需要家庭、學校、社區(qū)、政府相關部門等整合資源、通力合作、形成聯(lián)動,應倡導社會力量和相關部門建立聯(lián)動機制,實現(xiàn)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助人合力,為進救助社會工作形成有力支撐,共同促進困難對象實現(xiàn)助人自助。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重慶市救助管理站成人管理區(qū)救助社會工作匯報》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重慶市救助管理站成人管理區(qū)救助社會工作匯報: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