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學生品德評價反思的誤區(qū)
高新二實驗
對中學生品德評價反思的誤區(qū)
作者姓名:錢學志
單位:長春高新第二實驗學校聯(lián)系電話:13704362429通訊地址:長春高新第二實驗郵政編碼:130103
作者簡介:錢學志,1998年畢業(yè)于長春廣播電視大學,201*年取得東北師范大
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學歷,現(xiàn)工作在長春高新第二實驗學校,任七年級信息技術課,中教二級。201*年主持的吉林省教育學院科研重點課題《新課程理念下農(nóng)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已經(jīng)結題,201*年在長春市教育學會論文評選中,論文《如何建立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榮獲三等獎,論文《批評學生,更需要講究藝術》發(fā)表在201*年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當代社科理論論叢》中。
【關鍵詞】品德評價誤區(qū)對策思考
【摘要】學生品德評價是學校德育工作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本文通過分析品德評價的現(xiàn)狀,揭示目前品德評價存在的
誤區(qū),提出了品德評價改革的對策,希望通過科學、合理地實施品德評價,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中學時期,是一個人成長與發(fā)展的基礎階段。在這個時期,科學、合理地實施品德評價,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強德育實效性的有效手段。學生品德評價目前已成為學校德育工作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當我們在探索此項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問題時,可以發(fā)現(xiàn),近年來,學生的品德評價已走入某些誤區(qū),而這些誤區(qū)正影響著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一、品德評價的誤區(qū)
(一)誤區(qū)之一:“主觀化”的評價方式1、評價缺乏科學的目標體系
從教育評價理論上看,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起一套適合本國國情的品德評價目標體系。許多中學對學生的品德評價,往往是五育相加,或根據(jù)《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從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文明禮貌、學習態(tài)度來評價學生。從評價方法來看,目前用的較多的是寫評語的方式,由于缺乏科學客觀性的評價目標,使用描述性的語言較多,一般教師往往愿意寫什么,就寫什么,或多或少,由教師意愿決定,主觀隨意性較強,常會造成較大偏差。
2、評價缺乏學生的自我評價
在學生的品德評價過程中,過分的強調了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主導作用,這對客觀的進行品德評價是個損失。因為班主任在品德評價過程中,常會帶有一些消極的心理,如第一印象、學生成績、暈輪效應等等,從而導致評價主觀化,常常以偏概全、以點帶面。而且,教師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素質,也會對學生的評價產(chǎn)生影響。同時部分學校仍然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極少考慮到學生的自我評價,在道德教育活動中仍存在由教師布置、組織、安排等包辦代替、從頭管到腳的現(xiàn)象,致使學生在品德和心理上不是有嚴懲的依賴性就是有很大的隨意性,而缺乏
錢學志高新二實驗
自主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自制力也得不到發(fā)展和提高,這樣不僅削弱學生品德的自我教育,也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的動機。
3、評價缺乏用發(fā)展的眼光。
學生品德評價過程中,有些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總是停留在學生的過去,用固定的眼光來看待學生,不注重對學生的潛力和品德進行科學的分析,常常只是在學期期末時“算總帳”,平時缺少對學生的幫助和指導,很少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品德的進行教育。(二)誤區(qū)之二:“功利化”的評價目的1、思想認識上的偏差
從德育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看,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是形成一個人思想品德的四要素,而其中學生的道德行為是評價其思想品德的主要標志。目前,在道德教育中,教育形式或教育方法本身不是目的,它們只是為了達到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養(yǎng)成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的手段。單純的活動不能達到這個目的,活動一定要和必要的事先和事后或進行當中的道德誘導和啟發(fā)密切結合才能產(chǎn)生最大的效益,但在實際工作中,教師卻往往忽視了這一點,使得有較多學生的“知”和“行”存在著嚴重的脫節(jié)。如在開展學雷鋒活動時,有的教師一味要求學生做好事,而忽視了必要的思想引導,沒有幫助學生去正確認識學雷鋒活動的實質。再比如對新生的軍訓,雖然這是一種極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但如果以為通過這個形式必然會使學生達到鍛煉意志和培養(yǎng)吃苦耐勞精神的目的,而缺乏明確細致的道德教育目標和啟發(fā)和誘導,效果也可能并不顯著。而部分教師較少關注學生的道德認識,對評價學生的思想進步,還是沒有擺脫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對學生的品德評價,也是為了更好的加強對學生的管理,使學生遵守《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認真學習,提高成績,因此在教育上會導致行為和語言上的偏差。
2、理論認識上的偏差
品德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形成和發(fā)展學生的優(yōu)良品德、抑制和轉化不良的品德。而部分教師在品德評價的過程中,沒有完全理解評價的真正含義和品德評價的目的,過于強調分數(shù)等。認為品德評價就是要實施獎懲、拉開檔次,評出等級。這樣,學生往往只是為了評比結果和高分而表現(xiàn)良好,在道德認識上產(chǎn)生一定偏差,如有的學生將自己的錢物上繳,以博得拾金不昧的美名,有的學生撕破自己的衣服,自傷身體,謊稱是見義勇、與壞人搏斗等等,從而失去了品德評價的意義和價值。
(三)誤區(qū)之三:“兩極化”的評價方法1、重定量、輕定性
有些教師認為定量的方法是精確的、客觀的、具有可比性,是評價科學性的體現(xiàn)。在這種觀點的支配下,一味的追求量化,但沒有認識到,量化并不等于科學化,因為量化本身是很難做到科學公正,尤其是量化中分數(shù)的分配和權重,是否做到客觀科學。品德是內在的,用分數(shù)只是停留在表面,同樣一個道德行為,可以由不同的動機去支配,而只用分數(shù)無法正確評價。同時,單純的量化法,更多的是起到一種約束行為,不利于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2、重定性、輕定量
有的教師認為,學生的品德是內在的,難以定量分析,只能采用定性法。定性評價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鑒別學生的品德,但由于缺少科學依據(jù),常常帶有很強的主觀隨意性和片面性。同時,在班級人數(shù)較多的情況下,班主任一人很難準確的把握學生品德變化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存在那些在老師和同學面前表現(xiàn)完全不同的學生,就此,班主任很難判斷不同學生的品德差異程度。3、重特長、輕全面
錢學志高新二實驗
目前,在有些學校中,由于對素質教育的不全面認識,出現(xiàn)了合格加特長或者評語加等級加特長的品德評價。“特長”能否作為品德評價的一個目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要求部分學生有特長,這是可能的,但要全體學生都有特長,這是不現(xiàn)實的。這種評價方法大大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雙休日變成了特長班,而不是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有意義的公益活動,這種做法不利于學生品德的正確發(fā)展。
二、預防步入品德評價誤區(qū)的對策1、制定合理的評價目標
在當前國家還沒有制定統(tǒng)一的品德評價標準的情況下,學校可以參照中學德育工作的任務和內容,以及國家頒布的中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guī)范,根據(jù)本校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構建品德評價目標體系。在目標設計時,重視道德行為的原動力,強調社會責任感這一評價目標。同時突出品德評價的行為標準,因為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是重要的,但品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良好的行為表現(xiàn)上。
2、加強品德評價的自主性
品德評價,是促使學生品德發(fā)生變化的外部條件,而要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靠的是學生思想的自我矛盾運動。讓學生真正成為評價的主體,在品德評價時,開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環(huán)節(jié),通過參與品德評價,在評價中自我實踐、自我體驗,從而發(fā)現(xiàn)自我,這樣有利于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養(yǎng),同時也讓學生更為主動和自覺地接受品德評價,只有當學生真正愿意接受品德評價,真正認識到品德評價的意義時,才能起到品德評價的真正作用。
3、注重品德評價的立體化
立體化評價,即為多方位多角度來評價學生。從評價方法來看,既要定性分析也要定量分析;從評價形態(tài)來看,既要注重總結性評價,也要注重形成性評價;從評價方式來看,既要有教師評價,也要由學生自主評價和相互評價;從評價內容來看,既要看學生學習成績,也要看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既要看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也要看學生在家庭、在社會中的表現(xiàn)?傊M行道德評價,必須要充分利用觀察法,收集足夠的客觀評價資料,必須取得多方力量的合作,才可能比較科學全面地評價學生,否則很可能造成片面性。
4、品德評價堅持發(fā)展性原則。
評價學生的品德,要從發(fā)展出發(fā),而不是為了約束和懲罰。教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要對學生的歷史和現(xiàn)實表現(xiàn)進行分析,并要對學生品德發(fā)展的過程進行分析,及時把握學生的品德狀況,并針對性的給予教育。同時在教育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只要學生有點滴進步,即給予鼓勵。做到評價的連貫性和經(jīng)常性,做到看基礎、看變化、看發(fā)展。因人施教,分層要求,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自身思想品德。
錢學志
擴展閱讀: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一、學生對思想品德課認識存在誤區(qū)
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qū),學習主動性不夠強,學習效率不高。這從學生的作業(yè)、上課回答問題、課堂抽測、月考、期中試卷作答上都有所體現(xiàn)。最大的誤區(qū)就是認為思想品德課和小學思想品德課一樣,可有可無,考前讀讀背背就能考高分,平時沒有必要花費很多時間。再就是認為思想品德課實行開卷考試,打開書就能抄上答案,沒必要記憶基礎知識,只要在書上畫畫重點,考場上翻翻書就行了。因此平時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yè)也是敷衍了事,對于老師所講的答題方法和技巧,也不以為然
二、學生對教材知識理解不透徹。
很多學生平時學習也很認真、用功,所布置的識記任務也能如期完成,作業(yè)也做得很認真,是老師同學眼中的好學生,但一到考試成績總是很不理想,老師和家長著急,學生自己也很苦悶,甚至對學好思想品德課喪失了信心。其實,要想學好思想品德課,單靠識記課本知識,簡單地照抄照搬答案,是遠遠不夠的,也是行不通的,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活學活用,F(xiàn)在的考試試題越來越靈活,開放性很強,答案多元化,不唯一,單純的知識考查題目越來越少,就算是選擇題也是借助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例依據(jù)教材知識結構來命題的,單靠死記硬背課本知識也很難得分,更別說“辨析題”、“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索題”了。只是“題目在書外(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例,作為背景材料設問)”,“答案在書內(答案來自教材中的觀點)”。
如果對教材知識結構不熟悉,對課本知識理解不透徹,對重要觀點不會活學活用,答題就會不得要領,很難把一些簡單的題目解答出來。
二、學生不會審題,審題不清。
現(xiàn)在的學生大部分都有粗心大意的毛病,對所做題目的要求不認真閱讀,或者靠想當然,就匆匆落筆,草草答卷,往往造成答案張冠李戴,答非所問。比如在做選擇題中,學生總是習慣于正向思維,當遇到讓選擇錯誤選項時,只要看到一個正確的選項就入選了;題目要求回答“怎么去做?”,而學生卻會答成“為什么要去做?”。
三、學生不會分析思考,解題能力差。
現(xiàn)在的思想品德課考試題目越來越靈活,更加注重對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出題人多從社會熱點問題和初中學生生活實際的事例或教訓出發(fā)來命題。學生抓不住解決各種題型的方法,遇到老師課上沒有講過的新的時事、案例等問題時就傻眼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不會把社會熱點與教材觀點、原理聯(lián)系在起來作答,而是自己信口開河,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就題論題,答案缺少組織性,缺乏條理性,不分要點,不分主次,讓人看了一頭霧水,自然考試成績很不理想。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對中學生品德評價反思的誤區(qū)》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對中學生品德評價反思的誤區(qū):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