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二組課例研修總結
語文二組課例研修總結
文登市教研培訓中心張春曉
流火的盛夏里,我們相約。
這是一個成長的夏天,學習之旅一路走來,你會發(fā)現這個平臺因你我而風光無限,
每天都有新的驚喜:時而繁花似錦、蝶戲蜂舞,時而云淡風輕、綠柳如煙,時而險峰高聳、急湍甚箭……
歷時一個多月,經過全組教師的協同努力,本課例研究確定的目標任務基本得以實現。現做總結如下:一、研究過程的連貫性
在課例研究之初,研修組教師立足教學現實,圍繞研修主題發(fā)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鎖定本次課例的研究問題,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在對學生進行深入細致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了三次備課兩輪打磨。在課例研究過程中,老師們在計劃研討、備課研討、觀課研討等研討區(qū)一以貫之追蹤問題,全方位呈現問題追蹤的全過程。
二、研究問題的落實性
本課例研究確定的研究問題是:1、如何提升教師依據學生學習能力和需要以及文本特點,科學合理地選擇合宜的教學內容的能力?2、面對初中較低年級的學生,如何準確地選擇切入點,通過本課主旨問題的引領,促進學生主動閱讀,深悟文章主旨?這兩個研究問題有沒有得到解決呢?在本課例研究中,我們看到,從教學預設到上課再到觀課議課,都是圍繞著這兩個問題展開的。
針對第一個問題,老師基于學生學習能力和需要以及文本特點靈活機智地使用了教材,即:對教材進行了“增、刪、調、融”的創(chuàng)造性使用。具體說:“增”加了魯迅先生關于“社戲的野外風致”與“羅漢豆”的兩段文字,來拓寬學生視野,增進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刪”除了文中與本節(jié)課主題幾乎無關的大量篇幅,留出更多的時間來精讀重點情節(jié);“調”出了船頭看戲中最無聊的一段與回味社戲之“好”的末尾一段作比較,“調”出了景物描寫與人物描寫最精彩的段落做重點賞析;最后,縱觀全文,“融”合教材,“融”會貫通,理解主旨。針對第二個問題,老師的處理也是很巧妙的;谝粋“趣”字,苗老師大膽地把船頭看戲這一部分做了切割手術,因為這一大段的內容與本節(jié)課的目標關系很小,幾乎無趣可言。所以取其一段,窺斑見豹,得出:戲不好看。然后出示結尾“好戲”,凸顯文本的矛盾。從文本的矛盾之處切入,針對文本的矛盾設計課堂教學的主問題:戲不好看,為什么說“好戲”?通過主旨問題的引領,促進學生主動閱讀,深悟文章主旨。綜合以上,兩個研究問題在苗老師的課堂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同時,通過本次課例研究,研修教師們對教材的使用有了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了基于學生學習能力和需要以及文本特點使用教材的意識,強化了依據學情選擇教學內容的意識。其次,對文本的切入點有了選擇意識,加深了對問題引領在學生閱讀過程中作用的認識,在研討探究中獲得了整體提高。三、研修主題的鮮明性
本課例研究圍繞“落實課標,基于學生學習”的研修主題,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設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渡鐟颉肥囚斞缸髌分猩儆械娜坎捎妹髁琳{子的文章,文中多次寫到少年們的笑聲,童年的盎然情趣令人開懷。圍繞“樂”與“趣”,由“嘻嘻”“哈哈”的笑聲展開了探尋“樂趣”的閱讀旅程,欣賞了趣景、趣事、趣人,并意外地品出了“情”平橋村人的淳樸自然熱情。這種設計的本身充滿情趣,與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非常吻合。從研修組開展的觀課報告中可以看出,在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學生能夠深入文本,主動閱讀,達到了預設的學習目標。四、問題和缺憾
本課例研究所選課例是閱讀教學,旨在通過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合理選擇,找準切入點,設置主旨問題,引領學生主動閱讀,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通過課堂觀察,我們發(fā)現苗老師在很多環(huán)節(jié)非常注意對學生的問題引領,比如:模擬動作,在比較中追問;揣摩性格,在演讀中追問;找出矛盾,在細節(jié)中追問。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賞析景物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閱讀體驗還是流于淺層次。苗老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很靜謐的閱讀情境,讓學生聽讀想象,問題設計是新穎生動的。但是,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和缺憾。正如畢淑娟老師所說:
一是少了點“詩意”。月光籠罩下的江南夏夜是很美、很有詩意的。教師讓學生閉上眼睛,調動感官去想象,這樣的設計很有詩意。但是正當學生沉浸其中,在詩情畫意中徜徉沉醉的時候,教師卻設置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打開課本把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然后再進行交流。教師可能是想訓練學生的寫作,但卻無形之中中斷了學生的思維,折斷了學生想象的羽翼。不如就讓學生坐在那兒、閉著眼睛,把自己在想象之中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感觸到的用自己的話一股腦兒描繪出來,然后再打開課本陶醉似的讀一讀。我想,這樣的景致才是原生態(tài)的、詩意的、美麗的。
二是少了點“情意”。作家汪曾祺說:“故鄉(xiāng)和童年是文學永恒的主題!濒斞腹P下的月下水鄉(xiāng)清新幽遠,如夢如幻,是他記憶中永不褪色的風景;他對童年生活的深情眷戀,也永遠散發(fā)著迷人的芬芳,讓人沉醉和感動!渡鐟颉纺侨缭娙绠嫷拿谰埃谴己褓|樸的人情,那自然率真的生活,永遠都是魯迅心中的“桃花源”,也永遠是我們每一個人所追尋的“樂土”。林海音在創(chuàng)作《城南舊事》時這樣寫道:“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蹦敲,如何讓逝去的童年和心靈的童年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里永存呢?我想,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寫下來,讓童年重臨我們的心頭。教學時,教師如果在結課環(huán)節(jié)再觸動一下學生的情思,勾起學生對童年趣事的回憶,并試著在課堂上說一說,在課下寫一寫,這堂課就會多一些動人心弦的情味,多一些余音裊裊的回味。
磨課很磨人,但更能煉人。經歷了課例打磨這個過程,我們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實現了自身的成長和超越。我們忘不了那些激烈的爭論、頻繁的研討,我們互相感動著,告訴自己不能放棄。我們一次次否定著,又一次次探索著,收獲著。在否定中成長,在互助中共贏,我想,這就是磨課的意義。
擴展閱讀:高中語文課例研修心得
有效提問打開語文教學大門的鑰匙
課例研修心得河北館陶一中蔣春濤
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對課堂教學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今年4月,河北師范大學頂崗實習生開展的高中語文課例研修活動,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作為整個活動的參與者受益頗多。
從4月7日第一次集體備課到4月14日第三輪備課、上課,我們研修小組的工作緊張而有序的進行著。為了更好地改進教學,提高業(yè)務水平,我們每位參與課例研修的老師在正式錄課之前都對上次課進行了評課和反思,集小組的共同智慧認真組織下一次課。小組的每一位成員都進行了觀察議課,所以“三課兩反思”的研究,我們實際進行了三備三評三反思。在觀課中我負責的是課堂教師教學的觀察,通過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活動真實、客觀地呈現,使我對新課堂的實踐層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這次課例研修的主題是“通過問題探究引導學生掌握知人論世的詩詞鑒賞方法”。問題探究是指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由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主動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圍繞問題展開知識建構,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創(chuàng)造欲和主體意識,不斷的解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新的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河北師大實習教師王懷亮通過知人論世的方法鑒賞《李清照詞兩首》,交給了學生一種詩歌鑒賞的方法。在整理課堂實錄的過程中,我發(fā)現了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課堂中哪些提問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這個問題,自己從前從未留意過,也沒有引起自己足夠的重視,通過這次小組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和反思我對課堂提問有了新的認識:
1、提問要緊扣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提問要緊扣教材內容,圍繞課堂訓練目標,將問題集中在那些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在一堂課中,課文重點部分的教學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響教學要求的達成,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所以,緊扣教學重點提問便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王懷亮老師在指導學生賞析《李清照詞兩首》的時候,就緊緊扣住兩首詞所抒發(fā)的情感的異同,以及導致這種“愁”情不同的原因生發(fā)出了一系列問題,從而一步步引導學生掌握知人論世這種鑒賞詩詞的方法。最終在第三輪授課中,完美的實現了教學目標。2、提問要以啟發(fā)學生思考探究為基礎。
采用問題探究的方式鑒賞這兩首詞,是這次課例研修的主要形式。課堂提問通常有三種形式:即師問生答,生問師答,生問生答。但是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多采用第一種形式,而忽略了后兩種。而在這次課例研修過程中我們特別重視和實踐了上述三種課堂提問的形式。首先以板書提問的形式導入新課,問題簡單明了,融入作者、作品、詩詞回顧等知識。在授課的過程中,不斷采用教師拋給學生問題,學生提問老師,小組內相互探討、提問等方式,目標明確,層次分明的一步步推進教學的有序、有效展開。例如,教師提問:同學們最喜愛的詩句是哪一句?這兩首詞的詞眼是哪一個字?等等都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思考和回答。學生則把理解中的難點反饋給老師,對教師提出了問題。各小組內部先合作探究,各自把鑒賞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小組內部先解答,解答不了的小組選出代表提出問題,由其他小組來解答。例如當小組討論到:“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一句時,對“涼”字的含義和包含的情感的理解。分析鑒賞到“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一句時,對所抒發(fā)的感情的不同層次的理解,就是通過小組內部和小組之間互問互答的形式得以很好的解決的。
3、抓住課堂時機及時有效提問。及時的提問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課開始時的提問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上課過程中的提問可以疏通和理順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開闊學生的思維視野;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適時以適當的方式提出適當的問題可以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把握課堂節(jié)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尾提問可以消除學生的疲勞和麻痹心理。用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問題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把一些抽象的問題放在現實生活中解決,就會使事情變得簡單得多,取得較好的效果。例如在賞析《醉花陰》下片時,教師就針對“人比黃花瘦”中“瘦”字的妙處讓學生聯系季節(jié),菊花的形態(tài)來賞析。并同時引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句同學們熟悉的詩句加以解釋,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把握了。
當然在前兩次授課中我們也發(fā)現了一些課堂提問是無效的,例如:提問指向不明,目標性不明顯;過于簡單,提問缺少深度;提問沒有考慮學生的知識準備程度;提問過多、過細抑制了學生的思路。
總之,通過課例研修這種新形式,給我們展示了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三課兩反思的教學模式,使我對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對以后的課堂教學將大有裨益。而課堂提問是一種經常使用的教學手段和形式,加強課堂提問的科學性十分重要。一堂課中一個巧妙的提問,常常能收到"點擊關鍵,一問傳神"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科學地設計并進行課堂提問,優(yōu)化課堂結構,真正發(fā)揮教師的主動性。最后十分感謝河北師大第十六屆頂崗實習的語文團隊,是他們帶來了新的課堂形式和教研模式。在這里預祝他們工作愉快,語文教學走的更遠。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語文二組課例研修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語文二組課例研修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