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課余活動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大學生課余活動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4月15日調查地點:安徽三聯(lián)學院
調查內容:
一.前言
大學是人生最美好的階段、是過渡到成人的關鍵時刻、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理想場所。在這里,大學生生活、學習、成長、成才。進入象牙塔大學生群體有著充足的課余時間,據有關部門統(tǒng)計:除去每天8小時的睡眠時間,以每周40節(jié)課每節(jié)45分鐘計算,每周上課時間為1800分鐘,而課余時間為4920分鐘,幾乎是上課時間的3倍,那么大學生是如何來處置這每周4920分鐘的課余時間的呢?而椐這次回訪調查總結:絕大多數大學生課余生活用在上網、運動、閱讀、看電影電視、外出逛街等;部分大學生開始談戀愛以滿足感情生活的需要,來充實自己的課余生活;也有一部分選擇在學習的同時做些兼職工作,增長閱歷,豐富知識,鍛煉自己。然而,并非每位大學生都能處理好學習、生活、社會活動中的矛盾,合理的安排課余時間。為進一步了解大學生如何處理、協(xié)調這些學習與生活間矛盾,幫助大學生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課余生活,使得學習與實踐的時間分配達到最佳化。為此,我們對這一課題進行認真調查研究,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提出幾點建議,為有關部門制定政策作出決議提供參考。
二.研究方法
一.問卷筆者通過參考有關大學生雙休日活動安排調查問卷的分析,同各年級大學生交談深入了解后,編制出《大學生課余生活調查問卷》。該問卷旨在了解大學生的課余生活以及對其看法與感受。問卷采用abcd等幾個選項中選擇,采用匿名記票。
問卷內容
【1】被試者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級。(第1-2小題)【2】大學生課余時間量調查。(第3題)【3】大學生上自習的頻率。(第16題)
【4】大學生主要課余時間(除自習以外)的基本情況。(第5題)【5】大學生期望及興趣愛好的課余活動情況。(第4、6題)【6】大學生主要活動時間量安排情況。(第8-11題)
【7】從大學生課余時間量、時間分布的合理性命題(第17-18)
二.抽樣我們調查分析的總體是合肥地區(qū)高校全體四年制本科生。
本次調查通過抽樣問卷調查,采取自愿填寫的形式。為使樣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我們選取了不同辦學主體、不同規(guī)模、層次的三所代表性學校。在安徽大學、安徽三聯(lián)學院、安徽財
經職業(yè)技術學院等幾所大學校園和學生宿舍內,我們對于在這些學校就讀的201*級(大四)、201*級(大三)、201*級(大二)、201*級(大一)大學生采用分層抽樣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課余時間安排問卷調查。樣本容量為500,調查時注意將男女比例大體控制在1:1,以方便分析、研究。調查采用面對面的方式,調查選擇在晚6點到10點之間,分6天進行,每校兩天。調查問卷發(fā)放、回收一次完成。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500份,回收491份,有效問卷486份。對獲得的有效樣本,課題小組采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其中調查對象情況如表a:表a性別年級男女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236人271人110人132人124人120人所占比率48.5%51.5%23%27%26%24%三.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方法得到可靠的樣本數據后,根據研究分析目的,統(tǒng)計各項選項的數目及所占百分比。通過大學生課余活動安排的不同年級間的縱向差異分析和不同性別間的橫向差異進行分析;從大學生的課余活動情況與之期望的情況間進行比較分析。
三.數據分析與論證從總體上看,合肥市大學生課余時間使用基本合理,能較好利課余時間;但是也有部分同學課余時間缺乏合理的安排,沉迷于電腦娛樂漩渦之中或者在無聊中徘徊,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對身心造成了不利影響。1、合肥市當代大學生經常課余時間較多【03題】除了雙休日、節(jié)假日以外,您平均每天有幾個小時的課余時間?a.1~2小時b.2~4小時c.4~8小時d.8小時以上
【調查分析】由于近幾年教育改革,減壓、減負成為現代教育的主題。合肥高校大學生課余時間也相應的增多,課余時間相對寬余和自由。合肥市大學生擁有大量、充裕的課余時間,這與部分同學長期習慣于被動學習和自控力較差這一現實,也成為了如何科學、合理安排課余時間的較大矛盾。由此可見,合理安排大學生課余生活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2、關于上自習已成為大學生學習的重要形式,并且年級差異性分明。【16題】你是否經常去自習?a經常自習b偶爾自習c基本上不自習【調查分析】據社會媒體報道,對大學生自習狀況不太樂觀。然而本次調查對是否到圖書館,自習室去學習這個問題中:34.8%的學生是肯定的,而對大一新生,更高達到52.0%,且因為查閱學習資料去圖書館的同學占到61.3%以上.可見圖書館、自習室是大學生自習的主要場所,在大學生生活中有著重要地位,調查顯示大一學生因為中學時代的學習習慣而堅持上自習,他們大多的生活習慣也依然是“三點一線”-即寢室、教室、自習室。對他們而言,習慣大學生活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大二的學生因為各種學;顒佣β怠2⑶宜麄円呀浭煜ず戏蔬@座英雄城市,他們將很多時間花費在到公園游玩,參觀各種名勝風景或是上街購物休閑。大三很多學生為想考研、考公務員、或是過級考試而努力,故經常上自習的人比重有所上升;而不自習的人也已嘗到“掛科”的苦頭,其比重有所下降。大四學生忙于找工作與設計畢業(yè)論文,惟有考研的學生在堅持上自習。他們將更多時間花費在利于走上社會的實踐活動。
3.大學生主要課余時間安排,活動內容分布差異性大。
【5題】課余時間你主要是從事于a:上自習b;社團活動c:運動鍛煉d:社會實踐e:上網f:其他【調查分析】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上自習是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表中可以看出,大學生課余活動取向表現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點!罢n余自習”、“上網、玩游戲”、“社團活動”三項是大學生課余時間參加的主要活動形式。由于大學學習方式和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加之大學生活更加開放和豐富多彩,使得大學生的課余活動不再是傳統(tǒng)的“三
點一線”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的取向。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的調查結論相比,“上網、玩游戲”、“聊天、社交”成為大學生課余活動取向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大學生也普遍承認用在這兩方面的時間不少。這表明,網絡在大學生課余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大學生也鐘情于這種新興的娛樂休閑方式;大學生也已經意識到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社會性價值觀的認可程度正在提高。大學生在分配其他時間(占所有的32%)具有個體差異性,這主要是由個體興趣決定的。個體興趣自身具有娛樂性和消遣性的特征,對滿足大學生課外業(yè)余活動和閑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大學生個性和諧發(fā)展和自身社會化不可或缺的途徑。例如大學生對文學類課外讀物的興趣,滿足了他們認識社會、認識人生、認識生活,并借以抒發(fā)和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表達自己對生活憧憬的美好意愿和情感,這對他們強烈的探索人生、探索生活需要聯(lián)系在一起。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大學生對文學類讀物的過多重視,而埋頭于對他人生活的解讀,忽視了自己的現實生活,這也顯然不利于大學生個體素質的提高。
4.大學生每天主要活動時間(除上自習)量安排情況;顒臃N類多,時間安排量差異性也明顯。
【8-11題】你用于下列項目的時間平均每天會有多少?
a)課外學習a.1~2小時b.2~3小時c.3~4小時d.4~5小時【調查分析】課外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在學習本專業(yè)的同時,另外汲取知識。在這個知識爆炸、信息豐富的年代,有著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廣闊的課外學習是分不開的。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發(fā)現課外的學習是自己騰飛的重要基礎。通過課外學習使書本知識更加完善。四、六級等其他證件的獲得和平時的課外學習是分不開的。課外學習是競爭中獲勝的籌碼,切身感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知識素養(yǎng)的重要性。
b)使用電腦a.少于1小時b.1~2小時c.2~3小時d.3~4小時e.更多
【調查分析】從統(tǒng)計數據看,使用電腦時間過少,仍然是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苦惱。盡管各個學校都有微機房和電子閱覽室,但由于各校教學資源免費開放力度不足和學生經濟支付能力的限制,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特別是經濟困難家庭的同學,得不到充裕的上機操作和實踐、練習機會。這與信息化社會對當代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有著較高要求的現實存在較大落差,希望教育主管部門與學校能高度重視這種現象,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改變這種現狀。
5.你參加的或參加過的學校社團有幾個?a.0個b.1個c.2個d.3個或以上
【調查分析】社團是由大學生自己發(fā)起、管理、策劃、運行的組織。它的精彩之處就是它更接近我們,更懂得我們的需要;雖然也有些不盡人意之處,但它畢竟是我們自己做的,我們更能理解它的意義。社團活動能夠鍛煉同學們處理事情的能力,提高同學們的素質,為盡快實現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目標做出重要貢獻。加入社團已經成為大學生融入象牙塔的選擇,是培養(yǎng)交際能力的場所,這就是越來越多大學生青睞社團的原因。
6.從大學生課余生活的安排的合理性出發(fā),揭示課余生活安排是否合理!19】你覺的你的課余時間是否安排合理a:基本合理b:不合理c不知道【調查分析】從上圖可以明顯看出大學生對自己的課余生活時間安排存在著不明確性,認為合理的只有20%,可見合理安排大學生課余時間成為了當前大學生迫在眉睫的大問題。對比:相比湖南醫(yī)學高等?茖W校和重慶工學院,總體差異不大,但是在大學生每天主要活動時間(除上自習)量安排情況,活動種類,時間安排量差異性也比較明顯。在合肥地區(qū)的大學生安排的活動種類比較單一,而在湖南,重慶活動種類較多,時間安排量相對于合肥地區(qū)
比較均衡,沒有特別側重點,這與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相符。而另一個比較明顯的差異就是在每天平均使用的電腦時間。在合肥地區(qū)有明顯趨少的現象,而在湖南、重慶每天平均使用電腦1-2小時竟達43.4%.可見電腦在這些發(fā)達地區(qū)普及率更高,更加重視信息化社會對當代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熏陶。這也正面反映了合肥市信息發(fā)展的滯后性,有待進步提高。
四建議
(一)學校要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好的環(huán)境學校當然是學習的地方,這要求各高校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好的“學風”和安靜的環(huán)境是一所高校必須達到的要求。當然學習的軟硬件設施都要能滿足大學生學習的需要,學校在教學設施上的投入要放在首位。好的“學風”形成既有學生的原因,也有學校的原因,這要求學校要從思想上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努力學習。(二)引導大學生積極安排課余時間大學生趨向于認為課余時間應由個人去安排,無須學校去管。大學生希望課余活動可以自由安排,所以對于大學生課余時間安排各高校只能采取引導的方式,號召教師在課堂上,在學校的各種傳播媒介采取啟發(fā)誘導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安排課余。
(三)聽聽大學生的“聲音”從主客觀雙方具體情況來看,大學生課余時間中存在著學校、社會客觀條件的制約性與學生主觀需求的多樣性的矛盾。大學生希望“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業(yè)余文化活動,健全各種管理制度來加以引導”,而且大學生也熱切要求能利用課余時間走出學校,走向社會,參加社會上的實踐活動,從而了解社會,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為日后能有效地勝任各項工作打下基礎。大學生這些主觀需求是當今社會、經濟生活的現實狀況所決定的,是合理的、必然的,所以學校對此應予以重視。即使學,F階段的客觀條件還存在一定的制約性,但我們必須作出行動,作出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選擇,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改善并創(chuàng)造條件,逐步滿足學生的多重需求。
(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的一個重要特點,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它不僅僅是充實學生的課余時間,各種活動的開展對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以“社團”為“基地”展開:各“社團”開展與之有關的各項活動,他的優(yōu)點是選擇性好,因為他的自主性強。、以院(系)為單位開展各種知識競賽與娛樂活動。它的優(yōu)點是大眾化,沒個人只要感興趣就可以參加。、以班級或是寢室為單位展開。這類活動具有靈活性,時間與地點的限制條件少。這類活動可以促進同學間增進了解、發(fā)展友誼。(五)社會也應該更關注大學生校園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一個側影,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必然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大學生必將走向社會,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精英”,是建設未來社會的“主力軍!贬槍戏适懈饔嘘P部門的提議:、在物質經濟上要多支持貧困大學生。調查顯示有許多大學生有過兼職經歷,其中一部分大學生是貧困大學生,他們因為家庭經濟條件而不得不從事兼職以獲取部分生活費用,但是兼職占去過多的時間會影響大學生的學習以及其他娛樂活動的參與,會影響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多開展各種適合大學生的社會娛樂活動和公益活動。諸如“關心老人公益活動”、“學雷峰做好事”、“三下鄉(xiāng)志愿活動”這些活動的展開也是大學生接觸社會的一種方式,對大學生的人格和公民意識培養(yǎng)形成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與其他城市相比,這點是合肥市做得不夠的。b:給同學大學校園的課余生活豐富多彩。除了日常的教學活動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講座、討論會、學術報告、文娛活動、社團活動、公關活動等等。這些活動對于大學新生來說,的確是令人眼花繚亂,對于如何安排課余時間,大學新生常常心中沒譜。如果完全按照興趣,隨意性太大,很難有效地利用高校的有利環(huán)境和資源。要合理地安排課余時間,首先對自己在近期內的活動有一個理智的分析?纯醋约航趦纫_到哪些目標,長遠目標是什么,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各種
活動對自己發(fā)展的意義又有多大等等。然后做出最好的時間安排,并且在執(zhí)行計劃中不斷地修正和發(fā)展。另外,最好能專門制訂一份休閑計劃,對一些較重大的節(jié)假日和休閑項目做出妥當的安排,這樣能使你的休閑和學習有條不紊地交叉進行,使身心得到有效地放松和調適。而且,你一旦制訂出了既愉快又切實可行的休閑計劃,那么在這一時間尚未到來之前,你的心情會是愉快而充實的,能精神振奮地投入學習和工作之中。要留出足夠的時間來進行體育鍛煉,最好能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客觀條件制訂出一個體育鍛煉計劃,務必擁有一個健康強壯的身體。要知道,身體是從事一切活動的本錢,也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物質基礎。合理的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適度接觸社會,鍛煉自己或是證明著自己的抱負,可以選擇兼職。還應該積極的參加社會志愿活動,諸如“無償獻血”、“學雷鋒活動”等社會愛心活動。這對培養(yǎng)自己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榮譽感、完善自己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積極的意義。大學新生要善于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一些有益的文娛活動,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等;盡量培養(yǎng)自己有多種興趣愛好,如集郵、剪貼、垂釣等,這樣可以增添你的活動和情趣,使你的生活充實豐富、生機勃勃。若能夠擁有一項或多項自己有興趣而又擅長的愛好,那是再好不過的了。有些同學能寫得一手好書法,或制得出精妙的手工藝品,或打得一手好乒乓球,這無疑會給他們的人生增添無窮的樂趣,也有利于建立自信心,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此外,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籍報刊。以讀書為樂事,既可以排遣煩憂,愉悅性情,又可以獲取知識,增長智慧,對大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非常有利。
五、結論從調查結果看,我們的結論是:(一)合肥市大學生課余生活整體上積極健康。從以上調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能夠合理的安排時間,對自己的課余生活也感到滿意。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展現了當代合肥市大學生的精神風貌,雖然在年級間與性別間存在諸多的差異,但這些差異是因為個人的興趣愛好與人生目標的不同造成的,這一方面說明了個人間的價值觀異同。
(二)合肥市大學生在安排和處理課余時間上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通過這次調查分析,我們了解到有部分大學生不能充分、合理利用課余時間。對這方面學習、生活狀況感到滿意的同學只占被調查同學的五分之一。這不能不使我們感到擔心。我們希望那些至今仍然讓時間悄悄溜走的同學們,珍惜自己的青春,以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四年大學生活,好好度過自己的大學時光。當我們驀然回首的一剎那,沒有悔恨的青春和遺憾。課余時間僅是大學生活中的一部小插曲,但卻充分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生活觀念。他們以什么樣的生活方式來填充和豐富他們的課余時間,展示了他們以怎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身為21世紀的當代大學生,更應該通過積極參與大學的課余活動,獲得知識的同時,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社會應變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素質,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增強實際動手能力。
社會實踐人:蘇婭(電氣3班)
時間:201*年4月18日
擴展閱讀: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表
福建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
201*-201*學年《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
論》社會調查報告
題目關于大學生課余生活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小組姓名鐘鳳平、王偉豐、許乃強
班級電子商務1212
任課教師李冬淑
報送時間201*年11月18日
福建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
思政部(基礎部)201*201*學年第一學期學生作業(yè)
科目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學生姓名鐘鳳平、王偉豐、許乃強
班級電子商務1212
任課教師李冬淑
報送時間201*年11月18日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關于大學生課余生活安排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姓名鐘鳳平王偉豐許乃強學號201*010474201*010466201*010471電子商務1212
一、引言
大學是人生最美好的階段、是過渡到成人的關鍵時刻、也是實現
自我價值的理想場所。因此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在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的同時,也應該更多地關注和豐富我們的課余生活。
隨著大學生獨立意識增強、自由支配的課余時間逐漸增多,大學生對課余生活的時間安排與利用呈現了多樣化的趨勢。同時課余生活質量也不斷隨之下降,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甚至造成學生行為偏差。因此,增強大學生對課余生活的認識,控制課余生活的負面影響,提高大學生課余生活質量尤為重要。
因此為了了解我校同學的課余生活狀況,針對大學生課余時間安排這個主題,我組于201*年11月14日展開了對我校大一、二、三商貿管理系學生的調查。
二、調查過程
(1)確定主題:關于學校商貿系大學生的課余時間安排調查(2)擬定調查方式:網上問卷調查等方式。(3)確定調查對象:我校各年級商貿系學生。
(4)實現方式:先找個專業(yè)問卷網站注冊,編制問卷題目。通過qq等通訊工具發(fā)送鏈接邀請商貿系學生參與調查。
三、調查報告數據分析與大學生課余生活現狀分析
此次調查共收集了48份問卷,男25份,女23份。分別比例為52.08%、47.92%。參與調查對象為本校大一、二、三的商貿系學生。(一)大學學校給學生們提供了相對充足的課余時間。
在問及自己有多少課余時間時認為有1~2小時的僅占4.17%,而認為3~5小時和6~8小時的分別高達37.5%和54.17%。除掉每天晚上正常休息、午休時間和吃飯大慨十一點五個小時,因此上課時間只有5.5至10.5之間。而在問及對自己的課余時間是否感到充足時,有68.75%的學生認為充足,22.92%的學生認為一般,僅占8.33%的學生認為不充足。可以說在大學學校給學生們提供了相對充足的課余時間。
(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基本處于一種盲目的、自發(fā)的狀態(tài)。
既然大學生的課余生活那么充足,那么他們是怎么安排的呢?由于大學學習方式和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加之大學生活更加開放和豐富多彩,使得大學生的課余活動不再是傳統(tǒng)的“三點一線”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的取向!罢n余學習”、“上網”、“社團活動”、“體育鍛煉”、“談戀愛”。等是大學生的主要活動。此次調查數據顯示用來學習和體育運動的分占27.08%、14.58%,兼職占了21.33%社團活動占20.83%,其它占33.33%。值得注意的是,用來上網的占了高達62.5%,可以說上網成為大學生課余活動取向的第一位,占調查總人數50%。我校學生也普遍承認用在這方面的時間不少。這表明,網絡在大學生的課外生活中占據了主要部分,如我們所知道的,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因為著迷網絡,而失去了自己應有的東西,荒廢了大好前景,甚至失去自己已有的東西。而同樣值得注意的是用來談戀愛的也高占39.1%,說明了大學里談戀愛這個現象已經是普遍存在了。但在大學生的課余生活中,兼職、學習、體育運動等安排的人卻相對較少。
那么他們自己的課余活動安排是否滿意呢?有66.67%人認為還可以和很滿意,333.33%的人認為一般般。可以說大學生相對比較滿意自己課余生活的安排。但針對他們的課余活動安排來講似乎顯得有點矛盾。調查表明,大學生在課余時間的安排上并沒有認真的考慮,僅有12的同學認真安排,38%的同學稍做安排,而其余的占一半的同學是對課余時間基本不安排或隨心所欲。因此,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基本處于一種盲目的、自發(fā)的狀態(tài)。
(三)大學生鐘情于新興的娛樂休閑方式。
在問及課余生活側重哪方面時學習專業(yè)知識和人際各占35.42%、上網娛樂占50%、體育鍛煉6.25%、其它占45.83%。這表明,網絡在大學生課余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大學生也鐘情于這種新興的娛樂休閑方式;大學生也已經意識到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社會性價值觀的認可程度正在提高。大學生在分配其他時間(占所有的45.83%)具有個體差異性,這主要是由個體興趣決定的。個體興趣自身具有娛樂性和消遣性的特征,對滿足大學生課外業(yè)余活動和閑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大學生個性和諧發(fā)展和自身社會化不可或缺的途徑。(四)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缺乏學習動力是學習不好的主導性原因。有想過學習且做了的占了35.42%,經常想但做不到占22.92%,有時會想33.33%,從沒想過8.33%。在相對寬松和自由的大學學習環(huán)境下,大學生們的學習意愿往往靠的是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學不學的原因也主要在自身。從數據看,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缺乏學習動力是學習不好的主導性原因。也暗示學校的教學方式能有一個好的創(chuàng)新模式出來。
四、調查結論及對策、建議
1、調查結論
通過對福建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商貿系學生課余生活的調查,從總體上對大學生的課余時間及課余活動狀況,以及其對大學生的影響等課余生活狀況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發(fā)現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存在著時間充裕,利用率低、大學生課余生活盲目,脫離社會等問題。整體上反映出大學生課余生活質量不高,無論是大學生本本身還是學校、社會都要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即時從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來解決這一問題。
2、對策、建議對學生:
(1)學生想要合理地安排課余時間必須先從自身做起。首先對自己在近期內的活動有一個理智的分析?纯醋约航趦纫_到哪些目標,長遠目標是什么,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各種活動對自己發(fā)展的意義又有多大等等。然后做出最好的時間安排,并且在執(zhí)行計劃中不斷地修正和發(fā)展。
(2)要留出足夠的時間來進行體育鍛煉,調查中顯示課余時間中只有14.58%的學生用來體育鍛煉。最好能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客觀條件制訂出一個體育鍛煉計劃,務必擁有一個健康強壯的身體。要知道,身體是從事一切活動的"本錢",也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物質基礎。
(3)合理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適度接觸社會,鍛煉自己或是證明著自己的抱負,可以選擇兼職。還應該積極的參加社會志愿活動,諸如“無償獻血”、“學雷鋒活動”等社會愛心活動。這對培養(yǎng)自己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榮譽感、完善自己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積極的意義。
對學校:
(1)學校要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好的環(huán)境。學校當然是學習的地方,這要求各學校為我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好的“學風”和安靜的環(huán)境是一所大學必須達到的要求。
(2)學校加強引導大學生積極安排課余時間學校。可以通過開設各種學修課時形式引導我們學習,聽聽來自我們的聲音,明白大學生到底需要什么。
(3)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的一個重要特點,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它不僅僅是充實學生的課余時間,各種活動的開展對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社會:
社會也應該更關注大學生校園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一個側影,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必然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我們必將走向社會,我們是未來社會的主力軍。同時多開展各種適合大學生的社會娛樂活動和公益活動。諸如“關心老人公益活動”、“學雷峰做好事”、“三下鄉(xiāng)志愿活動”這些活動的展開也是大學生接觸社會的一種方式,對大學生的人格和公民意識培養(yǎng)形成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總結:據以上統(tǒng)計分析,作為21世紀的中國大學生,我們在努力處理好競爭與合作、學習與工作等關系的同時,我們應該更多開展課余生活,提高自我修養(yǎng),這樣對于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附:我們共編了十道問題和一道問卷評價題。如圖: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大學生課余活動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大學生課余活動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