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強度梁電測試驗設計試驗報告
等強度梁電測試驗設計試驗報告
一、實驗目的和要求
1、通過試驗設計驗證給定試樣為等強度梁。2、試樣不能被破壞,即進入屈服。二、試驗設備和儀器
1、微機控制電子萬能試驗機、靜態(tài)電阻應變儀。2、數(shù)字萬用表。3、游標卡尺,電烙鐵等。
三、實驗原理和方法
圖3-1理論計算示意圖
1、等強度梁定義:為了使受彎梁截面的彎曲正應力相同,即隨著彎矩的改變,對應的改變截面尺寸,以保持梁的應力的不變。
2、以懸挑梁為例,以上圖試樣為試件,進行理論以及試驗驗證試樣為等強度梁。3、建立如圖所示笛卡爾坐標系,對試樣進行分析:由錯誤!未找到引用源。,若需使得強度相同,必定有錯誤!未找到引用源。為一常數(shù)值。
有: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使得;錯誤!未找到引用源。與b線性相關,恰好懸臂梁的彎矩與其自由端的距離成正比,使b為變量,即可驗證試樣為等強度梁。
在l區(qū)段驗證有:
而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與x無關,則必定有: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此時:錯誤!未找到引用源。與x無關,則按照此理論設計實驗方案,驗證試樣為等強度梁。
四、實驗步驟
1、依據(jù)試驗理論,測量出試樣的截面參數(shù),并假定鋼材為Q235,屈服強度為錯誤!未找到引用源。,確定加載方案,并在電子萬能試驗機上編輯實驗方案。2、在試樣上粘貼電阻應變片,并焊接好接線。具體電阻應變片的粘貼位置如圖所示:
3、在試驗機上裝夾試樣,按照1/4橋接線法接線。試樣的裝夾如下圖所示:
4、運行試驗方案,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
5、卸下試樣,還原實驗儀器,整理現(xiàn)場。五、實驗注意事項
1、裝夾是注意兩個試樣必須基本等高,加載點亦須一樣,以保證受力均衡。六、實驗數(shù)據(jù)及處理結果試驗數(shù)據(jù)測量以及處理如下:
截面尺寸(mm)b1b2b3b4h14.4020.0428.2041.809.32表6-1截面尺寸測量表加載點距短邊距離a(mm)108.88表6-2a值計算表
截面位置1234
2F400400400400F201*00201*00b14.40h9.32x108.88104.45152.48105.11214.56105.78289.24108.5820.049.3228.209.3236.809.32表6-3試驗數(shù)據(jù)理論值表
力(N)作用力(N)應變片1應變片2應變片3應變片85201*4032540042.51001201*2.5200-115-216-321-416-505112217325420501-108-209-323-405-501110213305410504表6-4試驗數(shù)據(jù)應變表
對于F=200N時,E=錯誤!未找到引用源。10N/mm2,計算出應變片1、2、3、4的應力分別為3=-505*210=-106.05N/mm2,4=501*210=105.21N/mm2,
5=501*210=105.21N/mm2,6=503*210=105.84N/mm2
理論值截面位置截面1截面2104.45105.11負變片-106.05-105.21正應變105.21105.84實測值表6-5試驗數(shù)據(jù)結果比較
結果分析:
通過表6-3,6-4理論值與實測值在每個截面的比較和表6-5同一截面理論值與實測值不同截面的比較均可驗證為等強度梁。七、試驗總結與思考
1、由試驗可以看出,等強度梁的各個截面的最大應力相同,可以看出梁是等強度梁。
2、試驗存在一定的誤差,出現(xiàn)誤差的原因主要有:應變片粘貼的位置不是特別準,加載時,兩個等強度梁的高度有一定的差距。
擴展閱讀:等強度等截面梁彎曲實驗報告
等強度等截面梁彎曲實驗報告
實驗目的:
1、了解電阻應變片的原理和靜態(tài)電阻應變儀的工作原理。2、初步掌握利用電阻應變片和靜態(tài)電阻應變儀測定指定點應變的方法(即電測法)。
3、利用電測法測定等強度矩形截面梁橫截面上的最大正應力及泊松比。
4、驗證橫截面上最大正應力的計算公式及泊松比。實驗設備:
電阻應變片、等強度矩形截面梁、靜態(tài)電阻應變儀。
實驗原理:
1、電阻應變片的原理
1)、電阻應變片工作原理是基于金屬導體的應變效應,即金屬導體在外力作用下發(fā)生機械變形時,其電阻值隨著所受機械變形(伸長或縮短)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象。2)、當試件受力在該處沿電阻絲方向發(fā)生變形時,電阻絲也隨著一起變形(伸長或縮短),因而使電阻絲的電阻發(fā)生改變(增大或縮。。2、靜態(tài)電阻應變儀工作原理電阻應變儀是將電阻變化轉換為電壓(或電流)的變化,并進行放大,然后轉換成應變數(shù)值的電子儀器。電阻變化轉換成電壓(或電流)信號主要是通過應變電橋(惠斯頓電橋)來實現(xiàn)的。3、等強度矩形截面梁
設梁的長度為l,高度為h,固定端寬度為b,在梁的右端加一集中力,若各橫截面上的最大正應力相等,則:Fx/(yh2/6)=Fl/(bh2/6)于是:y=bx/l
故等強度矩形截面梁的上下表面應該是如上圖的三角形。
實驗步驟:1、主要參數(shù)
1)、梁:Q235鋼,E=210GPa,l=300mm,h=5mm,b=50mm,x1=60mm,x2=180mm。
2)、荷載:每個砝碼10N,砝碼托盤1.3N。2、進行實驗
1)、粘貼應變片:可分別在梁的上下表面各處沿軸向和橫向粘貼應變片(不做)。2)、調試梁的位置:旋轉臺座底部的旋鈕,使梁的上表面大致水平。
3)、將工作應變片和溫度補償片接入應變儀,接通電源并調好應變儀:
(1)、接線
儀器后面板有十組端子,叫十個通道,每個端子測一個點,每個端子有5個接線孔:
ABCDE
應變儀的第一個端子接補償片:
A,B兩端接應變片,D,E兩端用導線短路應變儀的第二三四五個端子接工作片:
各端子的A,B兩端接應變片,D,E兩端用導線短路接線方法:先用螺絲刀松開孔上的螺釘,將導線插入下方的小孔,然后用螺絲刀上緊螺釘,將導線固定。
(2)、應變儀的設置:按設置鍵
S1:查看某次記錄數(shù)據(jù)
S2:是否刪除以前記錄的數(shù)據(jù),按自動鍵,調整為1(刪除)
S3:需要記錄數(shù)據(jù)的第一點的編號,按自動鍵,調整為01或02(各組根據(jù)各自情況調整)
S4:需要記錄數(shù)據(jù)的最后點的編號,按自動鍵,調整為04或05(各組根據(jù)各自情況調整)
S5:應變片的K值,按平衡鍵和自動鍵,調整為2.14S6:是否設有補償,按自動鍵,調整為0按復位鍵,在按平衡鍵
3、加載:掛上砝碼托盤,按手動鍵記下各點的應變值,再分四次加砝碼,記每次各點的應變值。注意:加砝碼時要慢慢放手,以保證加的是靜荷載。
4、數(shù)據(jù)的記錄和處理
應變實驗值
軸向應力、橫向應變和泊松比的理論值
軸向應力、橫向應變和泊松比的實驗值及誤差
其中,應力的實驗值由Δб=EΔε計算,理論值由Δб=ΔFx/(yh2/6)計算,泊松比由μ=-Δε橫/Δε軸計算。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等強度梁電測試驗設計試驗報告》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等強度梁電測試驗設計試驗報告: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