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吏不廉平,則治道衰。
——東漢•班固《漢書•宣帝紀》
【注釋】
官吏們不能廉潔自律,國家就不能長治久安。
【解讀】
此語出自漢宣帝神爵三年秋八月的詔書中,意思是說官吏的廉潔公正與否,直接影響到民心的向背、國家的治理和政權的鞏固。
談古論今,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主席也曾明確指出:“反腐敗高壓態(tài)勢必須繼續(xù)保持,堅持以零容忍態(tài)度懲治腐敗。”11月7日至8日,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支持中方起草并通過的《北京反腐敗宣言》中,各方決心攜手打擊腐敗行為等等。由此可見,腐敗犯罪無關古今、國別、種族……它是人類社會的毒瘤,侵蝕著社會的公平正義與發(fā)展成果。因此,必須努力鏟除腐敗,才能還人類社會以風清氣正,還國家以長治久安。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