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武義更香有機茶業(yè)基地開發(fā)有限公司和北京更香茶葉銷售有限公司董事長、武義更香有機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他最看重的是“第11屆中國十佳杰出青年農民”這一稱號,今年38歲的俞學文還有許多頭銜:中華全國青聯(lián)委員、青聯(lián)農林牧漁界別委員會副秘書長,全國農村青年創(chuàng)業(yè)致富帶頭人,全國首屆“百姓金口碑”功勛新聞人物獎,中國茶葉行業(yè)年度經濟人物,第五屆浙江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浙江省科技標兵,創(chuàng)業(yè)青年首都貢獻獎……但他說:“我是地地道道的農民。”
他養(yǎng)過豬。高中讀完后,他從報上搜尋致富信息,聽說養(yǎng)豬的效益不錯,于是貸款1萬元辦起養(yǎng)豬常冬天有十幾只小豬生病了,怕它們凍著,他跳進豬圈里摟著小豬睡覺。
他還養(yǎng)過魚、養(yǎng)過鴨、種過水果,還承包茶園種茶葉。那幾年他很風光,21歲時便蓋起三層小樓,騎上摩托車。
不料,隨后幾年飼料價格一個勁往上躥,養(yǎng)豬成了賠錢的買賣,加上魚塘被洪水沖垮,俞學文虧損了好幾萬元。這時,俞學文想到了北京。聽說在北方茶葉比較好賣,那時,武義的茶葉銷路不好,很多茶葉荒在山上,所以他決定到北京銷售武義茶葉。
他永遠是農民
俞學文先在北京馬連道開了家不足20平方米的小茶葉店,那年他26歲。“當時茶葉一條街的老大是福建的茶商,占領了北京各大商場,老板特牛,瞧不起我,茶葉賣給他,上門七八次都要不回錢來。”
俞學文拒絕放棄。那時,北京人買茶都是用紙一包、用繩一扎了事,不管多好的茶葉,放長了都影響品質。在浙江,早已用上了茶葉筒。俞學文讓妻子在北京看攤,自己回老家賣了魚塘,運回一卡車茶葉筒。重新包裝的茶葉迅速打開了銷路,那一年他凈賺32萬元,并注冊了自己的公司。
但真正要做大市場,光靠包裝是不行的。俞學文又從北京回到武義農村,建立自己的茶葉基地。他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合作,開發(fā)出無污染的有機茶,并通過國際imo有機食品認證。最初只有1000畝左右,如今在武義已有有機茶園1萬多畝,在浙江、廣西、福建等地的有機茶基地共有4萬多畝。同時在浙江等地帶動發(fā)展了無公害茶園數(shù)萬畝。他還在全國開設了80多家連鎖直營店。
他種茶、加工茶、開發(fā)茶、賣茶,憑著農民與生俱來的淳樸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干出了如今的成就。他說他與農民的利益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每年都要請專家為茶農舉辦科技講座。通過“市場+公司+基地+承包人+農戶”的組織形式,俞學文打造了一條綠色產業(yè)鏈,使農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武義農民余仁和在泉溪鎮(zhèn)白革村建有280畝茶園。他說,自XX年成為更香公司的緊密型合作基地后,茶葉銷售不成問題了,可以大膽地進行科技投入,產量得到提高。原先每年毛收入只有4萬元左右,通過俞學文的帶動,去年毛收入達70萬元。
俞學文說,通過綠色產業(yè)鏈帶動致富的農民在武義有近萬戶,在全國有十幾萬戶。
但俞學文仍不滿足。“立頓紅茶一年的銷售額達200多億元。中國作為茶葉大國,年銷售額最大的企業(yè)僅五六億元,說明我們的空間還很大。”俞學文去年成功承辦了浙江省在京舉行的綠茶博覽會,今年4月份,又召集百名記者走進武義,開展新農村建設之武義茶鄉(xiāng)行活動。俞學文還經常舉辦茶文化進高校、茶文化進社區(qū)、更香茶文化健康論壇等活動,弘揚茶文化,宣傳茶品牌,振興茶產業(yè)。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