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的成年禮在很大程度上止于追求道貌岸然的效果,讓人一望便知某人已經(jīng)是個“君子”。隨著時代的更迭和社會風氣的澆薄,成人禮日益變得無足輕重,名不副 實。到了清代,滿族統(tǒng)治者也許是對這種虛文假醋實在看不過去,干脆一紙令下,終結了漢族綿延了幾千年的成人禮,以致后來人只能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成年。 現(xiàn)在,中國的成人儀式主要集中在一些少數(shù)民族。
冠禮和笄禮
古代的成年禮本意是為了禁止與未成年的異性通婚。冠禮是成年禮的一種高級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說是對成年人婚姻資格的一種道德審查。
冠禮即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禮儀!抖Y記》云:“夫禮,始于冠”、“男子二十,冠而字”。對于冠禮非行不可,《禮記》的解釋是:“凡人之所以為人 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故冠而后服備,服備而后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照這么說,不懂禮義的 就不是人了,不行冠禮,則一生難以“成人”。
冠禮從氏族社會盛行的成丁禮演變而來,一直延續(xù)至明代。具體的儀式是由受禮者在宗廟中 將頭發(fā)盤起來,戴上禮帽。由于要穿戴的服飾很多,包括冠中、帽子、幞頭、衣衫、革帶、鞋靴等,于是分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將不同材料制成、代表不同含義 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后,還要由父親或其他長輩、賓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個“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備日后擇偶成婚的資格。
與男子的冠禮相對,女子的成年禮叫笄禮,也叫加笄,在15歲時舉行,就是由女孩的家長替她把頭發(fā)盤結起來,加上一根簪子;改變發(fā)式表示從此結束少女時代,可以嫁人了。
漆齒和文身
漆齒是傣族、布朗族等成人禮的組成部分。漆齒,實為染齒,不染者不能公開參加社交活動。染齒前,需先吃些酸性水果,或用酸汁涂抹一遍牙齒,再點一束松 明,讓松脂滴在瓦塊或木片上,再將黑煙熏齒,連染數(shù)日,直至將雪白的牙齒染成墨黑之色。與此不同,布農(nóng)族的孩子長到十五、六歲時,要拔掉兩顆門牙。
文身和繡腳是傣族、布朗族男子的成人禮,指在身上、腿上刺紋。民間有諺語說:“蛙腿尚有花紋,男人之腿怎可沒有花紋。”男性以文身為榮,身上不刺紋者, 人格低下,不如水中青蛙,會被姑娘們視為懦夫,很難得到女性愛慕,只能孤獨終生。文身一般在十四五歲時舉行。刺紋時,受刺者需服用一些帶有麻醉性質(zhì)的藥 物,文身師用墨在肌膚上繪出圖案輪廓,以針蘸上顏料扎入皮膚,讓顏料殘留于皮膚內(nèi),形成永不消退的紋痕。
換裙和換褲
摩梭族、納西族、普米族、彝族等都通過更換服飾象征成年,女的換裙,男的換褲,換過之后,方可談情說愛。
摩梭族孩子長到13歲,便要舉行成年禮。民間傳說,古時天神向地球上所有生物賜壽,人只能活13年,而狗卻能活60年。后來,人與狗換壽,13歲成了人 的成年標志。成年禮儀式一律在農(nóng)歷大年初一凌晨舉行。行禮時,男孩站在正房左邊“男柱”下,女孩站在右邊“女柱”下,一只腳踩著豬膘肉,一只腳踩著糧袋, 象征終生吃用不盡。女孩由阿媽為其穿上漂亮的金邊衣、百榴裙,扎上紅腰帶,盤纏發(fā)辮,佩上彩色項鏈、耳環(huán)、手鐲等飾物。男孩由舅舅為其穿戴簇新男裝,扎上 腰帶,佩上腰刀。納西族、普米族的成人禮與此相似。
四川涼山彝族少女的換裙禮稱為“沙拉洛”,意即換童裙。彝族婦女把換童裙和出嫁視作女性一生非同小可的兩件大事,換童裙一般由母親或長輩婦女主持,并只請女親戚、女友和老年婦女參加。換童裙儀式有3個方面的內(nèi)容:改變發(fā)式、改變?nèi)故胶痛┐鞫棥?/p>
宰牛唱詩
基諾族男孩長到十五六歲,便由其家長秘密操辦十分隆重的成人禮。屆時,需購買一頭牛,在寨內(nèi)公開剖牛,以祭祀祖先。祭畢,將牛肉按村內(nèi)老幼人頭分派,受 禮者的份肉用芭蕉葉包好擺在桌子上。準備工作做好以后,以突然襲擊的方式,把受禮的男孩抓來,讓其恭立桌前參加儀式。儀式請村社長老主持,長老帶領大家唱 史詩,內(nèi)容有基諾族傳統(tǒng)的風俗習慣、道德、禮儀、生產(chǎn)方法與技巧等,同時還包括婚姻戀愛和家庭生活的有關規(guī)矩,用說唱形式對青年人進行多方面的常識教育。 儀式結束后,父母向兒子贈送一套勞動工具和更換一套服飾。
度戒
瑤族男孩長到十五六歲,即要舉行“度戒”成人 禮,接受諸如“上刀山”、“過火煉”、“睡陰床”、“跳云臺”等近十種危險考驗,F(xiàn)在度戒儀式簡化,以跳云臺為重要內(nèi)容。云臺是將4根4米多長的木柱擺成 正方形,一邊扎以橫木作梯。受戒者在師公的帶領下登上云臺,等師公念完戒詞,受戒者發(fā)誓不殺人放火、不偷盜搶掠、不奸女拐婦、不虐待父母、不陷害好人等, 誓畢,將火擲進一個水碗令其熄滅,暗示受戒者如有不軌,其命運便如此火。然后,受戒者團身抱膝,從臺上勇敢地翻至云臺下那張鋪有稻草的藤網(wǎng),剛落下,下邊 的人就拉起藤網(wǎng)一齊用力旋轉(zhuǎn)。此時四周歡呼雀起,贊揚孩子的勇敢無畏,祝賀又一個瑤山漢子走入了社會。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