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氣風發(fā)、躊躇滿志、滿懷夢想的年輕人,走入機關甚至在機關混了許多年后,仍然可能對機關、對“從政”心存誤解。這種誤解是怎樣形成的呢?可能是書生意氣,可能是性格使然,可能是對機關的特殊性質缺乏認識。也難怪,原本我們對任何事物的認識都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更何況在表現(xiàn)與本質最大化背離的機關呢。但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這些誤解的存在對于“從政”者本人來說,都是極其不利的。如果不能及時矯正,將是十分危險有害的。想想看,有以下10條可能是我們經(jīng)常被蒙蔽而又全然不知的。
第一,只要能力強就可以被重用
學生時代,學習好就會被老師和同學寵愛,就會被重視、被重用。考試成為衡量學生能力水平重要甚至唯一的方式,盡管這種方式已經(jīng)被證明存在很大缺陷,但確是目前為止最為合理的方式?赡芮〕鲇谶@個慣性,很多人以為只要能力強,就會在機關得到最好的發(fā)展;只要能力強,就可以堅信被提拔重用;只要能力強,就可以睥睨同事、孤高自傲。這實在是一個致命的誤解。事實上,很多能力很強的人被“窩”在一個很難受的位置,廢掉了。機關對人的衡量標準絕對不會像考試分數(shù)那么直接和簡單,這里還不說其它諸如情感喜好、利益關系、個人認知等方面的眾多“變數(shù)”,單就什么是“能力強”就難以衡量測評。能力最好、成績最好的人不一定會得到最好的發(fā)展,這是值得我們正確對待的現(xiàn)象。中國實在不是一個講究能力主義的國家,恰恰相反,我們對于能力一般的人還好,而對于能力強的人尤其容易滋生怨恨,一個很簡單的心理狀態(tài)是這樣的:你不是能力強嘛,正好可以打擊一下;對于能力弱的人,大家反而不忍心去傷害。所以深層次的文化心理還是“不患貧,患不均”、“木秀于林風必催之”。
第二,只要干的好就可以被提拔
這個話如果被限定一下,有時候可以說也是對的,關鍵是,我們怎樣理解這個“干的好”。如果把“干的好”理解為一個包含業(yè)務水平、人際關系特別是上下級關系等在內的綜合性的評價,而不是單一的業(yè)務能力評價,那在有些時候還是對的。但即使這樣,至少還是有一半的可能是不對的。因為,重用不重用絕對不僅僅考慮“干”的情況,還要綜合平衡其它各種因素?偨Y歷屆青年歌手大獎賽,唱到后來最紅的往往不是冠軍得主,而是第二、三、四名,這是為什么呢?現(xiàn)在有些導師在招研究生的時候,明確打出標準:不招考試得分最高的,只招得分排在第三、四的人,其中的哲理耐人尋味。
第三,只要表現(xiàn)好就可以被別人喜歡
如前所述,學生學習好就會被父母、老師和同學待見,就會集各種寵愛于一身。老師會表揚你,家長會獎勵你,同學會投來羨慕的目光。如果你把這種感覺帶入機關,那么你就大錯特錯了。在機關,你干的好,就會有人感到威脅,就可能打破利益平衡,從而有可能招來嫉妒和白眼。這里邊,關鍵的是要明白,你現(xiàn)在面對的已經(jīng)不再是有著親情關系并對你寄予厚望的父母,不再是通過你的成績來體現(xiàn)自身價值的老師,也不是你的成績可以給他人帶來激勵和幫助的同學,你面對的永遠是出于自身利益考慮而以綜合平衡為己任的領導,永遠是你的進步就可能給他帶來危機和壓力的同級同事,永遠是和你一樣要求進步的同齡人。
第四,只要與人為善就可以得所有人歡心
初出茅廬,你一定會謹小慎微,以為可以通過與人為善、塌實干活兒,來交好所有的人。你想取得所有人的信任、友好和關懷。但你會逐漸發(fā)現(xiàn),機關是這樣一個地方,你不想得罪任何人,結果你可能還是得罪了人;你想盡可能少地得罪人,結果你得罪了很多人。一條鐵律你不能不承認:在機關,你可以作出最大的努力,但你還是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說你好。這是事實,可能不是你的錯,但你終將會得到這樣的錯誤待遇。明白這一條很有好處,不必為一點點摩擦而傷感,因為在機關,矛盾——無處不在。
第五,只要進了機關就可以擁有權力
實話說,許多年輕人是背著改變自己和家庭命運的重負而選擇“從政”的,他們對權力有一種特殊嗜好和攫取的欲望,并以為到了官c就可以辦很多事,就可以“君臨天下”。這種狀況使很多年輕的“從政”者失去位置感,變得不可一世,在飄飄然間觸犯了“官c”大忌:愣頭愣腦。豈不知,連他自己也覺得心虛。因為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擁有了什么資本。事實正是如此,一個年輕的“從政”者可以有著絕勝于鄉(xiāng)長、村長的美妙的表達方式,有著引領時尚的膽量和氣質,可以發(fā)表一篇自稱體系的獨家言論,可以替領導起草一篇為他帶來無數(shù)掌聲的講話稿,可以云山霧罩、海闊天空,但卻可能無法使一分良田歸還主人,無法使一個老農臉上掛上微笑,無法使一個鄉(xiāng)村惡霸有所收斂。以為找到當官兒的感覺了而擺譜的人,只不過是私欲膨脹、封建意識的流露而已。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