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jié),既是我國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我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關于它的由來,有許多動人的傳說。傳說,春秋時代 ,晉國國君的兒子重耳為躲避追殺,在介子推等人的幫助下逃到了國外。他們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東西吃,此時的重耳還心系百姓,這感動了介子推,他從自己腿上割了一塊肉,烤熟了遞給重耳吃。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終于回國做了國君。他給跟隨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賞,惟獨忘了介子推。經(jīng)人提醒,他非常過意不去,決定親自去請介子推。誰知道介子推早就帶著老母親躲到綿山里去了,重耳帶人搜山,也沒能找到他們。有人提議放火燒山,重耳采納了這個建議,結(jié)果適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重耳非常后悔,把他們葬在柳樹下,為忌煙火,他命令全國百姓每年的這一天都不得點火做飯,定為“寒食節(jié)”。第二年,重耳領群臣去綿山祭奠,發(fā)現(xiàn)柳樹復活了,就把這棵柳樹命名為“清明柳”。“寒食節(jié)”禁火,“清明節(jié)”插柳的習俗,代代相傳,以示紀念介子推。成了全國性的大節(jié)日。
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jié)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青團等涼的食品。
清明節(jié),在城市有掃墓的習俗,為親人,還包括為烈士陵園的英烈們等;在農(nóng)村,有上墳的習俗,以寄托對親人的哀思。這對我們這樣一個崇尚禮儀、明禮誠信的禮儀之邦來說,應該發(fā)揚和傳承。祭奠祖先,表達的是子孫對親長的追思,這種情感顯示的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孝道,它不僅是思念的情感和行動,更是一種莊嚴的承諾:對先人永懷感恩之心,感謝先人賦予我們生命并給予蔭庇,并借祭奠將這種思想傳繼給后代,讓他們珍惜眼前的親人,篤行孝道!
“清明無客不思家”,清明節(jié)除了喚起了我們對親人的哀思之外,也喚起了我們對那些為國捐軀的英雄先烈們的深切緬懷。每年在社會考察的時候,我?傆型瑢W參加烈士陵園的祭掃,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緬懷先烈,讓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我們頭頂?shù)奈逍羌t旗是怎樣的燦爛?在燦爛的五星紅旗中,疊印著那槍林彈雨中挺起的堅毅身軀,那彌漫硝煙中發(fā)出的震天吼聲;在鮮紅的五星紅旗中,映染著的是那甲午海戰(zhàn)、“九•一八”事變、大渡河畔、淮海戰(zhàn)場上汩汩的鮮血;在飛揚的五星紅旗中,書寫著的是那關天培、鄧世昌、楊靖宇、董存瑞無畏的氣概,“中華英雄”、刀刻般寫鑄不朽歷史詩篇!
清明節(jié),我們緬懷先烈,回眸英雄事跡,聆聽生命長眠、精神永垂的樂音,解讀拋頭顱、灑熱血的豪情……在心底巍然矗立一座民族氣概的豐碑!
清明到來,讓我們一起來緬懷賦予我們生命的先祖和賦予我們國家的先烈們,讓綿長的追思在你我心中喚起一種稱作“孝”和“義”的生命責任感!讓“孝”和“義”兩個大字正氣地書寫在你我的心中!
我的發(fā)言完畢,謝謝大家!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